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试论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2015-07-21 10: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建国前后毛泽东提出利用、限制、消灭民族资本主义,其认识变化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此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民族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研究、探索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变化,对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变化
  (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国情出发主张在中国大力发展和保护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他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写道:“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社会的向前发展。”但是,毛泽东主张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资本主义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资本主义,它的发展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又不能破坏国计民生。
  (二)建国前后毛泽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948年九月会议以后,毛泽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从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转向利用和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在1948年九月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批评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新资本主义”的说法,指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量上是小的,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毛泽东在致刘少奇的信中进一步强调:“就我们的整个经济政策说来,是限制私人资本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决定了对民族工商业进行利用、限制政策。“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但其后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提出了要让“资本主义绝种”的主张,放弃了他制定的利用、限制政策,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埋下了伏笔。
  二、正确看待毛泽东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演变
  毛泽东对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从发展、保护到利用、限制和让“资本主义绝种”的认识过程,其认识的形成及其演变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主客观因素促成的,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对待。
  (一)民主革命时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原因
  毛泽东大力发展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思想源于对马恩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继承、发展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以及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合理成分的借鉴。
  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和资本主义生产所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恩格斯提出其他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认为中国也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俄国“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所采取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它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
  毛泽东主张借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他说:“我们不要怕发展资本主义。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差不多占整个社会经济的百分之五十。”“人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了,还要经过新经济政策时期,又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集体农庄发展了,粮食已主要不由富农出了,才提出消灭富农,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孙中山提出了“节制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的思想,毛泽东批判汲取了孙中山新民生主义的积极因素,主张发展“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资本主义。“至于操纵国民生计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那是不包括在里面的。”毛泽东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也有其现实原因——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和团结动员民族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约10%,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占90%。毛泽东认为革命胜利后尽可能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帮助社会主义前进”,他指出:“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有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毛泽东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重大意义,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另外,毛泽东在对中国革命规律、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团结和动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战略也需要鼓励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建国前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可以为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提供部分工业品,可以为社会训练部分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以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国家积累部分建设资金等。但又具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对工人和劳动群众的剥削,生产无政府状态,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等。正是基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双重作用的认识,毛泽东一贯主张对它采取利用、限制的政策,一方面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另一方面主张实行“节制资本”的政策,以尽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强调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用,使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有相当的发展,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利用、限制的方针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毛泽东的认识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发生变化,是符合毛泽东的认识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反映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中心任务的转变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毛泽东提出利用、限制、消灭民族资本主义的现实原因。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友好和援助政策,尽管我国宣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要得到苏联的信任和全面援助,就必须以实际行动表明我们搞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做出马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从而导致过早提出要让资本主义绝种。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主义发挥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私人投机资本对物价和市场的猖狂破坏,不法资本家对抗美援朝物资偷工减料以及盗骗国家资财等种种活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当时日益尖锐,党的中心任务是带领人民尽快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对资本主义采取利用和限制政策。
  总之,20世纪50年代我国消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既定的战略,也是我国各种主客观条件及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后出现改造过快过急问题是实践方面的问题,而不是认识问题。
  通过探讨毛泽东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有条件的,必须通过吸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处理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