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的生命;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已走过八十多个春秋。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能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并领导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而党的建设状况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否,则取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程度。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论断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民主和党内民主
(一)民主的涵义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它是由demos和kratia两字合成的。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也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就其词义来看,“民主”是指“人民的权力”或者“由人民直接通过分区选出的代表来治理、统治”。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经典定义。
(二)党内民主的涵义
党内民主的概念,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侧面和意义去理解。有人从权力合理分配意义上去理解,有人从调动党员积极性意义上去理解,也有人从维护党员权利意义上去理解。但无论怎样,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似乎没有异议。
关于党内民主的涵义,有几种典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就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在根本上是指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指党内的民主制度,如党代会制度、党委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等等。此外,正如林尚立先生所指出的,党内民主还包括形成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民主原则、民主权利、民主作风等内容。像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一样,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它的最基本概念是全体党员的意志决定党的一切事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无非是党员意志的代表者和执行者。
二、共产党无论就其产生还是就其使命都与民主密不可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曾经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共产党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继续发展民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
(一)共产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是19世纪前半叶,随着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作为现代代议制政府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首先在英国、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同时,政党也是现代国家民主制的重要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党是应选举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阶级对立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政党就成为动员和组织属于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资产阶级政党是这样,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恩格斯在谈到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2]
无产阶级政党是在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基础上,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发展,客观上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世界工人运动,造就出在全世界组织成政党的千百万工人,建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主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3]
(二)实现充分民主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共产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历史使命是消灭压迫和剥削,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一切社会不平等,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争得民主,实现最充分的民主,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为了争得民主,实现民主,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表明,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民主始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4]毛泽东在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之际,回答黄炎培先生所担心的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屡屡出现的王朝兴亡周期率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代表我们党深入而全面地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党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更加充实完备。在十七大党章中,我们党在把“民主”与“富强”、“文明”并列的基础上,又将“和谐”规定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四项目标之一。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鲜明地高举着“民主”的旗帜,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三、发展党内民主是执政党保持活力的前提和根本
一个党要想长期执政,必须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七一”讲话中所指出的:“八十年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5]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民主潮流的发展,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自然也面临着能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党的生机和活力不是来自外部力量,而是来自党内,即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形成基础是党内民主。
民主是主体性的基础。党是党员的政治组织,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的大小,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党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只有确立了党内民主,党员才能在党内拥有基本的民主权利;而只有发展和完善了党内民主,党员的民主权利才有更大的实践空间。
民主是创造性的前提。邓小平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6]因为,人只有在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的条件下,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摆脱教条的束缚,实事求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每次解放思想都以强调认识论上的民主原则为前提。
民主是积极性的动力。党员的积极性来自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理想与信念的推动;二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推动。二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邓小平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7]只有党内民主发展了,党员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党员的积极性才会得以提高并持久。
四、党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任务决定了发展人民民主必须首先发展党内民主
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构成社会主义民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先导和示范,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外部推动力,是一种以党内民主为先导的互动关系。
中国共产党向来认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只有首先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充分的人民民民主和社会的更加和谐。正因为如此,******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首先,党内民主的发展决定着政治体系吸纳政治参与的能力。政治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是参与政治,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潮流推动下,政治参与必然会对政治体系形成压力和挑战。党的领导对此应该作出的积极回应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使其吸纳人民参与的空间更大,能力更强。而创新则来自政治体系的创造力。在这种过程中,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吸纳和接受人民政治参与的空间和能力。
其次,党内民主的发展决定着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在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化突出的当今社会,执政党只代表狭窄的利益,那么其他不同利益群体就会设法通过其他途径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表。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必须有广泛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各种不同利益,并以各种利益相互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为目标。这就要求执政党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积极引导和参与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整合能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党内民主的发展状况,只有党内民主发展了,党才能倾听到群众的呼声,真正践行“三个代表”。
最后,党内民主的发展决定着政治体系的稳定。在全面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今天,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执政党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党内民主,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党的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决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这层意义上看,发展党内民主为人民民主的实践和发展以及保持政治稳定提供了持续有效的资源。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
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揭示了发展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全局工作的前提、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领导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8]
首先,如同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先导和示范一样,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从和谐关系本身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党内民主对国家人民民主将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法制将对国家法制起保障和推动作用,党内的团结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内成员之间的诚信友爱和平等相处将对全社会成员起示范和榜样作用。这种示范作用影响深远,它会在无形之中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如果没有党内的和谐,如果没有领导党内和谐的实践,党在领导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就会缺少自己的感召力,缺少自身的实践经验,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难以真正实现。
其次,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密不可分,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执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中不仅有着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功能,同时它自身又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党内和谐涉及到党员之间、党员和领导之间、党员和党组织之间基于充分民主的和谐相处,本身就是整个社会大和谐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党内和谐会大大增强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能力。民主的发展,党内的和谐,会调动党内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克服各种消极因素,会增强党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使党在各种决策中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会使党内的各种信息传递更为流畅,减少党内因沟通不够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所造成的各种力量损耗,会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全局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党才能汇聚广大党员的力量,真正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增强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总之,实现一个拥有7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的党内和谐,对实现全社会和谐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10]
纵观党八十七年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每一次胜利和每一项成就的取得无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紧密相联。党的十七大揭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篇章[11],新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仍然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增进党内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M].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6.
[3] 列宁选集.[M]第4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
[4] 列宁选集.[M].第2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
[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4.
[7]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8] 邓谨.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指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37-141.
[9] 孔萍.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8(12):274.
[10] 李抒望.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J].宝鸡社会科学,2006(4):21.
[11] 贺善侃.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J].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