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色
陀氏是一个一思想的深广度而不是以生活的深广度(如巴尔扎克)震撼人类的大作家,他把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以来困扰着人类的有关人生、社会、道德、习俗的悲剧性问题,提高到了有关人性本质、文化作用、世界善恶、人类命运的哲学整体高度来加以认识,这就是他成了19世纪批现实主义的总结者,而他因置身于人类文化赖以成长的根基——人的自我矛盾,自我对立,自我分化的痛苦感知之中,以此索解人类的整个存在之谜,这又使他成了现代主义思想艺术的先驱。
与托尔斯泰不同,陀氏不再像19世纪中期的大作家们那样,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对准于客观事件对人生结果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明确作用上,而是走向了对人类精神流程本身及其复杂性——思想链条和灵魂的隐秘的揭示上来。关键情节(典型情节)的特写镜头让位于感情细节的精确描绘,人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而又难以把握的精神与肉体的流变成了作家把握的核心。这一点在陀氏身上更明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让位于典型思想中的典型心灵。陀氏与托氏不同之处在于,托氏重视的是在生活的广袤性的前提下,突现的是主人公从外部崩塌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反躬自省,通过自我净化,走向重生和自我完善,为外部世界寻找一条全新的健全的道路。因此在托氏笔下,对精致优雅事物和和谐完整人性的追寻成为其主要特征,不管列文是如何紧张苦恼,也不管安娜是如何惨烈,在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上,都显示出了托氏有条不紊的稳健智慧。而陀氏则不同,在重视精神的深度的前提下,精神的内在分裂性和紧张性成为其主要内容,主人公负荷着人类文明史的全部精神重负,思考的都是始终难以解决的中心课题,灵魂的动荡起伏、命运的突然逆转因而带来了情节结构上的突变性和语言上的痉挛性。陀氏把托氏视为“地主阶级完美人格和完善生活的历史学家”(中上等贵族),而托氏则把陀氏视为“一个在内心斗争,即在善与恶之争的最激烈过程中死去的人。”“一个浑身都是斗争的人。”我们的鲁迅也说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作家”,“无与伦比的心理学家”,“识透人心者”,他在犯人身上写出了一个“活的灵魂”。对人类灵魂苦难与存在荒谬的持续不断的忧虑与思考决定了陀氏成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大师,决定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性。
1、结构艺术上的紧张多变性和多元对位性(复调性,对话性)
A、表层结构上的强烈的戏剧性、悬念感、莫测性、突变性和聚集性。
陀氏的小说的情节结构多由两个以上的线索构成(《卡》以阿辽沙、米卡、费多尔、伊凡四条线索编织而成;《被》由娜塔莎、涅莉和万尼亚为中心线索,集中于娜塔莎的婚变;《罪与罚》以马美拉托夫的生活困境——无路可走的人生——受罪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精神困境——无路可走的精神——犯罪为主要线索,辅以索尼亚灵肉苦难、杜尼亚人格、爱情磨难的情节,),常以阴谋小说、作案小说、惊险小说方式(《罪》作案;《被》、《白痴》、《群魔》阴谋陷害、阴谋暗害;《卡》仇杀作案),在精神的奔突与命运的转折跌宕之中,布下种种悬念,插入聚会、争吵、辩论、谋杀、歇斯底里的情感暴发和突然发病等急风暴雨式的横生结外的场面加以点缀,因此其情节变化突兀,神秘莫测。同时,还因故事发生的时间高度集中和大段大段地展示人物的紧张激烈的思想矛盾,因此,其作品除了具有情节上的急遽(ju,聚)陡险外,还具有高度的膨胀感,显示出一种拢千头万绪(千军万马)于一端(片刻:主人公——心灵)和刹那的集聚性。《罪》写了14天事,故事集中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作案前后的精神跌宕,灵魂出窍;《卡》故事跨度13年,却集中于费多尔被杀的三天时间。彭克巽(音逊,八卦之一,懦弱)在1988版《苏联小说史》中说陀氏小说善于“选择人生的一个危急时刻,在紧凑的高度浓缩的时间过程里,在漩涡般相继发生的戏剧性事件中,展开小说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展开对世界性问题、人类灵魂问题的辩论。”
B、人物关系及其意识结构上的全面对话性——复调性。
对话性(人物关系间的平等的意识价值关系)和复调性(意识结构呈现出的对位性)是由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1895——1975)提出的,这位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大学者,生前虽曾遭受关集中营、流放南方的政治磨难,29年过着身残、友亡的悲惨生活,但其一系列的天才论著却震撼了世界,兑0世纪的语言学、美学、哲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是《小说话语》、《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20年代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65年),其重大成就在于借助于对陀氏小说和拉伯雷创作的研究,从语言思维哲学角度探索小说叙事语言中的对话性、复调性和狂欢化意识——仪式问题,深化了对小说叙事本质性的认识,使人们对小说的认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表层分析上,而是提升到了对人类的意识结构、精神本质的透析上来,小说自此之后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故事叙事,而是一种思想的试验,精神的变奏(米兰·昆德拉)。
在《关于〈陀氏小说中的诗学〉一书的修改》一文中,巴赫金指出,陀氏在小说艺术上有三大发现:
①、思维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开创了观念小说。
②、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位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的地位。
③、小说的全面对话性,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的平等对话形成全书的复调性结构。
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式结构理论的基础是他的镜像论,他认为,人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我之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在自我中体验着的主体自我,亦即自我心中之我。另一种是自我之外的客体化的“他者”,这“他者”既包括别人,也包括他人眼中之我,肉体之我,还包括主体经过创造客体化了的自我,如小说中的人物、戏剧中的角色、水中的倒影,镜子里自我的映像(镜子:自我意识的自省镜面)。“我中之我”异于:a镜中此时的我;b、主体客体化了的“他人中之我”;c、主体性的他人之我。而“镜子中的映像永远是某种虚幻;因为从外表上我们并不像自己,我们在镜子前体验的是某个‘不确定的可能的他者’,因此,我们试图寻求自我价值的位置,并从他者身上在镜前装扮自己。”即借镜像而装扮自己,因为在镜中的自我映像是自我与他者(世界)结合的产物,是已经客体化了的自我,因此其与自我就形成了既否定又肯定的关系。“当我看到镜中的自我,我就被他人的灵魂控制住了,”(回声女神科厄被那喀索斯控制住了,那喀索斯被自己的影子控制住了),借此“我可以像体验自我一样体验他者”,他者、世界,借此进入了自我,“在他人身上才给我活生生的审美的(和伦理的)对于人的肢体和经验的具体内容令人信服的体验”。经过客体化了的自我——这种既有部分自我,又有部分他人的镜像中介,人在自我与世界间才建立起了相互沟通又相互排斥性的联系,由此才能自我理解和理解世界。这种主体自我与外部镜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思维与语言的分化矛盾性质和对话交流性质。人通过分化的自我,在进行着人与自我、人与世界的对话。而人与自我、人与世界虽能相互沟通和转化,但却永远也不能完全重合,永远处在理解的极限和中途,不能完全理解,通过镜像中介,人只能部分理解别人和自己。人与自我,人与世界就这样在差别中互证着,矛盾着,对抗着,由此显示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关系的全部复杂性和可能性。客体化的自我的这种既肯定又否定的关系便是一种对话性。这样巴赫金就得出了对话性是思维和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结论。不过在巴赫金看来,小说语言的全面对话性在陀氏之前还不充分(古希腊《厄特科特拉》与《对话录》),以前作家创作的人物都还未获得彻底完全的独立状态,多是作家的一种内心独白,是作家任意摆布的工具,只有到了陀氏,人物才摆脱了作者,具有了与作者、与观众,与其他人物平起平坐的地位,人物才有了一个“一体双声”的灵魂,因此才有了响彻全书的对话性,人物的内心世界才真正成了一个“众语喧哗的世界”。
巴赫金的这种理论可能是受陀氏有关人类本质是自我矛盾的动物的观点的启发而形成的,他反过来又应用于揭示陀氏创作上的主要思维特征和水平状态,不能不说是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在陀氏的小说中,作者让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物汇合在一起,对人生、世界或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主张,有时自己甚至跟自己唱反调(双影人;二重人格),这样,每个人物的心中就是一部旋律繁复的交响乐,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灵魂大交响乐中的一个声部,一条旋律,所有的人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大合唱,多重奏的交响乐。一个由个体声音组成的众响世界;一个由众响世界组成的个体世界。灵魂中的多调性世界构成了一个深邃繁杂的主观宇宙,灵魂间的多调性世界则构成了一个更加深淼难测的客观宇宙。犹如一部交响乐中的一个个声部,人类精神在层层缠绕的交织中,被推向步步深化和变幻不已的变奏,逐渐显现着人类生活与灵魂的神秘性,莫测性。而作者以此来安排人物的精神结构关系和人物间的结构关系的方法,就称之为“复调对位法”。正如施泰因格在1923年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体系》一书中所说:“陀氏用他的‘交响乐辩证法’对当代所有的相互对抗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地整理,使它们得以实现,把思想变成了一个个单体的角色,并在最后具体化了的思想中仔细考察其中的每个单体的命运。”他在建造“世界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里,人不是自己世界观的基质和体现者,恰恰相反,人的“思想” 才是人的本质。对思想和人物的音乐化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小说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列维·施特劳斯说:音乐是灵魂与肉体、空与时、感性与理性、隐喻和其他记号融合的媒体。音乐需要时间,但也否定时间。音乐把聆听时的时间变成共时态的、自律的整体。因而聆听音乐作品就是通过作品内部组织把流动的时间固定化,从而使我们接近了永恒。现代大师发现了音乐能抓住“流动的时间”的属性和表现多层次结构的能力,塑造了多个互为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无限复杂的心理宇宙:
《约翰·克里斯朵夫》:
奥 利 维——理性;法兰西。
克里斯朵夫——创造力;德意志。
葛 拉齐 亚——美;意大利。
安 多纳 德——善;法国人民。
《尤利西斯》
斯蒂芬:冥想;超验;头脑。
布卢姆:日常经验;欲望;躯体。
毛 莱:欲望本能;下半身。
《喧哗与骚动》
班 吉:1928、4、7,C: 混乱与痛苦的本能。
昆 丁:1910、6、2,A:痛苦的思辨理性,精神的痛苦。
杰 生:1928、4、6,B:冷酷的实用理性。
迪尔西:1928、4、8,D:洞察一切的爱,历经沧桑的慈爱。
《海浪》有关现代人自我迷失的故事。命运轨迹;自我意识旋律;人物对位。
路 易:在断根的文化传统中被“悬在半空,无所归属”的人。
以统一历史统一自我。出路何在?
伯纳德:迷失在家族祖先安乐椅和自我茫然中的人。我是谁?几个我?
奈维尔:迷失在主观内心无序中的人。
苏 珊:迷失于母性和妻性中的人,被男人使用过了。
珍 妮:迷失于性满足中的人。堕落。
罗 达:迷失于模仿他人的人。恨世自杀。
每一个人的意识流都在音乐主题的变奏中展开延宕。
《魔山》。
陀氏作品德对话形式如下:
《地》车、杜、边沁、
狭义特指的读者:
《群》屠、车、杜
①、作者与读者
广义模糊的读者:《卡》与每个人心中的时代良心。
②、作者与人物:伊凡、拉、梅、伊、罗部分代表作家,由独立于作家:对
话。
③、人物与人物:《罪》拉与卢仁、索尼亚、杜尼亚、马美拉托夫、大学生、
斯维里加洛夫的对话关系。
《二重人格》中的双影人。“一个意识的分化演化的另构”。
《地下室手记》两级回旋中的绝境。
作用与功能:
①把读者引入一个平等相待积极参与“思考”的空间之中。
②把人物引入一个真正的对立矛盾之中,全面展示人的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
③整部书是各种思想的交响乐,将思想观念引入文学,成了文学主要表现的对象,思想的音乐化对位成了小说的又一手法之一,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形象化的单一方式之中。演奏思想,感性的超感性化。超感性的感性化。显示人类思想的深宏博大与幽淼复杂。人类与灵魂的经纬织毯。人类间的张力与绞缠。
2、精湛深淼的特异心理描写艺术。
陀氏说:“人们叫我心理学家,不,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
是说,我描写的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切。”“在小说里我要把所有的问题翻掘遍”,其目的在于表现“人在人类精神发展中感受”,并“靠着最充分的现实主义在人身上挖掘人”。鲁迅先生称陀氏是“残酷的天才”,“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这样,就显示出了灵魂的深。” 在这“最高的写实主义者的实验室里,他所处理的是人的全部灵魂”。
陀氏在挖掘人的灵魂深度上,主要在于其小说展示了人类心理的畸形变态、神秘莫测和痛苦而崇高的精神体验。
A、善于表现人物心灵中的阴暗心理:歇斯底里、酗酒、癫痫病发作、无尽的烦恼、深重的负罪感、二难择一的痛苦、自甘堕落、自我作践(伊凡诺夫娜:跳舞;列别杰夫在罗戈任前乞讨跳舞;炫耀自己的道德败坏:瓦尔科夫斯基;费多尔)、虐淫狂、受虐狂、自虐狂、自残、自杀。
歌德及德语文学研究论《维特》与“维特热”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辑刊》第6辑你知道吗,有一支歌唱出了整个意大利……?” 北京《读书》1980年3期漫话《维特》 北京《读书》1980年4期狂飙·铁手·自助者——评《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3期反常,但不偶然——关于保尔·海泽 北京《读书》1983年8期施笃姆的诗意小说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4期艺术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论赫尔曼·黑塞的艺术家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北京《读书》1986年7期《亲和力》:阐释·接受·本义 北京《读书》1987年 8期歌德论世界文学 北京1987年8月15日《文艺报》诗人波尔及其他 北京1987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孤独的风中之旗 北京《读书》1988年1期他不是“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 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 1期亚历山大·洪堡——“歌德时代”的一颗明星 北京《读书》1990年3期非驴非马 生不逢辰——关于霍夫曼的小说创作与接受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1期从Novelle 看浪漫派 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2期《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2期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上) 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 2期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下) 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 4期“西方向东方发出的问候 ”——略论《西东合集》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4期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别解与反思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1期思想家歌德 《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4期《魔山》:一个阶级的没落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6期中德文学文化交流史研究歌德在中国 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3期《新华文摘》转载歌德——“魏玛的孔夫子” 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期歌德与中国现代文学 北京《读书》1982年3期张闻天论《浮士德》 北京1982年3月17日《人民日报》道的寻求 北京《读书》1983年7期中国的书和关于中国的书 北京《读书》1984年2期道藏工程记略 北京《读书》1985年2期冯至与德语文学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2期中国读者眼中的歌德和席勒 上海《中国比较文学》1989年1期17、18世纪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4期卫礼贤与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收北京三联书店《文化:中国与世界》第5辑卫礼贤——“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 北京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冯至与德语诗歌 北京《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3期百年回响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国之接受 《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4期歌德与比较文学 《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5期智者与智者的对话 上海《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3期严谨学风与愚公精神的美满结合 《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1期八十年前是一家—— 中国日耳曼学探源 《读书》2005年3期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我译《维特》 北京《翻译通讯》1985年10期《新华文摘》转载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 北京《中国翻译》1987年6期这儿也少不了爱 北京《世界文学》1990年4期尴尬与自如 傲慢与自悲――文学翻译家心理人格漫说 北京《中国翻译》1993年2期文学翻译批评管窥 南京《译林》1994年 3期翻译·解释·阐释 收香港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Studies In Translating into Chinese“, 论文集1998年歌德与文学翻译 北京《中国翻译》1999年5期漫谈文学翻译主体 南京《译林》2000年3期再谈文学翻译主体 北京《中国翻译》2003年3期我译《魔山》二十年 《中国翻译》2005年6期
可以做化学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案例,很简单,用指示剂在一个板上写字,用酸喷上去会显示出字迹,用碱液喷上去又会显示不同的字迹,呵呵,好玩吧
1.光线的精确把握,有很多舞台魔术中都用到了透镜的作用,将光线扭曲。还有平面镜,有一个很常用的技巧,就是将一块平面镜斜放到一个正方形的纸盒或纸箱中,在镜子下面可以放置很多的道具,而在观众看来,那会是一个空箱子。2.力学的掌握,有一些简单的悬浮就是利用力矩平衡原理做到的。还有象那种人体倾斜。魔术表演得很大一部分都是靠“反物理”的现象来达到使观众惊奇的效果,观众从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中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而魔术师做到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惊奇,是只有魔术才能做到的。所以,魔术更要再精研物理之后,才能做出这种“反物理”的效果。--------------------------------------------------------------------------------------------------------------------------------------------大卫穿越长城美国超级魔术大师科波菲尔表演的魔术--穿越长城,长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魔术师是不可能采用钻洞,挖墙来达到魔术神奇的效果,唯有采用魔术的障眼法。让我将这套魔术的表演过程描述一下,也许你可能明白一二。魔术师从木梯登上一个靠墙的舞台,四周立刻围上白布,灯光起,白布上出现魔术师的身影,这时木梯悄悄地移掉,通过大吊车吊到长城另一边,在魔术师从长城钻出来后,木梯靠上去,魔术师从木梯下来。注意我为何大量描述木梯呢?原来机关就在木梯上,木梯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刚好能容下魔术师。其它我不说了,你明白了吗!卡车消失超级魔术师大卫把一辆巨大的卡车,开到舞台X,用巨大的铁笼罩住,等观众看清楚后,铁笼外面罩上白色幕布。然后请观众手挽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把白色幕布团团围住。不久,白布从上倒下,卡车消失了。在观众眼前消失了!原来,卡车里装了很多人,幕布下来的时候,观众上台,在观众围圈的过程中,车上的人下来,和观众相对,灯光照出了他们的影子,台下的观众以为是上台的观众的影子,其实是里面人的身影。卡车上其余的赶紧把铁笼与卡车连接,铁笼是可以活动的,在幕布降下的同时,灯光改变,铁笼和里面的人全部收到了车里,卡车被一个巨大的起重机吊到了舞台上方,观众只看见上台的观众手挽手围成一圈,卡车不见了。这个魔术和穿越长城,遮盖自由女神以及遮盖飞机的魔术方式非常接近。但是没有钱是表演不了的,要花很多很多钱来搭建舞台和做道具。锯人超级魔术师大卫 “锯人”是魔术史上令人惊讶不已的传统节目之一。表演时, 表演者让他的助手们把一个长方形木箱抬到一张桌子上。箱子的上面和四周均可打开,向观众交待以后,一位女助手躺进箱子,将头和脚露在箱子两端的小孔外面。于是,表演者拿起锯子,把箱子连同女助手一锯为二,在锯缝中再插入两块板。现在可使箱子的两部分互相脱离了,观众们看到女助手的脚在动、脸在笑。 “戳穿西洋镜,一点不稀奇。”原来,参与表演的有两名女助手,第二名助手事先早就躺在桌子里面了。这位人们看不见的女助手可通过箱子底部的翻板把腿伸进箱子,使脚露在箱外,而当着观众的面进入箱子的女助手却把腿曲了起来。还有一个锯人魔术,是大卫改装了的,因为不能老表演被识破了的魔术,这回是一个女助手哦!不过这个箱子可以往下凹下去,女助手睡上去以后,屁股陷下去了,腰也陷下去了,魔术师在合拢木板的时候,在女助手的腰上面插了一块钢板,然后他拿电锯开始锯,锯到钢板就停下来,头和身子被锯开了,其实没有锯到啊!空中悬人超级魔术师大卫会飞,他可以让一个女助手悬在空中,一上一下,什么东西也没有支撑。可以把腿变得不见。他可以吗?当然可以!他是这样做的:他自己一定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带黑色的手套,这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不能不这样穿的,为什么这么穿呢?因为可以遮掩。魔术师把助手(穿一身白色的连衣裙),平放在空中,有几个脚架支撑,他一个一个脚架去掉,最后只剩一根柱子,其实其他的脚架根本就没有用,只有这个柱子连在助手身上,助手的背上有钢板,很容易固定。在这个时候,魔术师让助手上上下下,还不算稀奇。可是其他的助手居然把最后一根柱柱也取了,可这个女助手还浮在空中,怎么回事呀?巧巧一定会这么问!原来魔术师在其他助手拆最后一个柱子时(他有时是用一个扫帚代替钢柱,其实里面也有钢,要不然怎么撑得住嘛!),魔术师两只手臂上各有一根钢条,插进了女助手背上的机关里,靠魔术师的臂力,把女助手支撑起,观众看呆了。呵呵!巧巧没有力气,可以把洋娃娃浮在空中呀,试一试,很好玩哦!你也可以让洋娃娃飞起来!神出鬼没的一杯水表演者拿起一个纸杯,从一个大玻璃杯往纸杯里倒水,将纸杯中的水再倒回一点到玻璃杯。以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然后把纸杯放进一顶帽子,帽子事先已作过交代。突然表演者想起什么来了;他从胸袋里摸出一个装水果的纸袋,把纸袋交代清楚,小心地从帽子里拿出纸杯,放进纸袋烟,将纸袋上面提住,用双手慢慢把它提成一团,没有漏出一滴水来,接着把纸团塞进裤袋里。表演者对观众说,他要把弄皱了的纸杯连同消失了的水重新变到帽子里去,说着从裤袋里拿出捏皱了的纸袋,并将它扔进帽子里。这时,表演者故意装作在往帽子里看,并把看到的情况——纸杯如何在复原——告诉观众,然后以很慢的动作,用食指和拇指从帽中取出复原了的纸杯和水,把水倒回大玻璃杯。用手指夹住帽沿,将帽子翻倒过来,倒出来的只有弄皱了的纸袋。帽子是空的,不妨展开纸袋交待一下。作为道具的帽子可向观众借,因为帽子是不做过门的。但纸杯是经过处理的,实际上有二个纸杯,其中一个纸杯的底被剪掉,将这无底杯放进另一个林子。此外再准备二个同样的水果纸袋,将其中包出个事先捏皱后放进裤袋。再准备一个有把的大玻璃杯,杯中盛水,把水倒入二个叠在一起的纸杯,将纸林放进帽子,这时不要马上把无底杯拿起来,否则观众会怀疑;既要拿出来,何必放下去。因此表演者故意装出想起了有个纸袋,把它拿出来向观众出示,然后再去拿出无底杯,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纸袋,一下子把纸袋弄瘪,放入裤袋。同样也不要马上把预先放着的纸袋拿出来,因此表演者最好眼观众说几句话,接着拿出空纸袋,扔进帽子。以后的过程已不言而喻,不必赘述。空中飞人1.在舞台X放两张椅子。2.一个人躺在椅子的X,头脚刚好躺在椅子上。3.表演者则拿一张床单,盖在躺卧的人身上,只露出头和脚。4.表演者念咒时,用脚移开躺着的人脚部那张椅子,而躺着的人,依然不动!然后,将头部的椅子也拿开。但是,躺着的人还是丝毫不受影响,仍然可以随着咒语上升或下降。原来睡着的人的腿是假的,他实际上是蹲着的。明白了吧?人体三分身舞台中摆一只立柜,柜门上绘有一个粗线条的人物轮廓,其头部、左右手及左脚处都开有一个洞。表演者打开柜门,请一位女演员进入柜中,并随手关上柜门,这时,女演员面都对着头部洞口,左右手和左脚也各伸出洞口外。表演者指指柜中女演员手足,女演员的手、脚摇了摇,证明她确实在柜里。接着,表演者取二块薄钢刀,—一插入柜腰中处,随后向右边一推,柜中节被分开了,柜中间还能容表演者的一块手帕挥来挥去,以示柜中节确被移开,显然女演负的确被分成三段了。虽然女演员的头、手和脚各分布于三处,但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头,手和脚还能自如地活动呢!最后,表演者将柜中节推回原处,拨出薄钢刀片,打开门,女演员仍笑容满面地从柜中走了出来。“人体三分身”是一套现代的外国大型魔术。法国魔术家让 ·罗加尔,198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魔术锦标赛时作了精彩的表演。“人体三分身”它的机关除了道具设计精巧以外。关键是根据色彩学的原理对道具进行绘制,从而使观众产生视觉误差。推开柜中节后,中段和上下段相连的部份看上去很窄狭,似乎人体无法通过,其实它是有一定宽度的。只要女演员腰身苗条,有一定的柔腰基本功,侧身在柜中节是不成问题的。自由女神的消失美国超级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表演的魔术--自由女神消失,着实让世界大吃一惊。这一魔术谜底至今仍未能揭示。中国魔术界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一番研究,终于略知一二,但仍未全部破解。大家都明白,自由女神是不可能消失的,消失的只会是我们短暂的记忆,在这里我不可能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表演这套魔术,因为这套魔术耗资几百万美元,国内没有一位魔术大师可以表演。我仅作提示:搭建作为观众席的巨型地板是活动的,它可以与自由女神形成一定角度,由于观众席距离自由女神很远,只要一个小小的倾斜角度,就可足以让自由女神消失。在地板倾斜同时,遮挡自由女神的黑布其实也在同时上升,一切动作都是由电脑控制缓慢运作,观众无法觉察,等黑布掉下来的时候,观众只能看到自由女神上方的空荡荡天空,自由女神也就神奇消失了。火苗穿巾表演者右手拿着一块纱巾,左手拿着一只启燃火苗的气体打火机,然后他将纱巾往火苗上一挨,火苗即穿过纱巾顶面。他又把纱巾移来移去,既不曾烧毁纱巾,也没有把火熄灭,颇为离奇有趣。一、表演前,将气体打火机启燃(火苗大小要适中),然后将纱巾从火苗底部一边挨入,并马上用右手来回牵动,这样,纱巾就不会烧坏了。二、由于气体打火机的火苗底都是向上浮起的(与其它火苗不同)。故能穿过薄纱巾上面。因此,只要不断往复牵动纱巾,即可使火苗浮于纱巾上面了。冻不死的魔术师超级魔术师大卫把自己关在冰窟窿里,几天几夜,不吃不喝,拆掉冰块后, 安然无恙。冰窟窿用巨大的冰块组成,整个过程由摄像机监控,魔术师身上有医学用的监控器,在外面可以看到魔术师的心跳和呼吸变动。原来在冰窟窿的地板下有个开关,正好够一个人爬上爬下,下面是一个很舒适的小屋,魔术师找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高的人,先睡在下面大吃大喝,等魔术师冷得受不了,那个人就爬上来,站在他背后,魔术师和他换位,像金蝉脱壳一样,换人。反复这样换,观众看见影子一点也没有变,可是人已经换掉了,怎么会冷的受不了呢?监视仪器也可以看见里面的人的心跳。真正的魔术师正在地窖里喝酒呢!纸牌魔术魔术师请一位观众抽一张牌,并在纸牌的任何部分撕下一角,将这一角保存好。然后魔术师把这张牌撕碎、烧成灰,并与火药拌和。另一位观众拿着一根钉子,魔术师请他把火药和钉子装到枪膛里去。接着,他拿过枪,对着墙壁射去。从枪口射出的钉子将被撕碎的纸牌钉在墙上,只是缺了给观众撕掉的一角。将那撕去的一角取来核对,完全吻合。这一奇妙节目的奥秘在于:当魔术师拿到被观众撕掉一只角的纸牌时,同时将另一张纸牌放在上面,也撕掉类似的一个角,他就用这张牌继续表演下去,而原牌由助手拿到后台去了。枪是经过处理的,即魔术师可以偷偷地把钉子重新从枪里拿出来。助手在台后将牌用钉子钉到一小块木板上,这块板用和舞台背墙根同的糊墙纸贴上。墙上有一个孔,小木板从此孔后面椎过去,孔前挂着有线相连的一块墙纸。当魔术师开枪射击时,助手将线一拉,这块墙纸便落到地上,于是小木板出现了,看来好象钉子及纸牌都是射上去的。戳不破的气球气球怎么会戳不破呢?可魔术师在观众面前用一根金属针穿刺气球,气球确实不会炸掉。表演者事先对气球已作如下处理:将充足气的气球稍为放掉一点气,然后在气球相对的两端分别贴上一条3厘米长的透明胶带。表演者右手拿针,从上往下在贴胶带处插入气球,从另一端贴胶带处穿出,胶带能使“伤口”不再扩大,因此气球内的气体是十分缓慢地泄漏的。抽出金属针,轻轻弹一下气球,让它在空中飘浮一会,使观众看到它“安然无恙”。当表演者再次把针插入气球时,只听得“啪”一声,气球炸了,因为这次不是从胶带处插入的。这第二次穿刺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气球有了“伤口”,气体在慢慢跑出来,气球就越变越小,所以必须让它炸掉以“灭口”。还可以用纸筒把长条型的气球裹起来,吹胀后,用毛衣针刺,也刺不破,因为气球在纸筒里也吹不满,试试看!魔筒取物表演者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四方形的筒,正面是漏窗,通过漏窗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筒。表演者将外筒拿起,并从各个角度给观众看,然后重新套在内筒上。这时将手伸过去拿内筒,观众通过漏窗可以看见表演者的手。拿起内筒,向观众证明它也是空的。一旦内筒塞进外筒,表演者的手就伸进内筒,取出无数手帕、花朵。最后将外筒拿掉,放在一边,再提起内筒。桌上出现了一盆花。观众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其中奥秘的,因为内筒里有一个用黑色纸板做的管子,由于外筒的内壁涂了不反光的黑色,所以即使将内筒拿出来给观众看时,通过漏窗也发现不了里面外黑色管子。当然,外筒和内筒是不能同时取出来亮相的,所以这两个筒只能轮番出示。二个筒都用薄木屑板做成,黑色管子的下面有个封底,可将两筒及管子直接放在桌子上,也可加一个架空小平台;这样更能避嫌疑,不致使观众想到桌子板里会有什么秘密。如果最后要变出一盆花,则黑色管子不应有底。必须注意一点,即表演时从上面不许有光线照入筒内,否则黑管易被发现,表演前应从观众角度试看一下光线。倘若能在黑管上口内壁粘一个金属片,在这金属片上固定一小块烟火纸,表演一开始就用烟头或蜡烛将烟火纸引燃,产生烟花,既好看又有说服力(表示里面即使有东西。也给烧坏了)。此外,还可变出绸手帕和压缩的圆柱报纸灯笼。而且、可以在灯笼的底部装上微型电池和微型灯泡,事先将它们的电路接通,但用绝缘纸隔开,并让绝缘纸与灯笼上部的提把相连。这样,-旦提起灯笼;绝缘纸便被抽掉,灯笼就亮了起鸟笼飞遁魔术师用手拿着一个四方形鸟笼,不加任何遮盖,突然鸟笼不见了。鸟笼由二个金属框架组成,用金属棒相连,看上去似乎这个鸟笼非常结实。实际上这些金属棒是活络的,因此鸟笼可很快倾倒放平。表演者右手的手腕后面有一个皮做的硬袖口,一根强有力的橡筋固定在硬袖口上;橡筋的另一头穿过袖子,绕过背部,从左手的袖口里出来,拿在手里。表演时,将橡筋的末端挂在鸟笼上,双手拿着鸟笼,同时压鸟笼的窄头,双肘张开一个角度,橡筋于是拉紧。只要表演者很快往前压,把笼子推倒,橡筋便立即将拆散了的鸟笼拉进左手袖子里,到达表演者背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消失动作,人的眼睛无法及时识破。后来,遁变的东西越来越大,如正在播送节目的收者机、开亮的台灯、盆花、煤油灯等,在这种情况已先用方巾一遮,以便掩护东西消失。大鸟笼显然是不可能通过袖子消失的,它们必须隐遁在别的地方,比如藏到托盘或小魔桌之类的底座里去。但这些底座往往显得很小,人们根本不会想到它们容得下收音机和台灯这样的大件,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很快解体后消失在底座中的。不过表演这一节目时,观众和演员需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距离太近,观众除了看得真切以外,还会听见道具发出的声音,秘密容易被戳穿。---------------------------------------------------------------------------------------------------------------------------------------欣赏魔术神奇及无法理解的事总令人印象深刻,而魔术表演能让人们感受到忘却现实的愉快,这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舞台魔术来说,它可以和各项表演艺术相融合的,例如:舞蹈、戏剧等...所以,观众在欣赏时,不但可以看到魔术的神奇,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与其它表演艺术结合,相互辉映的效果。而以近距离魔术来说,魔术师就在你身边,不论是扑克牌或是钱币,你不但可以仔细观赏,甚至可以亲身参与,这又是另一种欣赏乐趣。坦白讲:魔术本来就是假的,但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魔术的原理,无论多简单,都是设计者的智能与心血的结晶,所以,为了尊重设计者,也为了观众能欣赏到最好的效果,站在表演者的立场,在不熟练之前,不能轻易的做表演,而在表演之后,也不能随便说明原理;相对的,在观众的立场,要求表演者公开其原理或把道具借出观察,除非是正式的教授魔术场合,否则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尤其是在观赏近距离魔术时,更不可"动手"或用其它方式干扰表演者,这都是对魔术表演应有的基本尊重。碍于目前一般大众对魔术的认知并不足,希望藉由此篇文章,提升观众欣赏的乐趣及支持与认同,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好加入表演的行列。------------------------------------------------------------------------------------------------------------------------------魔术的由来:中国魔术简史中国魔术源远流长,古时称之为"幻术"或"眩术,民间称之为"戏法",到近代才称为"魔术"。据说最早的中国魔术出现於夏朝。"夏桀既弃礼仪,求倡优侏儒,而为奇伟之戏。" 刘向【列女传】曾国珍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魔术】中说"这里所说的戏,既不是原始的舞蹈,也不是汉代以后的戏剧,而是正在形成的戏法、杂技之类的表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争,百家争鸣。"士、客" 阶层於这个时候兴起,当时的诸侯君王不少都深信方士、术士之言,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士"当中有不少是身怀奇技的能人,或是幻术高手。已夫的墨子枕中记说这些方士能够把人随处隐藏,也能含笑间由男变女,还可以让人"飞行上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从西域传来魔术的记载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列子‧周穆王篇】到了汉代,中国戏法大盛。魔术自汉代开始成为朝廷宴会享乐的重要节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了炫耀汉朝国力的强大,汉武帝於长安的"上林宛"设"酒池肉林",举行了一场空前的魔术杂技大�演,内容包括有最早记载的中国魔术节目"鱼龙曼延"和"东海黄公"等等。(注:有关"鱼龙曼延"、"东海黄公"、"角抵戏"等等,将会在"中国魔术小辞典"中有更多的介绍。)"三年春,作角抵奇戏,三百里内皆观之。"【汉书】"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延、鱼龙、角抵戏"【汉书‧西域传】这次百戏大汇演的表演者还有"安息国("古波斯)派来的"黎轩"魔术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等魔术节目。佛教自汉朝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据说著名的僧人"鸠摩罗什"和"佛图澄"也懂得戏法。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亦在中国开始发展,中国有不少传统戏法的名称都带有道教色彩,例如"仙人摘豆"、"三仙归洞"、"八仙过海"等等。更有不少魔术师的艺名都以仙自居,例如宋代的"林遇仙"、"施半仙"、"王小仙"和近代的"莫非仙"等等。三国时期的"左慈"善於表演"空竿钓鱼"、"掷杯变鸟"等精彩的节目。有关他的事迹在"后汉书"、"搜神记"都有记载。"三国演义"中第六十八回的"左慈掷杯戏曹操 "更是有名的情节,有兴趣可以按此看看。日本的"信西古乐图""入壶舞"即中国的"缸中遁人"戏法隋唐时代,仍有不少的大型的宫廷魔术表演。大业二年,隋炀帝在洛阳举办了一场百戏大�演,招待突厥可汗。表演规模高达数万人。到了唐代,中国魔术开始流传到日本去。现藏於日本正仓院的"信西古乐图",便记载了由唐代传往日本的一些魔术,包括"入壶舞"、"卧剑上舞"、"入马腹舞"等。宋代外患频繁,不少宫廷艺人流落江湖,民间戏法得以发展。这些江湖艺人称之为"路岐人",即是旁徨岐路,朝不保夕的意思。当时艺人街头表演的场地称为"瓦舍",可算是古代的游乐场。宋代亦出现了中国最早记载的魔术表演团体—云机社。云机社以"林遇仙'为首,共有十九人,擅长表演古彩戏法中的"手彩"、"撮弄、"藏挟"等类型的节目。宋代还有一位很著名的魔术师叫杜七圣,他表演的"杀人复活"把戏也相当有名,这套节目的名称叫作"七圣法"。到了明清两代,已经很少有大型的宫廷魔术表演。民间的魔术表演方式主要分为"撂地"和"厅堂"两种。"撂地"多为家庭小班子,亦有个体艺人(称为"单包李子")。他们浪迹天涯,在城镇乡村中的街头或庙会中卖艺,部份兼卖药品什物。表演"厅堂"戏法的艺人地位较高,他们往来於达官贵人的宴会当中,表演一些带吉祥意味的古彩戏法。由於表演多在厅堂内,所以又称之为"堂彩"。中国魔术在古代的文献中只有相当零碎的记载,直至清朝光绪年间,终於有正式的第一本魔术书"鹅幻汇编"的出现。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谈论中国魔术的书籍和网站仍是寥寥可数,可能大家比较关心某某魔术的秘密、某某魔术产品的价钱吧! 很抱歉,这个网站内不会有任何中国魔术的秘密公开,也没有魔术产品的发售。希望这篇简短的文章能够让大家对中国魔术的历史有一个概览,若果阁下有什麼意见,或者想知道更多中国魔术历史发展的话,欢迎到留言版讨论分享。魔术能反映当时(当地)社会的生活状况,例如我国的《古彩戏法》--即传统的中国魔术,所变的大多是家禽、五谷之类,这正好反映当时农业社会,人人渴望丰收的心态啊!而西洋魔术中,所变的大多彩纸、鸽子、花束之类,正好反映西洋人思想浪漫的一面.
高锰酸钾 浓硫酸 玻璃棒 酒精灯 用玻璃棒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上蘸一下,在往酒精灯上一碰酒精灯就著了。原理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在一起放出氧气和大量热。
公元1974年6月,在美国召开了一次国际数学会议。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数十名数学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哈德罗·库恩教授宣读了一篇奇特的论文,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轰动。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呢?原来是一篇研究解代数方程的论文。库恩先生以其非凡的技巧,似乎把与会者领进一个充满生机的植物王国。但见他“编织”了一个立体大篱笆,这个大篱笆分成许多层,从上到下一层密似一层。在篱笆的最底层,库恩先生放进了一个特制的“花盆”,然后把要解方程的信息传给花盆。顿时,花盆的四周吐出了几枝新芽,转眼间芽变成在,飞快地攀上篱笆,先是弯弯曲曲,回回转转,过后便很快地往上长,穿过一层又一层,直到篱笆的最上面,一根藤恰好指着方程的一个根。方程的所有根就这样被全部找了出来。这是神话吗?不!这是科学,是二十世纪的现实。那么,库恩先生是怎样给枯燥的数学赋予“生命”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库恩先生的非凡工作。他出色完成了三件事:一是建造一个“立体大篱笆”;二是制造一个会长“芽”的“花盆”;三是让神奇的“植物”按信息的要求往上长。尽管我们在这篇短文中不可能详细地介绍库恩先由那富有空间立体感的方法,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平面的例子,让大家了解库恩先生那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路!先让我们在平面上,欣赏一下简化了的库恩先生的“大篱笆”吧!原来那是如同右图那样,一层来似一层的大栏栅,从下到上记为,最下一层,其栅格的距离定为1;与结构相同;从开始,往上每上一层栅格的距离便缩小一半,宛如一架越往上线度越密的大篱笆。这便是库恩先生所致力的第一项工作。现在再来看库恩先生的第二项工作--建造“花盆”,花盆的奥妙在哪儿呢?原来库恩先生所谓的“花盆”,就是层中这样的区域,在区域中可以找到n个具有某些特征的点,这些点可以作为计算的始点。它就是库恩先生所形容的。会长藤的“魔术植牧户的“芽”.库恩先生则论证了这些“芽的存在,并指出了寻找它们的办法。原来库恩先生所谓的“花盆”,就是层中这样的区域,在区域中可以找到n个具有某些特征的点,这些点可以作为计算的始点。它就是库恩先生所形容的。会长藤的“魔术植牧户的“芽”.库恩先生则论证了这些“芽的存在,并指出了寻找它们的办法。
故事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大学毕业后不久,从汉堡来到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达沃斯的一家肺结核康复医院,看望他的表兄,他的表兄在这里治病。他原计划在汉堡停留三个星期,成为一名造船工程师,但在离开医院的前夕,发现自己也感染了结核病。
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疗养院住了7年,他一开始没有适应,但慢慢发现这个地方是贝伦斯统治下的社会。在这里,时间的概念消失了,过去和未来都被遗忘了。在治疗的名义下,来自欧洲各地的患者都生活在一种麻痹的状态中,同时,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浪费着自己最后的一点生命。汉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经历了成长的痛苦,经历了暗恋,也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影响,但他不知道该听什么。最后,大自然帮助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汉斯想得很清楚,他的病情也有所好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汉斯离开了疗养院,不久就死在了战场上。
1924年问世的《魔山》,从酝酿到完成,经历了十余年。1912年,托马斯·曼在看望因病在瑞士疗养的妻子时,萌生了写相关作品的想法。经过反复的构思和修改,他终于写出了一部这样规模的小说。就篇幅和思想内涵而言,这部小说堪称佳作,其主题也包含了多个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汉斯·卡斯托普在特殊环境下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魔山》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成长小说。
《魔山》不是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也不是以其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它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历史知识,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思想,表现出一种文学美学的智慧美。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生动的思想记录和当代思潮的鲜活历史。
美 北欧等国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 [ 摘 ] 表现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初 , 盛行于 20 , 年代的德 , , 要代表 , 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 , 登峰造极的境界 .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 , 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 .他所 创造的艺术世界 , 人称 "卡夫卡式"如同 , "莎士比亚化" 一样 , 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 , 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 学概念 .现代主义属于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卡夫卡作为时代的代表,他的成功和不平凡,不在于他在某一艺术方法和审美特征的追求上达到了极致,而在于他对急速变革和逐步形成中的属于整个大时代的美学风貌作了全景式的呈现,创造了卡夫卡式的"神话"。这是一些关于卡夫卡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曼1875年6月6日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市吕贝克。他的父亲是经营谷物的巨商,母亲出生于巴西,有葡萄牙血统。托马斯.曼是五个孩子中的老二,长他四岁的亨利希·曼后来也是一位著名作家。作为成功的商人,托马斯.曼的父亲作风实际,在吕贝克很有影响;而他从母亲那里则得到音乐、文学和艺术的熏陶。父亲的实用主义与母亲的艺术气质所代表的二元性,成为托马斯·曼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 尽管青少年时代的托马斯·曼并非是一个缺乏天赋的孩子,但是,他对于学校的课程表现地毫无兴趣。他更愿意致力于发展其由来已久的对于写作的爱好,并以散文随笔和作文的形式参与其与他人共同编辑出版的杂志《春天风暴》。在一封保存下来的1889年的信中,当时只有14岁的托马斯·曼在信的末尾属名“托马斯·曼,抒情戏剧诗人”。这反映了托马斯·曼对于自己将来当作家这件事是很认真的。 托马斯·曼的父亲于1891年在41岁的年龄上早逝后,孩子们被指定了一位监护人。这位监护人认为,托马斯·曼离开学校后应该选择一个正当的职业。托马斯·曼顺从了这一意愿,并且在此之后任职于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在办公桌前的工作对于托马斯·曼来说极其无聊和不具挑战。一则关于他的轶事至今仍无争议。是说,在他誊写清单时偷偷从事写作。 1892年,曼的母亲迁往慕尼黑。托马斯.曼则留在吕贝克完成大学预科学校的学业。他把大部分精力转向了文学,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毕业时只得到了一个“中等”文凭。 1893年,托马斯·曼离开吕贝克前往慕尼黑。1895年,托马斯·曼放弃了在火灾保险公司的工作. 1894-1896年间,他参加了慕尼黑技术大学的历史、艺术和文学课程。最初,他心里想着的是选择从事记者这一职业。中学时期的毫无目标,依然在他大学学习期间延续。 当1896年托马斯·曼年满21岁时成年时,他有资格从父亲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中获得每个月160到180马克的零花钱。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收入。托马斯·曼决定从那些被动的教学活动中把自己解脱出来,成为一名自由作家。 1897年,托马斯·曼开始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等勃洛克一家》的创作。1901年这本小说发表并立即获得巨大成功,从此奠定了托马斯·曼在德国的文学地位。 1905年,托马斯·曼同卡蒂娅普林斯·海姆结婚。尽管曼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不是一无所知,但他选择了压抑克制。他们生了六个孩子,三儿三女。除了长子克劳斯.曼,长女艾丽卡·曼也是一位作家、演员和社会活动家。克劳斯·曼和艾莉卡·曼都是公开的同性恋者。 1929年,托马斯·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也没有阻止纳粹主义对他一家的威胁。除了托马斯·曼自己的作品不合纳粹的胃口之外,他哥哥亨利希·曼的进步言论,他妻子的犹太血统以及他子女公开的同性恋身份都足以令纳粹咬牙切齿。 1933年,托马斯·曼一家开始流亡生活,先是瑞士,然后是美国。在美国,托马斯.曼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利塞兹丘陵的家成了许多流亡者和名流们参拜的地方,阿诺德·勋伯格,勃托尔特·布莱希特,以及他哥哥亨利希·曼都是这里的座上客。 五十年代,迈卡锡主义开始在美国肆虐。而二战后的德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托马斯·曼最终选择于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 1955年7月20日托马斯.曼被确诊患了血栓。治疗没能启到效果。托马斯.曼于8月12日由于动脉硬化症在苏黎世的医院逝世,享年80岁。编辑本段创作生涯《堕落》189 托马斯·曼与其父亨利希的合影4年发表的一篇题目简洁的短篇小说《堕落》。这篇小说发表于一本名为《社会》的杂志并受到好评。《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1901年,托马斯·曼的第一部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落》出版了。小说一经发行马上就在读者和文学评论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和共鸣。然而,很快在吕贝克就传开了,小说当中的大家族以及所提及的人物并非完全虚构,而是城里的真人真事儿。小说出版不久,就流传出了一份名单,泄露了小说中所对应的现实中的人物。一家吕贝克的书店曾经顾客盈门,因为这家书店准备了一份可以出借的小说人物解密名单。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是托马斯·曼创作的有极大影响的作品之一。28年后,就是由于这本书的创作,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了托马斯·曼诺贝尔文学奖。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说,被称为是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发表了不少闻名遐迩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的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机,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认识不清,持民族主义立场,要保卫所谓“德意志精神文化”,战后表示维护魏玛共和国。 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 这部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些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小说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最后以参加战争来摆脱无聊的、空虚的生活,说明作者看到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生活和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30年代初,托马斯·曼预感到法西斯的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撰文谴责法西斯对德国文化的歪曲和破坏,发表《理查德·瓦格纳的苦难与伟大》的著名演讲,而被迫流亡国外,于1938年移居美国,1941年托马斯·曼举家迁往Pacific Palisades(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附近)。加入美国国籍一事一拖再拖,直到1944年,托马斯·曼才取得了美国国籍. 虽然他的著作在德国被查禁,他的国籍和波恩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被剥夺,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著名的公开信表明了反法西斯的严正。流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并坚持创作,发表了长篇巨著《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的前三部以及《绿蒂在魏玛》(1939)等。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流亡:"这令人难以忍受。不过这更容易使我认识到在德国弥漫着荼毒。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我其实什么都没有损失。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我带着德意志文化。我与世界保持联系,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失败者。 " 1947年,波恩大学重新向他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同年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问世。 1951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被挑选者》,反映他对战败的德国应采取宽容政策的主张。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大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由--回忆录第一部分》(1954)再次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命运问题。 托马斯·曼坚持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还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和书信,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总共写了二万多封信。 托马斯·曼在50多年的创作中,始终怀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心,持守着进步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创作上,他把继承欧洲古典作家的优良传统和探索新的艺术手清,表现时代精神融为一休。诺贝尔文学奖《 托马斯夫妇及其子女的全家福布登勃洛克家族》一书基本上是托马斯·曼本人的写照,托马斯·曼的祖辈都是殷实的商贾,小说400多个人物中许多人物是以他的亲友为原型,他更仔细研究早期家族的书信、票号,宴会的奢华热烈情景,甚至是窗帘的材料都极尽考究,一切都尽量呈现出时代的背景,因此此书被誉为“德国版的《红楼梦》”,由于鸿篇巨制,此书曾被菲舍尔出版社要求减半,但遭到作者拒绝。1920年该书销量即超过10万,1929年,销售量已超过百万册,是德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小说。但这本书也有不少缺点,一些章节明显呆板,人物性格的描写亦嫌累赘,甚至一些吕贝克人对《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人物塑造遭到扭曲提出激烈的批判。1929年托马斯·曼以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委会曾赞誉此书为“德国首部格调高雅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并不令托马斯·曼吃惊。几年前人们就猜他会得奖,他本人更是于1927年就期盼该奖了。1929年11月12日下午,好消息终于从斯德哥尔摩传到了托马斯曼那里。托马斯曼并不很高兴,因为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几乎只考虑了他的小说《布登勃洛克家族》。这主要是因为委员会中的关键人物,瑞典文学家Fredrik Böök,不但不赞赏《魔山》还在几篇评论文章中痛批了一番。奖金数额达20万马克,比今天的50万欧元还多。其中一部分被用来偿还由两个孩子Erika和Klaus的多国旅行所造成的高额债务。Klaus Mann曾说,“我们虽然没得到钱,但此事却令我们很高兴”。一部分用来支付托马斯曼的房子。又购置了两辆车,一辆敞篷别克,一辆是Horch(奥迪的前身)。在斯德哥尔摩就有记者提醒托马斯曼一家把钱“留在外面”,他们虽然没理解为什么,但还是将一大部分留在了瑞士。当他们1933年离开德国时,托马斯曼失去了大部分不动财产。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不登布鲁克家族--一个家族的衰败》(Buddenbrooks - Verfall einer Familie),1901年,奠定了作家在文坛的地位。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国王的神圣》(Königliche Hoheit),1909年 《魔山》(Der Zauberberg)1924。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 《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四部曲(Joseph und seine Bruder Tetralogie),1933-1943年 《亚克伯的故事》(Die Geschichten Jaakobs),1933年 《年轻的约瑟夫》(Der junge Joseph),1934年 《约瑟夫在埃及》(Joseph in Ägypten),1936年 《赡养者约瑟夫》(Joseph der Ernährer),1943年 《绿蒂在魏玛》(Lotte in Weimar),1939。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1947年 《被挑选者》(Der Erwählte),1951年 《菲利克斯·克鲁尔的自白》(Bekenntnisse des Hochstaplers Felix Krull),1954年。译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记叙类文章,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展望》(Vision),Prosa-Skizze,1893年 《堕落》(Gefallen),1894年 ,处女作。 《对幸福的愿望》(Der Wille zum Gluck),1896年 《失望》(Enttäuschung),1896年 《死》(Der Tod),1897年 《小人物弗利德曼先生》(Der kleine Herr Friedemann),1897年 《小丑》(Der Bajazzo),1897年 《图比亚斯·敏得尼克》(Tobias Mindernickel),1898年 《小衣柜》(Der Kleiderschrank),1899年 《复仇》(Gerächt),Novellistische Studie,1899年 《小路易斯》(Luischen),1900年 《通往坟墓之路》(Der Weg zum Friedhof),1900年 《神的光辉》(Gladius Dei),Novelle,1902年 《托尼奥·克律格》(Tonio Kröger),Novelle,1903年 《特里斯坦》(Tristan),Novelle,1903年 《饥饿者们》(Die Hungernden),1903年 《神童》(Das Wunderkind),1903年 《幸运》(Ein Gluck),1904年 《在先知那里》(Beim Propheten),1904年 《艰难的时刻》(Schwere Stunde),1905年 《一则轶事》(Anekdote),1908年 《铁路事故》(Das Eisenbahnungluck),1909年 《Jappe和Do Escobar是如何打架的》(Wie Jappe und Do Escobar sich prugelten),1911年 《威尼斯之死》(Der Tod in Venedig),1912年 《主人与狗》(Herr und Hund),Ein Idyll,1918年 《儿童的歌唱》(Gesang vom Kindchen),Ein Idyll,1919年 《Wälsungen的血》(Wälsungenblut),1921年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923年 《无秩序和早先的痛苦》(Unordnung und fruhes Leid),1926年 《马里奥和魔术师》(Mario und der Zauberer),1930年 《被换错了的脑袋--一则印度传奇》(Die vertauschten Köpfe - Eine indische Legende),1940年 《法律》(Das Gesetz),1944年 《的女人》(Die Betrogene),1953年 译本有: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全编,漓江出版社,2002年‘戏剧’《佛罗伦萨》(Fiorenza) ‘ 杂文’ 《一个不关心政治者的观察》(Betrachtungen eines Unpolitischen),1918年 《自由的问题》(Das Problem der Freiheit),1937年 《试分析席勒》(Versuch uber Schiller),1955年 《关于歌德》(Über Goethe)
主要内容写的是男主角进入了魔山,在魔山见到了他的一生,后来他出来果断改变自己的人生。对于这部作品你需要多抓住人物的句子,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形象。
悬*浮* 回答采纳率: 2010-02-18 11:40
这个是我得市2等奖的论文:关于三阶魔方变换概率的问题成都与林中学高2012级10班 王维祎一、 引言:魔方(Rubik's Cube),也称鲁比克方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6�1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三阶魔方的总变化数约等于�6�11019。二、三阶魔方变换的限制条件因为在转动魔方时,转动一次会破环一层,即21个色块,所以需要考虑很多限制情况。也就是魔方永远不会出现的情况。一、魔方不能单独翻转一个棱色块。想象我们对6个中心色块定好了我们喜爱的方向,我们就定好了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原点就是魔方的体中心。坐标有明确的正负方向。我们可以看见魔方的每一个棱色块都是有一条棱的、,对应于水平、前后、竖直x,y,z三个轴,分别有4条棱和他们每一个平行,我们把这4条棱都标上一个箭头,指向正的方向。现在如果你有一个魔方可以这样做一下。我们现在想象空间中有了这样一个坐标系,和12个箭头。考虑任意面的旋转,(我这里不考虑3个中面的旋转,(因为,1,这样动了坐标系,2,中面的旋转可以等效两个侧面的旋转。),这时我们不考虑魔方,和魔方的花色,把他看成透明的,我们只考虑箭头,每次任意面旋转90度,我们都会让2个箭头改变方向(由正变负),我们只看结果,不考虑转的过程,不区分箭头哪来的。 翻转一个面90度是魔方的原子操作,他只能同时改变2个箭头的方向。所以我们最后不可能得到其他块不变只有1个箭头被翻转,也就是不可能只有一个棱色块被翻转。 二、不能单独翻转一个角色块。首先我们考虑1234四个数的排列问题。1234变成4123,是所有数向右推移一位的变换。大家联想一下魔方,每转一个面90度,4个角,4个棱都是这种变换是吧。 1234变4123 我以后简称(1234),其实也好记,就是1到2,2到3, 3到4,4到1, 要是(1432)就是1到4,4到3,3到2,2到1,就是向左推移。 (1234)是由几个“交换两个数”的变换组成的呢。这里直接给出答案(1234)=(12)(13)(14),(12)的意思就是1到2,2到1。 具体说,我们看 1234变化的过程是这样: �6�1 (12) 2134 �6�1 (13) 3124 �6�1 (14) 4123 正好就是变换(1234)。 这样我们知道(1234)是经过奇数个交换得到的。 任何一个变换都可以由若干个两两交换得到。因为对于一个目标排列如2413,我怎么做呢, 这里面内在的道理就涉及群论的初步。这可能叫做循环群,我不确定,因为我没看过书。 1234全排列有4!=24个,而对1234的变换也有24种。他们构成一个群即一堆元素。 首先需要知道角色块的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因为角色块会处在8个不同的位置,他的方向却只有3种,我怎么定义一个移动的坐标,又能准确标示出这3种方向变化呢? 首先让你的视线穿过一个角色块的顶点和整个魔方的体中心,你会看到一个Y,以你的视线为轴,这个角色块可以旋转,有3个位置。如下:0° 120° 240°试试转一个侧面,看看色块在新的位置朝向是怎样的?如果你转一个魔方的右侧面90度,你会发现最靠近你眼睛的那个角色块的朝向转过了120度。盯住这个色块,再转一下,他转到下面来了,为了仍然呈现一个Y,我们这时可以将 魔方底面翻上来,这时我们发现这个角色块又转回了0如此等等。重点是,你观察任何一面的90度旋转,4个角色块,他们的朝向 旋转过的角度总和 一定是360度的整数倍 ,准确的说就是120+240+240+120。 因为,转一个面是最小的原子操作,所以无论经过怎样多少步的操作,我们所有角色块角度变化和都是360*n,所以我们不可能只将一个色块旋转120度或者240,而让其他色块不变化,也因此我们证明了为什么不能单独翻转一个角色块。 三、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1. 封闭性:a和b是群里的元素,那么a*b也是。 2. 存在元素e(其实就是类比乘法里的1)。a*e=e*a=a 3. 每个元素a 都有唯一逆元a-1, a*a-1=a-1*a=e 4. 结合律 (a*b)*c=a*(b*c) �6�1 首先1234是一个排列,他对应了一种变换,就是不变,我用(1)来表示,他就是满足定义第二条的元素e。 �6�1 封闭性,这是显然的,因为只有24种排列,和对应的变换,跑不出去。 �6�1 逆元都是有的,就是把每步逆序然后取反,肯定都在这24个变换当中。 �6�1 结合律看似挺麻烦,其实是显然的,因为(a*b)*c,a*(b*c)的意思都是先a再b再c。 这样他们构成了一个群, 为什么呢?其实我现在也不好说构成了一个群就怎么样。我只是说我可以用群的一些性质。知道这个结构的一些特点了。也可以用分析群的一些视角,一些想法来分析这个系统。 首先我们看这24个变换。 �6�1 (1), 偶 �6�1 (12), (13), (14), (23), (24), (34), 奇 �6�1 (123),(132), (124),(142),(134),(143),(234),(243)偶 这是15个,还剩9个,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看前面,我说一个(243)意思是2到4,4到3,3到2,他把1234的1不动,234三个数字轮换的向左推移一位变成1342。 还有显然的 �6�1 (1234),(1432),奇 �6�1 (14)(23), (13)(24),(12)(34)偶 还剩4个 他们是 �6�1 (13)(12)(24), (12)(14)(13), (14)(23)(12), (13)(24)(12) 奇 我们叫有奇数个 两两交换 组成的变换为奇变换,反之为偶变换,其实就是把群元素标出奇偶性。 我们看到两个奇变换运算得到偶变换,而两个偶变换运算永远得不到奇数变换。 这样偶变换事实上构成了一个子群。 也就是说他们做运算是封闭的。他们是 �6�1 (1), 偶 �6�1 (123),(132), (124),(142),(134),(143),(234),(243)偶 �6�1 (14)(23), (13)(24),(12)(34)偶 这12个元素构成了一个子群。 我好像想错了一些事情,呵呵。 不过前面写出的都是正确的。我可能以后会用到 回到为什么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 为什么?因为一个原子操作,将一个面旋转90度,将4个角做了(1234)或(1432)是一个3个交换的奇变换,4个棱同样是3个交换的奇变换,这样他对所有的色块做的变换总的效果是一个偶变换。 所以对于所有色块的排列,我们能够达成的都是偶变换,而只对调一对色块是一个奇变换。不可能达成。 因此,我们证明了为什么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至此我们终于完成了魔方总变化数的完整证明,充分而又必要:)一、 计算魔方有多少种变化情况二、 由上局限性证明,得三阶魔方总变化数计算公式: 四、总结。三阶魔方总变化数的道理是这样:六个中心块定好朝向后,我们就不可以翻转魔方了,而他们也正好构成了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里,8个角色块全排列8!,而每个角色块又有3种朝向,所以是8!*38,12个棱色块全排列每个有2种朝向是12!*212,这样相乘就是分子,而分母上3*2*2的意义是,保持其他色块不动,不可以单独改变一个角色块朝向,改变一个棱色块朝向,和单独交换一对棱色块或一对角色块的位置。
很多人都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可是我一直对他很怀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阿拉伯数字的真正的来历.原来这是一个误会!阿拉伯数字真正的发明者是印度人,因为当时阿拉伯人的航海业很发达 ,他们把数字从印度传到了阿拉伯,欧洲人从他们的书上了解了这种简便的记数方法,就认为是他们发明的,所以称它为阿拉伯数字,后来这个误会又传到了中国. 最后,我很想对印度人说:"谢谢你们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这么大的方便,就因为这样,我很喜欢数学.不仅数字王国很神奇,而且数学的历史知识更是丰富
魔方啊魔方,你真了不起,哦也!
哪个职业都差不多吧没啥是必须作的,凭个人看法了~
1、1级的初始职业任务(推荐)。这是出生地的初始任务,只要完成了最初的杀怪任务就可以接,建议去找法师导师学习技能时顺道做一下,反正也不费什么劲。任务有种族限制,但内容差不多,只是各自的名字不同。侏儒法师的任务叫“雕文备忘录”,人类法师的叫“雕文信件”,巨魔法师的叫“雕文石板”,亡灵法师的叫“雕文卷轴”,都是有信物的。血精灵和德莱尼略有不同,都叫“法师训练”,谈话就行,不带信物。 2、10级送副手宝珠或双手法杖的任务(随意)。这是玩家出生地之后的第二个地图上10级时的任务,会奖励【奥法宝珠】或【奥法之杖】。这个任务有阵营限制但没有种族限制,不过同一阵营只能选其中一组做。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做的,应该不会有人闲得蛋痛跨地图去做任务。部落方:幽暗城外的任务(亡灵法师最方便)是“安娜斯塔西娅→巴尼尔农场”,奥格瑞玛外的任务(巨魔法师最方便)是“安苏瓦→魂能骨堆”,银月城外的任务(血精灵法师最方便)是“捞瓶子→最纯净的水→活动的树木”。联盟方:暴风城外的任务(人类法师最方便)是“和詹妮亚交谈→明镜湖”,铁炉堡外的任务(侏儒法师最方便)是“和彬克交谈→法师文档存储器”,埃索达外的任务(德莱尼法师最方便)是“控制”。 3、15级送漂亮法袍的任务(随意)。法师玩家到达15级后,可以在各大主城接到这个系列任务,最终会奖励一件绿色的法袍,部落方是【次级魔焰长袍】,联盟方的是【法纹长袍】。部落方:由各个主城的法师训练师发布任务,流程是“向安娜斯塔西娅报告→调查炼金店→收集原料→魔焰长袍”。部落方:由各个主城的法师训练师发布任务,流程是“向詹妮亚报告→调查蓝色隐士→收集原料→法纹长袍”。 4、26级送漂亮法袍的任务(建议组队)。法师玩家到达26级后,可以在部分主城的法师导师处接到这个系列任务,最终会奖励二选一的绿色法袍。需要留意的是这个系列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级别低就别想单刷了。部落方:由银月城的奎恩萨斯、幽暗城的安娜斯塔西娅·哈特威尔发布任务,流程是“巨魔法师迪诺→克萨维亚之水→欢笑的姐妹→虚灵长袍”,奖品是【幽灵长袍】【幽灵外套】二选一。联盟方:由铁炉堡的彬克、暴风城的詹妮亚·坎农、埃索达的哈尔南发布任务,流程是“高阶巫师安多玛斯→乌尔的暗影魔法研究论文→新鲜的蜘蛛丝→星结之衣”,奖品是【星结长袍】【星结外衣】二选一。 5、30级送蓝色魔杖的任务(需要组队)。法师玩家到达30级后,可以找暴风城的詹妮亚·坎农、奥格瑞玛的迪诺接到这个系列任务,虽然需要去血色修道院,但最终会奖励三选一的蓝色魔杖,属性比较可观,建议有空的同志还是做一做。任务流程:“沼泽之旅(主城接)→隐藏的秘密→解封咒语→能量仪祭→法师的魔杖”,奖品是【怒火魔杖】【冰怒魔杖】【虚空灵力魔杖】三选一。需要说明的是,在主城接到了“沼泽之旅”任务后,去尘泥沼泽找塔贝萨交任务后,还可以开启一个任务叫做“强大的物品”,但不奖励什么好东西。 6、35级送副手宝珠或双手法杖的任务(需要组队)。法师玩家到达35级后,可以找幽暗城、暴风城、铁炉堡和奥格瑞玛四大主城的法师导师接到这个系列任务,需要打奥达曼副本,最终奖励蓝色品质的【苍穹宝珠】或【苍穹手杖】,属性挺不错的。任务流程:“返回沼泽(主城接)→地狱火宝珠→驱除魔鬼→奥达曼的能量源→法力怒灵→苍穹之力”。 7、50级送蓝色单手法匕或饰品、项链的任务(随意)。法师玩家到达50级后,可以找各大主城的法师导师接到这个系列任务,最终奖励蓝色品质的【冰川之矛】【火焰宝石】【奥术水晶坠饰】三选一。这个任务和法师60级时的变猪任务是同一个任务NPC,也可以60级再一起去找他。任务流程:“法师的会见(主城接)→魔法的尘埃→纳迦的珊瑚→毁灭摩弗拉斯”。 8、60级学习变猪术的任务(强烈推荐)。法师玩家到达60级后,可以到艾萨拉地图左上角坐标(,)处找到大法师克希雷姆接这个任务,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找山脚下的学徒传送才能上山(以前专门写了一个变猪术的攻略文章中有详细介绍)。任务完成后,会奖励【变猪术】。任务流程:“军阀克雷利安→魔法的碎片”。
貌似都是给装备的任务而已,不象盗贼必须通过任务来学习技能,法师给的都是装备和经验。具体列表如下:10级可接一个去明镜湖取水样的任务,奖励绿色副手物品/绿色主手武器2选1。15级收集原料开始叫你去调查蓝色隐士酒吧,再去洛克莫丹的银泉矿洞拿东西,奖励貌似是星结长袍/星结外衣2选1,绿色的,属性一般,样子还挺好看^^(PS:偶是女号,男号的话穿啥都不好看- -)。26级高阶巫师安多玛斯谈话后给你一个乌尔的暗影魔法研究论文的任务,叫去赤脊山的伊尔加拉之塔拿书,这个任务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虽然任务描述和塔顶那个JY怪会叫你误以为必须杀JY才可以拿道具,但其实道具就在楼梯口的书架上,把书架周围的小怪打倒就好,不会引到JY怪。貌似26还有个任务新鲜的蜘蛛丝,叫你去杀夜色镇乌鸦领的食腐独行蛛,之后给你做件衣服,但是我忘记这个任务是否是乌尔的暗影魔法研究论文的后续了,也忘记星结长袍/星结外衣到底是这个任务还是刚才那个给的了=。=抱歉。30多级接一个找电能草莓的任务,在ALX做的那个,奖励3种魔杖4选1。40多在尘泥沼泽塔贝萨给的任务,在血色图书馆找能量仪祭还有珠子什么的……我从来也没有做过=。=因为实在太跑了,而那个时候可以一直不断的爆血色刷经验,职业任务因此显得性价比不高。50级在艾萨拉的熊头由一个血精灵男人传送进FS塔可以接到杀血精灵拿碎片的任务,之后还要去神庙杀一条龙,奖励的东西是加法伤和智慧的兰色项链/使用后增加下一个火焰法术伤害的饰品/XXX忘记了=。=3选1都是蓝色的,推荐选择项链,因为是加所有伤害的,可以戴很久的,而且满级以后会有很多不错的饰品选择,这个任务奖励的饰品是绝对立刻淘汰掉的。60级了还在艾萨拉熊头的FS塔里接变形职业任务~这是我最喜欢的任务啦因为可以变小猪~粉红色的超级可爱嘎嘎!还有就是7级水任务,这个不多说了攻略很多,但是必须做=。=所有联盟的职业任务貌似就是这些,靠回忆写的所以不够详尽,见谅!其实各个职业的专属任务都很变态的,贼的不做不叫学技能,战士的很难杀,74的需要跑4个地点甚至包括影牙城堡,DLY的变海豹任务堪称满级前最难任务排名前10……所以,不要抱怨啦!呵呵!FS还是很好玩的,有时间的话体验一下做职业任务的感觉也不错啊,还可以拿到写着“职业:法师”字样的东西~嘿嘿^^
在赤脊山的伊尔加拉之塔,石堡北边.最顶层有3组怪,其中一组一个27或28的JY法师,一个27级媚魔还有两个25级巫师.其余两组为25的巫师和一个狗形怪.在塔的最上边,周围好像有几个怪.同级打还是比较费时的,建议组队做.上去后你会看到书柜,一般在最地下的一层,可以打开得到.里面还有一个任务是"监视",如果两个任务都有的话,建议组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