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李瑞锋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中药的国际
竞争力有所下降,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
中药出口面临的基本形势,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中药出口的政策建议: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进一步制定完善中
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药出口国际竞争力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20世纪
80年代
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中国拥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
12807
种,其中药用植物
11146种,药用动物
1581种,药用矿物
80
种;仅对
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进行统计,总蕴藏量就达
850
万吨左右;
1985年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约
30万
hm2,常年栽培的
药材达
200余种;药材年收购量
30~40万吨,其中野生药材占
60%,家种药材占
40%(李刚,
2004)。200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
积达到
96万
hm22008)。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我
(国家统计局,
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
中药是我国非常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
载,唐宋时期就向外大量输出药材,当时出口的药品种类多达
几十种,包括人参、牛黄、朱砂、茯苓、附子、川椒、远志、甘草等
(李璐瑒,
2010)。中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及世界对传统医药重
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药出口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1.我国中药出口规模不断增长。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出口
一直发展较快,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1974年我国中药出口额首
次突破
1亿美元,
1979年达到
亿美元,
1985年增加到
亿美元,
1974~198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发展迅速。
1991~2010的二十年间,我国中药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下
降回落、快速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中,
1991-1995年我国中药
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1的
亿美元
增加到
1995年的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995~2001
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及其他一些政策的影响,中药出口受
到限制,中药出口表现为不断下降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1995
年
亿美元的高值,下降到
2001年的
亿美元,年均下降
;进入
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以后,我国中药出口
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2001~2010年中药出口表现为快速增长
的特征,中药出口额从
2001年的
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虽然期间受到
2008年国
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药出口额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是从
2010
年开始明显复苏,出口额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
。
2.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虽然我国中药出口近
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中药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却在不
断下降,表现为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下降,
表
1我国中药出口额变化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
以及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不断降低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额占整个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对
偏低,而且还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5年中药出口额占全
部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
总值达到
亿美元,而医药类商品
(包括中药、西药、医疗器
械、医用敷料等大类
)的出口总值达到
亿美元,中药出口
所占的份额仅为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
2008年中药出口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比重仅为
(张中朋
等,
2009)。相对来讲,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变
化趋势,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
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中药出口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
重明显低于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中药出口
额占医药出口总额的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特征,而中药工
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呈现不断增加的特征。数据
显示,
2001年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到
2003年我国共有中药企业(包括中成药工业企业和
中药饮片工业企业)
1364家,全年中药工业产值达
亿
元,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
。2008
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010
年我国中药实现工业产值
3172亿元,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
值
亿元,中药工业产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到
。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择了贸
易竞争力指数
TC(Trade
Competition
Index)这一指标来进行分
析现阶段,分析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普遍采用国际
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
来分析,但是由于关于中药的概念、内涵和范围,我国与国际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图
2003-2008年中药出口额与中药工业产值在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地位(
%)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04),中国高技术产业发
展年鉴(
2003、2008),张中朋等(
2009)
上的有关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统计口径不可比,难以准确
计算上述其他两个指标,所以本文只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这
一个指标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一产业或产品的
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之比,可以表明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是
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
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供应的其它国家
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
劣势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
式中:
X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出口额;
Mij表示
i国
j种商品的进
口额。
TC值小于零,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其生产效率低于国
际水平,不具有或缺乏国际竞争力;
TC大于零,说明该产品为
净出口,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TC值越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TC值等于零,则表示该产
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
品种交换。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
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
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介于
-1和
+1之间,因此在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可比性。
结果表明,我国中药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不是很
强,而且国际竞争力正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贸易竞争
力指数从
1998年的
下降到
2010年的
。
表
2
1998-2010年我国中药贸易竞争力指数(
TC)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的相关
数据计算
2013年
1期
88
总第
706期
3.我国中药出口品种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附加值相对
偏低。从产品品种结构上来讲,我国出口中药产品主要包括中
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养保健品
)三大类。
近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是从结构上来看,
以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相对较小。1996年我
国中药出口额中,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含中药酒及营
养保健品
)三者所占的比重为
、和
,中药材出
口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超过
70%,中成药出口所占比重不足
20%。之后,中药材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996年
~2006年中药材出口所占比重从
下降到
;
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1996年
~2006
年提取物出口额比重从
提高到
;中成药出口额所
占比重在波动中呈现小幅提高的特征,
1996年
~2006年中成
药出口额比重从
提高到
。但总体上,
1996年
~2005年以来,以中药材为主的出口格局一直没有改变。
2006年中药提取物出口额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中药材,
成为第一大出口来源,中药材成为第二大来源,中成药成为第
三大来源,中药出口格局发生明显改变。2006年
~2010年一直
维持这种出口格局。
总体上来讲,
1996年
~2010年间虽然中药材的出口比重
不断下降,但是仍然占到近
40%的份额,同时,中药提取物的
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已经超过
40%,二者合计的比重超过
80%。相对来讲,中成药的出口比重一直偏低,不足
20%。实际
上,早在
1989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就达到了
亿美元
,占中
药出口总额的
30%,1991年
~1993年间,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
重一直都维持在
30%以上,不过逐渐开始表现出下降的特征,
从
1994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比重降到了
20%左右,之
后,中成药出口额所占比重基本都维持在
20%以下,例如,
2010年中成药出口额增加到
亿美元,但是占中药出口总
额的比重仍然不足
20%。现阶段,我国中药出口以中药材和提
取物为主的特征非常明显,意味着我国中药出口品种的结构
不合理,附加值依然偏低。
表
3我国中药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
1996-2007的数据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
关统计年鉴,2008-2010的数据来自中国中医药年鉴。
4.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目标市场相对
单一。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覆盖国家和地区范围进一步扩
国际经贸
大,
2003年中药出口覆盖到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150个,
2008
年进一步增加到
160个。但是,我国中药出口的目标市场仍然
比较集中,相对单一,亚洲市场一直是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显
示,
1998年我国中药对亚洲出口
38985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
额的
,是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出口
3207万美元,占
中药出口总额的
;对美国出口
9124万美元,占中药出口
总额的
;其他市场出口
2872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额的
。1998年以来,出口亚洲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从
1998年
的
下降到
2010年的
65%;出口欧洲市场的比重有所提
高,从
1998年的
增加到
2010年的
;出口美国市场
的比重出现下降的特征,从
1998年的
下降到
2010年的
10%;出口其他市场的比重从
1998年的
增加到
2010年
的
9%。
总体上来讲,我国中药出口市场结构近年来并没有出现
明显变化,亚洲市场仍然是主要出口市场,虽然比重有所下降,
但是下降幅度很小,
1998年
~2010年
12年间,仅仅下降了
个百分点,欧洲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增加,增加
个百分
点,美国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下降了
个百分点。
表
4我国中药出口市场分布结构(
%)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海关统计年鉴
二、我国中药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
1.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有所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药出口
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得到快速发展。中医
和西医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大
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很多理念和做法难以理解,在认识
上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导致了我国中药特别是中成药难以
进入国际市场,中药出口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
西医药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开始更加关注传统医药领域,使
得世界对植物药及中药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国际市场对植物
药和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WHO在
2002年发布的报告中认
为,世界基于传统医药的植物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600亿美
元,国际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2.中药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出口贸易壁垒增加。现
阶段我国中药在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方面还属于空白,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
准,但是存在标准偏低、范围有限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国际上
认可的中药管理标准体系,中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偏低,
质量标准难以得到国际的认可,国内标准还难以发展成为国
际标准。例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小柴胡汤事件、麻黄事件、马兜
铃酸事件、御之堂减肥药事件等不良反应和中药副作用事件,
被国际媒体大肆炒作,对我国中药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
响。现阶段,我国中药依然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
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我国中药出口。
在我国中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利用
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对中药安全卫生、技术含
量、疗效、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限制我国中药的出口。加
之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药出口的贸易壁垒有
所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例如,
2004年
3月
31日,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欧盟传统植物药(草药)注册程序指
令》(200424EC指令),其中规定中药出口企业必须提供
“待批
药品或同类相关药品在申请日之前已有至少
30年的药用历
史,包括在共同体内至少
15年的使用历史的文献或专家证
据。”,该指令首次承认了中药的
“药品地位
”,对于目前已经在
欧盟市场上以
“膳食补充剂
”等身份销售的草药产品,允许再
销售
7年,并在此期间允许采用传统草药简化申请的途径来
获取
“药品”的合法地位(李璐瑒,
2010)。但是我国的中药产品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本都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其中比较突出
的问题是国内企业基本都无法出具产品在欧盟安全使用
15
年的相关证明材料,导致我国中药出口依然受到很大限制。截
至目前,在欧盟植物药注册中,我国仅有个别产品完成了简化
注册,而大多数产品只能继续以
“膳食补充剂
”或“食品
”等形
式出口。近年来,日韩也在不断提高中药进口质量标准,对我
国中药出口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3.我国中药出口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我国从
事中药出口经营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科
技创新能力不足,内部竞争激烈,整个中药行业集中度不高,
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我国中药的出口。数据
显示,
2009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企业总计有
2766家,其
中,出口中药材及饮片的企业有
1000家,出口额超过
100万
美元规模的企业仅有
7家(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篇,
2010),大
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偏小,出口额相对偏低。近年来,韩国、日本
等国家在传统医药方面发展较快,这些国家生产的中药在药
品质量和包装设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加之资金雄厚、
技术先进,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的建立,对我国的中药
形成了较大的竞争。
三、促进我国中药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促进中医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通过
“以医带药
”方
式推进中药的国际化。中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草药,中药是纳
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所以中药
的发展离不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国际化离不开中医的国际
化,现阶段,通过
“以医带药
”方式,在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过程
中不断推进中药的国际化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
2012年从
7月
1日开始,澳大利亚对中医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意味
国际经贸国际经贸
着澳大利亚已把中医药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范畴,中医在澳
大利亚的发展为我国中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通过中医在国外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外民众对中医药行
业的整体认识水平,有利于中药在国外的注册和应用,进而扩
大中药出口。针对中药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的问题,要积极在亚
洲以外的欧美等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服务,进而带动中药出口。
总体来讲,在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问题上应始终坚持“以医带
药”的模式,促进医药产业的共同发展。
2.进一步制定完善中药的相关标准及规范。进一步完善中
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包装等
各个环节,特别注重将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与国际接
轨,不断提高我国中药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竞争力,通过标准
化进一步提升我国中药的国际化水平。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
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关技术,在中药标准制定方面应该发
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来促进我国中药的
国际化,进而促进世界中药产业的科学发展。
3.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中
药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是基本现实,为了提高我国中药的国际竞
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使
我国中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新的突破,不断生产出具有高科
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尽快摆脱中药出口以中药材
等原料性产品为主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中成药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在中药出口中的份额。
4.制定鼓励中药出口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曾出台一系
列政策促进中药贸易。2005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医
药产品出口的若干意见》。2009年
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明确了新
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要完善相关
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2012年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等
14个部门联合制订《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
意见》,这些政策中都涉及到中药出口贸易,对我国中药出口具
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文件都没有针对中药出口贸
易提出明确规定。为了促进中药出口贸易的发展,未来需要进
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我国中药出口,给予具有一定规
模和发展优势的企业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WHO/EDM/TRM/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M].-12.
[2]李刚.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上).
中药研究与信息,
[3]李璐瑒.传统中药如何走向世界—
—
——再谈中药出口.首都医药,
[4]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03年中药出口情况分析及
2004年预
测.医保信息,
[5]张中朋,刘张林.做大国际市场促进中药出口—
———中药出口二十年
回顾与策略探讨.中国现代中药,
作者简介:李荣(1980-),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专业:
国际贸易;李瑞锋,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
1期
90
总第
706期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企业
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以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为例
■陆焱平陈燕武刘凯华侨大学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B-ZR1163)
摘要: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仅次于电子通信业的第二大出
口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
51%。福建省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是中国
服装产业三大板块之一,占全国休闲服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全市共有
8000多家企业。人民币升值给企业的出口造成严重的
冲击。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影响,
并提出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长短期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影响对策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低
迷和失业率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使得人民币面
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由于我国服装纺织品不断扩大的市场份
额是建立在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和较低产品价格优势之上的,
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人民币的升值大大
地消弱了。
福建省泉州市地处闽南金三角,是闽东南沿海经济最发达、
最活跃的地区,泉州市区及下辖的晋江市、石狮市等地有近万家
纺织服装企业,纺织服装出口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泉
州市纺织服装业实现总产值
12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26%
,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
10%
,出口值
32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商
品总值的
。但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缓慢复苏,且伴随着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泉州纺织服装出口也受到很大影响。据泉州统
计局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
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就下降
2%-6%,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5%~10%,纺织行业的利润率将
要下降
10%~60%。
二﹑泉州市纺织服装品出口概况
纺织服装业是泉州市主要的产业之一。泉州纺织服装业起
步于上世纪
80年代,现已经发展成为泉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
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业已成为泉州最具优势
的支柱产业,而泉州也成为我国最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
服装生产基地。泉州市石狮不仅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福建
省休闲服装产业集群的中心区,品牌总量跃居全国县级市第二
位,涌现出爱登堡、彬伊奴、卡宾、威兰西等一批著名品牌。相关
资料显示:泉州市现在有大约
8000家企业是纺织服装的生产,从
业人员更是有
50万余人;在泉州市的工业总产值中超
1000亿
元的庞大服装产业占
1/4
,出口商品值占全市出口商品总值的
,产量占全省的
70%
,占全国的
10%;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已
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12项、中国驰名商标
32枚、中国
500个最具
价值品牌
5枚和国家免检产品
18件;全市
8000家纺织服装企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药麦冬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的 论文 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摘要: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质量评价方面的文献,本文分别对麦冬药材、主要有效成分(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以及麦冬相关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分析,认为麦冬品种、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等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而麦冬以及含麦冬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待改进,尤其是麦冬质量控制方法需建立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为麦冬及其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关键词: 麦冬;复方制剂;质量评价;甾体皂苷;多糖;高异黄酮
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不仅要体现药材品种、化学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还要与中药的道地性相结合,充分考虑影响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外因素与临床疗效相结合,以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列为上品,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其作为常用中药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但品种、重金属等问题会影响其市场销售量和临床用药安全,化学成分的含量高低也会影响其临床药效,因此如何建立有效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值得重视。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2]中麦冬品种项下收载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以及含量测定(比色法)等,也有大量研究分别以麦冬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类等化合物为指标对麦冬进行质量评价,本文现对麦冬的质量评价研究做一全面综述。
1 麦冬药材研究
品种问题
麦冬在 1953~2010 年版药典均有收载,从2000 年版药典起,除了收载麦冬外,还收载了山麦冬,山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或短 葶 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Baily 的干燥块根,在被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 版之前,属于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但由于麦冬药材产量不足,山麦冬则成市场上麦冬商品的主流品种[3]。中医临床上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在中药材市场也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我国药农历来认为山麦冬也是麦冬[4]。两者性味、归经相同[5],而市面售价有高有低,因此多见用山麦冬充麦冬使用。
麦冬与山麦冬药材可通过性状、显微特征等不同进行鉴别,也可采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孙红祥等[6]对6 个不同产地麦冬和山麦冬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萧山产麦冬最佳, 其次为慈溪和绵阳, 泉州、南安和襄阳产的麦冬最差,即正品麦冬质量优于山麦冬, 正品麦冬中尤以萧山产者为最佳。
麦冬有害物质的残留
姚令文[7]对10 个不同批次的川麦冬、5 个不同批次的浙麦冬以及4 个不同批次的湖北麦冬进行了重金属考察,结果表明铅、砷、汞和铜等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含量,但川麦冬和浙麦冬各有两批药材的镉含量超过标准(Cd≤)。黄卫平等[8]采用GC 法检测浙麦冬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检出滴滴涕的含量远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出口行业标准》规定的总PPT≤μg/kg。由此可见,有机氯农
药的残留对麦冬质量影响不大,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需要得到重视。
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是经过硫熏的麦冬,其原因是由于麦冬的多糖和水分含量较高,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易生虫,硫薰后能延长贮藏时间。且作为商品药材,经硫熏过的麦冬色泽黄白或淡黄,较未熏硫麦冬的棕黄色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然而,麦冬的加工方法如硫薰等对麦冬药材品质有何不利影响仍待进一步研究。
2 麦冬质量评价研究
麦冬的主要成分包括甾体皂苷、多糖和高异黄酮(见表1),除此之外,还含有谷甾醇、豆甾醇、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铜、锌等成分。
据文献报道,川麦冬主含麦冬皂苷D,并含少量麦冬皂苷B,而杭麦冬主含麦冬皂苷B,含少量或不含麦冬皂苷D;川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高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的含量则低于甲基麦冬黄烷酮B,而且杭麦冬中甲基麦冬黄烷酮A 和甲基麦冬黄烷酮B 的总量显著高于川麦冬[41]。林以宁等[42]分别建立了正丁醇和乙醚部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川麦冬、杭麦冬的正丁醇HPLC-ELSD 的指纹图谱虽存在共有峰,但谱图整体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乙醚部位HPLC-UV 谱图表明两者具有较高相似性。以上研究比较了麦冬药材的品质,对不同产地麦冬药材及麦冬不同化学部位进行了质量评价。
3 含麦冬的中药复方制剂质量评价
2010 年版药典中收载的含麦冬的复方制剂有95 个,占总成方制剂数目(共1063 个)的。临床上,麦冬作为生脉饮、参麦注射液、玄麦甘桔颗粒等中药复方制剂的重要原料,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在中药复方制剂中,麦冬的质量评价常以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如润益口服液、妇科养荣丸,在2010 年版药典的成分制剂中也只收录了麦冬的TLC 鉴别,如生脉胶囊、玄麦甘桔颗粒,没有建立麦冬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见表3)。
虽然王勤等[43]采用HPLC 建立参麦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但缺乏以麦冬有效成分或专属性成分为指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的麦冬进行质量控制。
4 结语
麦冬品种问题、有害物质残留及产地加工方法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山麦冬在中药材市场上从不标示山麦冬的中药名称、中医很少将山麦冬作为处方用名以及价格差异等原因导致了山麦冬充麦冬使用,可通过性状、显微、薄层、指纹图谱等鉴别山麦冬和麦冬。2010 年版药典对麦冬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对于山麦冬的含量测定,其甾体皂苷的苷元包括鲁斯可皂苷元、薯 蓣 皂苷元和亚莫皂苷元(yamogenin)[50],也可以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山麦冬总皂苷的含量。麦冬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及加工方法等对麦冬的质量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麦冬质量评价方法需体现中医药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麦冬的主要成分麦冬皂苷、多糖及高异黄酮类化合物等均有相关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了HPLC-ELSD、HPLC-MS、NIR、毛细管电泳(CE)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麦冬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上述研究中,没有对影响麦冬品质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生物效应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也没有将品质评价与临床疗效相结合,因此需要对麦冬药材的生长环境、遗传多样性等进行考察和分析,运用HPLC、1H-NMR 及NIR 等方法对麦冬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角度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其相关性[51],并对麦冬有效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含量测定,建立麦冬规范化的质量标准。
以麦冬为君药或臣药的中药复方制剂需对麦冬的化学成分进行考察
课题开题报告的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一个背景和起点,有利于课题研究找到突破口和创新处。下面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研究”方面课题为例撰写的研究现状范文:(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的“结构图表阅读教学法”,打破传统教法的程式框框,一扫课堂沉闷空气,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澳大利亚的桑德斯的阅读讨论教学法认为,对阅读的控制权应该留给孩子们,允许孩子们自由地阅读讨论,老师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新西兰的共同阅读欣赏教学法等,分别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些阅读理念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近代,我国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阅读教学理论。梁启超实用主义的阅读理论;蔡元培反对“注入式”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局面。叶圣陶关于“养成读书习惯”的精辟论述,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影响至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更是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来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魏书生、钱梦龙、于漪、颜振遥等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所创造的风格独特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中国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产生了许多崭新的阅读理论。被誉为“新教育’理念发起人的朱永新教授在《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的全新观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又使得课外阅读处在“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面临严峻的挑战。课题立项申请书撰写技巧 一文可供学习和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2006年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0亿大关,中成药出口也比同期上升近10%。2007年1月,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月份中药类产品出口达到万美元,同比2006年增长。业界称中药的春天已经到来,但事实却并不如此。安睿、张伟认为我国中药贸易中存在贸易地集中、品种混乱、中成药所占比例少、传统中药资源物种破坏严重等问题。吴文涛认为我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中药产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中药产业的发展效率不高;另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企业产权不清晰,科研开发和产业脱节,也使中药产业前进的动力不足。陈蛟、阎志军认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还较弱,应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中药企业集团,发挥集团在规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何娣认为我国中药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不高;中药出口量升价跌,需要提高中药科技含量,稳定中药产品质量;加强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营销。李刚分析了中药出口的营销状况,他认为中国中药的国际营销尚处在初级阶段,应加强发展中药的国际营销,注重营销策略。学者们分别从中药出口的状况、中药企业的发展形势、中药产品的出口结构和中药出口的营销状况等方面分析研究了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策略。本人认为,影响中药出口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中药材质量缺乏保证,其次中药出口也受到很多技术性壁垒的限制,申请中药出口的程序和保护中药的法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二、我国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一)中药材质量缺乏保证1.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不规范。药农种植中药材非常不规范,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采取不规范的做法影响了中药的质量。由于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可以利用的资源数量减少,一些濒危动植物的使用又受到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关注,因此,人工栽培就成为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方式。但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过程中不规范,直接导致了中药材质量的下降;不顾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盲目引种中药材或者选用的种子质量下降、种性退化,导致药材品质下降甚至不堪药用;药农追求短期效益严重,不考虑生长期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在中药材尚未进入采收期提前采摘,严重影响了中药的内在质量。2.中药材污染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中药材生产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种植方法较为原始、中药材生产缺乏管理规范,因此导致中药材污染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中药材的种植还多是分散生产,没有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经营种植模式。许多生产者对中药材的重金属含量知之甚少,导致许多中药产品重金属超标而无法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第二,农药残留问题令人担忧。药农为了提高中药材产量和避免病虫害,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严重超标,无法保证中药产品出口产品的质量。第三,微生物污染影响中药材质量。由于加工、生产、储藏过程不规范,造成微生物在中药材中生长繁殖,轻者可导致其质量、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而影响其疗效,重者因其霉烂变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造成经济损失。中药材被微生物污染也是导致某些中药制剂微生物含量过多的主要原因,因服用微生物污染的中药导致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和GMP认证。一般进口国要求进口药品的种植和生产应达到国际公认的GAP和GMP标准。而我国中药生产长期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药重金属、农残问题的研究和标准制定落后于国际水平,对中药种植方面重金属、农残的控制较晚,这使得企业无法从根本上监控中药的重金属、农残,很难达到进口国的要求。现在国际上正积极探索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的实施,并把绿色中药材的生产看成是可持续农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已开始以西方草药研究为基础,加强天然药物的法制化工作。日、韩、东南亚等国,通过各种立法程序强化了对中药的规管。近年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强对进口中药商品的规管措施——主要是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限量方面,参照食品要求进行限制。但这些发达国家的GAP和GMP标准部分偏高,限制了我国的中药出口。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国外植物药重金属、农残标准数据。在中药出口检测时,产品重金属、农残超标而受阻。2.包装和标签规则。欧美国家对药品、食品的包装及标签有明确地规定。如果任何医药产品的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将会被扣留,进而要求改进、退回或销毁。可见包装标签的重要性。通过美国FDA2004年1月到11月扣留货物情况,我国扣留货物批次占美国FDA总扣留批次占我国扣留货物总批次的%±%,居前4位。其中药品扣留批次占我国扣留货物总批次的%±%,居各种扣留货物品种的第2位。对7种药品被扣留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号美国FDA要求是主要原因之一,因其扣留的药品批次占药品总扣留批次的构成比为%。在2004年2月份统计中,因不符合包装、标签、说明书规定美国FDA扣留中国药品批次占总药品扣留批次的%。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药品的包装和标签规则在药品技术贸易中的重要性。3.绿色壁垒。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制药行业采取的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以及FDA在2000年颁布的《植物药指导原则》中推荐使用的GAP和ISO14000系统。ISO14000认证证书是我国中药企业迈入世界植物药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但目前我国中药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还非常薄弱,具体表现为:从中药企业的外部来看,我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未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种植、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从企业的内部来看,员工的环境意识较差。(三)中药出口注册难中药产品难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长期以来,我国中药一直以食品、医药原料等身份进入欧盟市场。虽然于2004年4月30日出台的《欧盟传统药品法案》(下称《欧盟药品法》)为我国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契机,但其严格的注册条件却让诸多国内中药企业采取了观望态度。《欧盟药品法》规定,到2011年4月以后,中药销售将受到严格的管理。如进口到欧盟的中药需证明在欧盟成员国应用达15年以上,同时证明在第三国应用30年以上,才能正式注册,且中药的成分中只能包含植物和几种矿物。目前我国中药包含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成分,企业很难提交精确的药检报告来通过欧盟的审核,除了少数几个东方国家以外,中药在国外整体上不被认可。要想扩大国外市场的占有率,就必须按照新药物注册程序进行该国审批。这对于中药极其困难,即便在一些传统中药市场注册,或以健康食品(饮食补充剂)的身份进入国外市场,也存在注册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的问题。此外,各国注册要求并不相同,企业不能全面了解国外注册法规及要求。(四)信息渠道不畅通国外的医药法规、市场动态对中药企业产品出口决策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缺乏既懂中药技术,又了解国外市场动态的复合型人才;加之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信息渠道不畅通,目前多数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国外相关法规等信息和了解各国医药政策和市场情况,影响企业对国际市场及时做出正确反映,无法跟踪国际市场变化,从而阻碍了中药对外发展。由于各国药品注册要求并不相同,国内许多企业尚未全面了解国外药品注册法规、相关要求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只好跟在别人后面走路,这不仅放慢了中药走向国外市场的速度、错过许多良机,也不利于中药开拓新的市场。(五)中药外贸体制不健全,出口渠道混乱20世纪90年代初中药出口放开经营后,国家政策和管理手段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工贸之间的商标纠纷、供给矛盾不断升级。为了争夺国外市场,国内企业竞相压价,台港等地区的公司利用进出方便的有利条件,直接到中药材产地采购,与药农讨价还价,甚至利用资金优势操作中药材的市场价格。另外,沿海走私情况严重,也加剧了中药出口的无序竞争。相当一部分产品包括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出口的中药材走私出去后,经过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返销国内,不仅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且影响了中成药的出口价格。国外市场的中药产品中混杂着为数可观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破坏了我国中药的形象和企业的声誉。三、促进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对策(一)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对策1.加强领导,优势整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加强领导,形成中药产业化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决策、统一实施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其次要优势整合,集中有关院校中医药方面的科研人才,组建中医药研究院,体制新、机制和力量要活,致力于中医药基础性与开发性项目的系统研究,形成精品,创出名牌。成立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中药产业化、现代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培养有关高素质人才,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支柱之一,对优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进行研究开发,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2.努力探索建立中药生产经营新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建立起一整套现代中药材生产经营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纽带。采用“医药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组织十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把千家万户的药农和千变万化的市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贸工科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药材生产经营新格局,确保中药材质量。(二)完善中药材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并大力推进实施中药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制定严格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1.大力推广GAP,把好中草药种植质量关。药材大多属农产品,来源广泛,受诸多因素影响,含量不一。所以,必须大力推广GAP,重视从“第一车间”——原药材生产抓起。抓好药材在原产地的采收、加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鉴别方法和收购标准规范,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解决中药材、中成药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搜集、汇总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对植物药重金属、农残标准提供给企业作以参考,调研国外标准对我中药出口的影响,进行对策分析研究。与国内有关部门机构共同促进中药材GAP,促进建立健全中药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检测评价机制。与国外政府及有关行业组织就中药重金属、农残标准问题交流。2.严格执行GMP认证,提高中药的生产管理水平。对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应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工艺技术参数、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并据此对其进行技术监督、检测。在中药生产企业大力推进实施国际通用的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生产和质量的基本标准——GMP。实施GMP是中国中药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全面推行和实施GMP可以逐步使中药制剂的生产、包装、流通纳入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质量控制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对中药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从而能有效控制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此外,在剂型开发方面,突破中药就是“丸散膏丹汤”的传统中药制作方法和观念,将制药工艺由原粉向提取精制方向发展,既要保留药材的质、气、味,满足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也要符合现代药品使用的趋势,还应具有高效、速效、微量化、多途径给药、便于储藏携带、包装规范精致等特点。3.完善药品包装。药品包装和说明书是药品作为商品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要确保包装材料的环保标准,讲究商标设计,避免与出口国的风俗或法规发生冲突。注意规范中医药术语,准确翻译成英语,标示贮存期和安全指示等。4.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实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绿色生态是中药发展的主旋律。尽快使中药工业企业树立绿色环保意识,这是生态文明对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顺应历史潮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参与诸如ISO9000和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的认证工作等,这已成为中药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三)解决出口注册难题商会开展了药品出口注册工作,专门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代理联系工作。建议在商会成立药品出口注册指导中心,汇总各国中药出口注册规定,整理成指南。并根据企业需要,提供具体产品的专门指导、代理联系业务,帮助企业突破注册难关。(四)加强信息流通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化服务意识。逐步收集、整理、完善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市场、政策法规等多方面信息,搭建医药出口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更新信息,与企业进行信息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企业情况。2.加快培养国际型的中药贸易人才。只埋头生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尽快培养大批国际型的专门人才,进行国际贸易和反技术壁垒的交叉结合研究。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包括贸易对象国的植物药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WTO有关技术壁垒协议的研究。及时辨析药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技术和政策改进建议,运用正面手段反击中药出口遇到的各类绿色壁垒,积极开拓国际市场。3.加强中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中药产品出口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大力宣传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加强卫生、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将对扩大中药产品出口产生潜在的推动作用。国家应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外国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国际讲坛,宣传中医药;加强与外国政府特别是日韩等重点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双边交流与合作,重点与外国政府在中医药法规建设、中医从业人员管理和注册、中药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五)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工作,加大对中药假冒伪劣产品查处力度,打击走私,规范中药市场。对行业经营资质问题应加以研究并形成标准,药品是特殊商品,在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大环境下,继续采用不同的管理体系是不适宜的。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真正代表行业整体利益,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良性的出口竞争机制。参考文献:[1]医药网.我国中成药类产品出口统计..[2]安睿,张伟.我国中药出口问题分析[J].中医药信息,2006,(2):7-9.[3]吴文涛.中药业风声鹤唳[N].中国经济时报,2003-10-15(5).[4]陈蛟,阎志军.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5,(11):23-25.[5]何娣.扩大我国中药出口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1,(9):82-89.[6]李刚.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下)[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11):6-11.[7]黄萍,马爱霞.浅析中药出口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N].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9-4(7).[8]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促进中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研究.http://
一、中药产品出口现状 中药产品包括中药材、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 1996 - 1999 年 , 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下降 ,1996 年 , 中药产品出口总额 亿美元 ,1999 年则下降为 亿美元 , 下降了 。 2000 年中药产品出口出现转机 , 全年出口额为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 结束了中药产品出口连续 4 年的下降局面。但是 ,2001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再次下降 , 金额为 亿美元 , 比上年下降了 。与 1996 年 相比 , 下降幅度更大 , 达 , 出口形势严峻。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可喜变化 ,1 - 6 月 , 中药产品出口 亿美元 , 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水平 。 (一)中药材出口 2002 年之前 , 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最大 , 一直占 2/3 以上 ,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占 1/3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没有实现根本的突破 , 所占比例在中药产品出口中位居最后。进入 2002 年 , 中药产品出口出现了较大变化 , 中药材所占比例下降为中药出口总额的 1/3, 植物提取物和中成药出口出现很大增长 , 所占比例占 2/3。 中药材出口所占比例下降之势明显 ,1996 年中药材出口额为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 到 2001 年 , 中药材出口总额为 亿美元 , 所占比例为 , 下降了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出口金额为 亿美元 , 所占整个中药产品比重为 , 与 2001 年全年所占比重相比 , 下降了 。 近年来 , 中药材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 非正常出口增加 , 企业无序竞争 , 互相压价 , 影响了中药材出口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韩国、东南亚的中药材进口需求不旺等。 2000 年 , 中药材出口略有回升 , 得益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对中药材的需求回升 , 尤其韩国市场的强劲恢复 , 是中国中药材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 同时, 部分中药材出口价格的提高对出口额的增加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中成药出口 中成药出口在经过连续四年下降后 , 从 2000 年开始 , 出口持续增长 ,1996 年出口总额为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 2000 年 , 中成药出口出现回升 , 全年出口 亿美元 , 比上年增长 , 但仍比 1996 年下降 亿美元。2001 年 , 中成药出口额为 亿美元 , 同比增长了 , 2002 年 1 - 6月 , 中成药出口 亿美元 , 几乎相当于上年全年出口额的 2 倍。 中成药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1996 年为 年 1 - 6月为 , 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这表明中成药正逐渐成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力量。 1996 - 1999 年 , 中成药出口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进口大幅度减少。 2000 年以后 , 中成药出口得以回升的原因是中成药中的清凉油、片仔癀的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及东南亚及日本、韩国需求量上升带来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三)植物提取物出口 1996 - 2000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始终呈小幅增长之势 ,1996 年出口额为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年出口额为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重上升为 , 比 1996 年上升了 个百分点。 2001 年 , 出口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出口额为 亿美元。 2002 年 1 - 6 月出口额出现很大幅度增长 ,金额为 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的出口额 , 所占比例为 , 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植物提取物保持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对植物提取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的植物提取物的生产成本较低 , 质量提高 , 竞争力增强。 二、中药产品出口的特点 (一)中药产品出口数量上升 , 单位价格下降 在中药产品出口数量逐年上升的同时 ,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即中药产品出口价格总体呈下跌之势 , 尽管个别年份的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的单位价格有所上升 ,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药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趋势。 1、中药材出口数量增加 , 价格下降 1996 年 , 中药材出口数量为 213327 吨 , 单位价格为 2361 美元/吨。2001 年出口 283140 吨 , 比 1996 年增加了 69813 吨 , 增长了 , 但是 , 出口总值却下降了 , 单位价格仅为 970 美元/吨 , 比 1996 年下降了 。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单价进一步下降 , 为 929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 2、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价格始终不稳定 , 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6 年 , 植物提取物的单位出口价格为 8799 美元/吨 , 全年共出口5584 吨。2001 年单位出口价格为 8663 美元/吨 , 全年出口 8932 吨 , 单位价格比 1996 年下降了 。 2002 年 1 - 6 月 , 单位出口价格为 8222 美元/吨 , 比上年又下降了 , 显示植物提取物的出口竞争非常激烈。 3、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及出口价格多数年份都呈下降趋势 1996 年中成药产品出口数量为 18708 吨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561 美元/吨 ,2001 年出口数量为 12395 吨 , 但是 , 单位产品出口价格为 7705 美元/吨 , 分别比 1996 年下降了 和 。 2002 年 1 - 6 月 , 中成药出口量大幅度增长 , 为 79260 吨 , 但 单位出口价格仅为 2295 美元/吨 , 比上年下降了 。 (二)中药产品出口以原料药为主,单个品种出口金额不大 通过分析 1996 年至 2002 年 1 ? 6 月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原料药(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在中药产品出口总额中一直占 80% 以上,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中成药仅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1/5 左右。 1996 年,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 中成药出口仅占 。 2002 年 1 ? 6 月,提取物和中药材出口占中药产品出口额的 ,中成药出口仅为 。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有上千种之多 , 但单个品种出口金额都不大 , 据海关统计 ,1996 至 2002 年 1 - 6 月 , 超过 1000 万美元的商品仅有 5 个, 并且一些品种的个别年份低于 1000 万美元。 1996 年以来 , 中药产品出口品种金额较大的有人参、鲜蜂王浆及制品、西洋参、甘草及制品、姜、肉桂、未列名药材、冬虫夏草、其他植物提取物、苦杏仁、片仔癀、清凉油、其他中成药 , 在这些品种中 , 真正连续多年单个品种出口过千万美元的只有人参和清凉油 2 种产品。 (三)中药产品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 中药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以亚洲为主 , 所占市场出口份额一直占 60% 以上。 对欧洲市场出口 1997 年超过 1 亿美元 , 达 亿美元 , 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为, 但 1998 年对其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 , 仅为 亿美元 , 下降了 。 1999 年和 2000 又有很大回升 ,2001 年出口又重新下降,2002 年 1 - 6 月 , 出口额又有增加 , 金额接近上年全年的出口额。但是 , 占整个中药产品出口的比例始终呈下降趋势 ,2002 年 1 - 6 月仅为 , 比 1997 年所占中药产品出口比例下降了 个百分点。 对美国市场的中药产品出口 1997 年为 亿美元 ,1998 年达 亿美元 , 此后连续 3 年下降 ,2001 年为 亿美元 , 所占出口比例 1997 年为 年 , 所占比例为 。 2002 年 1 - 6 月 , 对美国出口额达 亿美元 , 超过上年全年对美国出口额 , 所占比例提高为 15%。 对美国市场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 , 西药的副作用日渐明显 , 世界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升温 , 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增多 , 因此 , 对美国出口的植物提取物不断增加。 1、中药产品对亚洲市场出口的特点 对亚洲出口中药产品中 , 以中药材和中成药为主。 1997 年 , 对亚洲出口中药材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 出口中成药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对欧美的中药材出口为 亿美元 , 占中药材出口总额的 , 出口中成药 亿美元 , 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 。 2001 年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进一步上升 , 占中药材出口的 , 上升了 个百分点 , 中成药出口则为 , 较 1999 年下降了 个百分点。 2002 年 1 - 6 月 , 中药材对亚洲出口占整个中药材出口的 , 所占比例为 。 2、植物提取物出口以欧美市场为主 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和美国。1996 年 , 对欧洲出口为 亿美元 , 对美国出口为 亿美元 , 分别占提取物出口总额的 和 , 两者合计为 亿美元 , 占 , 对亚洲出口 亿美元 , 占 。 2001 年 , 植物提取物对欧美的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对欧洲出口为 亿美元 , 占当年提取物对外出口的 , 比 1996 年增加了 亿美元。对美国出口基本持平。 2002年 1 - 6 月 , 对欧洲、美国出口略有增长 , 对亚洲出口有较大增长。 3、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位居前列 近几年 , 日本、香港、美国在中药产品出口市场中依次分列前三名。如 1997 年对日本出口 亿美元 , 占当年出口总额的 , 对香港出口 亿美元 , 占 , 对美国出口 亿美元 , 占 , 三者合计 亿美元 , 占当年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 2002 年 1 - 6 月对日本出口 亿美元 , 占 2002 年上半年出口总额的 , 对香港出口 亿美元 , 占 , 对美国出口 亿美元 , 占 , 三者合计占 , 日本、香港、美国市场的进口占中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 2/3 以上 , 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学校范文仅供参考: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
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
、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
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
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
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
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
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
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
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低碳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低碳经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宁夏自治区优化外贸结构的重要契机。结合宁夏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提出以下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关键词:
低碳经济;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显著,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阻碍了“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宁夏自治区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空间较大的地区,“低碳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宁夏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仍然较弱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发展外贸的条件逐步完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之后,宁夏获准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无论是凭借宁夏自身的区位优势,还是丝绸之路在此的历史积淀,宁夏都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区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拓展战略空间的中转站。宁夏的对外贸易经过长期发展,2011—2014年宁夏出口贸易整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出口贸易额从2011年的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受竞争优势不强、外向经济脆弱、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加之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2015年宁夏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出现大幅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
(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份额较小
近年来,宁夏的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增速虽高于一般贸易,但所占比重依然较小。以2015年为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其中,出口7588万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区出口总额的;进口6347万美元,同比下降,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占全区进口总额的(见表2)。
(三)出口商品以资源高碳工业品为主,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宁夏自治区的外贸进出口产品结构由农副产品、轻纺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冶金制品构成。出口的工矿产品中以资源为主的有硅铁和金属镁等,大多为加工制造业的中间产品,高附加值的高端技术类产品较少。2015年,宁夏监控的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资源类产品持续走低,金属镁、碳化硅、增碳剂、活性炭出口额分别为484万美元、1608万美元、192万美元和4328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和。羊绒纱线、泰乐菌素、机床及铸件和轮胎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分别为9133万美元、8794万美元、7548万美元和16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中提出,要集中推进枸杞、清真牛羊肉、牛奶、马铃薯、瓜菜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优质牧草、农作物特种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苹果和中药材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形成13个优势产业带。但近年来,出口商品仍以硅铁、金属镁、钽铌制品等资源性商品为主,《规划》中的特色产业并无体现,宁夏发展特色农业出口的潜力巨大。
(四)对传统和新兴市场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对少数市场出口保持稳步增长
随着宁夏自治区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商品远销亚洲、美洲和非洲多个地区。以2015年为例,宁夏对亚洲、欧洲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和。尽管新兴市场不断拓展,但受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宁夏对阿联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下降、、、和,仅对韩国、越南、香港和澳门保持了增长,同比分别增长、、和。
二、低碳经济对宁夏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宁夏自治区出口的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资源类、纺织类等碳排放密集的工业品为主,与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要求相去甚远。为了降低成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多数企业采用相对低廉的能源和材料,在出口中多是以量取胜,而“低碳”将会倒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采用高新工艺、研发高新技术等,这必然会使成本大大提高,从而降低宁夏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二)开拓出口市场的难度增大
宁夏自治区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排在前几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沙特、埃及、德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宁夏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较高,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宁夏自治区作为出口贸易份额较少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中被动地处于劣势,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等手段推行苛刻的低碳规则,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对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形成较大阻碍。
(三)低碳贸易壁垒将成为出口贸易新障碍
宁夏自治区的出口市场非常集中,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加了自身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强调节能减排为由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将使宁夏自治区的出口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
三、宁夏发展“低碳”型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从宁夏自治区商品出口结构看,全区以制造业见长,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环保标准和附加值都很低。发展低碳经济,要积极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改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品,减少污染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应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推进能源节约,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开发新能源,减少“高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替代能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以应对低碳经济条件对全区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枸杞、酿酒葡萄、乳制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水产品、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重点在品牌、绿色和清真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宁夏农业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积极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
低碳经济的转化、研发与新技术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宁夏自治区出口贸易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同时,更应关注并主动拓展独联体、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从而降低发达国家低碳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游建雄.低碳经济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N].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2-83.
[2]吴素芳.中阿博览会新起点下的宁夏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4(8):52-53.[3]詹晶.低碳经济对衡阳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N].南华大学学报,2012(4):6-8.
【拓展阅读】
论文写作过程
1、论文选题。
确定选题就是确定研究课题(亦即论文题目),这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它决定毕业论文写什么,怎么写,以及是否写得好。选题正确,论文会写得得心应手,写起来又快又好;否则情况会适得其反。
论文选题的原则是什么?
(1)选择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选择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课题;
(3)选题宜小不宜大。
选题的途径有哪些呢?
(1)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
(2)从搜集、阅读资料中获得选题;
(3)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寻找选题;
(4)从好学深思之中得到选题。
2、参考资料的收集筛选。
写作论文是对科学技术信息的再处理,是否充分地利用已有研究文献资料,将决定选题的质量、科学研究的质量和论文写作的质量。
怎么整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搜集到的文献信息需要加以整理,作为写作论文的参考和依据。
(1)进行分类筛选。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把有用的资料按内容异同加以集中或分开,与此同时,把无用的或参考作用不大的资料加以剔除。
(2)阅读和研究资料,鉴别资料和数据的新颖性和适用性。用有序排列、摘录、做卡片和在电脑中设立专门文件夹的方式建立参考文献档案。
(3)根据所搜集的文献信息,再次考虑最初确定的选题和写作计划及论文纲要,从参考文献中得到启发和依据,以此订正选题,补充写作计划,细化论文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3、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1)拟论文提纲摘要
(2)书写参考文献
(3)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4、论文正文书写
(1)按照拟好的题纲,参考选取的文献,组织论文全文
(2)注意论文格式
(3)书写论文致谢
5、论文答辩(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浅析进出口贸论文提纲
出口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这也是我们非常注重的问题。
1前言
1.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2中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出口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2. 贸易条件恶化
3. 经营模式趋同,缺乏自主营销渠道
4. 进出口贸易严重失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3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2.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4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1.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3. 整顿出口贸易经营秩序
4. 调整产业结构,控制出口数量,避免陷入“贫困 增长”
5. 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发展
6.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增长
7. 进一步促进民营研究国际经验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拓展阅读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价格竞争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商品质量的好坏则逐步成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日趋凸显。
1.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
出口产品质量问题
中国社科院2010年10月25日发布《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稳步上升,全球排名从第七十三位上升至第十七位,这个结果表面上反映中国进步神速,但经过分析中国在竞争中仍然依靠以量取胜,在质素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须作出很大的改进。
我国虽然已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但还远远不是贸易强国,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知名度高的品牌。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约,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仍低于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另外,由于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强化进出口,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我国一家企业生产的蘑菇罐头,由于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致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到美国的所有罐头全部遭到卡关、查封,损失巨大。诸如此类,在过去的贸易中,我国有不少产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严格的卫生、检疫措施,遭到拒收、卡关、销毁,造成贸易障碍或者巨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偏高,返工、返修、报废等不良品损失过高,导致工业生产中窗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使产品国际竞争力显着降低。同时,多种产品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不能满足需求。如数控机床类产品,国外的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约8~9万个小时;而我国的同类产品的MTBF只有1~2万小时论文提纲怎么写。在家用电器方面,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进口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大批进口商品涌入国门。然而随着我国进口商品检验监管水平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进口商品频频爆出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种类的商品,对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例如以下产品问题事件:
2001年,由于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帕杰罗V31、V33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吊销其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禁止其进口;2006年,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2008年,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2010年,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旧机电产品到货检验一次检验不合格3758批、涉及金额亿美元,占总金额的;2011年,由于种种产品缺陷,包括雪铁龙、保时捷、捷豹、沃尔沃品牌在内的6款进口车型,在5月份一个月时间里陆续宣布召回。
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进出口产品质量加强监督和管理势在必行。
2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的内涵
出口产品质量管理
我国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出口产品质量管理,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进出口,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三是创名牌出口商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效益与速度、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样品质量与批量质量,以及质量和档次等方面的关系,把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同国际市场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进口产品质量管理
对于进口产品的质量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两面性,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为由,采取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其中出入境检验检疫是国家维护根本经济权益与安全的重要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法律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检验检疫职能,对一切进入中国国境和开放口岸的人员、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和邮寄包裹等实施强制性检疫、对进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验鉴定管理。
3..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产品质量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上述要求,产品质量是主攻方向。进出口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而影响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质量和效益。总理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这充分说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产品质量管理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一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主要由它与贸易伙伴国间的相对价格和产品优势等因素决定,前者是由该国的要素禀赋及其使用效率所导致的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其贸易对手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后者则是指一国出口产品能够比其对手的相关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形成的优势,而这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产品质量相联系,因此,要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外贸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管理是打破技术贸易壁垒,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以质量、环保为代表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近年来,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呈上升趋势,国内不少大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弱进出口,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中国出口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由品牌少,低端产品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工业增速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粗放增长方式在我国已经没有后续空间,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论文提纲怎么写。
产品质量管理是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正常贸易秩序的有效保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出入境检验检疫通过对进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保证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产品或我国生产加工企业的官方检验检疫与监管认证,是突破国外的贸易技术壁垒,取得国外市场准入资格,并使我国产品能在国外顺利通关入境的保证;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是为了保障国内生产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国家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
4.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管理的措施
以科技进步推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要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根本的出路在于加速科技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在产品质量提高中的关键性作用。首先,要加强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形成国际竞争的综合优势;其次,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非价格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妥善应对和合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
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鼓励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系列标准认证,并根据WTO的要求,加强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相互认证方面的协商与谈判。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的两面性,借鉴各国所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构筑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通过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起到限制国外达不到国内相关标准的有关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作用,从而规范我国进出口市场,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实施名牌战略
鼓励企业创名牌,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高技术起点,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进出口,开发新产品,坚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加强在国内外市场的广告宣传,政府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宏观管理手段,实施名牌保护,为企业创立名牌形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出更多的“中国制造、世界名牌”,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加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通过驻场监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备案、资格审核、实验室检验、技术指导等方式,加强对重要出口商品质量的强制性检验,确保出口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以促进中国产品质量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提高,从而扩大出口,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国际贸易纠纷。同时,还要加强对进口产品的质量检验,实时关注国外产品问题动态信息,科学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加强进口企业监管,防范进口产品以次充好、以旧顶新、以少冒多,掺杂使假等情况的发生,从严监管,严厉打击,严把进口商品质量关。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三、发展策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参考文献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一、中国农业具备出口优势吗? 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8亿多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基本来源。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将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亏损元,到2001年,进一步亏损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与此相反,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程国强、彭廷军,2000年。 资料来源:程国强、陈俊红,2003年。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源泉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实绩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表3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注:a.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产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表3也表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与结构特征,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为特征的出口优势还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一,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亿,剩余劳动力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亿人(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 第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计),农村人口依然还有亿,农村劳动力亿(按50-60%的比率估计),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比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其中,文盲比重为。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为(兰徐民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这决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不仅如此,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农产品占日本农产品进口的10%,韩国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且中国对这些地区农产品的出口呈扩大趋势。中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规模巨大且富有增长潜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为中国农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推动中国农业逐步提高竞争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中国作为WTO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动与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将逐步缩小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促进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综合而言,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但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既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加工、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投资和创新的高端竞争优势,中国和这些国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既有合作分工和优势互补,也有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是,中国如果不尽快调整目前的这种低成本竞争战略,一旦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构出现弱化趋势,就很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 尽管从长期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逐步调整低成本竞争优势战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发挥,使中国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还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如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反倾销、“特保”调查在今后几年有可能频繁发生,“知识产权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不利于中国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我是工程类课程老师,不是代写论文的,仅仅提供资料并进行探讨而已.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和CNKI的使用方法,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有人说我一直用类似的答案回答,但是我不得不这么做。学会自己搜索数据库对写论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没有人会在网上真得写一篇论文出来,即使是收费的,也仅仅是东凑一点西拼一点而已,还不如自己去找呢!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索取请先使用我个人中心的维普账号查看是否能自行下载): ★(如果上不去,换)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搜索结果如: 1. 出口退税新机制评析 被引次数:6次 姚重远 文献来自:税务研究 2005年 第07期 出口退税新机制评析@姚重远$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进出口分局出口退税机制;;出口退税率 ... 2. 出口退税新政策分析 被引次数:5次 刘蓉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11期 主要是出口退税机制不利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出口退税结构不能适应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 ,出口退税的负?... 要取消出口退税预算指标管理 ,就需要改变现行的增值税分配体制。新的出口退税机制 ,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 ,由中央和地方按 75∶2 5的比例共同负?... 3. 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效应及对策 被引次数:5次 宋长军 文献来自:税务研究 2005年 第07期 出口退税机制运行效应及对策@宋长军$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率;;效应出口退税新机制运行1年多来,总体而言,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从降低出口退税率和中央地 ... 4. 最优出口退税率研究 被引次数:5次 陈红伟 文献来自:涉外税务 1999年 第04期 “最优出口退税率研究’”作了回答。文拟借鉴西方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出口退税率的效应、财政收入与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寻求如何实现出口退税率的最优设置。鉴于篇幅,本文将最优的标准界定为: ... 5. 出口退税:彻底退税还是适度退税 被引次数:5次 白彦锋 孙鑫刚 文献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1期 三、贯彻彻底退税思想的出口退税政策面临的种种制约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运作在国内外面临挑战 1 ... 6. 出口退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次数:5次 赵广林 文献来自:涉外税务 2001年 第06期 出口货物按计划退税,不利于出口退税政策效用的发挥。 出口退税实行计划退税,从客观上讲,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是落实国家财政计划的基本要求。但是按照国家鼓励企业出口的要求来看,就显得不够灵活,让基层出口退税机关感 ... 7. 出口退税与中国的出口激励政策 被引次数:4次 刘穷志 文献来自:世界经济 2005年 第06期 各国依各自国情采取不同的退税政策。中国是较早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国家,但正式的出口退税政策确立于1985年。1994年税制改革时,出口退税实行“零税率”政策。但近年来,出口“零税率”未能进行下去,出口退税税率频频调整。1995和1996 ... 8. 我国出口退税管理体制的完善 被引次数:8次 邱玲 文献来自: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3期 退税手续我国出口退税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出口退税制度不完善 ;2、出口退税办法不统一 ... 9. 出口退税影响谁 被引次数:5次 立心 文献来自:中国科技财富 2004年 第03期 缓解牛产地和出口地之间的矛盾。0.出口退税影响谁@立心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行业变化。出口退税和出口增长的矛盾给中央财政的压力也会有所缓和,不过,要根本改变这个矛盾关系,恐怕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税制改革?... 10. 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企业出口影响综述 被引次数:6次 杨中侠 文献来自:中国经贸导刊 2004年 第01期 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据测算 ,出口退税率总体下调3个百分点 ,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对已欠退税款 ,由中央财政从2004年起采取全额贴息解决。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总体来看 ,该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第一篇 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859年,世界上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连锁店“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此 后,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使得商品流通领域产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推动了整个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连锁经营已 成为全球流通业的主流。由于中国连锁经营的时间比较短,在经营管理各方面还不成熟,即使经过近些年的培养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很多连锁卖场管理水平往往落后于竞争水平的要求,短命 现象严重,经常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情形,很难做成“百年老店”。这些都是国内连锁经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连锁经营是通过无限复制,从而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性和管理的高效率的。而事实上,尽管现在很多卖场提供的产品质量相同、功能完备,员工素质也一样,价格也相差无几,可表现往往有很大不同,卖场的氛围、服务水平、经营业绩上更是参差不齐。在面对国外零售巨头不断抢滩中国,蚕食鲸吞市场的情况下,经营者们看着自己不佳的卖场业绩与停留在低水平的卖场管理,更是感觉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他们为此而表现出的行为却又往往是手足无措,而倍感困惑。目前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赢利能力“没有利润,一切都是空谈。”《利润》一书的作者.巴纳姆先生无疑给了所有企业的经营者一句关乎企业生命的忠告。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市场格局的急剧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少利润的巨大压力,价格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整个商业社会已基本进入微利时代。 国内众多连锁企业竞 相开店、抢占市场,形势看似一片大好,而事实上,很多连锁卖场赢利举步维艰。以中国连锁家电市场为例,如果除去被广大厂家深恶痛绝的进场费等相关费用外,很多连锁卖场盈利基本为零,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卖场的赢利能力令人担忧。在开店规模与开店数量都持续扩张的情况下,提高单店盈利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理想中的状况应该是持续的赢利能力。虽然连锁卖场可以利用隐性盈利(如进厂费等)一定程度的来弥补单店盈利,但是,这种所谓的中国特色盈利模式生命力很受质疑,单店赢利能力的提升是连锁企业不可能回避的问题。2.营销力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供过于求的时代,产品的生产已基本不成问题,顾客已成了稀缺资源,产品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和特色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商家卖难问题突显。卖场营业额的持续提升,销售规模的不断壮大,一直以来都是店面管理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从生产与流通的角度来讲,流通效率已远远落后于生产效率,如何将产品“流出去”,也就是如何将产品营销出去成为了最受经营管理者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在买方市场下,如何持续提升卖场的营销力,解决卖难问题,尽快完成商品到货币的“惊险地一跃”,实现资本的顺利流通,甚至成为了企业家们“梦话里”的主题。顾客主权空前壮大,越来越像“上帝”,问多买少;营业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销售拦截,拦截技能停滞不前,成为了众多企业重点解决的课题,可结果往往是难尽人意,缺乏“一劳永逸”的宝典,营销力如何进行持续提升呢?成为了众多连锁卖场“心中的痛”。3.服务一致性复制,是连锁经营思想的核心。这不但要求连锁卖场之间的服务保持一致性,也要求连锁卖场内部的服务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它对于维护卖场的统一性至关重要。连锁企业越做越大,卖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大的卖场动辄就是数千平米,员工数百人之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运营标准的一致性越来越差,规模却不见效益。如何让每一位员工的心都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在行为表现上都能体现出本企业独特的文化,并将其传导给消费者?这也许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破的瓶颈随着连锁卖场的膨胀日益明显,服务的复制往往是有形无神,甚而形神全无。4.卖场卖相卖场卖相是吸引顾客眼球的直接要素,是塑造店面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对实现商品销售的作用异常显著。卖场商品陈列管理、环境管理是构成卖场卖相管理的重要支柱。店面卖相是无声的导购员。因此,如何对连锁卖场卖相进行科学设计与维护,如何对卖场的规划布局、卫生、商品的陈列进行管理都很重要。5.员工激励任何人都不喜欢每天单调重复的工作,如果卖场员工像流水线上生产的机器一样,长期地面对单调重复的工作,他们自然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恶情绪和倦怠心理,从而员工积极性降低、店面气氛沉闷,顾客服务打折,从而严重影响顾客满意度和卖场销量。同时,面对微利时代,连锁企业为节省成本,各商家的人员编制不断紧缩,尤其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在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人们购买需求旺盛,人流成倍增加,这为服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接待顾客的次数和劳动强度,也难免让服务人员顾此失彼,精神疲惫,对工作失去兴趣。如何打造职业的店面队伍,对店面员工进行激励,使他们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让其快乐工作、享受工作、乐于工作;如何让我们的营业人员在某一工 作重复了无数遍之后,仍能精神饱满,激情澎湃,而非被动执行;如何让营业团队快乐执行,提升战斗力;如何让营业员全力以赴快乐工作,而非尽力而为。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零售业竞争日益惨烈,微利时代的现代商业社会,恶劣的价格战只能造成两败俱伤,而无益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有特色的产 品和服务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从而服务制胜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可。因此,以上连锁卖场的经营困惑最终都主要落在一个方面,那就是连锁卖场的服务运营。当喧嚣已静,泡沫渐渐散去时,以传统低成本优势获利的连锁卖场如何迎接 新竞争环境下的挑战,如何通过更好的服务运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赢利,如何将“持续赢利的服务运营”可以复制,将会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篇用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替换旧的制度。按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社会制度就是上层建筑或生产关系的体现,之所以对其进行改革是它以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政治创新即新的生产方式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在新的生产方式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求日益强烈,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能够维持已经革新的经济制度体系管辖之下的巨大生产力继续迅猛发展,它就必须响应日益迫切的调整新的生产方式之下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要求,政治制度创新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政治制度变革在很多时候可以滞后于经济变革,但更多时候也需要同时发生,在苏联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变革更是先于科技术变革和经济制度变革,革命在一夜之间打破旧的政治体制,从而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打开光辉道路。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是:一个文人思想家最初发出的“认识世界”的一声弱不可闻的呐喊,随着其思想的广泛传播,最终却酿成了如马克思所说的“改造世界”的庞大运动,科技因此而发扬,经济因此而强盛,政治因此而进步,社会因此而全面革新。一旦经济、政治制度创新得到实现,整个社会的主干结构也就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一整套新的社会制度甚至一个崭新的新型人类社会由此而顺利诞生。又如伟大的马克思所说,生产力一旦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将决定所有上层建筑变成什么样子,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生产力产生推动或阻碍作用。一切的思想、科技、经济、政治变革,最终将我们的生活的社会和世界改造成前人不可想象的样子。而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如果它仍然是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那么它将全方位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新生的生产力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如果社会制度体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那么它一方面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迟早会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这样的规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你是先进行了社会革命还是政治革命或是科技革命,虽然在先后次序上会有所差异,但其内在实质不会改变:所有重大发展必须首先以思想革命或创新为基础,然后以推动经济、政治发展的科技创新的依托,接着配合以支持科技创新迸出出来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合适的微观、宏观经济制度,又配合以保障经济制度执行的政治制度创新,最后全面创新原有社会制度体系,创造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新社会。所有创新的根本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发现、发掘、发扬、发展人类的生产力。凡是支持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就是先进的变革,凡是束缚甚至阻碍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则必定是落后的,无论它是思想、科技、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艺术。既然思想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创新、政治创新、社会创新五大连续创新是一个大国成功崛起的内在基因,那么,培育这些成功基因的方法就是造就一个大国的方法。重视教育、开放的态度和政策、言论和研究的自由及支持机构,经济政策、政治政策上的相应法规。企业、政党、甚至个人要成就百年伟大事业,其基本规律与上述国家战略原理相同。企业一旦推动了思想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它的生命力迟早将悲伤结束。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