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2016-05-16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什么是逻辑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就是科学体系的起始范畴。“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这里,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全部发展就在萌芽之中’”。因此,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的起始范畴,以它为基础可以推演出整个科学的体系。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最早探索了逻辑起点问题,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较为全面地论述和运用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他指出:“要找出哲学中的开端,是一桩困难的事。”由于受唯心主义思想的制约,他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批判地吸取的深刻思想。成功地解决逻辑起点问题的是马克思,他在确立《资本论》的逻辑起点时,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外壳,把商品作为《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准确的确立了这部著作的逻辑起点,为它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归纳分析黑格尔、马克思关于逻辑起点问题的思想,有关逻辑起点特征问题的论述主要有:


  第一,逻辑起点应该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以任何东西为中介,也没有根据;不如说它本身倒应当是全部科学的根据”“最初的东西又同样是根据,而最后的东西又同样是演绎出来的东西;因为从最初的东西出发,经过正确的推论,而到最后的东西,即根据,所以根据就是结果。离开端而前进,应当看作只不过是开端的进一步规定,所以开端的东西仍然是一切后继者的基础,并不因后继者而消灭。”而理论体系的概念推演过程,就是不断地丰富开端的规定性的过程。


  第二,逻辑起点应该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基础,而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萌芽中。既念的逻辑推演和展开,就是把蕴涵于开端中的内容充分展示发展起来。关于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张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所谓具体,是指“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所谓抽象,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属性、关系等。


  第三,总的来说,逻辑的起点与对象的历史上的最初的东西相符合。“那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破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论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时指出:“经济范畴出现的顺序同它们在逻辑发展中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逻辑的发展“是跟随着现实的发展”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的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必须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只有在认真学习和研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才能获得对理论的整体思想内容较为深刻的了解。然后,研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每一个具体概念、每一个思想观点和每一条基本原理,获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这些具体概念、思想观点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就像爱因斯坦在谈到人们对事物整体的了解与对局部的认识之间的关系时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它;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因此,对于医生来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深刻知识具有头等重要意义。”最后,在对理论中的每一具体概念、每一思想观点和每一条基本原理的深入研宄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再对理论的每一具体概念、每一思想观点和每一条基本原理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把握,才能构造出较为符合实际的科学体系,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研宄的一个具体过程。


  (二)必须遵守历史和逻辑统-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它的很多观点、文章、谈话都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在谈到某一或某些具体问题的时候,都不可能离开当时当地的客观具体情况。因此,在探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要结合历史现状。例如:在分配问题上,1977年8月,中共H大报告提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教育上大力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经济政策上则要坚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并且逐步扩大集体福利。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主席则提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4]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财富分配的具体情况,再制定相应的分配政策: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原则的重新界定,是以农村20世纪80年代初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责任制明确划分了国家、集体、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最有效地将农民的收入同他们的劳动成果挂起钩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职业、阶层的收入拉大,贫富差距的问题日益凸显,分配政策从十六大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为十七大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按照实事求是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在符合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性的同时,还应该能体现中国人存在的历史条件和社会阶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范畴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并非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标明了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本质则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的三个层面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核心。这两个范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一般的规定作了最抽象的理论概括,从而也对我国现阶段关于人的存在的最一般的社会条件、社会规定和社会本质作了最抽象的理论概括,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抽象、最简单的起点范畴。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本质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的之间的矛盾,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的胚芽。


  再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学术界颇有争议,有代表意义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本文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历史起点,而这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起点,它应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实践都以此为前提和基础,来源于此。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宄方法,逻辑的起点与对象的历史上的最初的东西相符合,与历史起点相应的逻辑起点也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简单、抽象的范畴,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萌芽,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起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起点的一致,故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


                                                           余晓峰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山西太原03002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