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城镇建设论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关于提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思考

2016-10-19 1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被广大公众知晓源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人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建设化中的涵义,是要树立以提升城市文化、市民素质、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目标导向,摒弃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方式,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

 

  一、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内涵及理论价值考量

 

  ()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

 

  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实现农村小康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主要指公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所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城镇居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

 

  ()提高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体现

 

  城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对于在其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意义,既反映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发展趋势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也突显出提高科技文化素养是公民自身的内在愿望和强烈要求。

 

  1、科技文化素养成为城镇居民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

 

  不论是生存的需要还是就业发展,都要求农民不断学习科技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只有拥有基本的科学知识,才具备一定的谋生能力和劳动技能,这样才能维持温饱和获得安全。农业生产在不断更新工作模式、革新操作技术,这都需要以农民个人的科技文化素养水平和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更新为前提。

 

  2、科技文化素养是城镇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基础

 

  现代社会,科技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与人的身体素质的关系看,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养对于运用科学知识来改善自身以及家庭的健康是极其必要的。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他们对生活中用到的许多工具与服务的理解。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居民科技文化素养突显危机

 

  ()农村劳动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1、科技文化素质与受教育程度密不可分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民勇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更容易掌握新的技能,他们希望通过现代的科技力量来改变当前家庭状况;而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对科技有怀疑,加以排斥,通常仍沿袭传统的劳作方式。

 

  2、家庭收入水平对农民的科技意识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有足够的剩余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中,重视对农科知识的学习;而收入水平低的农民没有足够资金购买新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意愿。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关于提升居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思考


  3、生产规模大小在不同程度影响农民的科技意识。

 

  小农经营的农户,他们生产规模较小,对市场的要求不高,机械化的生产很少,农科技术的应用对他们的效益并没有多大影响,这导致降低了农民对新型农业科技需求的欲望,限制了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

 

  ()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培训的体系不健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虽然农民对于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目前农村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教育体系内部存在分割或残缺,农村教育脱离实际,使农民难以完成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农村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城市的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农村基础教育从学习目的到培养目标与城市教育差别不大,主要是为了高考应试,并不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思想观念落后,科学精神缺失

 

  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引起广大农民思想、生活形态及习惯的改变。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开始迈入农村社会。但长期以来,受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的影响,人们眼光狭隘、思想保守,遇到困难习惯等政府救济而不是依靠自身劳动技能的提高来解决。在生产生活中,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对于新生事物不愿接受,对于某些陈规陋习不愿轻易放弃。

 

  三、提高我国公民的文化素养对策思考

 

  ()加强意识宣传,弘扬科学精神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使农民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适应城市文明;必须帮助和引导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自我革新和改造,尽快实现对新身份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必须提高农民适应城镇文明的学习、就业和生活的能力。使农民先乐业安居乐业就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乐于接受新事物,主动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技能,帮助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最终使农民在城镇能够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

 

  ()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关键在教育。要改革教育发展的陈旧体制,让人人都享有教育的权利。把教育培训与农民的经济结合,让农民解决最迫切需求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在城镇化进城中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能力。结合产业发展的潜在需求和本地的特色产品,开展定向培训,扶持本地品牌,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拓宽科技推广渠道,营造浓厚的科普文化氛围

 

  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农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提升仅仅依靠教育和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建立和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借助农村自治与合作等各类公共生活平台,开展立体式、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拓宽农民参与学习科技文化的途径。把文化、科技、卫生等真正送到农户,用新的方法指导农民,从多个渠道入手,多重手段地在实践中提高农民素质。

 

  作者:高旸 来源:知识文库 201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