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凝练出被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认同的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地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则,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提法、新表述将会无穷无尽的讨论下去,而且,任何一种凝练方式或表述内容都必然会引起争议,很难达成具有共识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指称的是什么?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属性问题是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差异之所以较大,就在于对“社会主义”理解的差异。对此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剖析。
有的学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指称为“整个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从整个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的宏观视角来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笔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的确,社会主义是一种学说、一种运动、一种制度、一种社会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内核、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但是社会主义学说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徐觉哉著的《社会主义流派史》的研究,社会主义有空想社会主义、封建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工场社会主义、农民社会主义、无政府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议会社会主义、工团社会主义、伦理社会主义、行会社会主义、整体社会主义、总体社会主义、托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自治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欧洲共产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25个之多目录这些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到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伦理社会主义以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他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历史的差异,还存在着空间的差异”。社会主义运动也是风起云涌、丰富多彩的,众多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流派和社会主义政党掀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诉求也是各异的,有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譬如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路径的社会主义,一个主张暴力革命,一个主张非暴力的、和平的、改良的形式。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有古巴的社会主义、越南的社会主义、朝鲜的社会主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作为学说的社会主义,还是作为运动、制度和形态的社会主义都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并不存在一个贯穿于社会主义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的、统一的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有的话,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就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划分,也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与斗争。
有一些学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指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来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回归到《共产党宣言》中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引导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设符合他们国情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在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深人批判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从空想改造成了科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精神是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引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把其重心放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亲自参加并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且创造性地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描绘。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高价值追求。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极大丰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基础上的,是未来社会的终极价值。如果将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最高形态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价值观,很显然脱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低阶段,而且是落后国家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情况下必须经历的历史阶段。在建国以后,由于我们对这一阶段认识不清,忽视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导致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社会主义是一个在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属于共产主义范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还不能达到像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程度”。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变化,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目前与长远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但不能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来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是指哪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试图绕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纠结。笔者认为这也是不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这里同样存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指称的是什么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指称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我们今天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以纯学术探讨的角度来展开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不然的话就容易产生误读。的确,单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言的。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社会主义价值观都是一个体系性的存在,在每一种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都存在着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例如伦理社会主义以民主作为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空想社会主义以“平等、博爱、和谐”作为核心价值观等。也就是说,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一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而且应该展开研究,这种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天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以资借鉴的资源。但必须明确,我们研究的重心是哪一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普遍的、永恒的、固定不变的适合于每一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存在的。我们今天探讨并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景下展开的,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能脱离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来进行界定,否则的话,就容易导致误读。我们党曾多次下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文件中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绝对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不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的精神文明,它所指称的是当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故此,笔者认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宜泛化,应从中国社会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它所指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其他国家,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只要仔细研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文献就不难看出,文件中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多价值论方面的专家也赞同这一观点。江畅教授认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目标、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分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冯平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并将其内容具体表述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考虑到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作的高度概括。这一新概括之所以需要12个词来表述,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对自己当下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已经有了清醒的理论自觉。崔秋锁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本质上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那么,党中央文件中为什么不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明确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因为,党中央文件中这些术语是约定俗成、不言自明的。在党和政府文件中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疑问指称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肯定指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有的学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不能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出发,而必须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出发,否则就会陷人错误方法论的泥沼,走进‘现实的就是最合理的’盲区。简单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因民族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而不是真理的时空性。无论在中国还是他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该是相同相通的。”有的人甚至将伦理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共同规定:自由、平等、公正、互助”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这类观点不仅是不正确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就是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作为所谓的新思维,作为前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前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价值导向,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保加利亚科学院通信院士、保加利亚社会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利洛夫曾深刻总结了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沉重教训。他说。。苏联和苏联共产党的灭亡不是由于外部侵略而是遭到内部的摧毁,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执政党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自己的传统和价值。”14養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也曾谈到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解体前后,我正好在莫斯科。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此外,科学社会主义是分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最低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阶段的价值观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历史阶段也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把共产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都必须把广泛性与先进性结合起来,既立足现实,又放眼未来;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又符合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超越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普适性的,无论是中国还是他国都相同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否则,即使存在也是脱离各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脱离各国实际的,而不可能成为团结、凝聚本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总之,。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国家特色”。为了巩固和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大多数国家都会努力建构一种与其国情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中最为抽象和普遍性的价值观,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国家认同的基础,而且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是中华民族全体认同的核心。。我们所要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发展主题、历史使命相呼应,既不能忽视社会主义的规定,也不能忽视当代中国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指称的是什么?
要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指称的是什么,而且要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指称的是什么。
综观学术界有关核心价值观的界定,研究者们各自从不同的认识维度对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度来界定的,有的是从社会价值观的维度来界定的,有的是从行为科学的维度来界定的,有的是从企业管理学的维度来界定的,等等。这些众说纷纭的界定为我们进一步深人界定核心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对核心价值观作出科学界定,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核心价值观是在对价值观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个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价值观,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是成体系的,它是由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一系统中的价值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层次性。正是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为我们讨论与核心价值观有关问题时提供了可能。价值观作为一种体系性的存在,在结构上与科学体系有一些类似的地方。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体系是由“硬核”和“保护带”两部分构成的。处在结构深层次的硬核是一个科学理论得以确立的核心观点,如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处于浅层次的则是该科学理论的“保护带”,它是建立在核心观点基础上的其他观点,以保护硬化了的内核。拉卡托斯认为,一个科学体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既与该体系结构中的浅层次的“保护带”有关,更与该体系结构中深层次的“硬核”有关。从价值观构成体系的结构而言,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价值观,另一类是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该价值观体系的“硬核”,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它统摄并约束着其他非核心价值观,并为其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维护价值观体系的稳定和统一。一般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浅层结构,是该价值观体系的“保护带”,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非核心的地位,它受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支配,并对核心价值观起着保护作用。一般价值观也是有层次的,。保护带中的价值观越靠近内核,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越大,越靠近外围则灵活性越大”。
第二,要准确界定核心价值观,必须科学把握“核心”一词的涵义。核心价值观的上位概念是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不同之处在于“核心”二字。因此,要准确界定核心价值观,必须对“核心”一词的涵义进行语义分析,从而科学把握“核心”一词的涵义。综观学术界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界定,研究者大都忽视了对核心价值观中“核心”一词进行科学的语义分析,导致对核心一词理解的不同,从而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界定的不同。
“核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在《辞海》中,。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果实内保护种子的硬壳,如桃核、枣核;二是指桃、李、杏、梅等有核的果品,如《诗?小雅?宾之初筵》“笾豆有楚,殽核维旅”;三是指原子核的简称,如核能、核武器。。核心”指中心,引申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如领导核心、核心作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核”也有三种大同小异的解释:一是指核果中心的坚硬部分,里面有果仁;二是指物体中像核的部分,如细胞核;三是指原子核、核能、核武器。“核心”,名词,指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如领导核心、核心小组、核心工事、核心作用另外,《新华字典》、《古今汉语词典》、《多功能中华汉语辞海》、《汉字详解字典》等,基本上都是类似的解释。归纳之,在现代汉语中,“核心”一词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中心;二是引申,指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如领导核心、核心作用;三是指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与之相应地,核心价值观也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首先,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的中心。价值观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原点而展开的有机结构体系。价值观体系的结构,就像一颗石子投人水中,由里向外激起层层波纹,呈现为一个多层次的同心圆,在价值观这个同心圆中,核心价值观是中心,是内核,是原点。其次,是引申义,是就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结构体系中的作用而言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观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主导”一词,“其主要内涵包括统领、领导、指导、引导、支配、控制、保证、促进等意思”,“所谓主导作用,就是一种主要的且具有引导性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引导性的且是主要的作用”。从主导作用的词义可以看出,核心价值观是在价值观体系中起统领和领导作用的价值观,它规定和影响其他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其他价值观从属于核心价值观并受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最后,就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来说,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其他的价值观则是次要部分。核心价值观上述三个层次的涵义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共同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核心价值观界定为: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地来说,就是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总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与价值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价值观,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价值观的中心和内核。从核心价值观中引申出非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外围“保护带”。在价值观体系中,核心价值观最稳固、最持久、最有统摄性,也最具渗透性。它影响、支配其他非核心价值观,其他非核心价值观以不同方式体现着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谁?
价值和价值观都具有主体性,任何价值观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所谓主体乃是指某个具体行动的发动者、承担者、受益-责任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谁?这是我们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弄清楚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论述,不仅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而且蕴含着党的根本价值观。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政党为什么人服务、代表什么人的利益、需要和要求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这个问题表明了这个政党的价值主体纲领和政策取向,构成政党的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虽然简明通俗,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丰富的历史内涵。“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它明确地指明了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一这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中先进分子的集合体,它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的领导作用,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我们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个根本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言行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必须成为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胡锦涛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领导人的上述论述明确而完整地回答了一切价值观共有的核心问题一“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人民服务”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那么,它的主导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价值主体问题,是历史观、价值观的一个基本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一切价值和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一切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也是价值评价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开始,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价值主体,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建设新社会的一个根本性的观点。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江泽民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胡锦涛指出;。我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因此,在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注意防止出现的一种混淆或误解,就是把党的价值观直接等同于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这种混淆是同对主体相互关系的误解相联系的。要避免混淆,就要认清党与人民、党的价值观与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是什么关系。党的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宗旨所表述出来的‘为人民服务’。党以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纲领、行动的标准。然而这样的价值观显然不能无条件等同于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党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原封不动地加给全体人民,也不能把对自己的要求与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混为一谈,而是要向人民学习,从人民那里,把他们的共同愿望用党的理论、党的方法加以总结概括,表达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观。就是说,应该表达的是‘人民要怎样’,而不是‘要人民怎样’。解决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定位问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它的内容定位问题,就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冯俊峰教授认为:我们今天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首先应明确,“它立足的是当代中国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它的主体是当代中国人民大众,是当代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定为: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看法,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既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心和内核。
杨业华,符俊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