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arriage form and fertility in rural China: an investigation in three counties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006,25: form and age at first marriage: A comparative study in three counties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Jin Xiaoyi, Li Shuzhuo, and Marcus FeldmanSocial Biology 2007,52 (1-2)3Marriage form and duration of post-marital co-residence with parents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SongziLi Shuzhuo Marcus Feldman Jin Xiaoyi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005,36(1): 1214Best Practices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Guide for the PerplexedStuart Bretschneider, Frederick J. Marc-Aurele and Jiannan Wu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ory,Lawrence: Apr 2005. Vol. 15, Iss. 2;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China: Evidence from ChaohuZhang Wenjuan Li Shuzhuo Marcus of Women and Aging 2005,17(3):73-896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白萌浙江社会科学7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白萌中国行政管理8EpiData软件与Excel软件在合作医疗监测中的运用陈钢 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 2006(5)9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个人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陈善平 李树茁 李淑娥 许宗岷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0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陈善平 李树茁 容建中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1体育消费认知决策模型的研究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体育科学2006(10):82-8612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机制研究陈善平 李树茁 闫振龙体育科学2006(12):48-5513价值工程在新产品成本控制决策中的应用研究陈仲伟 雷战波 朱莹商业研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崔瑞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5国际工程教育撷英(第10辑)崔瑞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6企业学习型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美国的经验及启示崔瑞峰继续教育17美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评估模式探析崔瑞锋,田东平成人教育 全球视野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的跨国认可与认证崔瑞锋,田东平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美国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内涵、范例及特点崔瑞锋,田东平,魏小艾,苗玉凤现代远距离教育 美国著名大学电气专业教育发展特点分析——基于专业使命、教育目标及结果的视角崔瑞锋,郑南宁,王兆安,齐勇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公共管理中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以农民工流动研究为例杜海峰中国行政管理22求解TSP问题的三角形编码抗体克隆选择算法杜海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杜海峰浙江社会科学24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杜海峰公共管理学报25基于小世界原理的模型降阶优化研究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6一种基于流形距离的迭代优化聚类算法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7一种基于种群熵的混沌小世界优化算法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8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杜海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分析杜海峰社会30资本结构选择偏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过度负债”与“财务保守”行为的实证分析封铁英科研管理,2006(6):54-6131基于杠杆效应的企业风险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封铁英《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5期3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测定的模型构建及应用封铁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ISSN 1008-245X) 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综述封铁英生产力研究 门诊药房剥离对非营利性医院的影响研究高建民中国医院管理2004(10)35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社会化经营的补偿政策研究与探讨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2004(10)36基本卫生人力政策研究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2006(10): 14-1637Effects of Rural Mutual Health Care on outpatient servi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village medical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高建民Health Economics38 西安市医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效果研究高建民中国药业39西安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分析高建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0医疗机构实施“医药分离”的探索性研究高建民医学与哲学4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基金测算方法的探讨高建民统计与决策42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国内外研究进展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43农村互助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季节规律研究高建民现代预防医学44农村互助医疗模式下的居民受益率与利用率高建民中国卫生经济45引入流程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高建民中国卫生质量管理46医生人力资本与劳动定价研究高建民 徐俊秀杨晓玮中国卫生经济 2005(8)47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高小平、陈春会、吴建南《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2期48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顾景西 黎洁《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4月49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探析胡芳肖人口学刊,2005年第2期50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胡芳肖中国经济与管理51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胡芳肖市长参考 完善西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探析胡芳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研讨会学术论文集 国外提高贫困人口消费水平的经验借鉴胡芳肖、王育宝消费经济,2007第4期54我国企业构建绿色营销体系的障碍因素分析,胡芳肖、王育宝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55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胡芳肖、王育宝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2 期56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及其完善胡芳肖、王育宝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9期57农村贫困人口适度消费的实现途径初探胡芳肖、文启湘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58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黄海波、李树茁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6):70-765920世纪中国失踪女性数量的估计姜全保 李树茁 费尔德曼中国人口科学2005(4)60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压力和应对策略研究——基于YC县访谈的发现靳小怡人口与发展61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靳小怡人口学刊62人民币汇率和购买力平价关系的实证研究雷娟 张思锋统计与决策,市政管线突发灾难预警决策支持系统构建雷战波 冯德多商业时代 2007 21期64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综述雷战波 姜晓芳情报杂志 基于UML的供应链危机预警支持系统的建模与开发雷战波 袁彩燕 刘二鹏系统工程企业危机预警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危机预警的启示雷战波 赵吉博 朱正威中国行政管理区县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雷战波 周博宁城市问题 西部农村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就业与收入分配实证研究黎洁旅游学刊陕西太白山生态旅游者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黎洁<<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70《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的产出核算研究》黎洁《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年1月71江苏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黎洁统计与决策 隐性失业对要素产出弹性估计影响分析黎洁 朱志明《商业研究》2004年第21期我国生态旅游者的激励特征与市场细分研究黎洁 井悦铃<<预测>>2005年第5期74关于陕北地区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问题的研究黎洁 乔丽霞《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4月75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探索李亮(杨雪燕是第二作者)妇女研究论丛 农村社会变迁中女性对家务分工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居巢农村地区的调查研究李亮(杨雪燕是第二作者)西北人口 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关爱女孩行动’专题调查研究李树茁《人口与计划生育》78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压力与应对——河南YC区的探索性研究李树茁《青年研究》79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李树茁《浙江社会科学》80一种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小世界算法李树茁《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1.企业债券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较小。据统计,1991-2002年间,国债发行总额为30331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总额仅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国债总额的10%,实际上,国债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情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经济与金融发展历史规律研究也表明,政府债券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似乎是必然的现象。但是,中国债券市场与企业债券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却是十分少见的,它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2.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2002年末,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总值与GDP的比例远高于此,如:美国的债券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82%,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比例为95%.在我国债券总体发行规模小而国债又占相当大的比例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和GDP增长之间保持了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相一致,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GDP增长间不存在正相关,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作出适应性反应。3.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滞后。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上升,企业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内部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忽略债券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股票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即存在有股权融资偏好。这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4.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目前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价格受到管制,如债券利率区间的限制,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弹性,无法公允反映债券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使企业债券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同时,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受到管制,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受到管制等。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约束和障碍造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障碍,也有市场约束。1.政府政策方面。出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考虑,政府赋予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两大历史使命,而后者又是主要的。企业债券的作用是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而股票和国债同时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股权融资和国债由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由于这种政策的倾斜,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我国债券融资的计划性。国家每年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债券发行尤其是企业债券发行长期实行多部门行政审批制,因此,出现一些市场差别问题。2.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第一,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因此并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能真正承担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一旦融资失败,责任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第二,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重股轻债”,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在我国,有资格上市的公司基本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一般占控股地位,而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这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常常并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营者自然首选股权融资,后选债务融资。3.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接纳企业债券,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性交易中心又被关闭,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 4.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企业债券评价体系是否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盈利生存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我国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债券评级机构不对评估结果承担无限责任,这就导致一些评级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出具虚假评级。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所受约束比国外评级机构少,而且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价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低。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政策上应支持企业债券的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应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都要由企业自己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和融资需要,以及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水平和还债期限,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政府对债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担保、受托人和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同时,要鼓励发债企业在利率形式、债券形式、付息方法、期限品种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2.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这是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随着债券流通性的增强,投资者会自动增加投资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1)要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逐步放开企业债券转让流通价格。其次,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予以明确的定位,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可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2)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还必须培育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应允许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考虑设立企业债券市场基金,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债券市场试行做市商制度。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4.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为了方便投资者判断债券风险、了解发行主体和市场的有关信息、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保证市场运行公正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以便各个评级机构共同遵守,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评级机构。国家可以委托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三是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四是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参考文献:1.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11)3.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何德旭,李武。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那杂交水稻的研发至少往后推迟十年甚至二十年。。绝对不会是现在领先水准。。。至于上面某个,不懂三系水稻是什么意思,说个锤子呢?广场矮为什么是常规稻不明白?一个贡献在培育常规稻的张嘴就称作杂交水稻之父?
浅论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应用在市场上,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业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人迅速增加;而有的商品价格下降后,只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入减少。为什么两种商品降价后,给商家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根据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方向相反。在价格上升或下降后,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会因商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商品价格稍有变化,需求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相讨反应是非常敏感的。而有的商品,价格比较大幅度的变动,只会使需求量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并不是特另日敏感。有的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与需求量减少的幅度相同。两个百分率的变化恰好相等:也有的商品,价格变化后,需求量并不发生任何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概念就是用来说明和区别上述诸种情况,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通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同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用来表示需求量这一变量对另变量价格的微小的百分率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的概念。通常以价格变动百分率去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表示。这两个变动的百分率比值,称为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即: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设Ed代表需求弹性系数,P代表原价格△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则需求弹性系数可由下列公式表示:_,}}O.}P}}△0 P}La=}}i一石万-}=m.}i}甲r{I乙r叼」根据需求定理,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因此上式中的Ed值为负值。但是在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方面,考虑到弹性系数的符号并无特殊意义,因此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绝对值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它分为五种情况: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一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富有弹性。匕(a) QP一上少(b)P0 (d)如上图所示,D代表需求曲线,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a)图说明的是,需求完全无弹J胜,即Ed二0,说明不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固定不变,这时的需求量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b)图说明的是需求量曲线缺乏弹性,即Ed}l,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C)图表示的是需求具有单位弹性,即Ed=1,说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即Q=1/Po (d)图表示的是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e)图表示的是需求完全富有弹性,既Ed=,说明在既定的价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五种类型中,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以及完全富有弹性是三种极端特殊的情况,在实际中是极难遇到的。大多数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要么是富有弹性,要么是缺乏弹性的。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该商品替代品数目多寡以及相近的程度、该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以及该商品用途的多寡等。商品替代数目的多寡以及相近程度是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其次,该商品在消费者预算重要性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重要性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再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当这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以便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这类商品降价后,消费者将购买较多的数量,以便用于比较次要的用途上。但是有时难以依据一种条件判断商品是否富有弹性,有些商品虽然有多种用途,但是缺乏相近的替代品,例如水就属这类商品:有些商品虽然替代品种多,但是占家庭预算的比较小,例如肥皂这类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小。二、需求价格弹性与企总收益的关系探讨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极其决定因素对于企业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企业总收益紧密相关。企业在制定价格或变动产品的价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产品需求价格弹的大小。下面就具体分析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多数商品要么富有弹性,要么缺乏弹性,所以主要分析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和降价对企业总收益的影响。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提价或降价对总收益的影响。如下图(a)图所示,需求曲线D是一条比较平坦的曲线,表明此种产品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现在我们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这时需求量是Q,,厂商出售此种产品得到的总收益就是平行四边形P,AQ,O的面积。如果把价格下降到Pz,这时需求量为Q:,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zBQzO的面积。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四边形PzBQzO面积大于四边形P,AQ,O的面积,也就是说降价后,这种产品的总收益增加了。如果把Pz看成原来的价格,然后把价格提高到P,,则就可以说明,提价后这种产品的总收益减少了。因此,若某种产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企业降价后会增加企业的总收益,而企业提价后会降低企业的总收益。\DPPBA~PP,P20 Q, Qz 0 Q, Qz(a) (b)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或降价对企业总收益的影响。如上图(b)所示,需求曲线D比较陡峭,说明此种商品的需求量缺乏弹性的。现在我们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则对应的需求量是Q,,厂商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EQ,O的面积。现在我们把价格下降到Pz,则对应的需求量是Qz,厂商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zFQzO的面积。从图上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平行四边形PzFQzO的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P, EQ, 0的面积,也就是说,降价后这种商品的总收益减少了。如果把P:看成原来的价格,然后把价格提高到P,,就可以证明,提价后这种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因此,若某种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企业降价会较少总收益,而企业提价则会增加总收益。三、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在文章一开始提到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人增加,就是因为这些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市场上,若能判定某些商品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则厂商可以采取降价的策略,也就是“薄利多销”的策略,但就不能采取提价的策略。比如在梧州,仁一趟白云山公园要花费五元,买年票是五十元;而上一趟北山公园要花费三兀,买年票(北山公园的年票规定八点以前人园有效)是二十五元,结果除了比较大的节日,象重阳节,五一节、十一节、六一节这些节日去游玩的人比较多以外,其余的时间游客稀稀拉拉,非常少,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非常可惜。在现阶段,根据梧州人的具体收人状况及物价水平,花费三元或五元去公园游玩的这类商品就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相对于现在本地游客稀少而外地游客也只是会在大节日来几批的情况下,梧州公园的票价应该下降了。不论是每次票价还是年票价都应该下降,因为下降以后可以吸引大批的梧州本地居民去公园消费。广东省有一个城市,花十元就可以买到全市所有公园一年的门票,因此这个城市的居民几乎人手一张年票。梧州公园的年票价格下降后,我想一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对于公园来说,一般是固定费用较大,而变动费用较少,游客增加刘公园支出的总费用不会有太大影响,公园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支出的费用却增加很少,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从社会效益来说,有更多的梧州人去公园锻炼游玩,呼吸新鲜空气,吸入负离子,能够使梧州人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从长远来看,增加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文章开始提到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只会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造成了商家销售收入的减少,就是因为这些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在市场上,若商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某种商品是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话,就不能采取降价的策略,而应该采取提价的策略。在九十年代的后期,中国的几家彩电巨头之间进行了一场价格战,相继降低了彩电价格,他们的本意是“薄利多销”,各自都想占领彩电市场,都想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结果呢,事与愿违,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争相抢购。其实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彩电这种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J吐变小了,降价只能引起商家总收益的减少。再比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农民丰收,往往会造成农民收入的减少,也就是“谷贱伤农”。就是因为农作物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都比较小,农作物丰收引起了农作物价格的下降,又引起了农民的收人减少。所以在国外,有的时候会在农作物丰收后把部分农作物销毁的做法,就是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以上分析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在真正应用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上面所提到的总收益包括了成本与利润,总收益增加不意味着利润增加,总收益减少不意味着利润减少:二是一定要注意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会由于时期、人们收人放水平、所处的地区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比如电视机,在我国八十年代的时候,它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而随着时间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改变,它的需求价格弹性越来越小。还有上面提到的公园的票价,在梧州属于需求富有弹性,而在深圳这些发达地区,则应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综上所述,企业在制定或变动产品价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价格策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浅论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应用在市场上,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业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人迅速增加;而有的商品价格下降后,只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入减少。为什么两种商品降价后,给商家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根据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方向相反。在价格上升或下降后,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会因商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商品价格稍有变化,需求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相讨反应是非常敏感的。而有的商品,价格比较大幅度的变动,只会使需求量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并不是特另日敏感。有的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与需求量减少的幅度相同。两个百分率的变化恰好相等:也有的商品,价格变化后,需求量并不发生任何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概念就是用来说明和区别上述诸种情况,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通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同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用来表示需求量这一变量对另变量价格的微小的百分率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的概念。通常以价格变动百分率去除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表示。这两个变动的百分率比值,称为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即: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价格变动的百分率。设Ed代表需求弹性系数,P代表原价格△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则需求弹性系数可由下列公式表示:_,}}O.}P}}△0 P}La=}}i一石万-}=m.}i}甲r{I乙r叼」根据需求定理,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因此上式中的Ed值为负值。但是在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方面,考虑到弹性系数的符号并无特殊意义,因此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绝对值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它分为五种情况: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一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富有弹性。匕(a) QP一上少(b)P0 (d)如上图所示,D代表需求曲线,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a)图说明的是,需求完全无弹J胜,即Ed二0,说明不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固定不变,这时的需求量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b)图说明的是需求量曲线缺乏弹性,即Ed}l,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C)图表示的是需求具有单位弹性,即Ed=1,说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即Q=1/Po (d)图表示的是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e)图表示的是需求完全富有弹性,既Ed=,说明在既定的价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五种类型中,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以及完全富有弹性是三种极端特殊的情况,在实际中是极难遇到的。大多数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要么是富有弹性,要么是缺乏弹性的。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该商品替代品数目多寡以及相近的程度、该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性、以及该商品用途的多寡等。商品替代数目的多寡以及相近程度是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该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其次,该商品在消费者预算重要性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重要性越小,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再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当这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以便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这类商品降价后,消费者将购买较多的数量,以便用于比较次要的用途上。但是有时难以依据一种条件判断商品是否富有弹性,有些商品虽然有多种用途,但是缺乏相近的替代品,例如水就属这类商品:有些商品虽然替代品种多,但是占家庭预算的比较小,例如肥皂这类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小。二、需求价格弹性与企总收益的关系探讨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极其决定因素对于企业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企业生产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企业总收益紧密相关。企业在制定价格或变动产品的价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产品需求价格弹的大小。下面就具体分析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多数商品要么富有弹性,要么缺乏弹性,所以主要分析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和降价对企业总收益的影响。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提价或降价对总收益的影响。如下图(a)图所示,需求曲线D是一条比较平坦的曲线,表明此种产品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产品。现在我们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这时需求量是Q,,厂商出售此种产品得到的总收益就是平行四边形P,AQ,O的面积。如果把价格下降到Pz,这时需求量为Q:,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zBQzO的面积。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四边形PzBQzO面积大于四边形P,AQ,O的面积,也就是说降价后,这种产品的总收益增加了。如果把Pz看成原来的价格,然后把价格提高到P,,则就可以说明,提价后这种产品的总收益减少了。因此,若某种产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企业降价后会增加企业的总收益,而企业提价后会降低企业的总收益。\DPPBA~PP,P20 Q, Qz 0 Q, Qz(a) (b)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或降价对企业总收益的影响。如上图(b)所示,需求曲线D比较陡峭,说明此种商品的需求量缺乏弹性的。现在我们假设原来的价格是P,,则对应的需求量是Q,,厂商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EQ,O的面积。现在我们把价格下降到Pz,则对应的需求量是Qz,厂商的总收益为平行四边形PzFQzO的面积。从图上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平行四边形PzFQzO的面积小于平行四边形P, EQ, 0的面积,也就是说,降价后这种商品的总收益减少了。如果把P:看成原来的价格,然后把价格提高到P,,就可以证明,提价后这种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因此,若某种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企业降价会较少总收益,而企业提价则会增加总收益。三、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在文章一开始提到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人增加,就是因为这些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市场上,若能判定某些商品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则厂商可以采取降价的策略,也就是“薄利多销”的策略,但就不能采取提价的策略。比如在梧州,仁一趟白云山公园要花费五元,买年票是五十元;而上一趟北山公园要花费三兀,买年票(北山公园的年票规定八点以前人园有效)是二十五元,结果除了比较大的节日,象重阳节,五一节、十一节、六一节这些节日去游玩的人比较多以外,其余的时间游客稀稀拉拉,非常少,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闲置,非常可惜。在现阶段,根据梧州人的具体收人状况及物价水平,花费三元或五元去公园游玩的这类商品就是属于需求富有弹性的。相对于现在本地游客稀少而外地游客也只是会在大节日来几批的情况下,梧州公园的票价应该下降了。不论是每次票价还是年票价都应该下降,因为下降以后可以吸引大批的梧州本地居民去公园消费。广东省有一个城市,花十元就可以买到全市所有公园一年的门票,因此这个城市的居民几乎人手一张年票。梧州公园的年票价格下降后,我想一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对于公园来说,一般是固定费用较大,而变动费用较少,游客增加刘公园支出的总费用不会有太大影响,公园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支出的费用却增加很少,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从社会效益来说,有更多的梧州人去公园锻炼游玩,呼吸新鲜空气,吸入负离子,能够使梧州人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从长远来看,增加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文章开始提到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只会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造成了商家销售收入的减少,就是因为这些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在市场上,若商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某种商品是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的话,就不能采取降价的策略,而应该采取提价的策略。在九十年代的后期,中国的几家彩电巨头之间进行了一场价格战,相继降低了彩电价格,他们的本意是“薄利多销”,各自都想占领彩电市场,都想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结果呢,事与愿违,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争相抢购。其实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彩电这种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J吐变小了,降价只能引起商家总收益的减少。再比如,在农产品市场上,农民丰收,往往会造成农民收入的减少,也就是“谷贱伤农”。就是因为农作物的需求价格弹性一般都比较小,农作物丰收引起了农作物价格的下降,又引起了农民的收人减少。所以在国外,有的时候会在农作物丰收后把部分农作物销毁的做法,就是为了减少农民的损失。以上分析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企业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在真正应用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上面所提到的总收益包括了成本与利润,总收益增加不意味着利润增加,总收益减少不意味着利润减少:二是一定要注意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会由于时期、人们收人放水平、所处的地区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比如电视机,在我国八十年代的时候,它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而随着时间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改变,它的需求价格弹性越来越小。还有上面提到的公园的票价,在梧州属于需求富有弹性,而在深圳这些发达地区,则应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综上所述,企业在制定或变动产品价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价格策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1.企业债券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较小。据统计,1991-2002年间,国债发行总额为30331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总额仅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国债总额的10%,实际上,国债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情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经济与金融发展历史规律研究也表明,政府债券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似乎是必然的现象。但是,中国债券市场与企业债券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却是十分少见的,它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2.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2002年末,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总值与GDP的比例远高于此,如:美国的债券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82%,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比例为95%.在我国债券总体发行规模小而国债又占相当大的比例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和GDP增长之间保持了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相一致,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GDP增长间不存在正相关,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作出适应性反应。3.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滞后。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上升,企业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内部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忽略债券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股票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即存在有股权融资偏好。这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4.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目前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价格受到管制,如债券利率区间的限制,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弹性,无法公允反映债券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使企业债券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同时,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受到管制,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受到管制等。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约束和障碍造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障碍,也有市场约束。1.政府政策方面。出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考虑,政府赋予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两大历史使命,而后者又是主要的。企业债券的作用是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而股票和国债同时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股权融资和国债由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由于这种政策的倾斜,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我国债券融资的计划性。国家每年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债券发行尤其是企业债券发行长期实行多部门行政审批制,因此,出现一些市场差别问题。2.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第一,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因此并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能真正承担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一旦融资失败,责任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第二,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重股轻债”,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在我国,有资格上市的公司基本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一般占控股地位,而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这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常常并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营者自然首选股权融资,后选债务融资。3.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接纳企业债券,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性交易中心又被关闭,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 4.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企业债券评价体系是否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盈利生存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我国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债券评级机构不对评估结果承担无限责任,这就导致一些评级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出具虚假评级。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所受约束比国外评级机构少,而且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价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低。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1.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政策上应支持企业债券的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应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都要由企业自己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和融资需要,以及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水平和还债期限,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政府对债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担保、受托人和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同时,要鼓励发债企业在利率形式、债券形式、付息方法、期限品种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2.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这是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随着债券流通性的增强,投资者会自动增加投资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1)要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逐步放开企业债券转让流通价格。其次,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予以明确的定位,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可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2)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还必须培育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应允许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考虑设立企业债券市场基金,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债券市场试行做市商制度。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4.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为了方便投资者判断债券风险、了解发行主体和市场的有关信息、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保证市场运行公正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以便各个评级机构共同遵守,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评级机构。国家可以委托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三是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四是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参考文献:1.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11)3.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4.何德旭,李武。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 ———基于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的分析摘要: 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特殊性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认为由涨价预期所带来的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是短期内房价上涨的动力。从长期来看,这一动力无法持续。 近年来,云南、四川等地的花卉市场频频爆出天价兰花,某些原本售价仅仅几十元的小小兰草,在投资客的炒作之下竟然能够卖到几百万元。这些兰草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买家所看重的并不是它们的实际观赏价值,而是一路飙升的价格所带来的预期收益,此时的兰草已经被当作纯粹的投资工具了。由此联想到近年来节节上涨的房价。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是否出现房地产泡沫还存在争议,但勿庸置疑,我国某些城市的房价已经畸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本文拟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一、房地产泡沫的涵义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房地产泡沫是指主要由投机性购买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的这种上涨不是以真实需求的增长为基础的,而主要是由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的。当发生房地产泡沫时,土地和房屋价格高涨, 大大高于由真实需求所支撑的市场价值,并且交易频繁,形成了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房地产行业是比较容易出现价格泡沫的经济领域,这是由房地产行业所具有的三大特征决定的。第一,房地产业的资源基础是土地, 而土地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自然资源,其供给量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房地产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增加的;第三,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供给量在短期内难以增加。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难以实现稳定的均衡,价格波动剧烈,这是诱发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因素。此外,房地产的相对价值比较大、交易过程比较规范、交易场所相对集中,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较低,这是房地产市场易产生价格泡沫的诱发条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房地产泡沫事件,其中典型的包括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发生的地产泡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海南、北海相继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较为典型的形态。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特征住房需求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住房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是刚性的,其价格弹性较小。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住房面积增加的同时,也对住房的质量、结构、装修、安全以及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不断追求高品质住房的需求必定会诱导出相应的住房供给。由于住房品质提高,即使在供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第三,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普遍实施,潜在的购房意愿转化为现实的住房购买力往往只需要较少的当前收入。也就是说,住房市场的有效需求并不完全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在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支持下,大约有七成购房款使用的是人们未来的收入,有三成购房款使用的是家庭过去积累的收入或资产。因此,与收入波动相比,住房需求的波动更大。第四,住房需求不仅是消费需求也可以是投资需求。住房是资产,购买住房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住房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特别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资产缩水,实物资产增值,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资产转化为房产, 因此住房购买需求增加,而住房供给在短期内难以相应地增加,结果必定导致住房价格上升。住房供给的一般特征包括:一是住房供给受资源条件约束大。住房建设需要土地,而一个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的供给受到信贷政策、资金总量、融资渠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住房建设需要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建材资源的充沛或短缺对住房的供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资源条件是住房供给的硬约束条件。二是住房供给成本和级差地租关系密切。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成本决定住房价格,但决定住房供给成本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建筑成本,而是土地成本,尤其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城市住房供给成本的主体。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处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地区或具有某种独特环境条件的地区(如靠近海滩、公园、学校等),土地稀缺程度加剧,地租和地价上升,房价自然会水涨船高。三是住房供给受建设周期制约。由于住房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在工厂内部通过流水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因此住房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住房供给的滞后性相比,住房需求却容易受收入、人口、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由此导致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在一个时点上非常容易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状态。上述特征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供给较为稳定,供给与需求在时间上易于错位,可能同时出现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总量矛盾容易导致价格大起大落,而结构性矛盾则会引起房屋空置,这是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内在基础。三、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根据经济学原理,多数商品遵循供求定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而供给量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而供给量相应减少。也就说,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在房地产市场上,出于追求住房使用价值的目的,人们对住房的真实需求与普通商品遵循相同的规律,即在收入、预期、个人偏好等其他诸多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升则需求量会随之下降,而房价下降则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因此,对于真实的房地产需求来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真实的居住需求,而且有出于追求增值收益的投资需求两类, 这两类需求很难区分。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属性,人们往往将其作为投资品看待,购买房地产的目的除了追求其使用价值,还有追求投资收益的成份,这种投资收益与房价上涨预期密切相关。因此,现实的房地产市场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供求定理。与股票等虚拟资产的市场需求规律类似,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与房价和房价的上涨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房价上升时需求量会随之增加,而当房价下降时需求量反而随之减少。这是因为,高速上涨的房价会强化人们对于房价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此时将住房作为投资品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而真实居住需求的减少被投资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所抵消,总需求是增加的。相反,当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导致房价上涨速度下降甚至房价绝对下跌时,住房的投资需求会迅速减少甚至变为负值,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使得一部分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的住房变为市场供给,这种情况无疑会加速房价的进一步下跌。研究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供求弹性的差异。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个相对值。供求弹性分别是指,当价格按照一定比率变动时所引起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当价格变动的比率较大而需求量变动的比率较小时,表明供求缺乏弹性,相反则表明供求富有弹性。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在短期内住房供给难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特征就在于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表现在供求关系上,就是需求曲线较为平缓而供给曲线近乎垂直。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提高、居民现期或预期收入增加、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抵押贷款条件的放松都会引起城市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在供求均衡图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短期内,由于住房供给难以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交易量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价格却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也就是说,此时需求的增加仅仅引起了均衡价格上升。但是,从长期来看,住房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它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内,如十年、二十年,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投资于房地产的利润增加,开发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城市空间的限制, 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宅。如:可以将城市住宅区向郊外拓展,可以建造更多高层住宅,也可以增加住宅楼的密度。这样,供给的增加无疑能够抑制房价上涨,因此,从长期来看,房价不可能始终上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住房供给增加的速度可能小于住房需求增加的速度,房价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但是,由于供给增加能够改变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使投机性需求迅速减少,结果必然导致房价上涨失去动力,甚至引起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制。对上述过程,可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做出更具体的解释。如图所示,短期内住宅供给弹性极小,供给曲线斜率很大,几乎呈现出垂直状态,而需求富有弹性,需求曲线较为平缓。由于涨价预期、收入增加、城市化、房改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房价上涨,涨价预期导致投资需求剧增,需求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房价暴涨。在收入效应作用下, 房价上涨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真实需求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住宅供给是富有弹性的,高房价必将引起供给增加,而供给的增加会使得人们的涨价预期减弱。此时,如果出现利率上涨、土地供给放松等因素,人们对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可能会彻底消失,这样,住房的投资性购买需求就会锐减,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房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但是,在中国,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较强,房价具有向上的刚性,超额供给更多地表现为空置率上升,而不是房价下降。四、结论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实际上是房地产价格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弹性理论、供求原理等最基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可以说,房地产泡沫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典型形式。但是,其结果又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出现市场失灵。由于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该领域更易于出现市场失灵。房地产领域的市场失灵,从微观经济视角来看, 主要体现为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外部性导致保障性住宅供给不足而高档住宅供给过剩、投机盛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等;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则体现为由于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和宏观经济波动,从而浪费经济资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些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都说明房地产行业更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干预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甚至比市场失灵更可怕。因此,如何在房地产领域既克服市场失灵又防范政府失灵,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地下结构、排水管道等的防水和防腐。以及钢梁、钢板、筒仓、储罐;停车场、工厂、仓库和商场楼层;海洋结构物、码头、游泳池的防水防腐;道路坡道加固和地下洞室的防水和防腐涂层;泡沫雕塑保护。特点:固化速度快,可在任何曲面、斜面、垂直面上喷涂成型,不流挂;优异的物理性能,优异的抗冲击性、耐磨性、耐寒性、耐热性、耐水性和耐老化性;使用方便,颜色可调,喷涂厚度不限;良好的裂缝桥接性能;对各种基材有良好的附着力;无溶剂,固含量高,安全环保。喷涂聚脲弹性体是将两种液体组分,即A组分和B组分,通过专用喷涂设备喷涂,在短时间内(10秒左右)反应成固体的一种喷涂技术。当两种组分混合时,反应过程是快速放热的化学聚合过程。喷涂聚脲的优点:
家庭装修刮腻子是很常见的,很多家庭装修都会选择环保的腻子,现在的涂料品牌很多,而且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赚钱销售不合格的腻子涂料,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家庭成员的健康造成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装修中会用到聚脲腻子,聚脲弹性涂料的优点是甚多的,而且性能也多,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聚脲腻子的优缺点。
聚脲腻子的优点
聚脲弹性体涂料由氨基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多用于海上桥梁防腐。上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研发成功,因优异的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是继高固体、粉末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等之后,开发的新型、高效、易涂刷的双组份纯聚脲弹性体涂料。这种高厚膜弹性体涂料特点明显:固体含量高、绿色环保,涂膜厚且致密柔韧,与基底附着力强,耐紫外、耐冲击等性能优异,施工简便。国内外对聚脲弹性体涂料的研究有很多。
Feng等对在聚脲嵌段聚酰胺共聚物涂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聚脲弹性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聚脲含量摩尔分数达到50%时,氢键引发的自组装效果增大共聚物的结晶度,涂层耐腐蚀性增强,表面能降低。
Huang等使用Qtech-412纯聚脲重防腐涂料进行涂装,在人工海洋大气环境中进行曝光老化,以红外光谱、DSC等测试性能,涂层的机械性、耐紫外性良好,结构稳定,耐腐蚀性能优异。
聚脲腻子的缺点
但是这些改性方法对制约聚脲弹性体涂料应用的主要原因并没有触及,或者提高不大,因为聚脲弹性体涂料的主要缺陷是:固化速度过快,层间粘附力差,耐高温和耐腐蚀性不如氟碳涂料等,研究重点应是对其各种性能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扩链剂、填料、偶联剂的使用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从而开发出综合性能更为优异的聚脲弹性体涂料。另外,聚脲弹性体涂料的喷涂是很先进的技术,施工人员的素质、技术也是影响其性能的原因;其次,主要原料和喷涂设备需进口导致成本很高,也是制约我国聚脲弹性体涂料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研发价格适中的聚脲弹性体涂料,建立规范的喷涂标准是聚脲弹性体涂料研究的重难点。
关于聚脲腻子的优缺点上面详细给大家介绍了,作为一种弹性涂料一定要讲究环保安全,才能够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购买,而且聚脲腻子耐紫外线,耐腐蚀性,在很多地方都广泛的应用,作为聚脲腻子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缺点,因为固化速度很快,耐高温性很强,对涂料材料性能多少也有一些影响。要想购买好的聚脲腻子,需要深入的了解它的性能特点。
2013金融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2、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3、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
1、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
2、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3、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的研究
2、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四、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1、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市场发展
2、利率市场化的负面效应及中央银行的监管
3、利率市场化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影响
4、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5、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五、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1、国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2、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经验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3、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利弊
4、如何杜绝不良资产的再生
六、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机制
七、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业的选择
2、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3、混业经营的模式比较与现实选择
八、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研究
1、当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摆脱困境的出路选择
2、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浅探
九、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及发展问题
1、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2、以金融创新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
3、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
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问题
5、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问题
十、非银行金融机构问题研究
1、关于银证合作的若干思考
2、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向
3、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4、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
5、问题银行的处理
十一、资本市场论题
1、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定位
2、公司并购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拓展
3、证券公司风险及其管理
4、中小券商:困境、定位和前景
5、开放式基金研究
6、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模式研究
7、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8、国有股减持问题
十二、保险论题
1、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2、试论财产保险的经济意义
3、试论人寿保险与储蓄的关系
4、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
5、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6、论再保险的经济意义与法律意义
7、试论保险的利益原则
8、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十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用缺失问题及解决
3、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考
4、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十四、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
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空间的思考
2、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3、当前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也类似这个题目,你收集到数据了吗?
比较好写的金融毕业论文如下:
一、货币政策的问题
1、电子货币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通货膨胀机制与通货紧缩的机制。
4、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5、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
6、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调协。
7、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
8、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初探。
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研究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
2、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3、金融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
4、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5、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6、我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7、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
8、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9、利率市场化后投融资策略的调整。
10、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
三、我国的利率政策问题研究
1、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利率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
3、我国的利率弹性问题研究。
4、小议如何提高存款利率弹性。
5、小议如何提高贷款利率弹性。
6、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优化。
7、提高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的效果。
这个题目不错,还比较好写。数据分析可用假设验证 回归分析等方法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我整理了浅谈新能源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论新能源发电技术
摘要:本文从全球能源的现状,介绍了中国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中国新能源发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两种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近期发展的重点。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能量转化效率高,几乎不排放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关键词:新能源;风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发先进安全的新能源使用技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课题。欧盟就首先提出了20-20-20计划: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20%。2007年1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也签署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EISA),从而大力推动新能源的使用和节能计划。另外,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发新能源也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
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我国新能源安装容量达到7000万kW,居世界首位,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kW,同比增长,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其中,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
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1016亿kW?h,同比增长,约占全部发电量的。其中,风电发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约占;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约占。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按发电煤耗320g/(kW?h)计算,相当于节约324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9030万t。
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风力发电技术
风能资源主要包括陆地资源与近海离岸资源两部分。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1.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与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密不可分。据有关资料显示,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处,我国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为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离地面50米,估计可能增大一倍;近海资源10米高经济可开发量约亿千瓦,50米高约15亿千瓦。从我国联网风电场总装机量来说,到2006 年底,我国已建成约91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比2005年新增装机134万千瓦,增长率为105%。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2015年风能发电要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但是,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规模还很小,发展速度也较缓慢。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技术方面,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较低,风电机组性能测试设备和技术也相对落后,并缺少相应的认证机构;制度方面,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水平和制度与国外风电场及国内火电生产相比有明显差距,缺乏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的详细记录、分析。
2.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力发电机是以风作为原动力,风的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输出也是波动和间歇的。所以,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将会带来波动功率,从而加重电网负担,影响电网供电质量和电网稳定性等。
(1)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空气气流运动导致的风速波动周期一般为几秒到几分钟,这种短周期的风速波动以及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可能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首先会对频率产生影响:风力发电有功功率波动引起电磁功率的波动,由于发电机组转子惯性,调节系统很难跟上电磁功率的瞬时变化,造成功率不平衡,使发电机转速变化,系统频率也将改变。此外,风电还会对电压产生影响:并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导致电压的波动,而其输出功率的频率范围正处于电压闪变的范围之内(25Hz),因此又会造成电压闪变,最后会产生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
(2)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较为薄弱的电网,风电功率波动将导致瞬间电压跌落以及风力发电机的频繁掉线。在故障清除之后,发电机的磁化和转差率的增加会消耗大量无功,导致电网电压恢复困难。
(3)对调频调峰能力的影响。气流长时间、季节性运动导致的风速波动周期一般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数月,这种长周期的风速波动会增加现有电网调频调峰的负担。负荷曲线的低谷期常常对应了风电出力的高峰期,风电场的并网发电使电网的等效负荷峰谷差增大,大大增加了电网调频调峰负担。
三、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
1. 1 太阳能光伏电池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也简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未来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可再生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生伏打效应”( 光伏效应) 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能利用光伏效应产生电能的物质,称为光伏材料。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叫太阳能光伏电池或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
1839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 Edmond Bec-qurel) 发现: 将两片金属浸入电解液中所构成的伏打电池,当接收到太阳光照射时电压升高,他在所发表的论文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 PhotovohaicEffect) ”。“光生伏打效应”是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混合材料在光照作用下,其内部可以传导电流的载流子分布状态和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在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1941 年,奥尔在硅材料上发现了光伏效应,从而奠定了半导体硅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广泛应用的基础。195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恰宾( Darryl Chapin) 和皮尔松( Gerald Pearson) 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同年,韦克尔发现砷化镓具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世界上第一块薄膜光伏电池。我国2010 年 12 月投入运行的大丰 20 MW 光伏电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薄膜光伏电站,年发电量2 300 万 kW·h。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在半导体中掺加杂质制成 PN 结,以形成在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内建电场,在该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离由外界激发而生成的过剩载流子,从而形成外部电压。在光照条件下,半导体中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价带跃入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成为载流子。生成载流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是半导体的禁带宽度 Eg,使用禁带宽度较小的材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形成较大的电流。
基于单晶硅的第一代光伏电池是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的主流,其光电转换率已达 24. 7%; 基于薄膜技术的第二代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6. 5% ~ 18. 8% 。由于薄膜光伏电池大大减少了半导体材料的消耗,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指出,光伏电池在光电转换过程中,光伏材料既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也不产生任何机械磨损,因此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无噪音、无气味、无污染的理想清洁能源。2006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首次达到400 MW,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1. 2 太阳能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将若干个光伏转换器件即光伏电池封装成光伏电池组件,再根据需要将若干个组件组合成一定功率的光伏阵列,并与储能、测量、控制装置相配套,构成太阳能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用其建设零星规格的电站,而且可以组成应用于小型、分散电力用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称之为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由于受昼夜日照变化及天气的影响,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需要和其他电源形式联合使用,比如柴油发电机组以及蓄电池组,从而增大了电站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往往建在距离电网较远的偏远山区及荒漠地带,向独立的区域用户供电。西藏措勒 20 kW 光伏电站是我国建设较早的离网型光伏电站,总投资 290 万元,1994 年 12 月正式投产发电。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如图 2 所示。
电站的发电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蓄电池组、直流控制器、直流 - 交流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和备用电源系统( 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和整流充电柜) 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经过直流控制柜向蓄电池组供电,并根据需要整定蓄电池组的上限和下限电压,由直流控制柜自动控制充电。蓄电池组通过直流控制柜向直流 - 交流逆变器供电,经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再通过交流配电柜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当蓄电池组的电压下降到下限电压时,为不造成蓄电池组的过渡放电,直流控制柜将自动切除其输出电路,使直流 - 交流逆变器停止工作。柴油发电机组为电站的备用电源,必要时由备用电源通过整流充电柜向蓄电池组充电,或在光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及停运时直接通过交流配电柜向用户供电。直流 - 交流逆变器和柴油发电机组不能同时向用户供电,为此必须在交流配电柜中设置互锁装置以保证供电电源的唯一性。
当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还可与电网相联,即所谓的并网型光伏电站。这时,如果本地负荷不足,则可将多余的电能输送给电网。当本地太阳能发电量不足时,则由电网向用户提供电能。因此,并网型光伏电站可以不需要使用蓄能装置,减少系统投资和维护费用。同时由于与电网的互济,提高了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用电的安全可靠性,是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必然趋势。我国第一座并网型光伏电站是 2006 年建成投运的西藏羊八井可再生能源基地 100 kW 高压并网光伏电站。2010 年底全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敦煌 2 ×10 MW 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全球和我国的能源现状出发,分析说明了新能源发电技术是当前迫切而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而具体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特点以及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新能源不仅仅指风能和燃料电池,还包括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光伏电池等。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在人类明天的舞台上,新能源将取代化石燃料,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徐德鸿 . 新能源电力电子导论 [D]. 杭州 : 浙江大学 ,2009.
[2] 郝伟, 舒隽, 张粒子. 新能源发电技术综述 [C].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2007.
[3] 施涛.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D].南京:东南大学,2007:5-6,63-6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新能源技术论文
浅谈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分析发电厂用电系统的特点,探讨用电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现状和组态模式,归纳其中的关键技术,最 后对技术发展作展望。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厂用电系统的特点 在布置方式和数量上,厂用电设备分散安装 于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元件数量众多,运 行管理信息量大,检修维护工作复杂。 与热工系统相比较,电气设备操作频率低,有 的系统或设备运行正常时,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 操作一次;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要求可靠性高, 动作速度快,比如保护动作速度要求在40ms以内 完成。 在电气设备本身构造上,其具有联锁逻辑较 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 在控制方式上,厂用电系统的主要设备监控 需要接入DCS系统,但在两台机组共用一台起/ 备变的情况时,由于一台机组的检修不能影响另 一台机组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考虑两台机组 DCS电气控制的模式,确保对其控制权的唯一性。 总结以上特点,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 与DCS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 既要实现正常起停和运行操作外,又要实现实时 显示异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 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指导和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电 气系统在最安全合理的工况下工作。 二、集中模式 (一)原理 集中模式也就是传统的硬接线方式,将强电 信号转变为弱电信号,采用空接点方式和4~ 20mA标准直流信号,通过电缆硬接线将电气模拟 量和开关量信号一对一接至DCS的I/O模件柜, 进入DCS进行组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监控。这种 模式又分为直接I/O接入方式和远程I/O接入方 式两种,前者是将电缆接至电子间集中组屏,后者 是在数据较集中且离主控室较远的电气设备现场 设立远程I/O采集柜,然后通过通信方式与DCS 控制主机相连,两者具有相同的实现技术,本质上 没有区别。 (二)优点 电气量的采集集中组屏,便于管理,设备运行 环境好;硬接线方式成熟,响应速度快。 (三)缺点 1.电缆数量大,电缆安装工程量大,长距离电 缆引进的干扰也可能影响DCS的可靠性。 系统按“点”收费,不仅投资大,而且只 有重要的电气量才能进入DCS,系统监测的电气 信息不完整。 3.所有信息量均要集中汇总至DCS系统,风 险集中,影响系统可靠性。 4.由于DCS调试一般是最后进行,采用集中 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的要求。 5.没有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系统,无法完成 较复杂的电气运行管理工作(如防误、事故追忆、 继电保护运行与故障信息自动化管理、录波分析 等高级应用功能),不能实现电气的“综合自动 化”。 三、分层分布式模式 (一)原理 分层分布式模式从逻辑上将ECS划分为三 层,即站级监控层、通信层和间隔层(间隔单元)。 间隔层由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利用面向电气 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的方法进行设计,将测控单 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布安装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 一次设备附近。网络层由通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利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汇总、规 约转换、转送数据和传控制命令的功能。站级监控 层通过通信网络,对间隔层进行管理和交换信息。 (二)优点 1.间隔层测控终端就地安装,减少占用面积, 各装置功能独立,组态灵活,可靠性高。 2.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节省二次电缆,降低 了成本,抗干扰能力增强,系统采集的数据精度大 大提高。 3.系统采集的数据量提高,监控信息完整,能 实现在远方对保护定值的修改及信号复归,运行 维护方便。 4.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 障不影响其他模块(部件)正常运行。 5.设置独立的电气监控主站,便于分步调试 和投运,满足倒送电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厂用电系 统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三)关键技术 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分层分布式系 统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现 场配置测控保护单元。该单元是保障厂用电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其 可靠性、灵敏性、速动性和选择性都有很高的要 求,因此不宜由DCS来实现保护功能,而应该采用 专用保护装置来实现。 厂用电系统保护主要有线路、厂用变、电动机 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等,实现微机化保护、实时数据 采集、远方及就地控制以及记录故障数据等功能。 2.通信网络。ECS系统安装工作于高电压、大 电场的环境,工作环境恶劣、电磁干扰大,因而通 信网络是ECS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信网络的 性能直接影响着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目 前较为流行的采用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光纤 通信亦开始被用户逐步接受。 通信管理层是间隔层和站控层之间的桥梁, 方案中一般采用双冗余的设计思想,按照通信管 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当数据 通信网络中出现问题时,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 装置或通道,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3.监控主站。监控主站安置在站级监控层,实 现厂用电电气系统监控和管理,主站配置的设备 和规模需要根据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 求进行设计,即可以配置成单机、双机或多机系 统,标准的设备主要有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和Web 服务器、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及其他网络设备、 GPS和打印机。 尽管配置的设备规模不同,但配置的软件以及 完成的功能基本一样。软件主要有前置机软件、实 时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软件和图形建模软件等。 功能主要有系统监控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系统管 理功能以及应用分析功能等。 另外,主站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与DCS系统、 MIS系统和SIS系统传输数据。 与DCS的协调控制。由于电气系统与 热工系统在运行过程和控制要求上有着很多不同 之处,所以在设计规划阶段和调度运行过程时必 须要考虑ECS与DCS系统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协 调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由DCS实现电动机连锁逻辑控制操作,厂用 电自动切换逻辑由专用电气装置实现。 由ECS实现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和事故追忆 等功能的管理。 控制操作主要在D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 DCS系统授权后也可在E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 但要保证控制权的唯一性。 四、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嵌入式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由于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技术标准的多样性,难 以统一,使其不能满足以上性能要求,而以太网由 于其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网络拓扑结构灵活以及 低成本等特点,在商业领域和工业领域内得到了 大规模的应用。该技术成为建立电气综合自动化 中无缝通信的最好选择。 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 的通信已成大势所趋。随着以太网通信速率的提 高,全双工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为以太网的通 信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为以 太网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间通信提供了技术 可能。 利用嵌入式软、硬件,在单片机系统上实现工 业以太网技术又称为嵌入式以太网。国外大的电 力设备供应商纷纷推出了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微 机保护测控设备,国内电力装备制造商开发的最 新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也把嵌入式以太网成功应 用于二次保护控制设备,因而嵌入式以太网是电 气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网络通信的必然发展方 向。 (二)综合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ECS系统控制发展经由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 统操作盘控制,目前又由计算机控制向综合智能 控制和管理发展,主要表现在间隔(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9页)层和站控层两方面。 间隔层的保护和测控单元由传统的相对独立 设计,向着集保护、测量、控制、远动于一体的综合 化及网络化智能保护测控单元发展,直接面向一 次设备或设备组合,就地安装,除实现继电保护、 实时电量监控、状态信息记录及历史记录等基本 功能外,还能与站控层联网实现事故分析、状态监 视、微机防误操作和安全保障等功能。 站控层监控系统由满足基本运行SCADA功 能,向全面提高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发展。监控 主站采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电气实时数据仓 库和历史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一系列 的高级应用功能。这些功能分为对外和对内两大 部分。对外的功能是指给DCS和SIS等其他系统 提供数据,实现机组优化控制和优化管理等综合 智能控制;对内的功能是指集间隔层装置的监控 管理、自动抄表、设备管理、定值管理、故障信息管 理、设备在线诊断和小电流接地选线等功能于一 体。 (三)IEC 61850标准应用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IED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互 操作性,使厂站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成为开发系 统,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了IEC 61850国际标准。 该标准具有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 建模、数据自描述、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等主 要特点。该标准为数字化厂站系统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 IEC 61850在逻辑结构上将电气综合自动化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过 程层是一次与二次设备的结合面,主要完成开关 量I/O、模拟量采集和控制命令发送等与一次设备 相关的功能;间隔层设备主要实现控制和保护功 能,并实现间隔层设备间的相互对话机制;站控层 完成对站内间隔层设备、一次设备的控制及与远 方控制中心DCS及SIS系统通信的功能。 目前在国内已对基于IEC 61850标准的电气 综自系统产品投入了大量研发,基于该标准的数 字化变电站示范工程在国内也有投运,这为厂用 电ECS系统的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成功借 鉴。 五、结语 本文提出了厂用电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 势,随着IEC国际标准在工业化领域内的认同和 应用普及,基于同一国际标准的全开放式的数字 化厂用电电气综合自动化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 点。 107
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的原理大部分都是一样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装置类型和型号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系统的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引起重视,对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清晰把握,从而为保证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做出贡献。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仿真技术;智能技术;安全监控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传统的应用模式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子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省系统的成本投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本文将对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的发展要求进行分析,探讨电子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电子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帮助。
1电力系统对控制技术的要求
信息化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于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电力系统控制方面需要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控制平台。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依托信息化的发展,在机器的自动化运行方面实现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可见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水平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全性要求
电力行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促进我国各个行业良好发展的基础保障。而伴随目前社会各行业对于电力应用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电力系统要能够具有较好的维护功能以及非常简便的操作性,同时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自身要能够对故障做出迅速的诊断。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简化系统的操作难度,对系统产生的故障能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处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说,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电气自动化中的仿真技术。电气自动化仿真技术对于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仿真技术能够为电力系统管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提供逼真数据模拟操作环境,同时仿真技术还能够通过多项控制技术来实现同时、同步操作。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仿真技术能够通过有效的模拟来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目前,在新的电力系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备测试方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测试效果。
电气自动化中智能技术。智能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具有较复杂关系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时,智能系统具有非常好的控制效果。电力系统通过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控制灵活度,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从而有效提高了系统发现故障的速度,并能够及时地制定出解决方案。另外,智能技术还可以有效完善系统的漏洞,可见在电力系统中智能技术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中的安全监控技术。安全监控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安全监控技术能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保证系统的良性运行。目前,安全监控技术主要通过对电磁暂态故障信息的实时收集,来达到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的目的。安全监控技术的应用主要以GPS技术和SCADA技术为依托,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其中信息通信系统、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同步系统是安全监控技术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力系统中监测工作由稳态向着动态的转变,也标志着安全监控技术进入了动态监测的新纪元。动态安全监控技术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中的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柔性电流技术也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说,柔性电流技术指的是在电力供应系统中,通过对电力供应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的技术处理,采用具有较强独立性能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对电力供应系统的参数进行有效调节的目的。柔性电流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柔性交流技术的核心设备是ASVC装置。ASVC装置的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属于静止无功发生器。但由于ASVC装置通过和柔性交流电系统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具有非常优良的应用效果。当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ASVC装置能够进行快速的调整,从而在短时间内保证电压的稳定。另外,ASVC装置具有良好的电压调节范围和快速的反应速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出现延迟的情况。同时在噪音和惯性方面,ASVC装置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中的多项集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系统的统一管理。而实现统一管理功能的就是电气自动化中的多项集成技术。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分开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工作效率不能够保证,同时还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而多项集成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电力系统中管理、安全保护几个环节进行统一,从而实现集中管理的目的。通过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工作、施工工作、测试工作以及维护工作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了系统各个环节良性运行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运行产生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根据统计发现,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电力系统,相比传统系统来说,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间接提高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30%左右。
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的领域
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是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要领域。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具体来说,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程序化的设备来实现。技术人员将变电站中的传统的电磁设备转变成程序化设备,从而有效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并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工作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在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变电站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网的自动化控制。电网的运行质量对于供电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保证电网工作的可靠性一直是电力企业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电网工程领域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强大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电网工程中的变电站、工作站、服务器等进行科学的调度工作,并通过控制部门和变电站的设备终端对电网的运行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根据这些信息系统可以对电网的运行状态做出科学的判断。
3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对于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电气自动化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具有以下三点发展趋势:
保护和控制一体化趋势保护和控制一体化趋势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目前,我国的电气化控制系统主要通过相对独立的方式对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工作。而将保护和控制工作进行统一结合,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重复配置的情况,增加技术的合理性,从而达到降低工作量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测量、保护和控制等的数据信息都是从电力现场得到的,这些信息相对来说不够精确。而通过CPU总控单元进行控制,能够免除遥控输出和执行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见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趋势国际化趋势是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主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国际通用的是IEC61850标准,该标准能够使不同型号和规格的IED设备实现信息之间的有效交流,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而我国也已经有效展开了适用国际标准的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未来电气自动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信息化趋势信息化趋势也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在数据传输方面的速度要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中,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发展基础,通过和工业生产的有效结合,能够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现场总线技术。
4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引起重视,对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清晰把握,从而为保证电力系统的良性运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爱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27).
[2]刘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通讯世界,2014,(21).
[3]罗小明.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激增中。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电力的使用需求,国家逐步投入建设自动化的配电网工程。这是一项需要周密规划,并投入巨大资金,应用复杂的技术要求,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程。文章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工程;自动化建议策略;电力需求;供电效率;电力质量
配电网实施自动化应用对于科学分配电力、合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电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自动化工程,不仅可以有力提高电网的供电效率、电力质量,还可以合理缓解电网压力,释放电网潜能,减少故障频率,并提高电网的服务能力。自动化工程可以帮助电网自我检查,缩短故障检修、处理时间,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这对于极度依赖电力的现代化社会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改造工程。
1研究背景
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依托各类自动化设备,通过计算机系统,保护电网,控制发电,检测问题,计量电力使用状况,并据此为供电事业单位提供各类信息,简化管理难度,提高供电效率与电力质量。通过自动化的配电,有助于了解用户的各类需求,并调整电网的供电量与价格,达到经济性、科学性、安全性并重的发展目标。当然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改造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型电网。这一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段开关将本来是统一运行的线路改造为不同的几个供电区域。这样一来,即使某一供电部位出现问题,也可以迅速锁定区域关掉开关,将故障区域隔离出正常供电的电网中,使得正常运行的其他区域可以恢复供电,从而避免了因为某一个小的故障而使得一条线上的电路全部断掉,造成更大的影响范围与损失,极大地减少了影响区域,并使得供电的可靠性增强。
2基本要求
线路的形式应该采用环网型,而且为了保证供电稳定性,可以使用双电源甚至多电源供电系统。
干线的模式多使用分段式。分段式的好处是一旦某段线路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切断这段故障电路而保证其他线路仍然正常供电。一般对于分段式干线供电的建设原则是:合理利用投资,在充分考虑收益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采用均等原则,或线长相等,或负荷相等,或用户量相等,以三千米干线为例,一般分为三段。
抛弃传统断路器自动化工程多采用负荷开关,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投资规模,又可以在故障发生时,有效隔离故障区域,使之不影响非故障区域。
3设计要点
软件要具备可维护性
在配电网满足了硬件条件,比如可靠的电源,有完善的监测、控制设备,有齐备的线路设施后,自动化工程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是否配套了专业化的软件设备。只有软件硬件配套,才能保障配网自动、安全、稳定地运行。通常提到软件系统,多考虑其可维护性。一款合适的软件必须是可以被不断完善、更新的。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性,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波动变化中,所以配电网的负荷也在变化中,如果配电网的自动化软件不能有效维护波动变化的电网,所谓的自动化就变得不切实际了,所以软件的可维护性成为了配电网自动化工程的最基本前提。其技术软件只有可以维护,才能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正常运行,延长自动化工程的整体使用寿命。只有保证了电网的稳定性,才能使得供电企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供电市场站稳脚跟,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的自动化改造,有一个重要诉求就是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高电网的容错率。所以,建设自动化的电网工程,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就是当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或者不可控意外时,系统是否能自我处理,保障整个系统的供电能力与供电质量。所以说,对于建设自动化配电网工程,是需要想办法提高其系统稳定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移植性
提高电网自动化效率,一般是指是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可移植性,顾名思义是指将此系统整体移植到另一个软硬件环境时,系统可以稳定、高效地运行。可移植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使得电力企业可以在固定成本投入下,满足不同供电环境的使用需求,并与其他相关单位有效兼容。
4技术实现时的注意事项
加强配网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是首要任务,即使是改造电网为自动化工作,也是为了这一目标。所以说,实现自动化作业,必须要完善配电网络结构,并积极应用先进的前沿科技,还要改造老旧设备,提高智能化。在对配电网建设中,要强调计量装置的重要性,合理安置,全面整顿。
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现阶段电力企业对配网自动化工程的建设中,一般会在以下两方面开始:第一是市场预测。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对于供电网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不同电力使用量进行记录、分析、比较、预测。通过对接下来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预测,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可信的数据;第二是修复系统建设。当常态化的供电情况发生异常现象时,自动化系统必须要有及时自检的能力以及在确定故障后的警报能力,更进一步有初步的解决措施。一系列的修复系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事故危害程度,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提高配电网的自我诊断能力
技术、新设备,满足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检测、自我管理的功能性需求,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运行。
5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实用化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
集中智能模式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第一大模式,主要指整个系统的智能是依靠主站的。线路上的实时情况是通过线路上的分段开关上传的,通过主站的智能诊断对线路的故障进行定位,进而通过对每一段的电网结构隔断故障,寻求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适用性强,并且对于一些多故障情况进行处理比较容易,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
分布智能模式是指线路上的开关有自己的智能判断能力,在不需要上传实时状态,请求主站反馈的情况下,自我检测故障并判定哪一部分需要被隔离修复,主要是分段开关发挥作用。具体又分为电流计数型与电压时间型。这种智能模式的好处是在通信条件不完善的地区,网架结构简单的系统,可用性较强。
6未来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在研究者的展望中浮出水面。发展趋势如下:其一是电能质量在大功率设备的应用下有效提高;其二是配电网系统保护能力更强,综合运用GIS平台管理电网自动化成为可行方案;其三是分布式小电流接地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这是基于其高灵敏度与大承载力而言的。
7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对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切实促进供电的稳定性,并且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电力企业谋求发展与创新的情形下,对于此类工程的探索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有助于解决电网中的运行故障,提高配电的科学性。因此,对于电力技术的研究以及自动化工程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文.浅探电力系统中配电自动化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苏俊斌.城市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