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民本”,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和”,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以宽厚处世,创造和谐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更新并进行新的探索,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社团是高校青年学生为群体自发组建而成立相对独立的群体性团体,学生社团的特殊属性,使得其在国家层面、高校层面、自身层面的这个三个层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既贴合学生思想实际,同时,凝聚青年学生青春活力。高校学生社团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是有效的传承,利用好这一阵地充分发挥作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社团发展现状
在高校学生社团在个人资源中能够充分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人才所需,通过活动实践,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基本诉求。学生社团营造氛围,加强青年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并能够运用自身优势,在实践中实现当今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以及理性认同。同时学生社团也能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组织优势,引领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内容。
目前虽然高校社团发展多样,内容广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但是高校社团发展中同样存在普遍问题,包括指导力度不够,定位不清,社团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团文化和社团精神有待提高,社团缺少品牌性活动且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加强学生社团指导,落实学生社团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加强引导,使社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推进学生社团发展为更优更全面的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学生社团制度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几个方面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于发挥社团的优势。让学生社团充分实现其功能。第一,在社团建设上重视社团组织的构建,并加强制度化建设;第二,在社团发展中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推优数模;第三,团委在推优学生社团上促进其健康发展;第四,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将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生好恶联系起来,内容多样化,而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青年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途径
近几年随着共青团改革不断深入,加强青年学生的了解,思想引领就越发的重要,占领阵地,建设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必要性迫在眉睫,学生社团本身就是学生自发组织而成,没有年级专业的限制,充分学生三自作用,依靠学生兴趣来吸引力需求个性化发展的学生,青年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交流、学习并提升综合素质,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社团建设就更有现实意义。共青团工作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大局,也是青年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而共青团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引领青年学生。
(1)加强思政引导教育阵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青年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便是这个重要渠道,提升社团成员综合素质,这样能够全面提升社团整体实力;
(2)加强实践活动,促进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效,将核心价值观融为青年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以青年学生喜爱的方式和方向潜移默化转化为实践和宣传,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形成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
(3)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骨干的培养教育,培养社团骨干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回影响学生社团活动水平和发展,所以这也是社团建设的关键,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身心素质,营造氛围,学生社团得到长期发展;
(4)加强对学生社团指导,施行导师指导方式,提升社团活动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的发展在青年学生知识架构上起着完善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第二课堂,促进精品社团与活动的形成。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难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团纳入到共青团引领工作中,开展指导、监督,确保落实,推进学生社团工作开展形成长效机制。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措施
在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推进关键,以制度保证,规范化、合理化、达到受益群体覆盖率高,激发青年学生的活跃度。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制度建设:
(1)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有好的制度保证,才能有高效的管理,并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规章制度,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升社团成员综合素质;
(2)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度,根据社团性质和专业性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锻炼才能、彰显个性的平台,也是青年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向,现有高校学生社团已经呈现出由过去的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实用型并重,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技术型并重转变,更注重科技精神以及学术研究充实到学生社团活动当中,聘请有专长的导师对学生社团进行定期指导,促进了学生社团和学业的协调发展;
(3)完善第二课堂评价机制,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学生社团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自我教育功能,明确学习内容,培训青年骨干,以社团活动为实践;
(4)完善学生社团基层临时团支部建设,使社团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强化社团临时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5)转变学生社团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社团发展层次和质量,对有发展价值和提升的学生社团进行精准帮扶,尤其科创技能和公益类社团,注重精品培养,凝练社团文化,社团精神,推进学生社团发展。
作者:臧晓辉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