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社会主义论文

打造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升

2015-11-17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校校园文化,在文化传承的连接环节中是融入和切入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结合青年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特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影响和形成社会文化的内涵和方向,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综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发展过程,具有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包容与开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文化特质。

  1.具有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品质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连续而非中断的特征,在于农耕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既表现在上层社会深厚文化的底蕴作用,也表现在基层民众的口传经授的延续性上。尽管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迁和更迭,基于其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柱作用,民族传统中的国家精神,匡扶正义的社会伦理与个人的价值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文化当中。

  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同样是爱国主义基本情感,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改革时期,又往往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结合在一起;作为匡扶正义的传统侠义精神,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则与市场经济效率原则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相联系;作为个人价值的正视与实现,从传统时期集体利益的覆盖到改革创新时期的本位回归。

  2.具有包容与开放的文化品质

  从理论认知看,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既有自身传统特色的坚守,也有兼容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品质。在包容和开放过程中,坚持自身特色的文化,一方面具有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的作用,特别是在面临外来力量侵占之时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在吸收和并蓄中,自身的文化内涵得以发展和完善,从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实践来看,就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政治思想而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基于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其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民族精神中的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核心价值相一致。

  3.具有和谐与稳定的文化品质

  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和谐与稳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中也者,天之本也;和也者,天之道也”。突出反映了稳定、平衡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发展过程。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非是整齐划一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则不继,尽乃弃也”,则突出反映了和谐文化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解读。

  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的实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的直接产物,便是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产生文化的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因此,在繁杂多元的价值和文化体系中,确立其核心内容,并依此规范非主体文化的健康发展,使民族文化在传承、包容和开放中得以健康、理性与科学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背景版”的价值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自身价值功能。其价值功能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的构建和培育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地位。正视这一点,既是大学教育功能和价值诉求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重要基础和内容。

  1.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主要阵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培育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既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反映,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背景板”,同样也是高校的教学文化、科研文化和管理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这种“背景板”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内涵,决定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就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固然是人的价值观念和认知结构形成的重要环节,但高校的系统和完整的教育,特别是校园文化的熏陶过程,基于文化的长期积淀、传承和接力作用,同时结合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形成与确立的特点,其深层次的影响和内化作用,往往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始终。

  2.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平台作用

  ⑴学校区别于企业的内容在于,维系和支撑并且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的不是物质力量,而是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尽管企业管理中也有文化内涵与传承。但学校与企业相比,其文化特质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在教育内化中具有传承和接力作用。

  ⑵高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前期准备阶段,是个体社会职业实践的基础准备阶段,是学生角色向成人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则可为其在以后职业、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平台和桥梁作用。

  3.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是生产知识和创造文化的单位和场所,理所应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价值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发挥自身价值与功能。在理论上,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内聚性,既有传承性也有创新性。将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将在学理上、逻辑上对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在实践中,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在于人的精神凝聚和力量整合,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务虚”与“务实”的结合,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校园文化和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的需要,更在制度层面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转化与践行提供一种参照。   三、打造校园文化在核心价值建设中的升级版

  在本质上,教育和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因此,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设方向、践行核心价值的内容与培育核心价值践行的社会主体,是社会主义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体

  任何文化都是开放的,校园文化同样不是围墙文化。在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过程中,需要打开以下通道。

  ⑴需要打开“科学”与”人文”通道。文化既包括科学知识文化,也包括人文文化。知识的流动与传输不是自发的,而是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的结果。因此,学生的学习和培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更应有人的社会化过程所需要的价值目标和观念的塑造,这是校园文化的理性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基础。

  ⑵需要打开“教书”与“育人”通道。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它区别于社会一般的办学和培训机构。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其对象都不是固定的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将教学、科研与管理和人的培养相结合,将知识信息的传递与人的情感交融相结合,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方有牢固基础。

  2.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亚文化。它必须从根本上与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与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相一致。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基于其独有的知识信息量大、知识群体集中一些特点。因此,与一般亚文化相比,更具有引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方向的功能。

  ⑴在认知上具有科学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行方式的大调整,社会价值观念同时也自然伴随着多元、分散的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基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掌握着较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信息传播手段,理所应当在社会价值观念的选择、培育及其认知方面发挥其作用。

  ⑵在角色上具有引导性。就学校与社会接轨现状而言,关起门来进行文化建设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性的。“经院式”校园文化建设或者不加选择全盘接受社会价值文化也是非理性的。事实上,大学不是风向标,它不是给予社会所要的所有东西,而是给予社会与文化发展实际所需要的内容。

  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

  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都必须体现知行合一与“虚实”结合的特点。就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而言,必须体现以下要求:

  ⑴广泛的参与性。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涉及范围是广泛的,渗透到教学、科研、后勤和行政管理的所有领域,这在客观上决定它的广泛参与的特点。因此,学校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是核心价值践行的参与者,都需要从自身的职业岗位出发,立足价值实现目标和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彰显核心价值的内容。

  ⑵内容的广泛性。由于高校师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加之又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校园文化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同时高校师生虽是一个比较统一的文化群体,但就个体来说又有着相互不同的个性,这就使价值实现过程、方法和角度、形式等方面,又可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因此,在践行核心价值过程中,必须彰显这种文化特征与品味,提升和拓展践行核心价值的渠道和路径。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气质、文化传统、优良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的群体文化,一方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基于其独特的理性群体特征,它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者与引导者。两者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对社会价值观念的科学引导与践行,还是对高校大学精神的发展与完善,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