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010-02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社会理想,一种社会实践,一种国际运动,长期以来为人类所向往,所追求。社会主义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正确认识这些基本特征,会使我们少犯“左”和右的错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史中,无论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经典作家,还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都把建立公有制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东西确定下来。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摩尔认为,‘一面贫困不堪,而另一面又是奢侈无度’的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就在于私有制的存在’,因此,要消除这种不公正现象,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乌托邦最大的特点便是全部财富由大家共同拥有和使用。”[1]31“巴贝夫把私有制看成是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的根本原因,认为要实现真正的平等,就必须废除私有制。”[1]33“欧文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众多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劳动公社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最基层组织。劳动公社是根据‘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是独立的政治经济组织和社会单位。”[1]35
马克思经典作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互用)必须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筑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筑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生产和产品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2]47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要利用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变革全部的生产方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当然变革的条件是公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系里达到一定的程度。
在中国,邓小平讲,“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110
从出现社会主义思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从社会主义实践开始到现在,虽然认识不断深化,但不同时期都把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二、民主的高度发展
为什么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工人所接受,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民主,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工人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为了自己的利益,部分思想觉悟较高的工人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革命家的指导下争取自己的民主利益,通过民主这一手段来获取自己其他方面的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邓小平也讲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的基本民主制度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在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具体的制度和具体机制还不是很健全。以苏联为例,从十月革命后不久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一直都实行等额选举,候选人主要由党组织领导人决定,选民实际并未完全享有提名权,最后导致选举流于形式,广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些人产生不满情绪,对社会主义民主丧失兴趣和信心,转而崇拜西方民主模式。与社会主义民主相对应的民主权利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各项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势必落空,或者流于形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之所以出现并产生较大影响,乃至导致社会动荡,苏联解体,无疑正是由于苏联长期缺乏具体、操作性较强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
苏联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还存在国家执政党过权力于集中的问题,全党权力过度的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过度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人又实行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度。结果,党内民主就很难发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错误就难以纠正。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路线错了,就会一错到底,难以纠正。如果在民主的政治体制下,即使路线错了,也会很快的得到纠正,因为民主就是集合若干人的智慧处理社会和国家事务,相对而言比集权要科学好多,精密好多。
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这是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共同使命,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使命。从哲学的角度讲,人首先是一个肉体存在,其次才是一个精神实体。人对物质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满足基本的物质欲望才能谈精神追求。这也符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人的物质利益,不要单纯的谈政治、谈精神的东西。苏联在本国刚刚取得革命胜利后,偏向意识形态,侧重于输出革命,把本国作为世界革命的策源地,而不注重发展本国生产力,结果导致既没有达到输出革命的目的,反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越来越僵,大大影响了其他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影响到各国对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的积极探索。后来,列宁总结教训做出结论。1920年,列宁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这是最幸福的时代的开始,到那个时代整治将愈来愈少,谈论政治会比较少,而且也不会那样长篇大论,讲话更多的是工程师和农艺师。”他还把经济建设纲领作为第二党纲,认为“如果俄国布满了电站和强大的技术组成的密网,那么,我们的共产主义经济建设就会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欧洲和亚洲的榜样。”[1]362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本国经济,通过发展成果的示范作用来吸引其他国家选择社会主义,走上社会主义。德国二战后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尽管在当时社会主义各国中发展最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 000美元,但和联邦德国相比,还不到联邦德国的一半,加上民主等方面的原因,民主德国失去了吸引力,民主德国大量国民逃往联邦德国,最后发展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推倒,一年后德国实现统一。
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我们国家有清醒的认识,邓小平讲,经济发展不好,沿海的人民和港澳台一对比就会出问题,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吸引力。1978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转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也不是单纯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还有主义和民主,思想建设,社会和谐等因素的协调发展。
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归宿
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和努力方向。首先我们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严格界定,在这里主要是指在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基础上,人在精神层面的更大发展。为什么要这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因为马克思之所以要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有自己特殊的语境,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和人之间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物之间有依附关系,出现了人对物的崇拜。之所以要实现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打破对人的依附和对物的依附,要打破这两种依附,笔者认为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有能力正确认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并有能力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动物只是本能的向自然索求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作为人来说,发展到一定阶段,更侧重精神方面的追求。物质是人类追求的基础性的东西,精神追求是人类逐渐走向文明以后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当代中国物欲化的趋势特别明显,这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
为什么人类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此看重?这是因为,第一,精神的提升速度要比物质的发展速度要慢得多。用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经济进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的发展比2000年前不知要丰富多少倍,但人在道德和思想境界方面不见得就比2000年前高明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退步。第二,精神层面的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的作用相对比较稳定。换句话说,物质数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长久的稳定,但精神境界的提升必然带来长期的稳定。
物质上存在差别是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和人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社会总有分工,人总要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以人和人的差别是必然的。到了未来社会,劳动成了人最基本的需求,人和人不是没有差别,而是人们能正确的对待差别,人的道德境界和思想境界都很高。随着人们道德境界的提高,人类社会在良性状态下循环,由于人类本身矛盾而产生的内耗逐渐降低。
既然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人类而言弥足珍贵,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怎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笔者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解决信仰问题,坚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信仰是人道德的核心问题,信仰虽然具有非理性的因素,但它能为人专注于某件事提供难以想象的动力。哥伦布、麦哲伦之所以能发现新大陆,据说传教士的功劳功不可没,因为这些人一心想把上帝的福音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不惜献身,才能克服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恐惧。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给这一事业提供原动力,这个原动力就是共产主义信仰。其次,要在实践中让人们认识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对人所产生的益处。精神境界提高给人类发展能带来巨大的利益,能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但人的思想境界的提高具有反复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接受教训,总结经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以战争为例,一部人类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人类在长期战争中,特别是大规模残酷的战争中,遭受惨痛的教训,才慢慢的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人们通过建立联合国等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来之不易的和平,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变得逐渐文明。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是人类具备相当高的思想境界,到底什么样的思想境界是比较高的思想境界,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讲,起码没有互相伤害的念头,没有发动战争的欲望。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