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契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既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辟概括,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内在关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贯彻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发展创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奋泛辑的甴在关系
所谓理论逻辑,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而且也表现出相关事物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的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就其内涵而言,表现为从横向角度探讨其构成的复杂的逻辑关系,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中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体现了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的发展才有希望,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中国的发展才有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它标志着我们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内在关系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从道路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为这条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这条道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显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道路的开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又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思想材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使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坚定不移走我们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发展的目标,又在不断促进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第二,从理论体系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当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在我们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等,不仅使人们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而且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状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精辟阐释,成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这30多年,正是我们形成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制度的时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科学发展,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系列具体制度。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第三,从制度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无疑是来自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的。但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又起着根本的保障作用。当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来了自发性、盲目性,以及对个人利益的盲目追求时,社会主义制度起到了约束作用;当个人收人分配出现不公平性、不合理性时,社会主义制度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生存条件,又能够促进人的潜能、创造力的发展;既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服务,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保障。制度是理论的规制表达,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但是,理论是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起着重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载体的,离开了这一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特笆社会主义理袼泛辑的发展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不仅表现在它自身内在的复杂的逻辑关系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从纵向角度探讨其理论体系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上,即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其内在统一,不仅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以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贯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给予创造性发展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是揭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而且也是研究人类社会由低级社会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以无产阶级彻底解放和人类解放为己任的科学。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理论上阐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为被压迫的工人阶级指明彻底解放道路的科学。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关键,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无产阶级彻底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现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由于马克思还深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赫斯“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符合理性、人性思想的影响,他只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作某种哲学原则的实现,看作一种抽象的理性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所以合理、之所以必然实现,是因为这种制度是符合人性的制度,是向人性的复归。“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随着新世界观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不再沉迷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人性,而是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理想,它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这就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所以,他们明确指出,“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他们通过考察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运动和它的内在的基本矛盾,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以对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为基础,又进一步阐述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一生心血和精力完成的最宏伟的巨著,他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论证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的对抗矛盾,说明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并对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的特征作了科学的表述。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则进一步明确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科学社会主义是植根于社会主义运动又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肩负着改变世界这一特殊的实践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作为自己一生的理想,并以此指引着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懈奋斗。科学社会主义所具有的运动、理论、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的科学根据。进一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统一,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而形成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没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运用,就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解;没有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确立起剩余价值理论,也不可能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理论基石,它们使共产主义真正能够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等基本原理,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在这些认识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如列宁所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现实作出的理论展开和实际运用,就是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鼓舞无产阶级斗志,引导无产阶级沿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去改造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精神实质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还在于改造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既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性,也说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必将产生失误和遭受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内在统一,是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最新成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始终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没有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分析并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以及对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把握,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以批判旧世界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之中,他们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展望,其概括是粗线条的、原则性的,并且具有发展性。概括地说,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将生产资料公有制看作理解未来社会以及这一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又称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共同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生产结构的性质,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分配关系是按劳分配。在按劳分配中,“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劳动时间就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尺度。但是,“分配方式会随着社会机体和劳动者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改变”。第三,未来社会能够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调节和进行社会劳动。这一看法,后来被人们概括为“计划经济”。它不仅强调资本主义固有的由社会生产比例失调引起的经济说明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首要的经济规律”。第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社会分工的形成导致了阶级、阶级对立的产生,阶级斗争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阶级实现了自己的解放及真正的全面发展,也就杜绝了某个人依赖于别人而生存的现象,消灭了某个人雇佣、剥削他人的状况,消灭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从而意味着阶级、阶级差别的消灭,意味着全人类的真正解放。第五,在未来社会里,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将转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判断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标志。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深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并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逐步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倶进所表现的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袼泛辑统一于房史泛辑
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二者的关系中,理论逻辑蕴藏于历史逻辑之中,而历史逻辑则是理论逻辑的现实基础。因此,理论逻辑表现为对历史逻辑的理解,用理论的逻辑关系来反映历史逻辑,而历史逻辑则可以通过理论逻辑的方式再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正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扎根在历史实践发展的土壤之中的,以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实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给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首先,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已经实现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只是有一些原则性、抽象性的预想,当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以后,这些预想在与实践结合后才产生了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状况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因此,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表明在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理论的发展来自实践的发展,当它得到升华以后,又会去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产生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伟大实践。其次,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从一国建立到多国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苏东剧变给了我们不少的教训。我们都很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性就在于公有制、按劳分配、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现实中,不存在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也不存在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的社会主义制度,“空头的社会主义”和“盲目的社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表明它不是观念的,而是现实的、是实实在在的,是生动的、具体的。第三,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尽管20世纪末苏联和东欧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严重的历史性挫折,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却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建立在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不断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因此,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表明它不是教条,而是改变事物现有状态的实际运动,脱离一定的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来研究社会主义是毫无意义的。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块伟大的里程碑,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子。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对新中国60多年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明确指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以及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为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首先,它是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掘、逐步深化、演进升华的过程,不仅表现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现实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一伟大实践所具有的开创性、丰富性、发展性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其次,它是一个包含着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内在统一的过程,真正体现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说明了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和实践的前沿,始终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第三,它是一个我们党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过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到勾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的过程,党的十五大之后,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体现了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性,说明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就是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就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形成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原则,总结并概括了长期探索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先驱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早在中国革命中,他就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当苏联全面否定斯大林时,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我们党始终依据毛泽东提出的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正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使我们党实现了两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重要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蕴涵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也蕴涵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创新性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正是始终坚持这一由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的必然结果。
总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真正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