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时最多,最直接、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的核心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党中央给予了其高度重视,“概论”课从教学内容到课程名称的变更,再到学时的调整,变化之大、规划之细在其他学科上是不曾有过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1]如何使“概论”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并终身获益的优秀课程,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这可以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理解与定位
“概论”课程在教学中的疑难热点问题主要是指与“概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受到学生普遍关注同时又难于理解的内容。[2]“概论”课作为与党情、世情、国情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少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关注程度和关注频率都很高。如“腐败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环境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还有许多正在不断发生的热点问题为大学生所关注,不少问题与“概论”课教学中的疑难重点问题重合,极易引发学生的讨论。笔者认为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可以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组织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这里的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采取问题―分析―解决的教学思路,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较高的热点疑难问题,确定教学专题,然后对专题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炼,在课堂上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现实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这种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纳入教学活动中的专题式教学法,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真正达到“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因而笔者认为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概论”课教学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客观必要性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现代信息工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今天的大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虽然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质疑能力较强,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有限,认知能力较弱,不仅容易为各种社会热点疑难问题所困扰,盲目跟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课教师应积极倾听大学生的想法,掌握其疑问,通过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对各种疑难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概论”课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政策。
从“概论”课教材内容看,概论”课教材是在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指导之下组织编写的,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特征。可在部分大学生看来,“概论”教材内容很全面,可兴趣乏乏。一方面在于当前的“概论”课教材内容重叠情况比较严重,大量的教学内容,不少文科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大学阶段存在政治理论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如“概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尽管这两门课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侧重性,然而很多内容还是存在重复现象,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和谐社会等。另一方面社会与理论创新变化太快,不少教材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导致学生一翻开课本,就发现有些内容不仅眼熟,而且与当前许多热点问题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厌倦。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材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疑难、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这些疑难、热点问题作出理性认识与正确判断,从而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从教师角度看,“概论”课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内容,而且涉及社会发展和利益分配等现实问题。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要全面深入的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对于任何老师而言,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由于课堂学时的限制,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突出重难点的教学方式,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板块中,根据教学目标与专业所长,结合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充分论证,经过精心准备的专题式教学,通过理论深刻解析与问题的生动阐释,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还可以充分体现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展现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与严谨的治学风范。
三、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运用与思考
1.明确疑难热点问题,确定专题是前提。
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合理的专题选择是基本前提。首先,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主旨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专题的选择应该以为实现“概论”课教学主旨为出发点,虽然可以打破教学体系,但是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展开;其次,需要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大学生所思所想,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其心理特征,充分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和关注程度较高的最新的热点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再进行专题设计;再次,不少疑难热点问题都涉及中国的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取舍上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反而应该以这类问题作为专题的选择重点,关键在于应深入分析研究,借鉴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态度和观点,远离思想误区,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方针政策。 2.课堂教学是关键。
在疑难热点问题的专题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问题讲清楚,如何让学生真正入脑、入心,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授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量,扩展跨专业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其次,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角度来看,授课教师先介绍专题的疑难热点问题与主要内容,对相应的问题材料扩充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如PPT讲解、多媒体等方式)充分展示,根据专题主要内容,围绕“概论”课的相关理论进行旁征博引、充分讲解,然后,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演讲、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交流,掌握学生问题症结所在,根据班级人数分小组,推荐一到二人重点准备,保证每个学生有一次的课堂发言机会,对症下药,对大学生的困惑点进行梳理和引导;从学生的角度看,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是关键,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沟通,专题式教学应该为他们提供思考空间,在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环节,比如:如何看待就业难的问题?结合自身谈谈教育改革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现在看病贵?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等等,使大学生感受到“概论”课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参与到“概论”课的讨论与互动就是在理解和认识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3.完善教学考核机制是保障。
专题式课堂教学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完善的教学考核是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不断发展的长效机制。教学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专题式的教学法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考核更应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比如将学生的课堂发言、心得体会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将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报告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卷面考核方面,试题注重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考核,在设置分析题和论述题的答案应灵活,对于具有一定独立创新意识和思想深度的答案应给予较高的分数。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大部分的院校都建立了收集信息平台,收集评教信息很有必要,但不应仅仅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概论”课程学习,学生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与收获,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判断,另外再结合教学督导和教学同事的意见,综合多个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价形成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考核的科学和公平,[3]而且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考核成果的反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热点问题的困惑,有效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