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为出发点,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堂改革的需要为前提,以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接班人为教育目标,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工作思路,以“以爱育人、德育量化、育人成才”为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具有良好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教育;德育;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83-02
一、提出问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既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当今扫黑除恶的社会,社会有恶霸,学校有恶霸,家庭也有恶霸,父母和学校老师是第一责任人。我们一定要立社会主义道德,要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就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但孩子的心理更要健康成长,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是否事业成功、生活富裕、家庭幸福,他们都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然,他们将成为社会的累赘,甚至会被社会唾弃。
二、研究现状和背景
国外也十分重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国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美国人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人一生教育中的作用,强调学校要争取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力争减小学生间的差距。我国学者黄全愈提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中国父母解不开的情结。中国的教育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国农村主要还是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成绩优异的就是好学生,而美国教育是“望子成人”。我国农村学校和家庭的德育教育比较滞后。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位于通渭县城东6公里处的镇级九年制学校——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学生家长多数因经济原因驱动,外出经商或打工。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家长,他们正是家庭的主力,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么不闻不问,要么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与孩子交流、谈心的机会和次数非常有限。更有一部分家长行为习惯差,本身不能自律,导致一些学生思想极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晚上打游戏,白天睡觉,只要老师一批评,就轻者逃学、重者喝药轻生,与老师作对,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学生走进社会后,极易成为社会的蛀虫,处处与社会各方面为敌。笔者所在学校的周边学校也有着类似的状况。父亲外出打工和父母均是农民的学生在笔者所在学校占多数,家长文化层次都比较低,而这样的家庭中有思想极端、自卑、早恋、逃学、网瘾、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学生比较多。
三、对策探讨
(一)“以爱育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
1.爱是最好的药丸。教师应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如父子、母女般的关系,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爱的交流,而谈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捷径。
2.开展献爱心主题活动。坚持以周围人的先进事迹去唤醒学生心灵,用真情实感去融化学生的内心,唤醒爱的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越来越好,从而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幸运者。
3.开展形象设计活动。教师要有教师的形象,家长要有家长的形象,学生更要有学生的形象。我们管不了社会,但是教师穿正装,是学生的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永远是孩子崇拜的偶像;学生穿校服,不能有攀比之心。
(二)“德育量化”,培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根据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心理,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通渭县“六大习惯”养成教育》具体化、明晰化,使之便于学习、便于操作。
2.学校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各班主任和家长共同组建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形成良性循环,不能放弃
任何一个学生。
3.班主任和家长要一起努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随时监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数落十句,不如称赞一句。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每天接受的是“阳光”,而不是“暴雨”。
(三)“育人减才”,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素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上真正落到实处。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化。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道德形成规律,有序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开展“月份主题、周次主题、主题班会”等主题活动。
3.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即家校联盟。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有限结合,学校完善学生请假制度、心理辅导制度、家访制度、家长监管学校的家长代表制度。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模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家庭教育永远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根本办学理念。我们不能保证人人考上大学,但可以保证个个成才!我们始终坚持“以爱育人、德育量化、育人成才”模式,紧抓学校和家庭教育,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以爱育人
教育的黄金定律是“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人员不同,有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所以教师的师德是难能可贵的。要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兢兢业业,有着为人师表的风范和形象。作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把高尚的师德融入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
(二)德育量化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可将其引申为“管,是为了不管”。经过思考和实践,课题组发现要在学生德育评价中突破制度管理的局限,就需要有一种更为开放、更具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从而使德育评价不再是一副冰冷的面孔,而是激发学生自律、自治精神的唤醒和启蒙。笔者所在学校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等,制定学生德育量化评估系统,具体围绕四个大方向:考勤、仪容仪表、校纪校规、法纪法规。用量化的办法评出学生德育成绩,具有恰当的针对性、公平性和良好的实效性。陶行知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
(三)育人成才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学生存在以下不良倾向:缺乏主动发展的自觉性,表现为厌学、逃学、不能认真做事;人际交往不和谐,缺乏理解、沟通、宽容和合作,没有感恩情怀;情绪不稳定,情感较脆弱,耐挫折能力差,调控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与年龄不同步,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缺乏社会角色意识,违反《中小学生守则》,不敢承担责任,没有责任感;超前消费,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懂得“劳动是成功和幸福之本”,相互攀比,不珍惜钱物。课题组认为,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应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学校一切工作应以育人为中心,而非单纯地以教学为中心。
五、结束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家庭教育,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可以收获的教育,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持续的、耐心的探究过程。我们教师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感,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坚持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握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建好家校联盟,在学校的各个科目的课堂上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家长要善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谈心,多给孩子正能量的教育。规范教师行为、规范家长行为,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由爱而生敬,由敬而生礼。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全面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完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家庭教育模式,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家庭教育作进一步的探究是笔者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