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海尔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海尔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1]朱文渊.拥有品牌还是拥有工厂:品牌营销面面观[J].商业经济研究,:.[2]董乐善 孟阳.缘结海尔 志满五洲:从顺德海尔电器公司看海尔的风采[J].中国名牌,:.[3](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韩明升等:《名牌之路:海尔集团实施名牌战略侧记》,载《集团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海尔兼并案例调查组:《青岛海尔兼并案例及其产权效率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0期。毕月华:《海尔大步走向国际市场》,《载市场》,1997年7月9日,1版。《海尔冰箱的魅力:从贵州到美国》,载《羊城晚》,5月13日,16版。奥尼尔:《用中国商标创世界名牌》,载《参考消息》,1998年5月18日。海尔网站:,2002。顾乃康:《转轨经济中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2003年8月第1版。曾忠禄:《中国企业矿国经营:决策、治理与案例分析》,2003年4月第1版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海尔集团毕业论文摘要

网络用语浅析 新课标与初中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 1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12.对外汉语教

6000字不很简单么,例子也很多,比如联想并购IBM的、TCL并购汤姆逊的,同行业和跨行业的并购都很多,你自己找找看嘛。你也可以花钱请人写,6000字应该收费不是特别高吧,具体情况就不了解了

1.海尔企业品牌战略论文提纲 摘要 家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最成熟的行业,规模较为集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内,以往的价格竞争手段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从总体上谋划布局,制定和实施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入手,引伸家电行业战略选择问题,并运用环境分析、竞争力量模型等工具,采取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差异化竞争战略及海尔家电部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并由此得到启示:海尔要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阐述了海尔(家电部分)所面临的行业环境,指出了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海尔从质量,品牌发展,服务等方面所进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五部分对海尔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尔家电 差异化战略 创新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节 研究背景第节 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第3章 海尔竞争环境的分析 第节 行业发展状况 第节 行业环境分析第节 行业的所处生命周期第节 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 第节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第4章 海尔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节 产品质量的差异化 第节 国际化战略的差异化 第节 产品创新的差异化 第节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第节 服务的差异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建立于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的观察和了解,对当今时代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海尔集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尔集团公司的营运能力进行了分析,本论文重点在于分析营运能力的指标体现,追寻和探知海尔集团企业核心的营运能力在财务方面的表现;了解海尔集团公司财务实力情况;其次侧重于针对海尔集团的营运能力各项财务数据分析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而得出海尔集团公司营运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对策和采纳的建议。本文在对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海尔集团营运能力状况进行分析过程中,最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通过企业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在哪方面有营运不当的地方,可以逐步调整。并且在哪方面有营运得当的地方,继续保持原有的优势经营。第 1 页关键词: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operating capacity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to contemporary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the haier group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from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bility of haier group compan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perating ability indicators seek to ascertain the haier group enterprise core ability of operating i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performance;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strength of haier group; Secondly, it focuses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various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indexes for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nd then obtain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adopte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haier group, a listed company i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the following methods are mainly adopted: ratio analysis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sic financial data of enterpris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have improper operations in some aspects, which can be adjusted step by step. And in which has the operation proper place, continues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superiority : operation ability total asset turnover 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展开全文App内免费读全文前往文库APP签到领畅读卡,免费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全文限免导长图转存到网盘发送至微信下载文档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第 2 页为您精选会员文档976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5328人阅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1856人阅读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会计-毕业论文2390人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信电器为例1104人阅读获取全部文档9875人在看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文件夹(完整版)苏宁电器—营运能力分析 - 百度文库分3028阅读本周下载TOP2020年海信家电营运能力分析 - 百度文库分1448阅读浅析营运能力分析的概念方法以及意义 - 百度文库分2153阅读人气好文剩余10篇精选文档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相关文档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免费获取全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营运能力-毕业论文免费获取全文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会计-毕业论文免费获取全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信电器为例免费获取全文海尔集团经营战略分析1687人已阅读行业好评海尔公司分析1000人已阅读TOP超赞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分析1143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1347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000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702人已阅读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1000人已阅读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上市公司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为例1392人已阅读海尔集团经营现状分析PPT课件1269人已阅读海尔集团经营现状分析ppt课件1000人已阅读海尔行业战略分析ppt1000人已阅读查看更多推荐文档集(32篇)

海尔集团毕业论文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资料由 文库7 wenku7 提供)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专家组及系主任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3.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技术指标;(2)工作思路;(3)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4)参考文献。4.开题报告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规范,且不少于2000字;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包括中外文科技期刊、教科书、专著等。5.开题报告正文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倍行距。附页为A4纸型,左边距75px,右边距50px,上下边距为,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倍行距。6.“课题性质”一栏:理工类: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工程设计 D.软件开发 E.其它 经管文教类:A.理论研究 B.应用研究 C.实证研究 D.艺术创作 E.其它 “课题来源”一栏:A.科研立项 B.社会生产实践 C.教师自拟 D.学生自选“成果形式”一栏:A.论文 B.设计说明书 C.实物 D.软件 E.作品

海尔的文化观 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 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 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骄横与张扬永远是企业衰败之源。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为《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写序,题目就是:“不用哲学看不清海尔”。艾丰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了张瑞敏。 案例:海尔文化走进哈佛讲坛 1998年3月25日 ,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内,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是一番异常热烈的景象,大家正欣喜万分地迎接一位陌生的老师——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请大家想想看, 1984 年张瑞敏先生面临的严重挑战是什么?”林·佩恩教授循循善诱地向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呈马蹄形排列的座位上立即举起一片手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其中有拉美人、日本人,更多的是美国人。 教授不断提问,把讨论逐渐引向深入。“海尔具有每年增长 80% 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大家认为什么是影响海尔成功的因素?你若是张先生,又如何做出决策?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学员们各自发表着看法。 张瑞敏听着各国硕士生的提问和对海尔文化案例的热烈讨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一位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海尔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诠释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创业21年、已全面搭建全球本土化框架的海尔,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战略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面对着全球化竞争的新方向,海尔将开始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新一轮升级创新。 第一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从1984到1995,海尔十年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立志要干出中国最好的冰箱的海尔创业者们,发出了"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心声。 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引进冰箱项目的工厂,要想后来居上,必须速度制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当时全体海尔人一致的工作作风。在这种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的推动下,海尔十年创业首战告捷,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 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 马上行动 1995年,在国内市场取得长足发展的海尔,开始聚焦国际市场。以当年海尔工业园落成为标志,海尔二次创业创国际名牌战略宣告启动。 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尝试者,创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名牌,成为海尔人此后最执着的追求。具有民族意义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成为海尔人挑战国际名牌的精神底蕴。 在这一时期,海尔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的价值取向,"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海尔创造比较优势、挑战国际名牌的速度利器,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巨大差距的海尔,以跨越式赶超为动力,义无反顾地冲向国际名牌的目标。 2005年8月30日,《金融时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名牌,海尔荣登榜首。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海尔排名第四。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遍布全球的5万海内外海尔员工,海尔创世界顶级品牌的目标,都需要一种全球视野的共享价值。海尔新的企业精神--"创造资源 美誉全球"应运而生。 "创造资源"本质上是创新。与国际顶级企业相比,目前的海尔还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在创新的旗帜下,海尔可以而且能够创造资源,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美誉全球"就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的更高目标。海尔在全球各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美誉,就是海尔世界名牌的根本内涵。 在这一更高的目标下,"人单合一 速决速胜",就成为海尔工作作风的最新表述。"人单合一"是手段,"速决速胜"是目的。每一个SBU都要与市场准确地结合,然后以速度取胜。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尔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海尔的品牌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海尔人都自始至终胸怀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案例研究论文海尔集团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你这个大懒虫

CEO张瑞敏指出,海尔电子商务的实施有赖于“一名两网”的优势:名牌就是名牌,品牌知名度和客户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在全球的销售、分销、服务网络和支付网络遍布世界各地,我们不相信电子商务会毫无基础地获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再造,没有内联网和外联网应用,没有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与空中楼阁无异。

1、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实现了网络管理、网络营销、网络服务和网络采购。依托海尔的品牌影响力和现有的市场分布和服务网络,为电子商务的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层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机制上颠覆了金字塔,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流程。

2、企业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内部,每个人都应该对市场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海尔集团还设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推广总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来源,直接向国际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业务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资金流则保证了资金的顺畅流动。

3、海尔有比较完整的营销体系。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销售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下单地点有限制,海尔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送货。

4、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并率先推出电子商务商务平台。我们不想炒作概念和主题,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因此,海尔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撑平台,服务电子商务。

5、展望

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一个公共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还可以销售其他种类的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海尔自身的采购需求,还可以为第三方采购和分销提供服务。

6、我们将以“一个名字,两个网络”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需要利用信息来发展。通过这个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是海尔最大的财富。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提出海尔实施电子商务靠"一名两网"的优势:"名"是名牌,品牌的知名度和顾客的忠诚度是海尔的显著优势."两网"是指海尔的销售网络和支付网络.海尔遍布全球的销售,配送,服务网络以及与银行之间的支付网络,是解决电子商务的两个难题答案. 我们不相信在没有任何基础情况下搞电子商务会取得成功,因为没有业务流程的重组,没有企业内部网与外部网的应用,没有企业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做为基础,电子商务平台无异于空中楼阁. 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网络化服务和网络化采购,并且依靠海尔品牌影响力和已有的市场配送、服务网络,为向电子商务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转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绝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管理机制上把“金字塔”扳倒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的流程,企业的主要目标由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在企业内部,每个人要由过去的“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海尔集团还成立了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流的推进本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资金流转顺畅。 海尔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系统,在全国大城市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营销网点,甚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订货的区域有限制而海尔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配送的原因。 四、海尔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率先推出电子商务业务平台。我们不是为了概念和题材的炒作,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为此海尔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持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 目前,在集团内部有内部网、有ERP的后台支持体系。我们现在有7个工业园区,各地还有工贸公司和工厂,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没有内部网络的支持是不可以想象的.各种信息系统(比如物料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电话中心,C3P系统等等)的应用也日益深入.海尔以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因特网(外部网,海尔从96年底起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为窗口,搭建起了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 当然,进行电子商务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不仅要有各方面的基础准备,还要让经销商和消费者接受,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们为经销商、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且进行了循序渐进式的培训,而且在平台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如何为应用者提供方便和帮助,就连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我们也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业务伙伴和我们一同发展和成长。 五、展望 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公用的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也将销售其他各类的产品;不仅可以为海尔的自身的采购需求服务,也将为第三方采购和配送服务。 我们将保持和强化两个优势: 六、以“一名两网”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INTERNET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尔要利用信息进行发展。通过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忠诚度是海尔最大的财富。目前在海尔的网站上,除了推出产品的在线订购销售功能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面对用户的四大模块: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导购,新产品在线预定,用户设计建议。这些模块为用户提供了独到的信息服务,并使网站真正成为海尔与用户保持零距离的平台。 七、利用网络放大海尔的优势,减低成本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尔将利用系统,进一步优化分供方。如果上网,就可以加快这种优化的速度。一个小螺丝钉到底世界上谁生产最好?一上网马上就会知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降低,关键是找到了最好的分供方。正是这种交流,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两个国际工业园,引进了国际上最好的分供方到青岛建厂,为海尔配套。 海尔电子商务系统还处在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海尔的“一名两网”的优势,通过网络连接用户,大力推进CRM系统的建立,以具有充分个性化的产品和特色服务拢住原有、新、潜在的用户,以及供应商,采购商,提供完善的服务。在新经济时代保持和发扬企业的优势,更加快海尔的创新机制,缩短进入的国际化进程。1995年,我们的销售额是世界五百强入围标准的1/18,1996年是1/12,1997是1/6,1998年是1/4,去年海尔32亿美元的销售额已是入围标准的1/3,今年希望是1/2。原来,我们是希望在2006年进入世界500强,现在看来,要提前了。 电子商务是海尔前进的加速器。

海尔集团品牌管理毕业论文

看来这个还是很合适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探究(从海尔的品牌形象谈起)目 次 1 引言(或绪论)2 品牌形象研究 品牌形象研究的必要性 品牌形象概要 ) 品牌理论的研究现状 3 对海尔品牌形象塑造的分析 3.1 海尔品牌塑造的过程 海尔的名牌战略 海尔的名牌延伸战略 海尔的出口创牌战略 海尔的品牌维护战略 3.2 从海尔得到的启示 4 如何更好地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4.1 品牌管理 4.2 品牌打造的模式与途径 4.3 目前企业塑造品牌形象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海尔企业品牌战略论文提纲 摘要 家电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最成熟的行业,规模较为集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竞争非常严重。在这样一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内,以往的价格竞争手段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如何从总体上谋划布局,制定和实施清晰明确、符合实际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入手,引伸家电行业战略选择问题,并运用环境分析、竞争力量模型等工具,采取比较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差异化竞争战略及海尔家电部分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包括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介绍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差异化战略理论,并由此得到启示:海尔要取得比较竞争优势必须克服同质化倾向,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部分阐述了海尔(家电部分)所面临的行业环境,指出了海尔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第四部分介绍和分析了海尔从质量,品牌发展,服务等方面所进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五部分对海尔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海尔家电 差异化战略 创新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节 研究背景第节 研究方向和内容 第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 第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理论的启示 第3章 海尔竞争环境的分析 第节 行业发展状况 第节 行业环境分析第节 行业的所处生命周期第节 行业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 第节 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第4章 海尔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节 产品质量的差异化 第节 国际化战略的差异化 第节 产品创新的差异化 第节 市场细分的差异化 第节 服务的差异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海尔”的营销战略 “海尔”无疑是当今我国企业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人最初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很自然,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这是因为海尔虽然是电冰箱行业的国家最后一个定点企业,但当时电冰箱既是奢侈品,又是紧俏商品,只要商品适销对路且质量好,根本不愁卖不掉。在这种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二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们不是简单地降价销售,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正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也才有了海尔立足市场、开拓市场、壮大企业的资本与基础。 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 一是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订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二是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是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海尔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此外,为了赋予品牌更丰富的内涵,塑造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它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服务上,在原来良好服务基础上推出一条龙六位一体星级服务:电话咨询上门设计、免费送货、免收材料费、24小时服务到位、用户跟踪回访,“你只需打个电话,其余的事我们来做”,继而又推出“红地毯”服务,即对因搬运与安装可能给现代家庭居室带来的不便全面承担责任;宣传上,在海尔总体形象下,结合近几年海尔国际化趋势,推出海尔广告“国际篇”,打出“海尔,中国造”这一长民族志气、树品牌国际化形象的宣传口号,从而使承载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企业品牌形象更加丰满,内涵更加丰富;在产品延伸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与更具个性化的新产品,例如,他们根据重庆一位吴先生来信,能否为其家有幼儿、年迈老人的家庭设计一种能超远距离控制的遥控器的要求,经过夜以继日的开发、设计、生产,仅用6个月时间,国内首创的大圆弧外形,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超级三段式蒸发器、全塑永不生锈室外机壳,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超人”变频空调就问世了;在多角化和资产重组方面,他们利用海尔品牌形象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作为核心,通过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进军黑色家电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海尔电视便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上独树一帜,所向披靡。 1997年海尔人明确提出了“卖信誉,不卖产品”的口号,那么,这里的“信誉”就是指“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最简洁、最直观、最通俗的概括和表达。海尔人终于实现了营销客体从“有形的具体产品”向“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的根本转变。 二、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 虽然海尔人从一开始就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和重要策略,但是今天我们所认识、熟悉,并认同和信赖的驰名海尔企业品牌实际上是海尔人经过十几年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否定,经过不断完善,并伴随着海尔人从“名牌产品战略”逐步走向“名牌企业战略”而逐步形成的名牌企业品牌,并最终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和象征。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濒临倒闭的两个集团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当时,为体现这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也由于受“市场营销观念”的支配,将该产品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产品标志以德方标志为基础经修改绘制而成,当时从电冰箱的装饰考虑,成功地设计了象征中德合作的儿童吉祥物。这些视觉识别标志及名称,构成了海尔集团产品的第一代识别标志,它们在广告中的良好运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的多元化、产品的畅销,尤其是随着海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原来以产品品牌为基础的标志和名称与德方相似,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而且,产品品牌的名称、标志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名称不统一,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露出来。经过几次变更,1991年海尔人把企业名称简化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品牌名称也同步简化为“琴岛海尔”牌,初步实现了企业品牌名称与产品品牌名称的统一。与此同时,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推出了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企业理念的新标志,以“海尔蓝”为企业标准色等,这样便逐步形成了海尔集团第二代识别名称与标志。这一次自我否定过程表明海尔人在品牌策略上的一次飞跃。他们开始意识到确立企业品牌,并在企业品牌下建立产品品牌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应该说,经过改进后,海尔人品牌策略更加明确。但是从技术上说这些标志与名称也存在着诸如不够凝练、整体感不强、技术特征不明显等弱点。伴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多角化、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发展重点战略的确定与进一步实施,它们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企业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为此,1993年5月,海尔人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决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企业品牌识别系统做根本改造:第一,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第二,将英文“Haier”作为企业品牌主识别文字标志;第三,使产品品牌商标标志与企业品牌简称和标志统一起来。经过这次改造,达到了以下目的:第一,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名称与标志统一起来了,达到了优化、简化的目的,便于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识、记忆、熟悉,最后走向认识、记忆;第二,由于品牌设计简洁、稳重、大方、信息更加凝练,也便于社会公众的认识、记忆;第三,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企业品牌,终于摆脱了当初“引进”的阴影;第四,企业整体形象的物质载体更加明确。现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否定后的海尔,企业品牌已成为海尔集团的象征、海尔产品品质的象征、海尔文化的象征、海尔信誉的象征。至此,海尔终于从产品品牌走向了企业品牌,在名牌战略上也从名牌产品战略过渡到了名牌企业战略。 在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过渡的过程中,海尔在电冰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洗衣机、展示柜、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65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现在又进军黑色家电领域,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大型的集团公司,半年销售收入便超过百亿元。而对如此庞大的产品家族,海尔为了既给不同的产品以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又能充分利用“海尔”企业品牌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在实施名牌企业战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把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所有产品的总标志,然后根据不同的产品特征确定具体产品的类别名称和销售识别名(称副品牌),形成三个层次的主体品牌策略构架。这样做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可以在促销宣传上利用“海尔”连贯、一致的企业品牌形象,大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维护和完善企业品牌所代表的企业整体形象,为企业进行整合信息传播奠定了基础,又可以突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格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强化了企业品牌的载体功能和作用。 围绕上述三个层次主体品牌策略构架,海尔集团的电视广告在海尔集团总形象篇下,相继完成了“服务篇”、“技术篇”、“国际篇”等具体形象的宣传,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诠释、丰富海尔集团总体形象———“真诚到永远”的内涵,避免了内容的空洞化。此外,海尔集团在三个层次的整体宣传推广上始终从企业整体形象的角度把握宣传风格,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个性。 在这样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当新产品推出时,海尔集团不是孤立地宣传新产品质量与特性,而是给消费者(受众)一个信得过的依据。所以,在操作上他们以多年形成的“海尔———高质量”的集团整体形象作先导与支撑,使新产品具有一个消费者熟悉可信的背景,影响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青空牌”空调、“得贝”冰柜、“琴岛———夏普”洗衣机经质量认证后归为“海尔”总品牌后所形成的旺销,足以证明这一点。 今天,“海尔”已成为一种象征,已成为一面旗帜,成为海尔企业整体形象名副其实的物质载体。 三、营销对象“从目标市场”到“目标社会公众” 最初的海尔与许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以具体产品为营销客体,把营销对象主要定位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身上。但是随着海尔人因经营观念变化而导致营销客体变成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和名牌企业战略实施的深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海尔人开始把营销对象的选择从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扩大到目标社会公众,在广泛且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目标企业形象,这是海尔经营观念改变的必然结果。在此我们采撷其中两个精彩的片断。 从1996年8月起,青岛海尔冰箱股份有限公司陆续投入近千万元,为139个县的农民送映1万多场电影。据报道,那场激动的23场电影首映式,就迎来了5万多农民兄弟,最多的一场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海尔冰箱放映队在每场电影放映前总要放一段专题片。该专题中不仅有宣传“海尔”及其产品的有关内容,而且还集中宣传中国民族家电工业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教育农民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国争光。同时,“海尔”还充分利用这一个极好而又难得的机会在农民兄弟心目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电影场,他们把经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村手册》赠送给农民兄弟。手册中有许多农民熟悉而又陌生的并且是作为一个新时代农民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1997年6月16日至7月16日,海尔冰柜总公司在南京举行“海尔冷柜夏令营欢迎您”活动。全国其他地区也同时开展这一活动。通过这项活动,推选出100名青少年参加7月中旬在青岛举办的“海尔冷柜夏令营”活动。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刻对入营青少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丰富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激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许多厂商都采取降价销售、“买一送一”、清仓大甩卖、特价销售等促销手段争取市场。这些促销手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眼睛只盯着某种具体商品的目标消费者,希望通过这些促销活动在某一特定期限内提高该商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相反,海尔集团公司下属的三大公司所开展的每次宣传促销活动则已不是针对某种具体产品而进行的,不是以短期内提高某种具体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为惟一目标,而是集中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海尔”的目标社会公众中传播、维护和完善“海尔”良好的企业形象,树“海尔”这块牌子,更重要的是把营销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范围。

引导语:在强手如云的家电市场上,海尔品牌的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口皆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尔品牌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海尔自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至今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其产品更是进入到千家万户。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海尔这一路走来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是值得我国很多即将走向国际化甚至已经走向国际化的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就海尔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及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作出自己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

海尔;品牌国际化;“先难后易”;启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也拉动了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壮大,比如说海尔、联想、华为等,这些品牌在国际上也是占据一定地位,受到很多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向来遵守“优胜劣汰”这一竞争规则,而海尔作为国内的领导品牌,早已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甚至领先于世界上的很多品牌。在国际竞争当中,海尔从来不停滞不前,一直保持着积极创新的姿态,才取得了如今的地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将公司建立于青岛。一开始,海尔公司只生产一种型号的冰箱,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海尔的产品处处可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锅、洗碗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三大类家电在内的69大类1080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家电业的各个领域,并且海尔也十分注重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定的售后保障。

在今天,我们看到的都是海尔的成功之处,其实,海尔自成立以来,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海尔公司成立之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就在1985年12月的某一天,“砸冰箱”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家亏损且不知名小厂的命运。他拿起大锤子亲手砸了第一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并要求将查出的76台全部砸掉。砸冰箱这一举动,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同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如今,海尔也已从生产单一冰箱发展至拥有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率先进入国际市场。

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品牌的国际化向来是海尔发展的目标,且对海尔人来说国际化不只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这并不是任由企业是否愿意,而是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而海尔的目标正是如此,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稳定国内市场

海尔从建立初期,产品质量是关键,1985年张瑞敏砸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事件也为海尔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使得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都认为海尔的冰箱都是高质量的产品。

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海尔在国内传统家电市场已稳居第一的地位,要想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已经是相当的困难,所以走向国际已经是必然的途径。并且,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也是必然的途径,但在这之前,必然要坚挺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而在国内家电行业中,海尔已经占据了这种有利地位。

(二)自主式扩张与海外兼并收购

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途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海外扩张一般采用自主式扩张和兼并收购两种方式。海尔国际化初期,主要采用自主式扩张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后就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因为在海外扩张初期,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具备的实力;其次就是在国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费用和租金上往往要高于国内,就不再具备在国内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就会增加。海尔进行对外扩张初期,主要是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进行海外 营销 。大量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且在国外市场销售,获得当地市场的肯定与认可后,海尔于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如今海尔拥有在洛杉矶的产品设计中心、在南卡罗米纳州的工厂、位于纽约的 营销 中心,并且在美国逐渐形成一整套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海尔还在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进行扩张。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兼并与收购。比如说海尔于2001年6月,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电冰箱厂,目的就是扩展欧洲市场,以此作为生产基地。

(三)采取“先难后易”的策略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大多会先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这样相对较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海尔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以发达国家为目标市场,再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因为如果在发达国家站稳了脚跟,一旦创造了名牌效应,就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海尔的市场竞争能力,海尔选择这一“先难后易”的策略,把困难提前,目的就是为塑造“海尔”的国际品牌形象。而结果证明,海尔这一决策使得它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树立起了高价值产品的形象,也实实在在的让海尔人明白,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创立名牌产品,否则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四)培养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人知道,“中国制造”长期以来被西方人定义为廉价产品的标志,所以在海尔开拓国际市场初期,就不是以低价来占领市场,而是靠消费者对海尔这个品牌的认同度来实现的,一直坚持走“优质优价”的路线,保持产品价格波动不大,使得消费者认为其是因为质量好才保持价格的稳定,按照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们更注重产品质量,而不是价格。海尔为使自己的品牌成为真正的全球知名品牌,实施了全面的本土化战略,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还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甚至超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生产和营销各环节实现本土化。

三、海尔国际化所带来的启示

先如今,海尔品牌已是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牌,他的产品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同行业中也是领头羊,他的成功对我国很多企业走向世界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一)要强化企业自身的本领

早期,“砸冰箱”事件给海尔人敲了一个警钟,产品的质量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而长期以来,海尔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值得信赖,也为其创立名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品牌在走向国际之前,必须有国内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海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走向国际化之前就在我国境内充分发展了生产链的销售链,较早的在国内树立了品牌概念,将“海尔,真诚到永远”的良好形象牢牢地扎根到国人心中。

(二)“先难后易”的独特策略

海尔国际化初期,首选进入美国这个发达国家市场,这一策略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很多企业向国际发展初期,一般选择像非洲、东南亚等不发达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成本,竞争相对较弱,可以避免很多贸易壁垒方面的阻碍。但海尔认为,一开始就进入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一旦站住脚跟,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就比较容易,而如果先进入那些不发达国家市场,即使获得了效益,到时再打入发达国家市场,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进入策略,带着在发达国家树立起的名牌效应较轻松的进入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满足或提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个企业的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是该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海尔同样的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海尔在海外通过一系列的自主扩张和收购兼并,实现了“三位一体本土化”,使得设计、研究、生产和营销都能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深入的了解了当地市场,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这种与当地市场主流产品产生了差异化,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且又有质量保证,再加上海尔一直以来遵守“顾客至上”的原则,自然而然,其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树立正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

以海尔的实力,完全可以做OEM,,并且我国的很多企业通常就是做OEM或者通过出口的方式来参与国际竞争。但是海尔知道,这样虽然也能为企业在初期赚取丰厚的资金,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始终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所以海尔坚持“出口不仅仅是为了创汇,更是为了创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级品牌”,努力完成从“世界级工厂”到“世界级品牌”的跨度。

海尔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上述的国际化策略,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些,比如人才的利用、产品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等也是海尔实现品牌国际化的一些重要的策略。

如今,品牌国际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要求了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而海尔的成功正可以给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对于我国来说,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品牌,无疑能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泳.海尔的高度,2008

[2]蔡环宇,万少枚.浅析海尔国际化中的品牌营销[J].科技广场,2009(06)

[3]宿春礼.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03)

[4]马传盛.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案例研究.2012

[5]潘琪.海尔家电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2008

[6]吉辉.从海尔国际化看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20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