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农业工程技术培养实践思考与发展本科论文(共7篇)

2023-12-08 18: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一、前言


  农业工程是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的服务于农业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技术,其在促进我省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和实现农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工程技术如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农田水利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的发展。


  我省能源与环保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系统的研究,从此我省相继成立能源研究所、地热研究所、微生物所沼气研究室、省农科院沼气研究室等专业研究机构,在省能源学会下设地热、农村能源等专业委员会,还有省农业厅农村能源环保总站、福州市地热管理处等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进行沼气、地热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我省通过深入开展土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千万方山地水利建设、实施标准化农田示范建设等措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省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耕地质量明显改善,土地产出能力显著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也相应带动了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排水技术以及田间优化配水技术等,取得了许多应用成果。


  由于长期以来我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拓展力度不够,保鲜加工技术无显著突破,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食用菌、竹笋和水产品等的保鲜加工产品出现销售难,这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省开展的与优势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罐头工业、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制造业,水产品保鲜加工业、果蔬(含食用菌)笋保鲜加工业、制茶业、畜禽蛋食品及液态奶加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进展


  (一)农村能源与环保


  1、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生态牧场的研究。1983年由省农科院向省环保局申报立项,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牧场建立大中型沼气池27口,容积1205m3,对全场猪、牛、羊、鸡粪便进行处理,年产沼气7.3万m3,输送到1公里外的院食堂作燃料使用,每年节煤200t;同时,进行沼气发电、作汽车燃料、沼渣养蚯蚓种蘑菇、沼液放养胡子鲶等试验,均获得成功并在省内15个点和南京市乳牛场、深圳光明乳牛场进行示范推广,1989年获农业部农村能源及环保优秀成果三等奖,1982年《沼气长距离输送研究》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2、建成我省第一个生态能源村。1985年,由时任副省长王一士亲自定点在福州郊区泉头村万头猪场建沼气池1250m3,沼气供全村106户作生活燃料、沼渣种果、沼液养鱼,做到良性循环。工程于1986年7月完工,成为我省第一个生态能源村。时任省委书记、省长及副省长均到场召开了现场会。书记、省长、副省长作了重要批文,福建日报1986年7月25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并发表了短评。该项目199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一等农业生态技术。


  3、ZWD型沼气池的研究与应用。1985年由省农科院立项研究,是全国最先设计广泛应用顶盖直管进料、无活动盖、侧面中层大出料口的水压式沼气池型。其优点: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池长度缩短20%,有利于沼气池功能组合和空间利用;解决了进出料难问题,实现了自动排渣无需每年清池大换料;同时垂直进料,由于料液重力和流渣冲击力使发酵池中料液分布均匀,提高了产气率18.9%,在全省推广1.4万口总容积达16万m3,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2002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利用该成果在省科技厅获得重点科技成里转化《ZWD型组装式户用沼气池产业化》项目立项,该项目应用现代浇塑技术和工艺,以玻璃钢作原料,以ZWD池型为基础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工厂化生产,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室陈彪等设计的ZB-ZH-6有机玻璃钢沼气池现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03253320.9),已在福州、南平、宁德地区进行中试,平均产气率在0.3m3/m3.d以上,同时,冬季在气温0℃以下,仍可产气,深受农民欢迎,2006年已在全省和广东、浙江、贵州等地推广4000台。


  4、厌氧发酵在大中型畜牧场污水治理及综合利用研究。2000年由省发改委资助,2003年省科技厅立为重点项目(2003N045),进行改进型UASB发酵塔设计及中温发酵工艺研究。现已试验成功上流式和地下式中温发酵装置,在填料和保温材料上实现突破,提高产气率1倍以上。在大中型畜牧污水治理工艺上采用减量化、资源化,研制出新型固液分离机,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03253639.9),现已定型生产FZ-12振动式固液分离机,对分离出的粪渣进行堆肥生产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也已设计出一套复合肥生产机械,在污水处理设施上,设计出跌水管喷和生物氧化沟、氧化塘等工艺和设备对厌氧发酵池出来的污水进行二次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没条件采用以上工艺的也可以采用微动力好氧处理或进入后处理固液分离机,该设备已申报国家专利或进行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在综合利用上,研制以沼气能源的生态温室,以沼气为基础能源,利用微机对温室(大棚)的光照、温度、湿度、CO2进行调控,现样机已研究成功,同时利用沼液代替无土栽培营养液进行有机无土栽培研究。


  5、地热能在农业上利用的研究。福建省地热资源丰富,全省有地热点207处,其中高温水蕴藏量398.5×103J/a,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西藏、云南、广东省。我省地热除城镇供热洗浴、医疗外,主要用于农业、养殖、温室栽培蔬菜、培育良种、花卉等。1986年《中国南方地热农业综合利用示范点》项目被国家列为“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编号:75-20-05-07-04)。示范基地要求总体规划设计合理,热能梯级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供热面积增加1.13倍,研制出地热温室群的微机调控系统,实现了自动定时记录有关测试数据,研究提出了南方生态地热温室模式和采暖的工艺要求,研究并提出来了利用地热进行白鲳鱼、名贵舍贵等冬繁技术和香葵兰、香菇栽培技术及气雾栽培西红柿等技术,对发展中低温地热梯级利用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当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农业综合利用方面(花果、苗木快速育苗,水产养殖、沼气中温发酵、食用菌周年培植等)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地热远距离输送和区域供热工程上也取得了突破,在安溪县实施了从龙门输送到县城21公里并科学地设计了县城区域供热工程,在全国属首创,该技术还在德化县、南靖县、厦门市同安区进行了推广应用,与此同时还成功地研制出地热孵化育雏箱、地热苗床、地热养禽室、地热饲养蚯蚓等设施。


  6、新型利用秸秆产沼气的实用技术研究。整套技术具有沼气发酵启动快、产气量高、能适用于多种发酵工艺、多种秸秆原料等优点,成功解决了以前农村沼气池利用秸秆产沼气所存在的沼气启动慢、分解率较低、结壳严重和出料困难等难题。该项技术适合多种发酵工艺:既适用于完全无粪便的全秸秆发酵、又适用于秸秆加粪便的补充秸秆发酵;既适用于稻草、又适用于麦秆、玉米秆等多种农作物秸秆。拓展了沼气发酵原料的来源,为农村沼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三清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不足问题,又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解决了环境、大气污染问题,厌氧消化后的秸秆渣还是优质有机肥料。


  (二)农田水利技术


  目前我省应用较为广泛的农田水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的目标是着眼于从总体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其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我省主要在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程度,优化配置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等方面开展研究,在研究建立水资源配置的宏观指标体系、实现多水源联合运用以及改进蓄水工程的管理运行方式等方面取得成果,并相应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步伐以及蓄、引、提、调工程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根区导灌等工程措施及农艺、生物、管理等非工程措施。


  (1)渠道防渗。这是我省应用最广泛的节水技术,主要围绕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抗冲能力,降低糙率,加大输水能力以及防治土壤盐碱化等开展研究。在研究因地制宜地采用质优价廉的防渗材料,探讨渠道防渗衬砌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通过应用成熟的“U”型渠道混凝土浇筑机及喷射混凝土等施工方法,进一步促进了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


  (2)低压管灌。我省主要研究平原河网提水灌区与丘陵区自流低压管灌技术,在总结河网区与丘陵区等特定地形条件下的低压管灌工程的管网布置、给配水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田间灌水设施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推动了塑料管等新型管材的研制与推广。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我省低压管灌技术已相对成熟,达到了节水、增产、节能、省地、省工等目的。


  (3)喷灌。我省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管道式喷灌系统,包括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等类型,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主要是采用国内外已取得的技术成果。目前,我省主要针对砂质地井灌区推广喷灌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砂质地适宜喷灌强度、喷灌用水量、设计风速下的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喷头的性能指标等,探讨砂质地应用喷灌技术实现增产的原理、机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4)微灌。我省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微喷灌与滴灌,在微灌系统的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微喷头(滴头)等方面具有相当成熟的技术与经验。我省主要对微灌技术应用于果树、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方面进行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微灌技术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变作物生理需水特性,进而促进作物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微灌技术的推广与发展。


  (5)根区导灌。“根区导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地下灌溉专利技术,“特殊的导灌器”直接把植物所需的水、肥、药施入植物根系土层,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提高植物抗病害能力,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由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马庆安设计的“高效根区导灌器”于2003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02.2.39539.3)它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目前,我省主要用于芦柑、花梨、橄榄等果园和茶园的生产灌溉及应用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应用经验和成果,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其应用优势明显提高。


  (6)非工程措施。农艺、生物、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研究、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工程是否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败。长期以来,我省主要围绕作物的良种和良法栽培、耕作层土壤改良及节水灌溉制度等进行研究,取得了“浅、蓄、晒、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旱地龙(防腐酸)”抗旱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并加大了对作物关键期灌溉制度及绿肥还田沃土等的研究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培训了一大批基层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推进了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我省节水灌溉技术上新台阶。


  3、排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我省常用的排水技术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等,针对灌区农田除涝防渍、截渗排水、土壤改良等要求及涝、渍的成因,在研究有效控制地下水位的田间排水沟间距、不同土质的排水暗管埋深与间距等田间排水系统布置方案以及研究排涝标准、排渍标准、防治盐碱化的排水标准等方面取得经验,并广泛应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标准化建设、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4、田间优化配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我省目前应用最广的田间配水技术包括畦灌、沟灌、格田淹灌等,根据多年的实践,对改进田间灌水技术和提高田间用水效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在总结畦灌的灌水时间、入畦单宽流量、畦田规格,沟灌的灌水沟间距、坡度、沟长、入沟流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满足格田淹灌要求的田面水层深度、格田长度、宽度、地面坡度以及田埂、进排水口布置的要求等方面取得经验,并广泛应用于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中,取得良好成效。另外,我省在田间自动化配水技术研究方面也有突破,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的系统集成与优化配置,研发成功由“大棚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大田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作物栽培专家咨询系统”等三个子系统组成的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但因工程投资大,尚未能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


  总之,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符合省情的农田水利技术体系和产业基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也存在新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


  (三)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下面主要对与我省农产品直接相关的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论述,但不讨论烟草制品业。


  1、农产品贮藏保鲜。我省目前大宗贮藏保鲜的农产品主要有水果、蔬菜、水产品及部分食用菌,贮藏保鲜方法主要有冻结保鲜和冷藏保鲜及化学保鲜。“十五”期间全省冷库增加了10万吨库容,至2005年库容量约65万吨,并在全省建立了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调保鲜库,涌现了几家像大名城这样的万吨级冷冻冷藏食品加工厂。2002年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文在福建农林大学建立了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自此,我省农产品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几年来已解决了枇杷、油奈、香蕉、琯溪蜜柚、脐橙、柑桔、芒果、橄榄等水果的物理保鲜技术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香菇、茶树菇、蘑菇的保鲜技术及龙眼、荔枝、水蜜桃、葡萄及鲜笋等的短期保鲜技术问题,也解决了芥菜头、莴笋、淮山、芋头、甜豆、荷兰豆、西兰花、包菜等的保鲜技术问题。水产品气调保鲜技术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目前我省在热带、亚热带水果方面的保鲜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食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贮藏保鲜设备及设施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平。


  2、农产品脱水加工。农产品脱水加工是一种传统的加工方法,我省大宗的脱水农产品主要有食用菌、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目前在我省企业应用的脱水加工技术主要有:传统的常压热风干燥(间歇式和连续式)、减压热风干燥(间歇式)、远红外干燥、冷冻干燥、热泵加热式空气内循环去湿干燥、气调干燥、微波干燥等。农产品脱水加工技术水平在我国处于先进行列。


  3、果蔬汁饮料及果酒加工。果蔬汁饮料加工是一个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十五”期间我省果蔬汁产量翻了两番。产品主要有胡萝卜汁、枇杷汁、荔枝汁、橙汁、橄榄汁饮料等。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加工技术及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同步。果汁压榨设备有螺旋式压榨机、螺杆式压榨机、裹包式压榨机、间歇式液压压榨机、打浆取汁机、带式压榨机,还有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气囊式压榨机等。灌装设备有PET瓶高温灌装生产线、中温罐装生产线和无菌灌装生产线。包装方式有PET瓶装、纸盒包装、易拉罐和三片罐包装等,空罐和空瓶生产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果酒的生产还刚刚起步,目前仅莆田市就建立了4家枇杷酒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基本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


  4、水产品加工。近年我省水产品加工和保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保鲜加工率达40%,高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培植了一批龙头企业。目前水产品的保鲜仍主要采用冷冻(约占70%)和速冻(约占30%)方法进行冻结保鲜,冷藏保鲜和微冻保鲜技术尚未在水产品保鲜中得到有效应用。干制水产品仍大量采用传统的晒干方法,采用现代干燥设备进行加工的量较少。从加工水平上看,除了烤鳗,精制烤紫菜等附加值较高外,大部分仍是初加工品,附加值低,原料综合利用程度低。


  5、茶叶加工。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产茶省份,2004年茶叶产量16.44万吨,居全国第一。我省茶叶生产快速发展,在品种结构调整、名特优茶开发、无公害茶园建设、加工工艺改进、茶文化宣传和品牌刨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闽南乌龙茶加工采用空调、轻发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综合加工技术;武夷岩茶采用轻发酵、冷冻、压饼等新工艺;茉莉花茶广泛应用增湿连窨工艺技术。全天候萎凋设施、做青气候控制系统、微波烘干机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及装备使我省主要茶叶品种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制茶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主要问题是茶青质量难以控制,初制加工水平低,精加工装备技术水平还不高。


  6、罐头食品加工。罐头工业是我省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罐头企业注重品牌、创新和技术进步,内外并举,创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局面。2004年我省规模以上罐头工业企业年产罐头以及出口蘑菇罐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2005年罐头产品和产量继续较快增长,罐头生产技术和装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7、粮油加工。我省稻米加工规模较小,加工技术及装备在国内属先进水平,但综合利用率较低;面粉加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薯类加工量的比例只有15%左右,加工深度不够。食用植物油加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大部分为一般食用油,经精深加工的高档食用油较少;加工设备利用率不高。


  8、畜禽蛋食品及液态奶加工。畜产品加工滞后原是影响我省畜产品发展的焦点,“十五”期间,畜、禽、蛋和液态奶产品加工行业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高的“龙头”企业。畜、禽、蛋和液态奶的加工技术、装备和产量均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93.79万吨、43.89万吨、19.14万吨,人均肉、蛋、奶占有量达到54.87公斤、12.43公斤、5.42公斤。总体来说,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液态奶加工技术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9、饼干、糖果、糕点类食品加工。糖果、饼干糕点区域性企业协同作战,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我省晋江地区的糖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集中了糖果行业多个知名品牌,包括蜡笔小新、金冠、雅客等。糖果、饼干糕点的加工技术和装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功能性糖果发展较快。但糖果业竞争激烈,糖果行业在经历了质量、口味的竞争后已日渐成熟,目前正在走向功能、外观等多方面的竞争。近年来,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饼干糕点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我省饼干糕点产品的生产水平,但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产品配方有待改进,品牌竞争力不强。


  总之,我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国内先进省份。知名品牌很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以我省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技术及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三、展望


  (一)农村能源与环保


  1、大中型畜牧场污水治理新工艺、设备研究。研究能源型和环保型两种新工艺。能源型是指在治理畜牧场污水时,以生产沼气为重点,沼气供发电或周边农户用作生活燃料,研究内容是提高产气率,从高温菌种、低温菌种、发酵工艺和污水处理设备研制上突破。目前我们在户用玻璃钢沼气池上已取得成果,计划用玻璃钢建大型池,加上布料装置和填料污泥床的工艺研究。目标提高产气率1倍以上,污水处理主要在原来FZ-12前处理固液分离机取得国家专利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于污水后处理的固液分离机设备。


  2、干发酵技术及设备研究。目前大中型畜牧场污水处理都能够接受我们研究的固液分离机减量法工艺,发酵前先把粪渣分离出来用于堆肥,但堆肥过后将产生甲烷气体向太空散发,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0-30倍,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我们计划用干发酵技术替化堆肥以减少大气污染,同时收集了宝贵的清洁能源。


  3、沼气可控生态温室和有机无土栽培研究。根据循环经济原理,对沼气和沼渣进行高效综合利用以沼气为能源利用微机对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CO2等进行自动调控,利用沼渣、沼液作温室无土栽培基质和培养液进行有机无土栽培研究。


  4、进一步发掘我省地热资源,深化地热在农业上综合利用研究。我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开采利用仅在5%左右,潜力巨大。今后,在地热资源的进一步普查,有计划的开采利用,并在地热梯级综合利用上深入研究也是我们的任务。


  5、新型利用秸秆产沼气的实用技术研究。今后,沼气的功能将更多地突出优质洁净能源的作用和净化环境的功效,小型户用沼气池的原料将更多的转到依靠稻草为主的作物秸秆上来,沼气池的建设将更多的转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上来,转到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主上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沼气建设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畜分离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格局将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导致传统沼气建设条件缺失,新建沼气池需要全部使用秸秆或部分替代畜禽粪便。


  总体思路是,在厌氧发酵新工艺、大中型养殖场污水处理上取得全国先进水平的成果;大力推广应用玻璃钢户用沼气池、继续发掘我省丰富地热资源,深化地热在农业上的综合利用。


  (二)农田水利技术


  今后应重点关注以下农田水利技术领域的发展。


  1、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农田灌溉用水安全。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深入研究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十分重要。尤其是加强对利用污水、中水、浑水灌溉技术以及农田自然降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探讨进一步利用各种可以开发的水源,实现优化利用,缓解区域性灌溉水源紧张局势的可行性,将是今后我省研究的方向。


  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核心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不仅要实现高效用水,还需要严格控制灌溉用水总量。因此,除了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微灌、根区导灌等工程性措施外,农艺、生物、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亦将发挥重要作用,我省需要加强对工程措施结合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探讨在不同农艺措施、生物改进方法与灌溉用水条件下,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此外,加强灌溉试验等基础研究工作对促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十分重要,包括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水规律、灌溉制度、节水灌溉定额以及非充分灌溉等试验研究,为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3、排水技术。农田排水的任务是排除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并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今后我省在推进农田排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加强研究有效解决排水明沟塌坡易淤,研制低价的塑料排水暗管和裹滤料以及高效的施工机械,应加强对排水工程的效果监测,切实提高排水工程的实效性。


  4、田间优化配水技术。田间优化配水技术总的要求:一是适时适量按作物需水要求供水,防止过量灌水;二是渗入田间各点的灌溉水量均匀或基本相同;三是水量损失小;四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灌溉一定的土地面积,实现高效低耗。目前我省应用的各种田间配水技术,各有长短,不能同时达到以上4项要求,我省应参考国内外经验,加强研究间歇灌等灌水改进技术,探讨不同土壤条件下适宜采用的田间配水技术,并大力推广田间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提高田间配水技术的科技含量。


  (三)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1、农产品贮藏保鲜。我省应重点研究和解决龙眼、荔枝、杨梅、草莓、水蜜桃、鲜笋、特色食用菌和水产品等的冷藏保鲜技术问题,而且应重点研究不采用化学防腐剂的物理保鲜技术。


  2、农产品脱水加工。重点研究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脱水产品质量的脱水加工技术,如:远红外干燥技术、热泵加热式干燥技术、气调干燥技术和微波干燥技术等。


  3、果蔬汁饮料及果酒加工。重点研究开发适应性广、出汁率高的气囊式果蔬汁压榨机及新型果汁压榨设备,中温灌装及无菌灌装生产线,研究开发可降解无污染包装材料,研究果汁抗氧化防褐变加工工艺技术等。


  4、水产品加工。重点研究和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如常温流通的各种方便食品、微波冷冻调理食品等;发展冷冻小包装水产品,实现水产品的“净菜上市”,减少环境污染,并进行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发展水产调味品,尤其是贝类调味品;开发海藻食品和海藻调味料;开发水产保健品和药品。


  5、茶叶加工。应加强初制茶场所的卫生质量管理和初加工设备的研发,提升茶叶精加工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在生产上应用物理、生物工程技术等作为开发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叶的技术支撑,加大对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和茶叶食品、茶医药保健功能、茶生物化学成分功效的研发投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罐头食品加工。应重点研究开发水产品,尤其是贝壳类水产品罐头,畜禽肉产品罐头及特色果蔬罐头等产品,改进包装,把住原料质量安全关,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我省罐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粮油加工。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今后重点是要搞好稻谷、小麦、油料和薯类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加工品种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加快粮食产品向食品制造业的延伸。加大粮食和油料深层次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研究。


  8、畜禽蛋食品及液态奶加工。畜、禽产品加工业今后要严格执行有关屠宰法律、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加工产品的卫生质量,推广HACCP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例,重点抓好肉类、蛋类和乳制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发。肉类加工要进一步向机械化屠宰、加工与冷藏相结合,深度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方向发展。乳制品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


  9、饼干、糖果、糕点类食品加工。糖果饼干糕点未来主要发展趋势:低糖或无糖、低脂产品、营养、绿色和功能性产品以及方便休闲产品的开发;应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四、结束语


  农业工程作为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综合体,今后要进一步发挥省级农业工程学会的优势,在现有农业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动我省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第2篇:农业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1农业工程是农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1.1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农业机械装备贯穿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作业机械化和智能农业机械是农业机械装备的两大内容。近几年来,随着联合收割机的不断更新,联合收割机逐渐向高档次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央、省里实施了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实现以奖代补资金的政策倾斜。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我们也积极组织引导推广高档次的联合收割机,如:久保田PR0588型、久保田PR0488型、洋马系列、浙江三联4LZ-2.0(1.8)型等。目前我县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60余台,1995年以来,我县平均年机收面积约0.33万公顷左右,累计机收面积约4.00万公顷。联合收割机机手的毛收入4000余万元左右,为农民节省劳动工资约2000余万元。


  1.2大力发展设施种养殖业


  现代设施种养殖业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依托,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种养殖生产力水平为方向,在有效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了解决高强度劳动的农民“弯腰”难题,解决农民的插秧问题,我们积极引导种粮大户于2006年购置东洋P600乘座式高速插秧机、东洋PF455S平扶步进式插秧机。在早稻机械栽植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又培育了6.67hm2晚稻机械栽植秧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青睐。目前,我县已建成规模养猪场316个,养禽场367个,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分别达57%、86%,建成蔬菜基地0.17万公顷,特产基地1.20万公顷,无公害稻田养鱼示范基地0.11万公顷,乌牛早茶叶基地0.33万公顷。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1.3不断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以实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水平。就我县陡门乡而言,2008年该乡陡门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连片作业约10hm2,三面光渠道1500m。利用开沟、排水、整地、挖掘等机械作业,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科学管理,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全乡对约90hm2土地进行了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8hm2,基本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了土地可持续利用。


  1.4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经济


  要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注重培育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和产业群。永嘉县加行兔种养殖场就是一个例子,该场兔种约3500只,兔仔17000只左右,场地面积约200m2。以节地、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秸秆回收经饲料粉碎机加工搭配成喂兔饲料,兔粪便物排泄到场下鱼池内为鱼饲料,田鱼经烘烤、杀菌、加工包装成田鱼干高价出售,形成了一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理想模式和循环经济典型。


  2农业工程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


  2.1农机化的节本增效和解放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开拓新的空间


  永嘉县山区梯田面积较多,实现山区机械化必须要引进适用于梯田作业的、大棚蔬菜耕作的小微型耕作机械、收获机械、荒田开垦的挖掘机等。目前,全县已引进推广使用小微型耕作机械10余台,解决了我县山区、半山区农民长期依赖人力、畜力的落后耕作方式;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从事农村二、三产业,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种地农民的效益和收入水平。


  2.2高效设施种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高效设施种、养殖业具有技术科技含量高、产品高附加值、生产高效益等特点。对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例如:露地生产的西红柿、黄瓜的产量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一般不到10kg,若利用普通日光温室生产,其产量即可超过20kg/m2。而我们山区传统的农户散养的蛋鸡,一般每只鸡年产蛋量仅60~80枚,重3~4kg;但养鸡场利用现代化鸡舍叠层笼养蛋鸡,可达8层笼养,每平方米地面面积可饲养60只蛋鸡,每只鸡年可产蛋300枚,重18~19kg。因此,高效设施种、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3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功能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实现农产品多级增值,为农民在相关二、三产业就业开拓了新的渠道,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永嘉县是“中国乌牛早茶之乡”,2006年度全县推广茶叶加工机械128台,引进多种型号的茶叶烘炒成型机及多功能名茶炒制机,2006年加工茶叶77t,节省成本300余万元。全县拥有乌牛早茶基地乡镇15个,茶农4000多户,共有茶园面积0.32万公顷,年产量达500t,产值上亿元。许多农户因种茶而脱贫致富。


  2.4生物质能利用将成为体现农业多功能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生物质能是农村能源供应中的主要资源,它主要来自农牧业生产和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生产。我县珠岙村就建有各种大小沼气池70多个,他们多利用动物粪便、秸秆、农业有机废弃物、有机废水等在厌氧发酵装置中利用甲烷细菌分解代谢,产生沼气作为燃料,用于生活、生产的炊事、照明、取暖、发电等。因此,生物质能利用为农村开辟了新的经济发展渠道,变宝为废,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业工程是促进农村村容整洁的重要手段


  3.1村容整洁离不开农机化技术的支撑


  要使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保护,首先要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如通过保护性耕作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机打捆回收,秸秆粉碎用作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深施技术,可减少秸秆焚烧和化肥流失对水质、空气的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节水灌溉等机械化技术,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机械化灌溉和排涝,可以实现旱涝保收;通过畜类无害化机械处理,能有效改变畜类污染,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3.2村舍民居建筑设计与村镇规划


  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小城镇建设全面展开。建筑设计已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坑村是我县巽宅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的村舍民居建筑设计就体现出新的理念。他们依照村镇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造,以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房屋既美观坚固、经济实惠、实用,又节约了土地、材料和能源。房屋、道路、公用场地的绿化安排合理,为该村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建筑风格。


  3.3农村能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关系到世界的未来。能源储存量越用越少,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措施。农村能源种类较多,如太阳能利用、秸秆肥料化、能源化,节柴灶、沼气以及畜禽粪便的能源肥料化利用率在我县是非常高的。再如农机节能、炒茶、制砖、烘烤等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村创造了舒适、清洁、方便的生活环境。


  3.4农村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一些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释放出的气体以及粪便物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对人身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利用农业工程养殖工艺模式创新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利用温室、畜禽舍等措施和环境调控措施,以及废弃物储藏设施和技术处理,大大减少了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在适宜的小城镇居民小区、公共厕所、卫生院等处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约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充分利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净化水渠、农田和庭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


  3.5其他发展条件与设施


  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电力、农村信息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采用“三电合一”的模式发展农村信息化,就是利用电话网、电视网和电脑网3种信息载体的优势,建设公共数据库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依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多样、交互、个性化的农业信息。


  作者:李长和

  第3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目前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引起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也倍受关注。一方面农科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质是国家农业经济与农业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农业院校的办学声誉,影响到学校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五个农科专业为例,对2006-2008届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期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院有植保、农学、草业、园林和园艺五个农科专业。2006-2008届3年共有本科毕业生901人,其中2006届本科毕业生231人,2007届本科毕业生372人,2008届本科毕业生298人。


  从图1可以看出,2006-2008年,我院农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4%、95.7%和98%,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考研学生逐年增加,考研率分别为1.29%、1.34%和1.68%。随着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选择升学,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竞争实力。


  2.毕业生就业特点


  我院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企业。从图2可以看出,2006-2008年,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较少,而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占毕业生的91.77%、93.02%和94.97%,逐年增加。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人才选择要求越来越严格,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而其他中小企业成了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另外一种渠道。


  3.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图3表明,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比较低。2006-2008年都仅有37.23%、47.58%和50%,一半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文员、营销、客服等工作。


  4.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6-2008年农科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比较高,但在就业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意从事农业行业工作,专业对口率不高。一方面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才工作安稳,生活有保有地位,不愿到与专业相关的中小企业,不愿到基层就业;另一方面一部分农科专业毕业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学农不爱农”,不愿服务农业,不愿在田间地头从事技术工作,都想挤进科研院所或转行,放弃了在该领域的就业空间。


  第二,农科专业女生就业难。历史遗留的传统观念对女性的不公正评价,女性自身的心理弱点和生理差异,以及农业这种特殊的行业,影响着农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由于女同学在从事园林施工方面不太适合,大多数园林专业女生在就业时都很困难;园艺专业的女生由于花卉行业工资低、地点偏僻,大部分女生不想在花卉行业就业;农学、植保专业女生由于对销售工作不适合,面临转行的情况比较严重。农科专业需要转行的女生很多,转行没有了专业优势,就业难度更大。


  第三,就业区域过于狭窄。许多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片面地认为只有在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并不考虑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不愿意回到农村,即使不能在毕业派遣前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很多毕业生也要逗留在这些大城市,成为“漂流一族”。


  5.做好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巩固农科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据了解,农科院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是服从调剂被录取的,所学专业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专业思想不牢固。只有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才能学好本专业知识,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从这几年情况看,农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够稳固的问题。因此,首先,向新生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学科,培养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大型现代化高新农牧企业,参加为民科技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参与农学类科学研究和推广工作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1]。


  (二)鼓励农科毕业生考研。农科类的专业大多是重点学科,这些专业是农业院校提高办学层次的主打专业。因此农科本科生考研既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的明智之举,也是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绝好机会。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鼓励学生考研,采取切实措施为学生考研提供咨询、培训、培养、指导等服务,也可以在教学实习中,安排学生到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实习,培养学生科研的兴趣,引导其及早树立考研目标。


  (三)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农科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竞争力。学生在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应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应该能够独立地从事研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帮助他们逐步走向成熟与独立,树立信心,分析自身的优势所在,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四)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农科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通过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握国家政策和了解当前形势的能力,特别要向学生绍农科专业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极向学生宣传“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思想,树立到农村去当现代农民的观念,树立自谋业、自主创业的观念。


  (五)为农科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农科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应结合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了解本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进行专业就业形势分析;通过自我评价与社会实际需求作对比,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按照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弥补存在的不足,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设计,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3]。


  作者:尹汉萍

  第4篇:谈彭阳县设施农业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地处六盘山东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土地总面积2528.65km2,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33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2%,其中耕地面积6.69万公顷。1983年10月建县,属国家“西海固”贫困县之一。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属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退化,而且导致了小气候的恶化,干旱、冰雹、霜冻、大风、扬尘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基本上是“十年九灾、十灾九旱、旱涝交替、年年抗灾”,极大地影响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设实施,很大的促进了彭阳县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该县的水土流失又特别严重,所以一定要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彭阳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防止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环境总体要求的同时,根据工程建设生产特点,还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水土保持方针以及“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


  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水土保持防治总目标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建设及其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目区的植被和其他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达到绿化、美化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适用于建设类二级防治标准。防治指标见下表。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时,拟达到的具体目标值如下:①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0%以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扰动土地面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建设中扰动的土地面积,除永久建筑和水面以外,其它占地均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及时进行治理,以恢复土地生产力。②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80%以上。工程建设中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建设施工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并使各类土地的土壤流失量下降到规定范围内。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占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之比达到80%以上。③项目区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a。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采取各种预防和临时性治理措施,使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降低;自然恢复期,通过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降到2500t/km2·a以内,水土流失控制比降低到2.5以下。为将施工中土壤流失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工程施工中禁止在水土流失易发区取土、挖砂,防止由此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对工程开挖等场地进行防护、整治,采取必要的护坡、截排水措施,保证土壤流失防治均达到防治目标。④拦渣率建设期大于85%,自然恢复期大于90%。工程弃土弃渣量很小,采取就地填洼、夯实、平整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完工后,对其平整覆土,根据情况绿化。⑤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0%以上。按照方案所列各项措施治理后,工程建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有所提高。⑥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15%以上。防治责任范围内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尽可能林草结合。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部分地貌类型、主体工程布局以及水土流失特点等,水土流失防治区先采用一级分区然后再进行二级分区,一级分区为水源工程、干管道防治区、支管道防治区;二级分区为干支管道工程防治区、加压泵站及净水厂防治区、管线建构筑物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管理站及施工生活区防治区、施工区及材料场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等。


  2.1水源及干支管道工程防治措施①临时防护。主支管道所经地类大部分为荒地和旱耕地。管道采取埋管铺设,管沟施工工艺按分层方式开挖,开挖土料堆放于一侧,旱耕地内顶部耕作层熟土和其余土层分别堆放,施工结束后按土料堆积层次逐层回填、平整,恢复耕地,防止雨水击溅土料产生侵蚀,待埋管结束后,回填复垦。此外,输配水管线回填后的壅土在自然沉降前将形成一线状堆积的土埂,对集雨坡面的流线具有重新分割和集流作用,易于引发新的沟蚀危害,雨季应对沿途管线做定期巡查维护,及时对冲刷部位进行人工修整,消除沟蚀隐患。②植物措施。管道埋设完以后在管道所经局部荒地上撒草籽、植紫穗槐,其余部分应靠其自然修复能力恢复原地貌。③土地整治。水源工程施工结束后对扰动耕地区域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原地貌类型。对土场进行防冲整治并进行植物措施治理。


  2.2加压泵站、管理站防治区为了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防止周边的水流冲蚀,加压泵站、管理站,在周边栽植刺槐,建议在外围设置排水沟,把泵房周边的来水排开,挖出的土方就地平整。


  2.3管线建构筑物防治区主要包括分水井、检查井、排气井、镇墩、蓄水池等,全部为封闭的砼砌筑物,工程结束后在靠近村庄等主要人居地方,采取土地整治及在蓄水池周边采取植物措施,以及利用其自然修复的能力。


  2.4削坡土方削坡弃土应选择沟道较为平坦,不影响泄洪的地方堆放,用挡土墙挡土,堆放的土体表面应拍光压实,撒播草籽。


  2.5施工区及材料场防治区施工区及材料场集中布置在同一块地上,占地平坦开阔,施工期间有临时房屋遮蔽,占地区水土流失轻微,以预防保护为主,场区周边挖临时排水沟,挖出的土方就地平整。施工结束后在靠近人居住的地方撒播草籽,尽量营造一种绿色的生活空间;另外在人迹稀少的地方注重自然修复能力。


  3结束语


  彭阳县水资源合理利用率低,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但项目区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光热资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理想地区。通过设施农业建设的实施和水土保持措施,不仅使设施农业用水得到保障,而且生态用水也得到保障,大大加快生态彭阳经济建设和发展。


  作者:冯国辉

  第5篇: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来,盱眙农村合作银行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全力实施“百个特色农业项目”的要求,不断调整贷款投向,改进信贷服务,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化提升农业,以产业化致富农民”的支农新路子。到7月末,已累计贷款3.32亿元,支持全县19个乡镇123个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高效农业工程,并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基地+农户”双轮驱动,逐步形成以养鸡、养鸭、养猪、水产养殖为代表的规模养殖业,以温室蔬菜、大棚西瓜、草莓为代表的高效种植业和以玉皇山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代表的生态观光旅游业,促进现代农业工程效应快速释放,带动22.1万农户快速增收致富。


  一、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实践


  筛选增收项目千方百计。地处盱眙县西南与安徽嘉山县的仇集镇朱刘村,四周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出务工农户很少,许多农户仅依靠种粮维持生计。2010年初,刚到仇集支行任行长的王伟清到该村了解农户生产资金需求情况,主动为该村提出依据水资源充足、土地平整等资源优势,发展大棚蔬菜的设想。并主动陪着该村干部前往山东寿光实地考察。采取联保贷款的方式为5户办理贷款25万元,建起10个大棚反季节西红柿、黄瓜等,当年户均增收3万元。亲眼目睹这5户靠种植大棚蔬菜致富的本村农民,于2011年初,纷纷向仇集支行申请贷款建造蔬菜大棚,累计发放贷款260万元,为152户建造大棚158个,面积达1500余亩。上半年户均增收3.2万元,目前,成立的“明俊蔬菜合作社”吸引安徽来安、嘉山等周边客户前来订购。正如被农业部、财政部等评为全国首批“阳光创业英雄”的该村书记孙更社所说:如果不是仇集支行帮助我村筛选这一项目,村民将永远停留在温饱上,增收致富无门。


  促进多点开花全力以赴。今年以来,为主动策应地方政府全力实施“百个特色农业项目”的要求,我行单列支持现代农业工程的信贷计划,要求各支行宣传到位、投入到位、服务到位。累计贷款3.32亿元,建成蔬菜、畜禽、瓜果、中药材产业化基地64个。河桥支行贷款2000万元,支持玉皇山融高效林果、旅游休闲和文化影视于一体的观光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全省典型的农业开发综合项目。2011年2月24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在盱眙视察现代农业工程项目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盱眙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工程项目的成功之路,值得深入总结和在全省推广。观音寺支行贷款260万元,支持梨园、居委会两个村80余户种植大棚早熟西瓜面积达1000余亩,户均获利5万元左右。淮河支行累放贷款1310万元,支持本镇哈滩、沿淮、城根3个村1800户种植蔬菜2.2万亩,并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74个,培养农民蔬菜经纪人80余人,蔬菜田头市场吸引南京、上海前来订购大白菜的客户络绎不绝,预计年户均可增收2.7万元。累计贷款6780万元支持全县养猪存栏达1500头以上,年出栏可达3000头左右15户,支持养猪存量在500头以上,年出栏在800头以上的63户,预计户均可获利15万元左右。


  培植典型大户全心全意。仇集镇养猪大户沈士宝2006年靠贷款3万元发展养猪,近年来在仇集支行累计330万元的贷款支持下,走上了规模养猪之路。2010年出栏生猪2100余头,获利达80万元。2011年,仇集支行又放胆支持,贷款120万元帮助他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养猪存栏1850余头,预计年出栏生猪在3000头左右,可获利在1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目前该村已有近10户走上规模养猪之路。


  帮扶合作组织发展雪中送炭。观音寺镇堆头村“堆头养鸡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养鸡模式,合作社社员有20余户,可在鸡舍建成后,急需资金购买饲料、疫苗等,观音寺支行获悉后,主动上门采取农户承贷,合作社担保的方式,为其贷款70万元。上半年出栏肉鸡15万羽,户均获利达1.8万元。目前,我县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32个,农民参加率89.5%。上半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销售收入20.3亿元,盈余5.2亿元,成员户均增收1210元,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催生龙头企业发展强筋壮骨。上半年累计贷款1.52亿元,支持江苏盱眙龙虾股份有限公司等52户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地方带动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引擎者。江苏三森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维桥工业区,是我县“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家禽养殖、加工、冷冻、销售、西式快餐一体化的综合性民营企业。近年来在维桥支行累计0.8亿贷款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规模,目前企业拥有禽种场2个、孵化场1个、养殖基地4个、屠宰加工厂3个、“公司+农户”养殖户570户,遍及维桥、官滩、三河等乡镇,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利润156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可达850余人。目前,该企业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正运作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上半年,新增市级龙头加工企业10家,省级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到2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已达4家,预计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可达3家。


  二、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思考


  1、规范管理是前提。目前,从我县成立的7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看,部分专业合作社存在管理松散、社员进出自由等现象,在经营上未能实现“四统一”即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抗御风险能力不强。同时,个别龙头企业还存在财务制度建立不全、管理不够规范、信息不够透明等问题,呈现出“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尴尬境地。在此方面,相关部门应按照“四统一”要求,规范管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高效企业理论教育,加强税法知识培训,督促其健全财务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强化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全程服务是关键。作为服务现代农业工程的金融机构,应落实责任,扶持到位。将服务的现代农业工程项目量化到支行,实行“三定”即定人、定责、定时,逐一形成对接,主动结成联姻,对涉及到支行服务的企业、合作社、产业园等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在政策上优先支持、在计划上优先安排、在服务上优先保证、在利率上优先下浮。同时,要严格考核,将信贷人员的绩效工资的50%与对接户直接挂钩,并对帮扶的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帮扶取得实效。


  3、合力支持是保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要是现代农业工程提档升级,必须用高效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高效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高效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培训、深入实地指导、跟踪防疫;保险部门应根据实际开设针对现代农业工程项目的险种,健全补偿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直补机制,对从事现代农业工程项目的大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到户。由于高效现代农业工程的前期投入较大,资金需求旺盛,单靠银行一家解决资金问题难以满足,在支持现代农业工程方面,财政应拿出一部分,相关涉农部门拿出一部分,银行支持一部分,形成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工程的合力,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户走上适度集中规模发展致富的道路。


  4、创新产品是基础。针对农户在从事现代农业工程的过程中,由于投入较大,融资缺乏有效担保的实际,银行应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除采取联保贷款、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外,应积极探索与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链条相匹配的信贷产品,可采取大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水产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商标权质押等方式解决合作社社员贷款资金需求,对农业龙头企业可采取企业联保、半成品或库存商品抵押的方式解决其资金不足困难。同时,地方政府应针对现代农业工程项目,加快组建专门为现代农业工程的大户、企业提供融资需求的中介担保机构,使现代农业工程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促进现代农业工程提速增效发展。


  5、促进增收是根本。现代农业工程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服务现代农业工程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其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在服务特色现代农业工程上,既要培植大户典型带动辐射,又要加快基地化建设,应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培植“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现代农业工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果林、中药材、草鸡养殖、牛羊养殖;沿淮河乡镇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尤其是龙虾养殖、鸭鹅养殖;平原地带乡镇应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西瓜以及“公司+基地+农户”养鸡、养鸭、养猪等,加大与江苏三森、广西桂柳、淮安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应进一步调整信贷投向,加大支持力度,将更多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工程发展上,帮助更多的农户早日实现增收梦想。


  作者:陈雷

  第6篇: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工程作为人类发展史上实施最早的大范围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深远。农业工程把地球生物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空气、水、土壤等作为研究和实施的对象。然而过去的农业工程研究常常集中在妨害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上,而很少深入研究涉及的诸多生物链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没有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实践,导致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加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1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不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1农药喷洒不当,造成生态失衡


  由于森林害虫繁衍快,危害大,人们往往会借助大规模的农药喷洒来消灭害虫。虽然农药杀虫效率高,但容易导致以这些害虫为食的鸟类误食害虫而亡;同样,以这些鸟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也容易中毒致死,害虫的天敌大规模死亡之后,害虫又将肆虐发展,进一步造成农药的持续、大量使用[2]。同时,农药的喷洒也对土壤、水、空气等造成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1.2耕作方式不当,破坏土壤生态结构


  不当的耕作方式容易破坏土壤结构,旋耕方式就是如此。从表面上看,旋耕实现了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实际上是破坏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过于松散而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旋耕也使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大为减弱。由于旋耕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人们为了提高作物单产只能施用化肥等,长此以往,土壤肥力减弱,农作物产量会降低。


  此外,有部分地区的土壤沙化和沙尘暴都是由人们的耕作不当造成。因此,在研究和实施农业工程的同时,应处理好农业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1应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威胁,动植物的种类不断减少。有许多药物都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人们的衣、食、住、行也脱离不了这个生态圈。在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如果不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阻止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恶化趋势,人类发展必需的动植物将大大减少,由此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2要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


  土壤、水和空气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农业工程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土壤容易受到污染,且自身净化能力有限,因而不当的耕作方式和过多的化肥和农药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土壤质量下降,且容易导致沙化、沙尘暴等。此外,过多的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大面积的井灌则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过快枯竭,围湖造田会造成湿地生态失衡等[3]。因此,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遵守自然规律,就很容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要加深对农业工程研究实践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增强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意识。


  3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研究实施生态工程


  3.1加强农业工程研究实施的立项和审批


  农业工程对农业生产和发展、自然环境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对于农业工程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和审查都应该慎之又慎,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立项和审批的申请资格和程序。同时,要提高农业工程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


  3.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农业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追踪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有重要意义。许多农业工程实施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和影响,因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否则将很难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农业生产中在给瓜果蔬菜喷洒农药后,就应追踪这些果蔬是否有农药超标的问题,调查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只有建立农业工程实施后的动态评估机制,才能认清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


  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善于分析农业生产的问题,并预知这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防微杜渐是农业工程研究与实施中应该存在的想法。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工程生态预警系统,有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总之,要不断探索农业工程的研究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作者:徐静静

  第7篇: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现代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根本方向。传统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与需求,农业现代化受人才瓶颈制约明显,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不单单要懂农,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与需求,适应农业的现代化趋势,与国际接轨。因此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加大农业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现状


  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是培养农业英语人才的基础,也是他们获取国外信息及国际交流的保障。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大多从农业院校本、专科毕业后进入垦区工作,虽不乏专业知识优秀者,但他们的英语能力却非常薄弱。实践表明,只有少数农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达到大纲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专科院校教学模式陈旧。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不断推进,大多数学校仍大部分采用“以教师为课堂中心”、“以授课为教学根本”、“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且,以课本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法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导致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


  (二)过多关注专业领域知识,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要想立足于新世纪,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而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觉得今后进入垦区工作,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从此用到英语的机会将少之又少,因此英语学习意识不强,只希望能通过学校考核以及顺利毕业。


  (三)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农业专业英语内容复杂、长难句多、词汇量大,而且在校开设时间短,学生学习农业专业英语不深入,只求考试通过,学习较为肤浅。此种状况毕业后进入垦区工作,一旦接触英语信息丰富的国际技术、材料等就存在畏难情绪。


  二、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提高英语能力的途径及问题


  面对农业技术人才薄弱的英语水平,有效提高其英语能力是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一些农业拔尖人才选择在进入垦区工作后继续进修英语。那么农业人员工作后提高英语能力有哪些途径呢?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培训,各类高等农业院校为垦区农业人才进行英语再培训等途径都可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农业人才职后英语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却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一)农业人才职后英语培训无针对性。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农业人才需要成长为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能够胜任中外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农业英语人才。但是目前针对农业人才的英语培训,没有针对性,仍然以英语基础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针对农业英语术语、篇章等涉及不多,无法针对性地提高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培训过后仍然维持原有水平,英语能力提高不大。


  (二)农业人才对英语培训意识薄弱。我国农业外语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级农业外语人才十分缺乏。但是农业技术人员对此非常淡漠,对用英语培训来提升农业国际发展水平和提高个人素质意识不强烈,缺乏自信心,或觉得学无所用,或参加英语培训只为进职称。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都不愿参加英语培训,导致农业外语人才缺乏严重。


  三、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垦区现代农业要想更有效地促进中外农业的合作与交流,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得到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那么就要形成一个适应垦区现代农业、有效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即拓宽培训渠道,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英语能力培养模式。


  (一)加大农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宣传


  目前,许多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的外语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级外语人才缺乏。从农业管理人员到农业技术人员,对用英语培训来提升垦区农业的发展水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垦区现代农业要在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农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农业国际化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要求,使垦区农业人才感到通过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英语培训要有针对性,多样化


  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员除了重视自身发展以外,同时,也希望自身发展能与农业发展相协调。因此,英语培训应更多地针对未来发展、员工个人未来发展和岗位发展来实施,员工才会有积极性,学习才会有效果。英语培训应同农业人才的本职工作和专业对口相结合,这样,英语培训在一段时间之内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增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勉励职工自学、参加函授等,实现农业人才英语培训渠道的多样化。


  (三)英语培训要采取“请进来”的培训办法


  花学费请实力强大的外方农业人员或中方高级农业人才用英语来给农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农业商务、农业市场营销人员等授课,从农业技术、谈判技巧、前沿技术引进、外国机械化产品介绍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


  (四)垦区要鼓励“走出去”的培训办法


  挑选爱岗敬业、业务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技术、商务、管理骨干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用英语进行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升级培训和实践。与此同时,高等农业院校要针对上述一个个培训项目,选用一批有能力的教师“走出去”,及时跟进,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农业专业英语的培训师。


  (五)采取“项目跟进英语培训或岗位英语培训”


  垦区应该设立教育培训中心,当农业技术引进和农业产品输出时出现中外交流沟通时,教育培训中心应及时了解信息,为有关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英语培训语言使用场地、环境和机会等。这种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结束语


  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提高我国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含量,即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英语培训,改革垦区农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英语能力培养模式,使我国垦区农业人才更能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作者:邹晓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