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马克思专业发表论文期刊

发布时间:

马克思专业发表论文期刊

算的。一类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艺术人文引文索引》、《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新华文摘(全文)。这些期刊都是一类期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相关的。

教育类的也不少,《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这些比较常见的。

不可以。发表论文两篇需要看发表的是一个水平达到何种级别的论文。申请博士最少也要有两个核心期刊论文,并且完成了博士课程考核和学位论文工作才可以,拿两篇省级期刊去申请博士,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被同样申请的给比下去了。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也是权威啊,cssci!

马克思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张艳国,1964 年2 月出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 年 6 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编辑部副主任兼副主编、科研教育管理处处长兼研究生办公室主任、政法研究所所长 , 并兼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1997 年 5 月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9 年被评为院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1 年获得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 年首批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个一批人才”(理论类)。1998 年—— 2001 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2 年—— 2005 年在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91 年获得湖北省优秀编辑称号(今湖北省新闻出版名人奖前身),2003 年获得湖北省直机关“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现兼任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南昌航空大学教授等,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等。2000 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专门史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2002 年起担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 年担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 2009年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国文化与社会变迁和城乡社区自治与中国当代政治发展研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权威报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各刊全文转载和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要。出版《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张艳国自选集》、《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等学术著作多部。获得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多项,主持、承担和主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省社科基金课题、省软科学课题和重大横向课题多项。

王贤卿教授是辽宁人。

吴育林,1964年10月出生,哲学学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社科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主讲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与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西方思潮。曾于2002年获中山大学蔡冠深奖;其《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论文,获2005-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1月获广东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优秀教学片一等奖;2008年1月获广东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优秀教案二等奖。近五年研究情况如下: 一类期刊:1、简论实践主体及其品质,《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2、唯物史观语境中的集体和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二类期刊:1、论马克思的劳动休闲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第7期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同构性,《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3、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学术研究》2006年第8期4、实践主体与马克思哲学的生存维度,《现代哲学》2006年第4期5、公共生活理论范式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启示,《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6、当代西方社会公共领域中权力异化性扩张的成因探析,《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4期7、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战线》2007年第1期8、十七大精神与社会正义,《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三类期刊: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式下的公平效率观的当代价值,《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CSSCI)2、论‘天人合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求索》2007年第2期(CSSCI)3、论公共生活及其主体性品质,《江海学刊》2006年第6期(CSSCI)4、西方本真的个人主义及其现代嬗变的文化成因,《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CSSCI),5、论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平等价值,《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4期(CSSCI)6、市场经济视域下的自由与平等价值探析,《开放时代》增刊,2005年第10月(CSSCI)7、论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价值,《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CSSCI)其他类期刊:1、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价值共识的形成,《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核心期刊2、大学生德育教学内化的个体认知机制,《当代青年研究》大学生版2004年第5期,核心期刊3、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道德价值意义,《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核心期刊4、论实践主体性在价值选择中的作用,《岭南学刊》2006年第4期,核心期刊5、论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性价值,《兰州学刊》2006年第5期,核心期刊6、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学,《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期,核心期刊7、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探求》2005年第2期,一般期刊8、和谐社会视域下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第二作者),《唐都学刊》,2005年第6期,核心期刊9、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奉行集体主义原则的必然性,《岭南学刊》2007年第3期,核心期刊论文转载:1、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新华文摘》2006年第23期头版头条全文转载2、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3、公共生活理论范式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启示,《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1、《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统一性研究》,独著,25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2、《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现代人生问题》第五章、第六章共9万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第六章、第七章共7万字,副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4、《加入WTO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第1章、结束语共4万5千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5、《西方人生哲学》第九章、第十一章共5万字,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7年一般规划课题(07JA710014):和谐社会视域的价值共识问题研究;2、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07Z43):和谐社会的共识性价值问题研究;3、主持中山大学“985工程”二期“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中的子课题: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价值重构问题研究(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4、参与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支助项目: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03BZO44),李萍教授主持,第一参加者;5、参与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加入WTO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郭文亮教授主持,第四参加者;6、 参与2002年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价值研究(02SJA710001),叶启绩教授主持,第一参加者。

马克思主义论文期刊

《每周评论》。

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每星期日出版,四开一张,分四版,采取报纸的形式。自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每周评论》在“名著”栏刊登《共产党宣言》节译。

《每周评论》的周刊创办: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周刊。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参加者有李大钊、高一涵、高承元、张申府、周作人等。

会议公推陈独秀为书记及编辑,其他人为撰述。发行所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编辑所在沙滩北京大学新楼文科学长办公室。

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说:“《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他认为“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第一个好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每周评论

辛辛苦苦写好了一篇文章,却不知道应该投稿给哪个期刊,即使投了,又很多也是石沉大海,下面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文章可以投稿的期刊: 《世纪桥》:杂志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世纪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以服务党史研究、总结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展现党员风采、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为宗旨,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 主要栏目: 党史研究、党的建设、思政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政教育、思政研究、研究综述、党建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等。 文章示例: 《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探究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涵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不”表征及破解路径 新工科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体系与方法的探究 《世纪桥》信息含量大,出版快捷。主要栏目有党风党建、经济纵横、行政论坛、法学园地、企业管理、文史新义、文化艺术、教育探索、信息科学等。同时也发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论文。本刊以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关注改革实践、透析时代热点、传播先进文化、繁荣学术事业,以发展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已任,倡导学术的当代性、应用性和首创性,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投稿时作者要将便捷的联系方式注在稿件的显要位置,因为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的稿件后,要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一些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沟通渠道不畅通,就可能影响或延缓稿件的录用和刊出。作者还应利用网络和电话主动进行稿件查询,随时与编辑进行联系。( 论文发表投稿,可联系征诚期刊,可通过下方的个人简介联络我们。 )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有:《新青年》《前进报》

《新青年》:“五四”新文回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答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前进报》创立于1876年10月1日,是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机关报。1875年5月召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哥达合并大会决定,两派的机关报暂时并列为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1876年的党代表大会上专门讨论了党的机关报问题。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趋向和流派一致强调借用资产阶级思想的伟大成就,它们或者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那里系统借用概念、术语和范畴,或者进而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某些思想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混合物。

《每周评论》。

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参加者有李大钊、高一涵、高承元、张申府、周作人等。会议公推陈独秀为书记及编辑,其他人为撰述。发行所在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编辑所在沙滩北京大学新楼文科学长办公室。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说:"《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他认为"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第一个好人"。

《每周评论》前25期由陈独秀主编,自第26期起由胡适任主编。内容以及时反映当前迫切的政治问题为主,与《新青年》侧重理论的特点互补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

《每周评论》前25期,一直坚持反对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鼓动,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初步介绍社会主义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从第26期后,刊物的方向有了很大改变,发表了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问题主义"之争。

学习时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十月革命后最早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的刊物是《新青年》,仅在1921年之前就发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先后出版了“马克思研究”“劳动节纪念”“俄罗斯研究”等专号,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在李大钊主持下,《晨报》副刊也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了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国际一大宣言的译文,以及一些介绍马克思、列宁等人生平和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材料。

同时,《国民》杂志也先后刊登《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马克思资本论自叙》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译文,还发表了《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组织》《苏维埃俄国的新农制度》等介绍苏俄建设情况的文章。

此外,全国还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专业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对于论文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生毕业的时候第一次用查重系统,对它的要求不太了解。往往查重时重复率太高,需要大量时间修改。所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论文查重时必须知道的规则?1、论文查重通常需要支付费用,不过,有些学校还会自己提供免费查重机会,但次数不会很多。如果是校外查重,一些查重系统也需要付费才能检测。当然也有一些免费的论文查重系统,为大家提供免费查重服务。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但要注意是否安全。2、查重系统数据库包括各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书籍和互联网文献等。每天发布的新文献新资料非常多,所以查重系统文献资源非常广泛。3、一般来说,查重系统还支持语义层面的检测,也就是可以检测出相同的意思,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简单的改变原句和调整语序,而这些从英文到中文的降重技巧已经逐渐失效。4、查重的算法规则主要类似于连续13个单词,会被判定为抄袭,然后在报告中用红色字体标注。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词序,但是加、减标点符号并不能降重。

、论文内容和格式要规范 学校是有规定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的,想要顺利进行论文查重,能够检测出正确的论文查重率结果,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撰写。很多时候我们在论文查重遇到的各类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论文没有按照.

论文的段落和格式,论文查重基本就是整篇文章的上传。上传后,论文查重系统首先对其进行分成章节,提交的终稿格式对抄袭率影响很大。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会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不被检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划分更多的小段落来降低重复率。数据库ˌ资料库,论文检测多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有些数据库也包含一些网络文章,让我告诉你,很多书不包括在检测数据库中。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书上摘录了很多话,但是没有查出来。可见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章节变更,许多学生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选择了不同的文章,这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抄袭检测大师建议,不要以为抄几篇或者几十篇就能过关。标签引用,引用他人文章和抄袭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定义的?其实很简单。我们在论文中添加了参考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处理的。软件的门槛一般设置在1%。比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是50字。如果抄袭50字以上,即使加上参考文献,也判为抄袭。

20%。目前一般对小论文的重复率要求不能高于20%或30%这两个数字,具体标准因杂志社而已。而大部分杂志社也是使用知网查重系统来检测论文的重复率。

马克思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一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的著作以及《资本论》的节选,第三卷是1871-1883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84-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而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写成于1841年,所以选集里没有收录。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 思维方式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 反思 、批判、超越。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 文化 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对自然界、 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世界观和 方法 论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 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6]从物质看世界,世 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 名言 “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 发展了人的能动性。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 艺术。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内容不一样。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

在毕业论文的最初撰写过程中就读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   当时读到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理论对德谟克利特原子直线运动的超越时,并未理解到这样一层含义:原子的直线-偏斜运动-众多原子的冲击排斥运动,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虽然当时认识到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运动,推动着众多原子的冲击,却没有认识到这是原子内部的矛盾推动着,概念和存在的矛盾,打破了原子的盲目必然性,使原子的众多冲击成为可能性。   也是因为当时过于寻求博士论文与我的论文主题的切合点,也木有认真的读完博士论文,对马克思重视自我个别意识和感性经验的个别性,完全没有认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