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烟雾病术后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烟雾病术后护理论文

我四年前做的手术,医生说还不一定能好,真的吗?我也没有复查过

从临床症状上来说,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不再进展,我们可以认为手术取得了效果,例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不再产生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或是症状发作的次数和程度都减少了。对于已经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偏瘫的肢体力量得到改善,或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恢复或部分恢复。对于脑出血的患者,经过治疗,恢复了意识,再次出血的概率大大降低。

从影像学检查上看,比如行核磁共振MRA、颅脑CTA、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证实,颅外的血管向颅内供血,就说明手术有效。

从颅脑灌注CT、头颅PET观察脑组织代谢、脑血流得到改善,脑缺血得到遏制,也说明手术有效。

我们的经验是,对那些脑缺血的病人,尤其是儿童,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对于脑出血的病人也能防止再次发生脑出血。

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的烟雾病患者,由于术后颅内血供丰富了,这时我们就要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通过积极训练,恢复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

烟雾病人在饮食上没有什么特殊禁忌。但不要吃太热的食品,吃太热的食品,比如面条,会有吸气动作,容易导致过度换气,引发脑缺血。儿童少吃果冻等吸食食品。

另外从生活上,注意避免头面部外伤,避免带眼镜腿过紧的眼镜,防止夹伤引入颅内的血管。

家庭要注意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树立自信心,个人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过度用脑的脑力劳动,保证脑部供血在一个平稳的基础上缓慢、适应性地增加,保证术后的恢复。

术后半年及时去医院复查全脑血管造影,评估手术效果,为患者制定进一步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烟雾病是一种脑血管畸形,手术后在Icu要注意:1、监测颅内压,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与性质3、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4、观察神志变化。5、注意口腔卫生6、注意会阴部位生和导尿条是否通畅,每天的尿量及性质。7、每天出入液量是否平衡?注意电解质及酸碱平衡。8、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9、注意按照医嘱各种投用药物。

一般来说,出院后基本就正常了,活动量不过要循序渐进,三个月后活动基本无限制,另外,请遵医嘱定期复查。

烟雾病手术护理论文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治好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而目前单一贴敷与单一搭桥效果都不太理想 。所以留日医学博士金永健采用联合血管旁路术进行烟雾病的治疗。目前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有直接血管搭桥,间接血管搭桥与联合血管旁路,间接搭桥是指把富含血管组织贴在大脑表面希望通过自行生长血管至大脑表面,成年人由于生长能力相对较差,间接搭桥效果较差。直接搭桥是指直接把血管接到大脑表面血管,效果较明显。目前认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相结合是成年人烟雾病的最佳的手术方式。

烟雾病又名Moyamoya病,脑底异常血管网,是一组以Willis环双侧主要分支血管(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有时也包括大脑后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继发出现侧支异常的小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病。因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

烟雾病一旦发现应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对于烟雾病,内科治疗是无效的,只能进行手术治疗。烟雾病传统的手术方式有两种,直接搭桥和贴敷,但是这两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效果并不理想。而目前治疗烟雾病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就是联合血管旁路手术。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脑血管神经外科主任金永健最早从日本将这种手术方式引进中国。联合血管旁路手术就是血管直接搭桥和贴敷两种术式在一台手术上完成,通过一次手术彻底解决脑部缺血的状态。他说,直接搭桥就是另建一条血流通道,迅速改善脑局部供血问题,效果立竿见影;而间接搭桥,也就是多因素贴敷,在脑组织大范围内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更全面地改善脑部供血。

通过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的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逐渐狭窄最后闭塞,颅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形状像烟雾,所以叫烟雾病。

这种病又被称为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儿童到成人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不过儿童和青少年比较多见,0~10岁和20~30岁是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我查了一下文献,这是极其罕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年发病率大约是万左右,我国的山东、河南两地相对高发,南方地区少见,在医院科室重属于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

大家知道这种罕见病有多罕见吗?不仅我们不知道,即便是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或内科医生,也碰不到几个烟雾病病人,其他专业的医生可能都不知道烟雾病到底是什么病,没学医知识的听都没听过。

烟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Suzuki分期)

或许大家不知道,烟雾病这个命名其实来源于日本,在日本叫“もやもや病” (moyamoya disease),是日本东北大学(仙台)脑神经外科教授铃木二郎(Suzuki Jiro)命名的,铃木因此闻名世界。从世界范围看,烟雾病多发病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即便在欧美国家发现这种病,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亚洲人种。

说到烟雾病的症状,主要就是两大类,分别为脑缺血、颅内出血,儿童出血型烟雾病基本不会发生,但是成人患者可能会因为代偿血管破裂而表现为出血性症状。

如果没有出血症状,很难及时发现烟雾病,可能只是短暂的头痛、记忆力下降、四肢麻木等,说到这些症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累了,一般不会特别在意,如果大家有这些症状,应该要多注意休息,否则出现急性症状,比如突然的肢体不灵活、视力模糊、语言表达障碍、智力下降、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可能就很严重了,此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最近几年,随着CT血管造影(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新技术的普及,烟雾病确诊率越来越高。

烟雾病一旦发生,一般情况紧急且非常严重了,那要怎么预防烟雾病呢?

烟雾病存在先天性因素,这个我们几乎预防不了,但是外在因素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感染的发生,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感染性疾病损伤人体血管。

其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嗜酒、抽烟、暴饮暴食、熬夜等。

此外,还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高危项目,避免出现外伤。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理解这类罕见病,以上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益吃清淡少吃荤,多吃水果和蔬菜心态平衡不要有太多的思想压力我也是烟雾病患者

烟雾病护理论文

5.长期氧疗的好处,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好处:(1) 缓解神经疲劳、放松身心、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增强新陈代谢。(4) 减轻低氧血症,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5)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右心室负担,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每年下降[10](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障碍。(7)、 改善患者体质,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长生命。(9) 减少住院次数,节约医疗费用。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对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病员攀比[11],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勤巡视病房,多观察,使氧疗顺利进行。 6.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病员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神志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是年老体弱,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决定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 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一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以后逐年减慢,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20年[12] 适当的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观察症状、体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有指定的氧疗机构,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判断氧疗的效果,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文献 1. 陈萍,赵海涛,氧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37-138 2. 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7(3):114-116 3. 邢丽娜、孙滨、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16):484-486 4. 张岚、杭小华、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5-27 5.金奕,孟宝珍,曹文眉,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天津护理.1999,7(2):1-2 6.石敏、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3):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 8.李敏、莫桦、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106-107 9.刁尚芝、赵洪全、高瑞英,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医师进修杂志.2000,23(4):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12.王悦虹、蔡映云,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日本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烟雾病有关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这个基因出现变异,那么他患烟雾病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 日本东北大学、山口大学等院校的研究人员采集了约70名烟雾病患者和约460名正常人的DNA,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多数烟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叫“RNF213”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体内“RNF213”基因发生变异的人患烟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约190倍。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患该病后,异常增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片上显示为脑底部模糊不清的网状阴影,形态如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所以这种疾病1969年被东京大学形象地命名为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难治之症,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非常高。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如果能够了解“RNF213”基因的具体功能,或许有助于预测脑中风风险,并开发出预防脑中风的方法。

益吃清淡少吃荤,多吃水果和蔬菜心态平衡烟雾病人的饮食没什么禁忌的。但像前面提到的,吃面条、辣椒或是太热的食品时,因不断地吹气,容易导致过度换气,就会引起发病。 另外从生活上,要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着。 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现代人们对于脑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于烟雾病患者因为脑子里有很多神经细胞在术前是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他不工作了,但还或者。做了手术后,这些细胞可以获得养分,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去调动他的积极性,去锻炼、康复训练。即使有偏瘫,通过积极训练,也能够得到恢复。具体的包括语言训练、肢体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训练、理疗等。 需要家庭注意的就是要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康复。摆脱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鼓励患者多投入社会生活中去

论文标题:长期氧疗的护理 内容摘要: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论文内容: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5]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松紧带式)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上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减少吸氧带来的噪音 原理: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而且开口对准瓶壁,受重力的影响,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最终消除噪音。 方法: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cm,其余部分剪掉,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底部除外),大小要均匀,间距2cm,消毒后备用。用长3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长截面直径为4cm的圆柱形海绵柱,其中央为长,截面直径为的空心,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min,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音均降低。 这样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音,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C,湿度80%左右为宜,在湿化瓶中盛50-70C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在瓶内盛4/5瓶50-70C温开水,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烟雾病围手术期护理的论文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内科对烟雾病的保守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通过长期医学论文和临床研究的反复论证,药物治疗对于烟雾病基本无效,这已经是医学界普遍的共识了。所以要想真正的治好烟雾病,只有通过手术治疗。而目前单一贴敷与单一搭桥效果都不太理想 。所以留日医学博士金永健采用联合血管旁路术进行烟雾病的治疗。目前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有直接血管搭桥,间接血管搭桥与联合血管旁路,间接搭桥是指把富含血管组织贴在大脑表面希望通过自行生长血管至大脑表面,成年人由于生长能力相对较差,间接搭桥效果较差。直接搭桥是指直接把血管接到大脑表面血管,效果较明显。目前认为:直接搭桥+间接搭桥相结合是成年人烟雾病的最佳的手术方式。

什么是烟雾病?

脑子里有烟雾?

还是吸烟吸多了?

都不是!今天戴医生就带你们认识这种疾病。

一、什么是烟雾病?

烟雾病是由于患者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和脑底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或脑缺血的疾病,在脑血管造影时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本病于1961年发现于日本。在日语中“漂浮的烟雾”发音为moyamoya,因此又称为“moyamoya disease”病。

二、烟雾病的症状

如果莫名出现头晕、言语不利、肢体活动不便、走路不稳、记忆力差、精神认知障碍等症状,不要轻易当做压力太大就不去管他,可能是烟雾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之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后期随着病情加重,患者还会出现脑梗塞、脑出血等重大疾病出现,从而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三、哪些人容易患烟雾病?

有两个发病年龄为烟雾病的高峰发病年龄,一个是在5-10岁的儿童期,另一个是在30~40岁时的中年期,但儿童更为多见,儿童与成人发病率之比为5∶2。

所以说当听到孩子经常说头疼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做个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的头痛。但也不要过于惊慌,在我国,烟雾病的发病率为万。

四、烟雾病的治疗

早些年,患者一旦被诊断为烟雾病,就像被判了死刑。近些年,医学在不断进步,烟雾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突破。现在只要有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有一些代偿比较好的、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观察,通过控制血糖、血脂,使用血管扩张药、抗凝药等进行药物治疗,也能取得较好效果。

2、手术治疗

症状比较重的患者,则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直接血管重建术和间接血管重建术。在脑组织出现不可神经功能障碍前,通过手术方法增加脑的侧支循环,改善脑供血,恢复正常神经功能。

烟雾病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我们对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对它的研究不断精进,治愈率越来越高并不遥远。

烟雾病的别名是脑底异常血管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保守治疗对烟雾病没有太大的作用,基本上都是采用手术治疗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逐渐狭窄最后闭塞,颅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形状像烟雾,所以叫烟雾病。

这种病又被称为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儿童到成人的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不过儿童和青少年比较多见,0~10岁和20~30岁是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我查了一下文献,这是极其罕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年发病率大约是万左右,我国的山东、河南两地相对高发,南方地区少见,在医院科室重属于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

大家知道这种罕见病有多罕见吗?不仅我们不知道,即便是有着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神经外科或内科医生,也碰不到几个烟雾病病人,其他专业的医生可能都不知道烟雾病到底是什么病,没学医知识的听都没听过。

烟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Suzuki分期)

或许大家不知道,烟雾病这个命名其实来源于日本,在日本叫“もやもや病” (moyamoya disease),是日本东北大学(仙台)脑神经外科教授铃木二郎(Suzuki Jiro)命名的,铃木因此闻名世界。从世界范围看,烟雾病多发病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即便在欧美国家发现这种病,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亚洲人种。

说到烟雾病的症状,主要就是两大类,分别为脑缺血、颅内出血,儿童出血型烟雾病基本不会发生,但是成人患者可能会因为代偿血管破裂而表现为出血性症状。

如果没有出血症状,很难及时发现烟雾病,可能只是短暂的头痛、记忆力下降、四肢麻木等,说到这些症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太累了,一般不会特别在意,如果大家有这些症状,应该要多注意休息,否则出现急性症状,比如突然的肢体不灵活、视力模糊、语言表达障碍、智力下降、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可能就很严重了,此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最近几年,随着CT血管造影(CT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新技术的普及,烟雾病确诊率越来越高。

烟雾病一旦发生,一般情况紧急且非常严重了,那要怎么预防烟雾病呢?

烟雾病存在先天性因素,这个我们几乎预防不了,但是外在因素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感染的发生,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感染性疾病损伤人体血管。

其次,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嗜酒、抽烟、暴饮暴食、熬夜等。

此外,还要注意自我保护,远离高危项目,避免出现外伤。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大家理解这类罕见病,以上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烟雾病的护理论文

5.长期氧疗的好处,改善氧疗的依从性 好处:(1) 缓解神经疲劳、放松身心、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2) 改善大脑供氧状况,调节脑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3) 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衰老、增强新陈代谢。(4) 减轻低氧血症,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5)缓解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轻红细胞增多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右心室负担,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氧疗前肺动脉压平均每年增加,氧疗后几年里75%的患者的肺动脉压逐渐下降,每年下降[10](6) 吸氧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功能障碍。(7)、 改善患者体质,改善睡眠和大脑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8) 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长生命。(9) 减少住院次数,节约医疗费用。 在长期的氧疗护理中发现,对氧疗知识缺乏的患者有不遵医行为具体原因有:舒适的改变、不愿长时间受约束、对吸氧产生恐惧心理、经济原因、认为吸氧作用不大、在吸氧流速上与临近病员攀比[11],对以上原因护士要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勤巡视病房,多观察,使氧疗顺利进行。 6.评估长期氧疗的有效性 病员情况 在氧疗过程中要观察精神和神志的变化、紫绀和皮肤的变化、呼吸和心率的变化、血压和周围循环的变化、眼球结膜水肿情况、注意是否有喘憋和进行性呼吸困难。根据病情监测血气分析、动脉血氧饱和度,可采用耳测氧计测定SaO2、经皮测定氧和CO2分压、监测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等。 氧气装置情况 检查氧气导管有无扭曲、阻塞、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气流量浮标是否到位准确。每日更换湿化瓶及湿化液,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7.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多数是年老体弱,护士要嘱咐患者平时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 务必戒烟 吸烟可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对肺功能损害轻重决定于吸入肺内的烟雾量及烟雾进入肺内的深度,而咳痰症状的发生为烟雾微粒在气道沉积导 致尼古丁大量摄入所致。戒烟能明显减低吸烟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减轻肺功能下降程度,提高运动耐受性。戒烟后第一年内肺功能受损速度能有明显减慢,以后逐年减慢,戒烟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延迟15-20年[12] 适当的练习呼吸体操 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呼吸体操的锻炼,增加肺功能的耐受性。 8.定期家庭访视 指导氧疗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说明长期吸氧的重要性,以提高用氧的依从性。指导氧疗装置的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医疗条件嘱咐患者每月或3个月到门诊随诊1次,观察症状、体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在欧美等国家,有指定的氧疗机构,对氧疗的患者开氧疗处方,氧疗过程中有医务人员进行随访,同时重视医务人员的教育,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调整吸氧流量和吸氧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定期随访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等指标,判断氧疗的效果,并将血氧饱和度作为一种无创伤的检查手段,成为长期氧疗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文献 1. 陈萍,赵海涛,氧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37-138 2. 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保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5,7(3):114-116 3. 邢丽娜、孙滨、刘丹,家庭氧疗初步探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16):484-486 4. 张岚、杭小华、贾东梅,COPD患者缓解期长期家庭氧疗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25-27 5.金奕,孟宝珍,曹文眉,等三种吸氧方式对心肺疾患患者氧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天津护理.1999,7(2):1-2 6.石敏、刘景.氧气吸入疗法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3):137-139 7.朱萍,消除吸氧噪音方法. 8.李敏、莫桦、许晨,氧气湿化瓶改进及应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27(1):106-107 9.刁尚芝、赵洪全、高瑞英,等。介绍一种医用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62 10.顾月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长期氧疗.医师进修杂志.2000,23(4):53-55 11.葛敏,氧气疗法的研究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7-248 12.王悦虹、蔡映云,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日本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与烟雾病有关的基因,如果一个人体内的这个基因出现变异,那么他患烟雾病的风险会大大高于普通人。 日本东北大学、山口大学等院校的研究人员采集了约70名烟雾病患者和约460名正常人的DNA,然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多数烟雾病患者体内的一种叫“RNF213”的基因发生了变异。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体内“RNF213”基因发生变异的人患烟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约190倍。 烟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或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患该病后,异常增生的血管在脑血管造影片上显示为脑底部模糊不清的网状阴影,形态如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所以这种疾病1969年被东京大学形象地命名为烟雾病。 烟雾病是一种难治之症,患者患脑中风的风险非常高。研究人员认为,今后如果能够了解“RNF213”基因的具体功能,或许有助于预测脑中风风险,并开发出预防脑中风的方法。

益吃清淡少吃荤,多吃水果和蔬菜心态平衡烟雾病人的饮食没什么禁忌的。但像前面提到的,吃面条、辣椒或是太热的食品时,因不断地吹气,容易导致过度换气,就会引起发病。 另外从生活上,要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着。 对于有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现代人们对于脑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于烟雾病患者因为脑子里有很多神经细胞在术前是处于严重“饥饿”状态,他不工作了,但还或者。做了手术后,这些细胞可以获得养分,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去调动他的积极性,去锻炼、康复训练。即使有偏瘫,通过积极训练,也能够得到恢复。具体的包括语言训练、肢体主动运动训练、被动训练、理疗等。 需要家庭注意的就是要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康复。摆脱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鼓励患者多投入社会生活中去

论文标题:长期氧疗的护理 内容摘要: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论文内容: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 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有研究表明:以上三种给氧方式后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差别无显著性。[5] 一次性面罩吸氧导管(松紧带式)面罩给氧对患者气道黏膜无刺激、固定好、氧流量大、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缺点是清醒患者有憋气感[6]、妨碍交流、咳嗽咳痰不方便。 由上可以看出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是长期氧疗患者的首选。 3.减少吸氧带来的噪音 原理:使通到氧气湿化瓶内的管子,鼓出的大水泡变成多个小水泡,而且开口对准瓶壁,受重力的影响,使小水泡撞击瓶壁的力量明显减少,最终消除噪音。 方法:先将开塞露空囊的颈部留取1cm,其余部分剪掉,用7号针头在球囊上刺入小孔(底部除外),大小要均匀,间距2cm,消毒后备用。用长3cm的压脉带将开塞露与湿化瓶内的通气管下端连接在一起,其余按吸氧操作常规进行。[7] 李敏[8]等人也对氧气湿化瓶进行改进:取长截面直径为4cm的圆柱形海绵柱,其中央为长,截面直径为的空心,将其放入湿化瓶内使海绵柱的空心套在湿化瓶内的长管上。海绵每周清洗消毒1次,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min,再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后备用。他们对氧气湿化瓶改进前后不同流量吸氧时噪音均降低。 这样可以消除吸氧带来的噪音,保证长期氧疗患者夜间安静的休息环境。 4.注意氧气的加温、湿化 刁尚芝[9]等人对电子温控氧气湿化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湿化的氧可湿化气道内分泌物顺利排出,防止小气道阻塞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或加重,改善临床症状。经湿化的痰液纤毛易于推移,痰液排出明显加快。湿化的黏膜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气道通畅度得以明显改善。 对于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吸入的氧气以温度37C,湿度80%左右为宜,在湿化瓶中盛50-70C温水达瓶容积的1/3-1/2,每日更换,也可用暖瓶塞上打两个小孔,在瓶内盛4/5瓶50-70C温开水,按照吸氧装置的湿化瓶形式来安装暖水瓶,使氧气通过后达到加温、湿化的效果,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的氧气吸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