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看,凡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定与其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人力资本投资不如人意紧密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既是我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的要求之一。我国潜在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培训和教育等多种渠道,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三农”问题与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缺失
我国占全国总人口70%的9亿多农民,用世界耕地的7%,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要摆脱温饱实现小康,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是长期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缺失从农村转移的是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病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的萎缩;而恰恰相反,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力资源转移是建立在农业绝对数的増长,而相对数的减少的基础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方向:农业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上是为城市培养劳动者,形成了只要接受高等教育就等于脱离农业的观念,大学生向往城市,而农村则无人问津,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的对立即使是农民的子女考取大学就“跳出农门”,而且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很多也没有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这样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短缺就成为必然。
我国采取了如税费改革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农业政策,往往由于政策的适时性很差,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在落实到基层而走样,再加上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农村的边缘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政策有时往往本末倒置,如就农民收入谈増加农民收入,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许多政策常常忽视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所谓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显然,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増加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提高其经济生产与市场竞争能力,包括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可以有效抑制生育水平,切断农村人口増长“源头”,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反复强调人力资本是农业増长的主要源泉,认为促使美国农业产量迅速増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土地、劳力和资本存量的増加,而是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改进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不仅要引进杂交种子、机械这些物的要素,而且要引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能运用新生要素的人因此,对农民投资,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是成功实现农业持续増长的主要原因,否则就会阻碍农业进步。
尽管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早期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理论却突出物质资本的形成,而轻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工业化,而轻视农业进步;突出计划管理,而轻视市场机制;突出内向发展,而轻视对外开放造成了农业停滞、计划管理体制弊端、二元结构的次级分化等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经济学反思以前的理论结构,开始重视农业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他们认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下滑的原因,在于新资本没有用在追加人力投资上,致使人力资本无法与物质资本齐头并进,最终限制了物质资本的吸收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己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増加,新知识或人力资本将是唯一能够引发递増收益从而实现长期増长的生产要素;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因此,仅仅数量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概念己经不能反映问题的实质,人力资源要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是对这个结论的最好验证美国1871-1913年对英国的赶超,日本在1920-1992年对美国的追赶,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超常规积累与追赶,在于优先发展教育,重视职业教育,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2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性挑战
面对市场经济和农业新阶段发展形式,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和现状比较,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低,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早在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为11.7年,大体相当于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达到高级中等专业农校毕业水平,并且每年还有近20%的从业农民进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继续教育;德国的农业劳动力中54%受过至少3年的职业培训,而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38%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甚至文盲,即使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也因岗前职业培训机会较少,难以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国人力资源的落后状况更突出地表现在农村据2003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02年农业劳动力从事农林牧渔的有31990.6万人,占乡从业劳动力48526.9万人的66%,可见,务农仍然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去向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据调查,目前估计剩余劳动力有1.2亿人左右从质量上看,受教育程度是一个主要指标以2002年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的统计结果为例,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仍然很低(表1)
根据表1的结果,如果将农村劳动力划分为小学以下和初中以上两个层次,数字虽然在降低,但2002年度农村劳动力总数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仍可占到38.22%,初中以上的占6278%,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2.46%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地区差异明显,且这种差异直接表现为收入的差距。总体上看,劳动力素质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高统计资料表明,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带来较高的收入(表2)
据2002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称:“外来民工在找工作中还要面对一场素质竞争目前,企业大都对民工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水平方面,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高中以上文化技术水平方面,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由此可见,农民工就业的素质门槛己经现代农业经营者,也无缘成为真正的现代市民。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农民的出路固然在城市,在城市非农的二、三产业,但这条通往城市就业和定居的道路是否顺畅,还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和身体素质高低,即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专业化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
2.2重视物质资本投资,忽视人力资源开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业人口当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差距很大韩国从70年代起,实行在职技术培训制度,规定拥有2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立职业培训班,对15%的职工进行强制性职业再培训。而我国的情况是,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国约半数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20%左右。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更不能适应我国农村长远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城乡二元发展和农业投入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非常薄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特别博得决策者的青睐,而人力资本投资往往为追求政绩的地方领导忽视有限的农业投入经费,往往舍本逐末被用于本应由市场调节的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补贴和一些政绩工程,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足,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还远远落后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总的来看:①存在认识误区。一些领导干部把农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因此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②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形成经常性工作,部门间各自为政,重复培训,浪费了人力和财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甩③内容结构不合理普通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很少接受教育培训;培训改革、现代企业管理等教育少;传统意义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多,现代农业及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少。在农村,人才培训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④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专心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⑤对农民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民教育生难招、班难办、经费难落实。
2.3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少,素质低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产生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只有3%-4%得到推广,10%得到广泛应甩农业粗放经营现象非常严重,外延投入、牺牲环境仍然是増长的主要来源科学技术对农业増长的贡献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己经达到70%-80%以上每1万人中科学家和技术员的数量,以色列有140人,美国有80人,日本有75人由于我国教育能力的限制,农村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很少,与80%的我国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要。据1998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全国农村所拥有的农民科技人员的数量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64%。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这个数字仍显偏高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科技人员所干非所学,对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在职的科技人员多年得不到知识更新和培训,缺乏必要的农场管理和农业推广与传播沟通的基本知识,使科教兴农战略的落实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说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其直接原因之一是农村中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太低
2.4缺乏一整套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组织体系
有些地区组织培训似乎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地方对乡村干部进行培训,回去后竟没有地方安排人才培训无计划?盲目性以及人才使用脱节,是存在于农村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现象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长期的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各项事业己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教育的落后,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很难提高,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收入,农户无钱再从事生产性投资和新项目的开拓。
2.5农村卫生保健落后
近几年来,农村乡镇卫生院的设施和卫生工作人员在不断地减少(表3)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农民处于缺医少药的境地,盲目迷信,小病拖成大病,有大病无钱求医,造成身体素质下降另外农村道路交通状况较差,电力通讯落后,
3加快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现实选择
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制定发展策略时,既要瞄准国际经济发展前沿,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从这一前提出发,当前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建立农业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和保障机制
要使农村人力资本能迅速形成并积累起来,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増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必须重视农村教育和文化卫生保障,要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提供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使农村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外部的压力如农业经营资格证书、农业用工制度,増强农民积累人力资本的动力。
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劳动人事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农民享有劳动者的各项权利;要改革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各项制度,切实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门植。
提供适度农业支持政策,以提高农业积累率。必须重新构建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框架,改革农村税费体制,逐步取消农民的乡镇统筹费、不合理村提留和义务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资源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条款,増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3.2重视发展农村卫生保障事业
与农村教育相比,我国农村卫生保健事业更为落后,不利于积累人力资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健康资本存量的积累是个体健康存量的大小与其获得或维护健康的成本成正相关关系这些成本大多是后天投入的健康存量的増加表现为健康时间増多,体力旺盛、寿命的延长等。它能増加劳动时间,提高劳
健康水平。要改变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造成农民疾病而导致贫苦的状况在农村要増加专业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和医院,发展乡村集体卫生事业,培养农村基层医护人员,为群众防病治病和普及卫生知识3.3重构农村人力资本的资金投入机制。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国家财政保证实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医疗、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养老、福利等方面,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设施,是由政府拨款建设;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则由乡村筹集资金建设今后,一方面要逐步消除在人力资本积累上的城乡分隔政策,増加县及县以上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需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公共财政支持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要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规,实现这项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引导农民、农村社区及集体经济组织,増加对教育、卫生方面的支出。
3.4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
我国农村教育资源长期处于非优化状况,不仅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而且教育的地区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因此,有必要调整教育投资结构,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落实科教兴国政策,重视向人力资本投资;要提高地方教育水平,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立足校园,走向农村,创办示范性专业和示范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形成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创新为契机,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研活动等方面着手改革把农村的职业学校办成“农村科技推广中心、农业产业化示范中心”。还要创造适合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3.5建设学习型的农村社区,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
学习型组织是起源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的组织=建立一个能主动应变的、能影响创新潮流的“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其思想基础应该是学习型组织?各类农业院校、职业开发的主体作用,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作用,培养农民自觉学习的素质,推动农村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为了有效地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应该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念体现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中。①制定长远规划,创建适合当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模式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产业开发相结合。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我国农民已经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信息的基础上,应该注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推广人员和农民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习知识、选择从业领域占领市场?走致富之路的热情和勇气,为产业链条创造一套经常性的培训运作机制③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与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结合起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形式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示范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在组织方式上要鼓励科技推广人员与农业企业相结合④要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网络,农业技术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同时在农闲季节,邀请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主办各种培训班,为乡镇企业培训所缺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方式,既经济又实用。同时要在继续加强“绿色证书”制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科教结合”培训的同时,还应注意重视在农村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宣传教育。只有在农村造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保证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使农村中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3.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制度与文化历史的沉积,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影响和造新一大批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潜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7人力资本的投资要与农村城镇化战略相结合
通过城镇化来吸纳农村人口,从而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其动力机制就是通过发挥城镇化的功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促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向城镇化的转移,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使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