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领会意图,把握目标,活用教材:有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教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精读教材,了解特点,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对着教材讲一遍,学生对着教材看一遍、做一遍,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怎样安排就怎样教,在教学中缺乏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灵活使用的意识,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影响。

我们应该明确教材只是一种承载知识的文本体现、一种导向,它不能也不可能适合全部学校、全部教师、全部学生,它要靠我们的教师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合理地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学习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色彩和活力。

二、创设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有效课堂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其实用不着非常复杂,但一定要有实效,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因此,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教学情境。

例如数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比较米、米、米的大小”之前,先出示3个1,提问:“这3个1相等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把数字又改成1、10、100,再一次提问:“这3个数还相等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它们相等呢?”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答案: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元=10角=100分。

接着老师追问“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一组数,能不能改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顺利地引入例题,这样教学,学生对于小数的性质就能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的主线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发展,形成富有个性的品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参考,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当教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没有“以人为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为一个数学活动情境:教师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开心商店”,有的叫“小精灵商店”等等,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让学生身临其境,真买真卖,好像在超市或商店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买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亲身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四、精心设计作业练习:有效课堂的保证

作业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和身心和谐发展。尤其是数学更需要学生用作业来强化知识。

在内容要求方面:1.作业练习必须与课程所讲的内容密切联系,做到有针对性,能够突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让学生愿练,这样才能产生乐学的情感,才能由被动苦练变为主动乐练。比如在学了“数的整除”后,针对着重解决概念问题,我设计的题目是:“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偶数中的质数,分母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是()。”2.家庭作业必须在课堂作业的基础上合理拓展,力求做到让学生满足,让他们“能跑的跑,能飞的飞,要帮的帮一把”。3.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的死记硬背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要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自觉地完成作业。4.作业练习要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5.作业练习要克服封闭性,追求探索性与开放性。如“开放性作业”能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例如“(8-□)×□=8”,□里的数不确定,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

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和优化作业方案。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包括教室、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校内外的学习场所)为空间的、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交往,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为必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理论分析主要有描述式定义和流程式界定两种。前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后者是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和产出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往往是从教学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者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解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本身,特别是大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面向的职业活动,所以很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我国知名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他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尽管目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存在这样的基本共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果的教与学、有效率的教与学、有效益的教与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与综合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概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 显然,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学生总体有效而言,非针对个体学生,体现了教学的效率与公平。对教师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宜;其次,要创造一种交流开放式的课堂氛围,积极同学生展开教学互动;再次,需要教师有不断的反思探索,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缺乏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在大学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消极应对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关心,反映的是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中的决定因素是科研,而上课是相对次要的工作,反映出教学质量的潜在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期望教师对教学有激情、投入精力? 2.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不足 目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尺在于学术,所以不少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去上课。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并没有重视有关大学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探讨,对教学的研究更是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准备,致使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具备有效教学的技能,否则不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3.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仍是当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教师只注重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机械的教育方式进行灌输,这样就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附属地位,学习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4.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目标,拘泥于教材现有知识内容的系统讲授,强调其绝对作用,这样就往往使得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更有甚者,教师在讲课中照本宣科,忽视本学科的最新科学进展,最终的结果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形式的枯燥无味,进而导致教学无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 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活动。大学教师的首先工作就是教学,是有严格水平要求的,并非人人都可以授课的。故而可以考虑建立起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就和科研上的成就等同视之,从而避免在对教师评价时总是强调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在项目管理形式上可以参考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形式。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新的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新与开发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发现探索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挑战性和参与性。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论文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论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许通过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实现,要做到轻负担、高效益,只有落实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落实有效教学需要继承、借鉴、创新。纵观当前有效教学实施的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理念不新、备课不实、内容不齐、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评价不新、发展不全。对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制定制度、创新手段、优化行为,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主张及操作要求内化为教师教学的需要。

一要加强学习,落实培训

教师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其原因不仅仅在教师一方,学校也有责任。课程改革多年,而新课程学习培训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训面相对狭窄,每年真正参加上级培训的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优秀的教师教干参加。让每位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安排,积极引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自学与研讨。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搞好校本教研: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听课评课等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要对课标理念和教材易忽视的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体的带有案例性质的解读材料。

二要明确要求,规范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落实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一旦形成,要彻底改变并非易事,所以,仅靠目标管理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远远不够,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规范,因此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制订一系列标准。例如备课方面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法、备辅导(阅读),课堂教学务实不务虚,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坚持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力戒拖沓无神的“催眠课”与急风骤雨式的“填鸭课”。作业方面做到布置之前审核,以精当、适量、有层次为标准,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做到布置之后批阅要及时、认真、准确、全面等。

三要以学定教,顾及全面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说教学的教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要立足学生,研究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与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标准的各个阶段目标,去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提高学习参与率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效。

四要开发资源,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开发校本课程怎么搞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可简可繁。有能力形成课程体系的,可从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系统整理,没有能力的,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补充学习内容,从而开辟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吸取知识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五要“授之以渔”,养成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要求教师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己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动脑,少替代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质疑的习惯。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指导预习,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在反复强化中逐渐养成预习、质疑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个性、意志品德、作业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训练和家校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方面向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发展。

六要注重评价,倡导反思

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包括“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两方面。在“教”的评价中,要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借助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来进行,要让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把反思的重点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从哪些方面去反思)、连续性与实效上。教学反思一方面是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是阶段性教学行为反思,因为只有把短期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并有较大的改进,才能达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评价还要结合有效教学,建立对教学每个环节的评价细则,形成领导点评、教师互评、日常评价和阶段性总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学”的评价要强调评价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用成绩报告书作为终极评价手段,平时对学生要采用动作、神情、体态、语言等表扬方式,经常性的随机激励评价,丰富评价的手段。教学中可构建“比、学、赶、超”的评比制度,开展教师评、学生评、师生互评、当堂现场评、课后个别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并在评价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等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

总之,实施有效教学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创优、内容上突破、细节上关注,才能取得实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采取的每一项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管理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学一定会显现。

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和优化作业方案。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包括教室、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校内外的学习场所)为空间的、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交往,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为必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理论分析主要有描述式定义和流程式界定两种。前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后者是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和产出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往往是从教学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者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解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本身,特别是大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面向的职业活动,所以很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我国知名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他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尽管目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存在这样的基本共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果的教与学、有效率的教与学、有效益的教与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与综合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概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 显然,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学生总体有效而言,非针对个体学生,体现了教学的效率与公平。对教师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宜;其次,要创造一种交流开放式的课堂氛围,积极同学生展开教学互动;再次,需要教师有不断的反思探索,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缺乏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在大学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消极应对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关心,反映的是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中的决定因素是科研,而上课是相对次要的工作,反映出教学质量的潜在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期望教师对教学有激情、投入精力? 2.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不足 目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尺在于学术,所以不少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去上课。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并没有重视有关大学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探讨,对教学的研究更是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准备,致使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具备有效教学的技能,否则不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3.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仍是当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教师只注重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机械的教育方式进行灌输,这样就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附属地位,学习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4.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目标,拘泥于教材现有知识内容的系统讲授,强调其绝对作用,这样就往往使得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更有甚者,教师在讲课中照本宣科,忽视本学科的最新科学进展,最终的结果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形式的枯燥无味,进而导致教学无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 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活动。大学教师的首先工作就是教学,是有严格水平要求的,并非人人都可以授课的。故而可以考虑建立起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就和科研上的成就等同视之,从而避免在对教师评价时总是强调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在项目管理形式上可以参考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形式。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新的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新与开发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发现探索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挑战性和参与性。

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简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阐述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其次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开放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和优化作业方案。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包括教室、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校内外的学习场所)为空间的、双边或多边的交流与交往,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前进。因此,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关注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为必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理论分析主要有描述式定义和流程式界定两种。前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后者是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和产出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国内往往是从教学的投入与学生的产出之间的关系或者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解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课堂教学本身,特别是大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面向的职业活动,所以很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有效课堂教学的概念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我国知名学者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他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尽管目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存在这样的基本共识: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有效果的教与学、有效率的教与学、有效益的教与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意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与综合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持久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概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核心和实质是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进步、成长与发展,要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 显然,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但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学生总体有效而言,非针对个体学生,体现了教学的效率与公平。对教师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量减少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宜;其次,要创造一种交流开放式的课堂氛围,积极同学生展开教学互动;再次,需要教师有不断的反思探索,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1.缺乏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目前在大学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精力投入不足,消极应对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关心,反映的是对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认识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中的决定因素是科研,而上课是相对次要的工作,反映出教学质量的潜在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如何期望教师对教学有激情、投入精力? 2.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不足 目前对大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标尺在于学术,所以不少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去上课。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大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并没有重视有关大学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探讨,对教学的研究更是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准备,致使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具备有效教学的技能,否则不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有效的教学。 3.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仍是当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教师只注重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机械的教育方式进行灌输,这样就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附属地位,学习方式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4.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目标,拘泥于教材现有知识内容的系统讲授,强调其绝对作用,这样就往往使得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更有甚者,教师在讲课中照本宣科,忽视本学科的最新科学进展,最终的结果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陈旧僵化、形式的枯燥无味,进而导致教学无效。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 教学是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活动。大学教师的首先工作就是教学,是有严格水平要求的,并非人人都可以授课的。故而可以考虑建立起课堂教学的学术文化,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就和科研上的成就等同视之,从而避免在对教师评价时总是强调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许多学校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等,在项目管理形式上可以参考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形式。 2.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新的课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以外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新与开发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结合、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发现探索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挑战性和参与性。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领会意图,把握目标,活用教材:有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教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精读教材,了解特点,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对着教材讲一遍,学生对着教材看一遍、做一遍,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怎样安排就怎样教,在教学中缺乏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灵活使用的意识,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影响。

我们应该明确教材只是一种承载知识的文本体现、一种导向,它不能也不可能适合全部学校、全部教师、全部学生,它要靠我们的教师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灵活地使用,合理地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学习加工,使“教材”进到“学材”,让教材本身所承载着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色彩和活力。

二、创设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有效课堂的关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其实用不着非常复杂,但一定要有实效,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反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因此,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教学情境。

例如数学“小数的性质”时,在“比较米、米、米的大小”之前,先出示3个1,提问:“这3个1相等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把数字又改成1、10、100,再一次提问:“这3个数还相等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它们相等呢?”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答案: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元=10角=100分。

接着老师追问“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一组数,能不能改成用米作单位的数”,顺利地引入例题,这样教学,学生对于小数的性质就能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的主线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发展,形成富有个性的品质。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位老师的做法值得大家参考,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当教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没有“以人为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为一个数学活动情境:教师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开心商店”,有的叫“小精灵商店”等等,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让学生身临其境,真买真卖,好像在超市或商店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买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亲身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活动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四、精心设计作业练习:有效课堂的保证

作业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它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和身心和谐发展。尤其是数学更需要学生用作业来强化知识。

在内容要求方面:1.作业练习必须与课程所讲的内容密切联系,做到有针对性,能够突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让学生愿练,这样才能产生乐学的情感,才能由被动苦练变为主动乐练。比如在学了“数的整除”后,针对着重解决概念问题,我设计的题目是:“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偶数中的质数,分母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是()。”2.家庭作业必须在课堂作业的基础上合理拓展,力求做到让学生满足,让他们“能跑的跑,能飞的飞,要帮的帮一把”。3.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烦琐的死记硬背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要通过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自觉地完成作业。4.作业练习要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5.作业练习要克服封闭性,追求探索性与开放性。如“开放性作业”能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数学信息,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例如“(8-□)×□=8”,□里的数不确定,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

只要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思考、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拥有了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评价策略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 要: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课堂评价的方式上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的传统做法,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互评前应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说出“好”与“不好”,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指出长处即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再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相互发现自己语言中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修改,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前提是教师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或要求,当学生回答或根据要求展开学习活动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在诸多评价方式中,课堂评价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会使学生在心里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化学生人格,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评价有效呢?

一、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环节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会夸奖到:“你真会读书,其他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这一段吧!”或“你读得真好”“你的很有感情”等,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同学今后的朗读带来多大的作用呢?示范后对其他同学的启发有多大那呢?或许我们不曾想过。如果我们能对这样的评价稍做思量,我们就会问自己,这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棒在那里,结果不得而知。这样的评价放在任何一个读得好的学生身上都是可以的,但这样的评价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朗读好在哪里。朗读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标点的停顿、语速的快慢、语气的把握、情感的体现、语音的标准、汉字的准确、流利的程度等。教师评价学生朗读就可以从以上一方面或是几方面给予肯定或引导,学生才能明白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评价语言应具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虽然说课堂上不能出现反面的,批评的,打击的语言,但这并不表示课堂上应全是表扬、赞赏、鼓励之类的评价语言。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赞美具有建设性!赞美具有摧毁性!”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赞美是个双刃剑,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了它,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是由于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案,还有些教师有时候一味强调赏识性教学,而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赞赏,赞美之词如“很好”“你的想法很独特”泛滥成灾等导致了教师不但没能得到有效正确的教学反馈,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言不由衷”,降低了可信度。这样一来表扬便失去了作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进取的作用。此外,长期接受表扬的学生其耐挫力会显著下降,使他们无法正确面对挫折与困难。表扬的滥用和毫无原则的给予,使其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老师可以用婉转的方式提醒学生重新思考问题,并且适当给予指导,这会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并不会影响学生积极性。

三、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看待问题价值观偏离或不正确的时候,那么,教师此时的评价就应该具有引导性。如:一位老师执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乌鸦太容易听信花言巧语了。”老师很赞赏,又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我很佩服它”。老师也随即肯定说:“有道理,狐狸的确很聪明。”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却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欺,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

四、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性

阅读教学即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师往往是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感觉有些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比较呆板,缺乏灵气,总觉得教师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二是课堂即时评价很多教师就是理解为仅仅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在课堂中经常用的体态语言可以包括表情、手势、眼神等。在对学生最喜欢老师的评价方式的调查中,微笑是学生最喜欢的评价方式之一。老师的一个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我们就可以微笑着对他们说:“你的声音如果能再大一些,全班同学就能听见,这样不就更好了吗?”有的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我们微笑着提醒:“把老师提的问题再想想。”我们也可以顺势走过去抚摸他的头,给他以安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的个性品质,使他样感受到亲人一般的师爱。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神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眼神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己是老师的注意中心,老师始终用不同的眼神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学生感到自己哪怕没有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是一个被冷落的人,促使学生怀着更饱满的精神去探求新知的奥秘。

总之,如何让课堂评价有效,很多老师都有不同的见地。我认为,凡事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以上几点课堂评价的“基础点”,这样的课堂评价虽平凡但却有效!

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一切行为向效率和效益看齐。在这一观念的催生下,学校的教学也应该向效益和效率看齐,改变过去懒散的教学现实,转而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特别是新课后,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充斥,新的教学方法得以发挥,更需要小学的教学向效率和效益。但时下对于有效的教学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知识就是有效性教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在结合自身基层小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有效教学文献的总结认为,有效教学便是让学生习得一定知识,减少时间浪费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再就是不像初高中那样有早晚自习,因此,要想让小学生习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则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减少无效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所学来具体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各位同仁借鉴参考,以让小学语文教学惠及所学小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非常有限,在教学过程中背离新课改的一些主张和思路,不按照新式方法进行教学,墨守成规依然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全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一味按照书本和自身对于书本的理解进行教学,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就是课堂的老大,在教学中采用以教为主的方法,在黑板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课堂中的师道尊严,强调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听讲,严禁各种小动作。并且为了提高所教成绩和学生是文字功底,还会在课下向学生留大量作业。这样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小学生身心规律,没能够正式学生成长的特点,学生所学、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仅仅是在语文老师的威逼和压迫下的被动而为的一种行为,完全背离自身。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因为,当教师稍一放松,学生便不会主动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更好的树立课堂有效教学理念,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的利益,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身利益进行。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按照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动起来,参与到一些文字与文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则更有利于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取得和长远发展均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一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老师再严格要求,再严厉批评也不会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为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教学效果,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语言的美感,并辅以诱导使学生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了解与认知,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学习,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必要兴趣培养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一些形象,将自己从严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良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语文需要,扭转师生之间的矛盾,让更多的学习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于有限的课时教学。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的教师能力问题以及教学用具等等问题,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办法施展自身所学,在教学过程中又迫于学生分数、优秀班级、优秀教师等物质的胁迫,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在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黑板为主,在学生的好坏界定中以分数为主,长此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长远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语文知识,便需要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方式,转而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具等先进教学方式,特别是计算机这一新式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够解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抽象思维不够,不能达到特定环境的想象等问题,通过视频的播放很快让学生了解到文字所叙述的`魅力,以及诗词的一些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投身于现实的课堂学习。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 “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发语文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让学生对于现实的.文字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设置成具体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通过不同情境的再现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教知识。

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在面对风云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语文教学工作,则需要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丰富自身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方式,采用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与文化知识,为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正视时下的教育环境,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丰富自身知识水平,丰富自身教育知识,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好的让更多小学生喜爱语文学习。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必要的文字与文学知识,打下语文学习兴趣等均具有现实意义。为更好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牢固树立学生为主、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语文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完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胜任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丽群.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中国管理科学文献,2009. 1

[2] 徐元. 顺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J]. 考试 周 刊,2010} ,29.

[3] 李业建. 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 [J].现代阅读 ( 教育版) . 2013 ( 03)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头脑也非常灵活,但是很多小学生自制力不强,也不能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的效果被大大削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技巧地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感受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启蒙、理解能力发展、交际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课本在编排上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读性和观赏性都非常高,是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语言认知能力和促进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语文学习的目标设置得非常低,在课堂听课过程中也有较强的随意性。很多小学生生硬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对于语言内容的理解比较死板,不懂得自主学习与创新。更有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很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课后很快就忘记,整个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更不能有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语文的学科价值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教师必须探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1]。”程红和张天宝老师从“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层面对课堂有效性展开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学生当前对知识的综合性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长远性学习观念的渗透三个角度落实。不仅要从课堂这一空间层面衡量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更要从时间层面给学生必要的学习引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得到同步均衡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生成性思维,有所沉淀,更有所发展,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语文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限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双方的配合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陷入了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扎实了。考查方式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学生只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教学中,很多教师强硬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字词的涵义,没有让小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小学生只能机械地识记。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可以勉强通过机械性记忆弥补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小学生自身学习特征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自制力方面相对不足。以阅读为例,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每天阅读半小时,在任务布置的初期,学生大多能够坚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随着书面作业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就会放弃阅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上课前10分钟,学生往往能够有效集中精力听课和学习,10分钟之后,当教师讲解一些关键内容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已经分散了。还有很多小学生,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他们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是课间与同学玩闹的游戏中,等到终于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已经进入下一个层次了。因为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存在断层,所以学生很难直接消化和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因此而荒废。如此一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就会比较零散,学习的目标更难以有效达成。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进策略研究

教学好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场合奏,首先要把握好基调,接着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跟上节奏,最后达到情感共鸣。只有让学生的心中产生波澜,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

制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目标

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都需要为学生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约束,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抓不住重点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顺利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显著提升学习成就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语文不只是要让学生识文认字,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因此,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学习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古诗《钱塘湖春行》为例,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背诵诗词,更要让学生全面感知诗词的优美意境,结合学生的个人理解,鼓励学生绘制自己心中的春行图。这一项学习任务,看似与语文课堂的关联性不大,但它从语言、思维、创新、审美等多个角度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意义。

围绕文本有效组织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要围绕文本展开。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多读文本、亲近文本、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能够恰当自主地生成文本。如通过随课微写这种比较灵活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充分了解文本的意义与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文本展开创造性活动,让文本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感。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手法特色等的学习[2],都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美的全面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运用文本这一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如《曹冲称象》一课,可借鉴的知识非常多,对大象外表的描述运用了很多比喻,通过文本,小学生能充分感知描述的恰当性及语言的神奇。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试着换一种方式来比喻大象,如:“大象的身体可以像棉被吗?”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大象的身体很温暖;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大象身体不柔软,更像一堵墙。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再比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换一个思路该怎么说,看看哪个学生的讲解更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教师要主导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这比让学生干巴巴地背课文要有效得多。

围绕过程全面深入地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诊断、矫正的作用,还具有激励、导向的重要价值[3],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激情,使语文教学更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语言互动非常多,很多时候教师不需要刻意在课堂尾声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可以将评价贯穿学习的始终。如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不应直接批评他,而可以点名让他朗读课文的一个段落,并让他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段落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得好,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他的朗读非常精彩,对段落意义的把握也非常正确。这样一种巧妙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除了激励性评价之外,对于一些学习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诊断性评价。如班上有个学生学习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是写作业时常常粗心大意,忽略一些细节。在批阅这个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一些诊断性评语:“你答题的样子非常认真,但对自己的作业答案也要足够认真,一定要有效检查和核对,这样你才会越来越优秀!”教师的评价要切中要害,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还会虚心接受并改正。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语言关怀,比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意义得多。总之,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交互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讲解来有效调动思维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长且难的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逐个突破学习难点,生成个性化认知,这样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1998(5):35-37.

[2]樊红琴.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19-20.

[3]梁文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2018.

作者:闫锡年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镇缠山小学

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论文

引言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践应用,而体验式教学作为学生组织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而旅游管理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使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从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最好的选择。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往往和其他理论性学科一样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就主要对体验式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施应用进行了探讨。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提高。首先,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课程按重要程度不同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几个部分,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课程内容,而没有根据专业实际设置适当课时的专业实践课程。尽管有的学校设置了专业实践课程,比如饭店管理实务、导游业务等,大多数也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可供实践的教学内容屈指可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实践性难以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也不能体会到这一专业的`精髓所在。其次,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也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互动实践,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参与的机会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一味地学习课本内容,知识面得不到扩展,没有真正的旅游体验和实践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极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2.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制定科学的体验式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提高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重新审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识到体验式教学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从多种角度了解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具体能力要求,并据此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安排,并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然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根据体验式教学目标改进旅游管理教学内容

为了使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发挥更好的效果,首先,学校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有能力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适合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专业教材,要选用实践性比较强、开放式的、更新的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比如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导游业务等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强调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丰富体验式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提高。

实地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案例内容来设置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加深学习体验。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设施的建设,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立导游、客房、酒吧等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在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进行体验式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旅游展销会,让学生亲身体会旅游服务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使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业务实操能力,达到体验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情感体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将从事导游工作,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情感体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能够在导游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向游客传播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导游教学环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做导游,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在讲授长城这一旅游景观时,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提前查找学习资料,了解长城的价值与地位,并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文化保护的意义,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就可以使专业知识更具实用性。

角色扮演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可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比如教师可以让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模拟实际的导游过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服务技巧,这样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环境和实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浅析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合作探究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 首先对合作式及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最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其应用,旨在进一步实现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目标,改变被动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相关概述

1.合作式教学方式

教师根据相应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的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合作式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观念。

2.探究式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将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二、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改革

1.教师专业发展结构需不断完善

从实验学校对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来看,各校虽然都成绩斐然,但成果并不一致。这说明一方面,各校的师资水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与各校对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2.学生交流合作学习仍需深入

从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教师努力程度相当的情况下,不同学校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学校原本没有合作小组,在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一时不能完全融入角色,这也是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施初期会出现的共性问题,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在这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3.改革现有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初中阶段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义务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按照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评价中,应将过程性评价(平常表现)和终结性评价(考试)相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实例分析

案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课片段。

课前导学教师在课前提前两天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学教篇”,并将“学教篇”发给学生,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按照不同任务进行预习。教师在课前提前一天检查了学生的“学教篇”,初步了解学生关于滑动摩擦力已有经验及知识水平。有5名同学知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有7名同学设计了通过改变压力来改变摩擦力的实验,但设计的实验方法不够科学、严密。

教师活动:(1)设置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2)设置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学生活动: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做出解释,引出摩擦现象。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关于滑动摩擦力大家知道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活动:踊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师生互动:全班同学对黑板上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得到初步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和接触面大小无关)。学生活动:上网查阅、或应用已有书籍查阅滑动摩擦力在现实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四、结语   在这次科学探究中教师针对探究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和推理,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同学们在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实验探究的体验时间,利用师生共同分析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做出推论争取了时间,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自主-探究”式课堂物理教学初探[J].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3-6.

[2]张富强.静河县四河初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6.

[3]徐志红.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刍议[J].物理教师,2006-27(4):29~31.

英语教学中合作型课堂写作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表现,是听、说、读、写中最难掌握的。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以及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合作型课堂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语课堂;合作写作;合作批改

一、背景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五级)有明确要求:①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②能根据要求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③能按要求转述所听、所读的内容;④能为图片提供汉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课标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受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法错用的制约,会出现:①思维敏捷,有想法却拙于文字者;②有思维能力不佳,不知如何写者;③有受母语的迁移,写作时,汉语式英语现象屡屡可见者;④有短文前后逻辑关系不清、动词形式、时态错用、句型使用有误见怪不怪者。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领域里的写作教学也应改革。首先,身处课改第一线的中学教师需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思路。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该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它要求组员通过交流思想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把合作型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实际中,让学生觉得脑中有东西可写,写时少犯错误,达到引起学生写作发生某些变化的目的。

二、合作型课堂教学理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尝试

(一)写作:由个人写作发展到合作写作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并写出项目报告。例如,笔者在上Book II语法比较级时,要求4人小组讨论并记录每个成员的Weight, Height, Age, English mark,然后学生组织句子:I am older (fatter, better…) than…/… is taller than me /…最后通过交流总结,形成总结性报告文字。这一活动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小组活动中,他们能够自由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增加了语言的输入,觉得有东西可写。

2.单元小结课,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复习归纳本单元的学习要点、难点、重要短语、语法和句子,然后把这些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即缩写)。例如复习Book III Unit 1,一组学生把对话和文章联合进行单元内容串联写作:One day, I had nothing to do. So I went to the library to borrow a book. 接着插入与librarian的对话,简介书本内容,以及书本失而复得这些情节。经过讨论、模仿,所写文章虽模式一样,但细节各不同。可见,此合作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利用报刊文摘进行文章合作扩写、续尾

教师提供材料和简单提示,如下面的文章:In USA, a day-old baby girl was taken from her mother’s hospital room. A nurse in the hospital tries to take her away. The baby was found later in a quiet street not far from the hospital. She was safe.(摘自英语辅导报刊) 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来协助学生扩写:Q1:How and when was the baby taken away from her mother’s hospital room? Q2: Why did the nurse take away the baby? Q3: What did the hospital and the baby’s family do after they knew it was taken away?

至于续写,教师可以去掉原文结尾The baby was found…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通过集体的智慧,启发个人思维,促进写作。

4.作文课上,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

(1)写作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习作题目查找相关的信息,然后集体共同交流,资源共享。

(2)教师提供相关的范文若干篇,并分析其结构。

(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形成初步的写作框架。

(4)学生自己写草稿。

(5)组员相互修改。

(6)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或教师的意见后修改草稿,最后定稿。

在合作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彼此间的互动,学生有了兴趣,就愿望去写,这就成功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第一个要求,第二就是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少犯错误,可采取学生自查自改的策略,以及经常性的进行写作注意事项的指导。

(二)批改:由教师面批、细批发展到学生互批

教师应面批、细批学生作文,以便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这是大多数教师一直在做的,但是红色叉叉、问号和删除线,有时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反而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亦应成为批改的主体,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批改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好、中、差”搭配的原则3~4个学生组成一个互批小组,批改要求:

1.挑选靓句,分享优秀作文

先由个人找出作文中的靓句,然后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小组公认的靓句在全班大声朗读,其次把公认的好作文拿出来让大家分享。目的是让别的学生从同学的作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得到一种有效的'示范,使作者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起到鼓励作用。

2.修改缺陷

英语作文中经常会出现比较集中的错误,教师可帮助学生罗列如下:时态(be有没有多或少,动词第三人称正确与否,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形式是否正确);语态(主动还是被动);名词单复数(a/an是否漏掉或错用);词性(是形容词还是副词);有没有注意英汉思维的差异(时间、地点同时出现时,英语中却先提地点,后提时间);汉语中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在英语中只用一个;是不是用了Chinglish的句子;固定短语等方面的错误,教师要求学生批改并归纳,学生整理的结果:一是单句改错,二是短文改错,三是文中欠连接词,造成全文欠生动。

3.比照练习

作为写作批改的自然延伸和最终目的,再练习是至关重要的,比照上一次的作文,再写一篇类似题目或内容的作文,即订正扩写,会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具有了初步修改的能力,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比起教师自己动手精心批改,有更好的效果,学生在互批中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讨论、争论以自求解答。同时,这种活动具有启发性或激疑性,具有导思功能,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会比较重视时态、短语、语法及句子的组织,这种方式胜过教师无数遍说教式的讲解。

合作写作,启发了学生写作思维,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合作批改,自觉消灭了学生写作中很多常见错误;而背诵一些好句子好文章是促进写作的又一方面。

(三)诵读:多读、多背佳句、佳篇

美国作家舒伯特说:“Reading is writing.”这就是说,熟读对写作是很重要的。平时注意好词好句的积累,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创造动感的画面,写作中巧妙套用课本中的段落和句子。

写作教学是一个过程教学,它需要坚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词、句型及语法的合理结合——句子,所以,平时学生要多听、多读、多记单词短语句子、多背诵优秀范文,这一活动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帮助学生写作。

分享资源,学生可以获得很多的佳句佳篇;背诵,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短语知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固定短语可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三、总结

以上是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合作型活动,在运用合作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从没东西可写到有东西可写,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其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研究表明,这是一项有效的合作活动。但是要写出一篇佳作须考虑以下环节:设计(design),选词(choose words),造句(make sentences),写作(write a passage),润色(polish),实现学生高层次的写作需求,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建立长期的计划,使写作成为一种学生内在的需求,并对之保持长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宽平.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3(6).

[2]张坚.英语写作教学[J].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Abstract: Writing is the reflection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ying ability and is the most hard to grasp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writing teaching pattern in the light of new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competenc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Key words: English classroom; cooperative writing; cooperative correction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