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新农村信息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9-25 0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及其相关服务应该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通过信息化应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参与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信息化 网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
   1、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就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所确立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新农村信息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信息时代的新型农村;其重点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化;其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新农村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自然延伸,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农村发展特点相结合的综合体现。
  2、信息化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特征
   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像信息网络技术这样,在短短10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全社会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过程。由于应用群体日益广泛、应用内容日益丰富、应用功能日益强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条件已经越来越具有某种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并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特征。因此,只有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地应用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我们所建设的农村才能真正称之为“新”农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的最大特征就是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农村建设来说,修建道路、美化村容和建造楼房等都是一种表面的变化,只有消除了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任务才最终完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迅速,国家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化工作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些都直接推动了信息化应用领域的发展。但从实际应用效果看,这些信息化投入的受益人群主要是城市居民,由于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农村居民根本无法享受到信息化所来的便利与高效,原有的城乡差距因为“数字鸿沟”的出现而日益拉大。在目前情况下,“三农”信息化可以看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的具体举措。加快“三农”信息化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文化交融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诸多矛盾,为城乡统筹发展铺平道路。
   2、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手段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总体上仍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粗放经营、弱质低效的局面。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及管理控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信息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实现增产增收。

   3、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
   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农村公共服务要焕发生机和活力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农村公共服务的传统运作模式,整合资源,建立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动植物疫情预报、资源环境监控等信息系统,可以促进现代农村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
  4、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活跃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型平台
   信息网络是一种快捷高效的信息承载手段和工具,能够廉价而又便利地让农民获取来自外部世界的科技、文化、教育、市场等信息,打破了农民千百年来狭隘的思维空间,让农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迷信走向科学。同时,信息化也能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表达和弘扬农村自身的传统文化,让农民真正地融入到信息化洪流之中,成为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的新型农民。
   5、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力措施
   农业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对于农民自觉、自愿并积极参与农村税费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各项农村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保障农村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农村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新农村信息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其大规模采用,使得信息化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电信和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一些地方甚至接入宽带互联网,农民在家里就能体验网络世界的精彩。但是就全国的普遍情况来看,人们尚未意识到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基础性作用,仅仅将信息化看作响应上级政府要求而被动开展的工作任务,根本没有将其看作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为此,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农村信息化工作。
  第一,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使信息化建设获得充分的组织、资金和人才保障。其基本内容既包括面向农村地区的主干网络建设和接入网络建设,也包括直接在行政村和自然村建立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服务场所(如农村信息服务站等)。第二,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信息化应用一方面要为提高当地农产品竞争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服务;另一方面也要与基层政府的为民服务项目相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基层政府要先行。第三,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村民信息化应用的基本技能培训,让农民想用、会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第四,各级政府要采取各种鼓励和支持措施,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要为农村地区的计算机购置、网络资费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制定专门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自觉地将信息化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本职工作范畴,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