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论述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方式、方法及其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原则、途径和目标。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党的理论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党的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党的理论建设。党的理论工作的水平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状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途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理论工作。
一、加强党的理论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思想理论保证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党的理论工作。党的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体党员和教育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努力学习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要通过党的卓有成效的理论工作把千百万群众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工作把我们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同样离不开理论工作。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是理论上先进的党。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人民群众的不断发展的伟大实践,要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首先要坚持创新,在总结实践新经验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如果因循守旧,理论上陷于停顿,执政党就会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带领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工作,一贯重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努力促进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综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一些政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辉煌不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建设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思想僵化,丧失了理论上的先进性。在我们这样的一个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建设,始终把党的理论工作摆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寻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方略,努力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和教育群众。
二、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又一耀眼成就,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付诸实践并不断丰富,还应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统一思想和更新观念,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是党的理论工作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从总体来看,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当前和今后,在理论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宣传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来武装广大党员和群众,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舆论支持。
(二)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资政惠民作用
理论工作是探求规律、传播真理的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资政惠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决定》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理论工作发挥资政惠民作用,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贡献聪明才智。
(三)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育人造才的作用
广大党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倡导和谐理论,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同时也是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理论工作的价值和成就应体现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塑造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上。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指南。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大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社会工作人才。因此,完成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决定》明确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这为发挥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理论工作的创造力最终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新的长征,为推进理论创新工作提供了机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求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新途径、新措施。《决定》中提出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当前理论工作应当关注和努力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理论工作者应以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勇攀科学高峰的作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努力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措施。向党和人民奉献理论新成果,为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洞察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措施,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努力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二是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社会建设理论。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藉中,有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社会建设思想,其中一些思想对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从中汲取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三要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的经验和理论。国外一些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他们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具有普世价值,我们应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和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思想,从中汲取对我国社会建设有价值的东西。根据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通过系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的认识,取得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三)坚持“三贴近”的方针,加强理论工作者人品建设,增强理论工作的感召力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相匹配;好的理论需要好的方式来传播;好的思想需要人品高尚的理论工作者来宣讲。当今理论工作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理论工作者的个人修养,从而增强理论工作的感召力。当前在理论工作中,特别是理论宣传中还存在方式落后、手段陈旧、方法简单的问题,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缺乏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共鸣和深刻影响的理论宣传作品,在队伍建设方面,少数理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工作的感染力。我们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在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运用群众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多联系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多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理论工作者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理论工作的感召力。理论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把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决不能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更不能念“歪经”、把“经”念歪,否则就会使理论工作丧失感召力。因此在理论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工作者的学养建设,又要重视其人品建设。
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党和政府要积极为理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为理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氛围;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认真落实党和政府有关人才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在作决策时,要虚心听取有关社科专家的意见,努力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党委政府重要岗位要选拔一定数量的社科专家担任,进一步解决“重理轻文”的问题,抛弃“学文的不如学理的”旧观念;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加强机制建设,为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供制度、机制保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