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含钴量对钨钢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含钴量对钨钢的影响研究论文

CO能增加和保持刀具本身的红硬性和抗弯能力,所以一般在比较难加工的场合加工不锈钢和较硬的材料时会用含CO的高速钢刀具也就是看中这些特性,但是CO含量不能超过一定分量,狭义上理解CO只是一种添加剂粘合剂,无论是合金刀具还是高速钢刀具还是以钨为基底的,添加剂粘合剂太多了整个材料的组织结构就很难紧密均匀了就会导致材料不具备使用性了。

呵呵,你用的工具还不够先进。最新的电子显微镜应该可以看到的。我估计你用的是esd,它的能量分辨率低,一般为129—155ev,以及si(li)晶体需在低温下使用(液氮冷却)等缺点。而碳属于超轻元素,能量很低,因此探测不出来。

钨钢抗压强度,表示钨钢在压缩负荷下直至破坏时的极限强度。中文名钨钢抗压强度定义钨钢在压缩负荷下直至破坏时的极限强度δbc=P(最大载荷)/F(试样截面积),单位为N/mm。钨钢的抗压强度测量值比较分散,一般取10个试样测量的平均值。图1:钨钢Co含量对WC-Co合金抗压强度的影响图有研究表明,如图1:钨钢Co含量对WC-Co合金抗压强度的影响图所示。各种晶粒度的合金钴含量在4~6%时,合金出现最大抗压强度,之后,随钴含量增加抗压强度降低(有研究认为不存在峰值,而是随钴含量抗压强度降低,如图2:钨钢抗压强度与钴含量的关系图所示)。相同钴含量的合金,WC晶粒度越小,抗压强度越高,添加少量的TaC、NbC使合金抗压强度略有提高,添加过多,抗压强度反而下降。图2:钨钢抗压强度与钴含量的关系图YG钨钢的抗压强度大于YT钨钢的抗压强度;含钴量相同,YT钨钢的挤压强度随TiC增加而降低。

钴[gǔ] [1] ,元素符号Co,银白色铁磁性金属,表面呈银白略带淡粉色,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Ⅷ族,原子序数27,原子量,密排六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2、+3。 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比较硬而脆,有铁磁性,加热到1150℃时磁性消失。钴的化合价为+2价和+3价。在常温下不和水作用,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很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至300℃以上时氧化生成CoO,在白热时燃烧成Co3O4。氢还原法制成的细金属钴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钴。钴是生产耐热合金、硬质合金、防腐合金、磁性合金和各种钴盐的重要原料。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熔点1493℃、比重,比较硬而脆,钴是铁磁性的,在硬度、抗拉强度、机械加工性能、热力学性质、的电化学行为方面与铁和镍相类似。加热到1150℃时磁性消失。

碳含量对硫的影响研究论文

(1)①该装置中C、S在A装置中被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还有部分氧气剩余,所以气体a的成分是SO2、CO2、O2,故答案为:SO2、CO2、O2;②若钢样中碳以FeS形式存在,FeS被氧气氧化,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2价的S被氧化为+4价,结合化学计量数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四氧化三铁,所以反应方程式为3FeS+5O2  高温 . Fe3O4+3SO2,故答案为:Fe3O4;SO2;(2)①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H2O2+SO2=H2SO4,故答案为:H2O2+SO2=H2SO4;②若消耗1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z 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zg,硫的质量分数为yzgxg×100%=yzx,故答案为:yzx;(3)①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需要将二氧化硫除去防止造成干扰,B装置可吸收二氧化硫,C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所以装置B和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故答案为:排除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测定的干扰;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需要测定吸收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碳含量增加,强度提高,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下降,同时恶化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硫使钢热脆,磷使钢冷脆.但磷也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锈性.

化学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的硅。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硅就算合金元素。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1)气体a:CO2、SO2、O2; 3FeS + 5O2 = Fe3O4 + 3SO2;(2)H2O2 + SO2 = H2SO4;zy/x。(3)除去SO2;CO2吸收瓶的增重。

含氧量对养殖的影响研究论文

氧气浓度对锦鲤养殖的影响:(1)饲养锦鲤的鱼池,最严重的污染源是锦鲤排泄的粪尿及饲料残渣,这些残渣也是一些微生物的食物来源。这些微生物就是草履虫及轮虫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的活动也需要氧气,合适的氧气浓度能为清理污染物质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2)微生物与锦鲤一样吸收水中氧气使用微生物吃掉水中污染物质清净水质的方法称为“生物过滤”.氧气与生物过滤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在生物过滤中不可或缺的微生物亦与锦鲤一样吸收氧气而生存。当水中的溶存氧气浓度降低,微生物就不能繁殖,数量骤减。因而生物过滤就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水质即劣化。(3)在容易堵塞的滤材上,短时间内就会有鱼粪等污染物质附着,然后微生物就快速繁殖而吃掉污染物。可是微生物繁殖增多时氧气耗用量亦增加,如果不将氧气送入滤材中,则微生物发生缺氧而猝死。将氧气送入滤材之中,是指要在滤材中形成水流之意。容易堵塞的滤材,水之流通不能充分广被于滤材各部,所以微生物就发生缺氧,致微生物不能繁殖,过滤槽就发生异臭(污泥臭)。在养殖锦鲤的水缸里,要具有经常充分供给氧气功能的过滤系统,过滤槽内微生物才能继续繁殖,所以能以高效率清净用水,减少锦鲤饲养出现的缺氧问题。

草履虫很多时间生活在水的表层,说明氧气是影响动物分布的环境条件。大部分动物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氧气的含量多少就成为影响动物分布的重要环境条件。比如,随大气层的延伸,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动物的种类会越稀少。

莹姐,氧气溶解的效果的话,一般都是温度温度越高它的溶解效果就越差,所以一定要进行降温处理。

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一、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二、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三、低溶氧对鱼虾蟹的危害及其行为反应

淬火温度对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论文

当碳含量在能完全溶在铁中的范围内,含碳量越高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越多,硬度越高,刚性越好。淬火时:温度必须比临界温度高出20-50C°才能发生组织变化。太高了过火,变脆!回火时:(温度从低到高)变化透切,组织均匀。(硬度更高,刚性更好)——马氏体开始兑变(变软,弹性增加)——(超过临界温度)马氏体消失,软,弹性也没了,切削性能好,——完全退火。全软,弹性也几付没了。 详细请看《金属热处理》。

摘要:研究证明,经淬火碳分配工艺处理后的钢可获得优异的强度和塑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其室温组织由贫碳的马氏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组成,马氏体组织保证了钢的强度,而残留奥氏体提高了钢的塑性。文章对近年来淬火-碳分配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述,并对该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残余奥氏体 淬火 淬火碳分配工艺 热处理工艺 马氏体 1、概述马氏体钢传统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和回火。淬火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或是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其强度高;回火则消除淬火应力、同时马氏体析出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分解。在1960年,Matas[1]等发现,在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钢中的C原子可以由马氏体相向残余奥氏体中扩散。随后,Sarikaya[2]等通过实验证明,在淬火过程中,C会由马氏体相向残余奥氏体中进行分配,从而造成增C现象。虽然很早人们就知道C会从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分配,但是由于传统的理论研究认为室温下存在的残余奥氏体对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有害,从而希望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越少越好。2003年,美国科罗拉多矿校Speer[3]提出一种新工艺,即淬火碳分配工艺(Q&P),该工艺通过提高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使钢在室温下的微观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从而保证钢在高强度下具有较高的塑韧性,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钢。淬火碳分配工艺(Q&P)与传统的淬火回火工艺的区别在于,Q&P工艺利用钢中的元素如Si、AL等来阻碍碳化物的析出,使C从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中分配,残余奥氏体富C,从而获得稳定的奥氏体组织,使钢在保证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高的韧性。2、淬火碳分配工艺过程图1为淬火碳分配热处理工艺示意图[4]。QT表示初始淬火温度,PT表示碳分配温度。其中将QT=PT的处理称为一步法工艺,将QT PT的处理称为两步法工艺。图1淬火碳分配热处理工艺示意图3、淬火碳分配工艺的研究现状(1)在钢种方面,研究者们发现通过淬火碳分配处理后的钢能获得较好的强塑性结合,主要在于该工艺能够有效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及其含碳量,最终获得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5]等人将高碳含硅钢()进行淬火碳分配工艺处理,其硬度为HRC58,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0%。而传统的Q-T工艺得到的残余奥氏体一般都在2%左右。唐荻[6]等对钢通过淬火碳分配处理后,其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高达,有较高的强塑积,其抗拉强度为1221MPa,伸长率为14%。较传统热处理工艺,综合性能提高很多。钟宁[7]对钢进行淬火碳分配处理后,显微组织由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其屈服强度达900MPa,抗拉强度达1100MPa,伸长率为21%,与其它先进结构钢(马氏体钢、TRIP钢、双相钢)相比,经淬火碳分配处理后的钢拥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在工艺参数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在初始淬火温度、碳分配温度、碳分配保温时间、淬火介质等方面做了不同的研究。陈连生[8]等对进行淬火碳分配处理,研究碳配分温度对钢的组织性能以及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碳配分温度为400 时,其强塑积达到最大值22610MPa.%,此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蒯振[9]等人通过对进行淬火碳分配处理,发现在配分时间为300秒时,抗拉强度为1000MPa,伸长率为,强塑积达到最大为27300MPa.%。董辰[10]等对钢进行淬火碳分配处理,研究不同初始淬火温度对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250 时获得较好的强塑积。Ludmila[11]等人对42SiCr进行研究,选取多种淬火介质,并以淬火冷却速度作为研究的对象,结果表明,不同的淬火冷却速度会影响钢的强度,但是对塑韧性的影响不大。盐浴炉中得到的钢的屈服强度最高,其值为1788MPa,抗拉强度为1920MPa;水淬得到的屈服强度不高,但是抗拉强度最大,其值为2008MPa。4、对淬火碳分配工艺发展的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的强度,节约能源和资源,徐祖耀[12]在淬火碳分配的基础上提出了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在设计的碳含量小于的钢中加入了碳化物形成元素,通过实验,初步获得钢的抗拉强度在2000MPa以上,而断后伸长率在10%以上。较淬火碳分配工艺,该工艺引入了碳化物沉淀机制,能获得更高的强度和塑性相结合的钢。辛沛森[13]基于淬火碳分配工艺的热冲压U形件的制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淬火碳分配的热冲压件的强塑积比同等条件下的传统热冲压件的强塑积高。对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结论采用淬火碳分配工艺,在不降低或者降低很少强度的情况下,能使钢的塑韧性大大提高,从而获得性能优良的钢。在淬火碳分配钢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初步研究出含碳量小于的淬火-碳分配-回火钢也能显示良好的力学性能。基于淬火碳分配的热冲压件其性能也优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的热冲压件,对引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淬火碳分配工艺获得的钢制品在提高制件的强度,减轻制件重量,节能降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借助Fe-Fe3C相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碳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钢的性能不是呈线性的关系。

炼钢对国防的影响研究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中国国防是我们伟大祖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不侵略

国防经济建设事关国家安危。建设好我国的国防经济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资源不受侵害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安全环境,完成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重要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国防经济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防经济概论论文 范文 一: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中国国防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 出国 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 教育 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

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1、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2、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3、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 经验 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 文化 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国防经济概论论文范文二:浅淡国防的重要性——中国海上国防安全分析

近期,中国海上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日本菲律宾动作频繁,在中国的四个海域内寻衅挑事。从最初钓鱼岛、黄岩岛争端的发生到现在的胶着状态,以美国为后助推动的事件或日菲自发的事件不断发生,这些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国的国防安全。

中日、中菲海上岛屿的争端是历史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都未能解决。可是随着时代发展,资源的开发,以及国际海域标准的产生,岛屿岛礁的归属及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显。自2009年起,中菲黄岩岛争端掀起,菲律宾擅自将黄岩岛及南沙部分岛碓划入菲领土。之后,又发生了2012年的菲海军船抓捕中国渔民的的事件,发展到现在,虽然中菲南海争端已进入仲裁程序,但是,依然没有清晰结果。

同样,中日钓鱼岛也一直争执不断。自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称“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始,日本的小动作就从未停止过。当年7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程序。9月,日本政府又签订钓鱼岛“购岛"合同,并单方声称:会就钓鱼岛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同年12月,中日钓鱼岛问题再次占据世界主流媒体头条:日本出动战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今年4月,安倍晋三再次宣称“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在国际法上,钓鱼岛都是日本固有领土”。7月,安倍登上钓鱼岛附近岛屿。近日,日本更是集结重兵演练夺岛,以中国为“入侵“钓鱼岛的假想敌,这导致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东亚地区的火药桶也由朝鲜半岛转变为钓鱼岛。

虽然日菲两国在步步“紧逼“中国,但中国也没有丝毫退步,通过严正交涉、武装行动等手段,使日菲不敢轻举妄动。而这种强大的捍卫国土的力量,亳无异议,其来自于强大的国防实力。墨子有言“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国防捍卫领土主权,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有强盛的国家。

时间上溯到二千多年前,强秦建立了强大的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同时,秦始皇北筑长城,南征南岭,修通直道,使当时的秦国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实力,“诸邦领域,莫不畏怯“。强大的国防使秦国无比强盛,若不是苛政苛税,秦国会随着它的强盛而成为长久的王朝。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晚清,自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国的完整主权就丧失了,租界、使馆区一点点蚕食着中国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深入探究这一切发生的原因,就会发现,正是国防实力的脆弱使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主权性质与社会性质。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清王朝的统治阶层企图增强国防实力(洋务运动)以自救,但那种没有从本质根基上建设国防的做法,并不能取得好的结果,以致清朝继续沿着下坡路一滑到底,最终被民国取代。如今,中国的国防力量是有目共睹,它已脱胎换骨,屹立站起,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像百年前

国防保卫国家政权,使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稳定。

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政权频频更迭的时代,导致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时一个接一个建立起的国家,都缺乏完备的国防建设,往往一个小国刚建立起,国防机制都还没完成,就已兵临城下了,如此,政权岂能不朝立夕改,频繁换政。国防之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另一个极好的例子是二战:闪电袭击在短期内就攻入巴黎,迫使法国投降,政府流亡国外。而当德国要入侵英国时,英国良好的国防建设使德军久攻不破,不列颠空战更是使德空军严重受挫,士气消沉。强大的军事国防实力,使英国保住了自己的国家政权,也为之后的二战胜利保存了力量。由此可见,国防对于国家政权是多么重要,军亡政亡,军存政存,这是不变的真理!

国防是经济、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没有国防作保障,经济文化就不可能有发展。

新中国早期的建设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虽然有巨大的挫折,却也有巨大的成功。“一五"成就,二弹一星,百花齐放方针等,都使新中国焕发出生机。而究其原因,外部环境是功不可没的。而外部环境的创造,又紧密依赖于国防军事,正是此时国家国防具有一定实力,才使台湾及资本主义国家不敢有所企图,因而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事实上,不仅早期如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与国防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在60年代尽力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原因。

再回到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的争端。虽然问题一直没解决,但如今,中国的国防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它已脱胎换骨,屹立站起,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像百年前一样欺凌中国,周边国家就更得慎重考虑与中国的关系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也必将是难以实现的。中国的国防,震慑了美国“岛链“的构建,使美国的幕后操纵难以得逞。不像建国前的国防,要么是自身力量不足,一击就垮,要么是依靠别国资助,依赖于人,中国现今的国防是自卫防御型的,其主要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及稳定。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现代军事实力,使得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不断上升。而这一切改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防建设的推进。

中日、中菲关系一度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许多人预测将因海上领土争端爆发对抗战争,但事实是,战争没有爆发,状态依旧僵持。毕竟,国防于一个国家的整体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细小的国防策略失误,都将殃及国家的方方面面。因此,各方在应对国防安全时,都是谨慎小心的。有什么言论,有什么动作,在自己家里鼓捣一下就行了,搬到台面上时还是得多注意 言行举止 的。各国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都不会随便发动战争。还有一点是,日菲两国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受到美国意志影响的,美国清楚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灾难,也了解中国的国防实力,亚太地区不会像波斯湾地区一样,能够实行迅速打击;所以,当日本做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等行为时,美国还是得给予适当阻止的。因而,美国也曾出面对日本的行为给予谴责。

在近期,中日菲的国防策略应该都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至少,主基调是不会变的。一些军事调动,战略布防的改变,仅仅是一种在气势、军心上给对方造成压力或转移本国人民的注意力的策略。

虽然战争的可能性是几乎不存在的,但是中国的国防建设还是要抓紧的,军队装备要继续改进,全民国防意识要提高,国防策略要推进。要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国防力量的综合性、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国防建设的系统性与国防建设的社会性。中国国防安全形势从海陆地缘方向看,陆地边界领土争端已基本得到解决,海洋权益争端进一步突出;海洋方向面临的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重于陆地方向。因此,中国要多侧重海洋方向的国防防范。同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分析也是极为重要的,总的而言,安全威胁东移、南移到海洋上的趋势明显,中美关系依然是并且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汹涌莫测的国防安全现状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充分意识到国防在整个国家的安全甚至未来国家战略大局方面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力量去支持国防建设。

感觉这样的论题在网上很少找到呀~我只在(现代管理 )里面看到一篇“军事资源统筹管理审计初探”,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你也可以去看下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