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2016-06-03 14: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指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作为社会最富创新精神的群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群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浓郁的商品经济氛围和东西方文化对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着价值观混乱、理想信念动摇、诚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美好道德的化身,具有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价值,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树好榜样、用好榜样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一、榜样教育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功能


  (一)教育引导功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独立性、活跃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的青年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诸多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弓I导青年思植观念,既是对各种价值思潮的求同存异,又能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榜样教育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的人格形象,求得受教育者与榜样一样高尚的精神境界,榜样教育是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榜样教育常以青年身边鲜活真实的形象和行为为青年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树立榜样的过程就是树立生动鲜活的价值符号的过程。宣传榜样的过程就是传递价值观的过程,对榜样的培育和宣传不仅能弓I领社会风尚、促进时代发展,而且还能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对于青年而言,身边榜样就是“未来的自我”,对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激励自己不断朝着榜样的方向努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目标激励功能。榜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榜样引导作用,将其承载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标准内化为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并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兴国之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信念的高度凝练,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质和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融合贯通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价值目标。要发掘青年身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者,引领社会新风尚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三)行为强化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价值追求,反映的是最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没有超越一切利益的价值观,一种思想能否发挥行为导向功能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诉求与内在愿望。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是精神成长,榜样教育要想引发教育对象的关注就必须与教育对象的价值诉求相契合。因此,为实现榜样行为强化功能,应结合青年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内在成长进步的价值诉求,强化榜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接纳,使榜样摆脱“高大全”的误区,回归到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使青年在更加生活化和大众化的榜样教育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从鲜活生动、真实丰满的身边榜样教育中激发内在的意志力,实现其理论成熟、政治坚定和价值自信,进而达到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行最优化的目的,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


  二、榜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困境


  榜样教育具有教育引导、目标激励和行为强化的功能,功能是潜在的作用。当前,我国虽在大力树立、宣传和学习榜样,但由于诸多制约因素的限制影响了榜样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功能的实现,榜样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榜样已从高大全的传统英雄转变为平民典型,道德榜样的影响力逐渐势微,并陷入困局。榜样教育效力弱化虽与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但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却是造成困局的关键因素。


  (一)榜样形象的理想化与现实性困境。榜样是主流文化树立的人生楷模,榜样所体现的崇高价值取向和完美道德理想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情感中,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精神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重视榜样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在不同时期树立了大量的榜样形象,但因为榜样类型无一例外坚守“高大全”立场,更多被界定为“积极的正面典型”,因而鲜有影响全体公众的榜样形象。随着信息浪潮的席卷,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主流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背景下,青年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以传统的权威认同来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难度加大。榜样教育若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教育,向人们提供的只是一个科学世界,就会使得多数学生对榜样的认同仅局限于情感上,根本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更别说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了。


  (二)榜样宣传与学习之间的困境。榜样推宣热闹红火,但榜样学习跟进却极为乏力,许多地方树立了尊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不同类型的榜样人物,但许多人抱着“你树你的榜样,我做我的自己”的思想,真正发自内心亲近榜样、学习榜样的人很少。另外,在榜样学习中还出现了一种功利化倾向,许多人为迎合潮流,显示自己的主流文化立场,出于对自身道德的迷茫或为了自己的道德事迹被记录,常表面上对榜样学习践行或表面认同,实质却是只有行动参与,没有心理上的感悟。这种榜样学习虚假化是教育功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导致榜样认同度不高的深层次原因。曾经激励人心的传统榜样力量日渐势微,榜样宣传的内在缺陷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不仅造成新旧榜样的共同失效,而且还弱化了榜样教育的效力,榜样“一呼百应”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三)榜样教育的人性假设与青年期许之间的冲突。榜样教育的对象是思想纷繁复杂的活生生的人,青年作为受教育对象,心态千差万别,价值观丰富多样,单一化、模式化和理想化的榜样教育难以让他们产生心理认同和参与意识,面对榜样时,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不屑一顾,甚至引起逆反心理。传统榜样教育强调榜样的示范价值和激励价值,自上而下的宣传方式、整齐划一的学习模式、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远离了人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不仅难以激发自我反思和自我抉择,而且还因缺乏对自主性的尊重,难以达到释放内心、增长理性和认同行为的目的。榜样教育的人性假设忽视了大多数青年的现实,与青年自身期许不一致,削弱了道德榜样的影响力,使得榜样教育逐渐陷人困局。


  三、榜样引领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选择


  (一)注重榜样教育与青年需求的有机结合。人的需求不仅体现为物质的自然需求,而且还体现为精神的社会需求,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度重视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修养,这种现象投射到榜样教育上就表现为学生对“高大全”“传统英雄”等超现实榜样的本能排斥。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榜样教育更为复杂多样。为适应形势变化和青年意识的主体化,近年来榜样形象的选树开始突破以往“关门自评”的框架,逐渐转向榜样形象的人性化,挖掘和培育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如2013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选取的都是发生在公众身边的好市民、好“村官”等,既尊重了民意,让学生对榜样人物产生情感认同,又扩大了宣传,促使青年从行动上认识榜样,从思想上学习榜样。


  (二)扩大榜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力。榜样教育的前提是发掘培育和宣传推广榜样,使榜样的思想、精神和行为内化为青年的自觉追求,发挥其最大的育人效益。因此,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应深人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挖掘、选树各种类型的榜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榜样教育,扩大榜样的核心价值、影响力。如组建优秀青年先进事迹报告团,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道德讲堂活动0同时,还应建立合理完善的榜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引导、鼓励激励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全面提升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


  (三)增强榜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力。价值观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因此,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其融人到青年日常生活世界中,通过建设先进班集体、示范寝室等活动,营造理性平和的生活氛围,提升培育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其自觉选择。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不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澄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而且还要建构弘扬主流意识形态,提升青年的认知水平,形成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祁凯丽

                                                          (商丘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