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基于夜间图像增强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基于夜间图像增强的研究论文

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和图像。据统计在人类接受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占80%,所以图像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体和方式。图像传递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压缩、图像编码、图像存储、图像通信、图像显示这六个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部分都有可能导致图像品质变差,使图像传递的信息无法被正常读取和识别。例如,在采集图像过程中由于光照环境或物体表面反光等原因造成图像整体光照不均,或是图像采集系统在采集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缘故无法避免的加入采集噪声,或是图像显示设备的局限性造成图像显示层次感降低或颜色减少等等。因此研究快速且有效地图像增强算法成为推动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领域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图像增强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由于场景条件的影响图像拍摄的视觉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图像增强技术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比如突出图像中目标物体的某些特点、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目标物的特征参数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对图像中目标的识别、跟踪和理解。图像增强处理主要内容是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这样使有用信息得到加强,从而得到一种更加实用的图像或者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处理的图像。图像增强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阔并涉及各种类型的图像。例如,在军事应用中,增强红外图像提取我方感兴趣的敌军目标;在医学应用中,增强X射线所拍摄的患者脑部、胸部图像确定病症的准确位置;在空间应用中,对用太空照相机传来的月球图片进行增强处理改善图像的质量;在农业应用中,增强遥感图像了解农作物的分布;在交通应用中,对大雾天气图像进行增强,加强车牌、路标等重要信息进行识别;在数码相机中,增强彩色图像可以减少光线不均、颜色失真等造成的图像退化现象。图像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覆盖面也很大。从1996年起,《中国图像图形学报》上连续刊登了对图像工程文献统计分类的综述文章。根据各文献的主要内容将其分别归入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技术应用和综述5个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5种有关图像工程的重要中文期刊进行了各期刊各类文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的刊物名有:《CT理论与应用研究》、《测绘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学报》、《信号处理》、《遥感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自动化学报》。从中我们挑选了2005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2005年的112期上发表的2 734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656篇。在2006年的112期上发表的3013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711篇。在2007年的118期上发表的3312篇学术强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895篇。在2008年的120期上发表的3359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915篇,2009年的134期上发表的3604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有1008篇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论文总数还是选取总数都是逐年增长的。论文总数的增长表明刊物的不断发展,选取总数的增加表明图像工程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壮大。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9年,发表图像处理的文章总计2720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图像分析的文章总计2434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图像理解的文章总计1192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技术应用文章1797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综述评论文章74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其中关于图像增强技术方面的文章增长率尤其较高。因此图像增强技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热点。影响图像质量清晰程度有很多因素,室外光照度不均匀会造成图像灰度过于集中;摄像头获得的图像经过数/模转换,线路传输时都会产生噪声污染,图像质量不可避免降低,轻者变现为图像伴有噪点,难于看清图像细节;重者图像模糊不清,连大概物体面貌轮廓都难以看清。因此,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之前,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增强图像。图像增强并不考虑图像质量下降的原因,只是将图像中感兴趣的重要特征有选择性的突出出来,同时衰减不需要的特征,目的就是提高图像的可懂度。图像增强的方法分为空域法和频域法两种,空域法是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操作,用公式描述如下:g(x,y)=f(x,y)*h(x,y)其中是f(x,y)原图像;h(x,y)为空间转换函数;g(x,y)表示进行处理后的图像。频域法是间接的处理方法,是先在图像的频域中对图像的变换值进行操作,然后变回空域。例如,先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化到频域,再对图像的频谱进行某种滤波修正,最后将修正后的图像进行傅里叶反变化到空域,以此增强图像。可用图1来描述该过程。

********************手工制造 请勿复制*********************************Image enhancement (enhancement) refers to the dura image enhancement, the useful information, it can be a distortion of the process, its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visual effect. Will not clear image becomes clear or emphasize certain interest, inhibit the characteristic is not interested, that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and abundant information, strengthen image interpret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image processing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enhancement,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2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image enhancement, convolution theor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Then introduces the subject of development tool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Matlab Matlab, main function, etcThe third chapter basically introduces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of spatial filtering, smooth and airspace airspace, use sharpen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program of the filterThe fourth chapter basically introduces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 of frequency domain filtering enhancement in frequency doma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high-pass filter low-pass words: image enhancement, MATLAB, Spatial filtering enhancement, Enhanced

MRI

MRI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二十世纪医学影像成像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研究磁共振成像及其图像处理方法具有很广泛的现实意义。

论文对MRI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子课题:基于化学位移的扩展两点Dixon水和脂肪分离算法研究,该算法同时包含特定成像脉冲序列设计和图像后处理;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图像增强、去噪以及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研究;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和改进零树编码的医学图像渐进无损压缩算法研究。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系统回顾了MRI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化学位移的扩展两点Dixon水和脂肪分离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使用低通滤波代替多项式拟合迭代进行两维相位去卷绕,改进算法能够降低分离处理的计算复杂度和改善了水和脂肪的分离结果。

为改善MRI医学图像质量,论文对线性增强算法和非线性滤波外推图像增强算法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整幅图像增强时导致马太效应的原因所在。

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剪切策略包络阈值剪切策略改进非线性滤波算法,使得改进后的算法在外推新的高频分量进行图像增强时显著优于原有算法。运用改进的非线性滤波算法结合低通滤波对医学图像进行去噪处理,能有效消除高频噪声同时尽可能保留有用高频信号。

最后将改进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图像重建,获得了比线性插值更为理想的高分辨率重建图像。

论文对整数小波变换和 EZW零树编码算法做了简单回顾,研究了EZW零树编码策略应用于无损图像压缩时的缺点,提出基于整数小波变换和改进零树编码的医学图像渐进无损压缩框架。

对医学图像的无损压缩实验取得了较高的压缩比,有损渐进解码恢复时,较低的码率得到了较好的图像信噪比,同时良好的渐进解码特性,能够满足远程医疗等基于信道传输的图像解压缩应用。

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论文

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和图像。据统计在人类接受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占80%,所以图像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体和方式。图像传递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压缩、图像编码、图像存储、图像通信、图像显示这六个部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部分都有可能导致图像品质变差,使图像传递的信息无法被正常读取和识别。例如,在采集图像过程中由于光照环境或物体表面反光等原因造成图像整体光照不均,或是图像采集系统在采集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缘故无法避免的加入采集噪声,或是图像显示设备的局限性造成图像显示层次感降低或颜色减少等等。因此研究快速且有效地图像增强算法成为推动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领域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图像增强处理是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由于场景条件的影响图像拍摄的视觉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图像增强技术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比如突出图像中目标物体的某些特点、从数字图像中提取目标物的特征参数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对图像中目标的识别、跟踪和理解。图像增强处理主要内容是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减弱或去除不需要的信息。这样使有用信息得到加强,从而得到一种更加实用的图像或者转换成一种更适合人或机器进行分析处理的图像。图像增强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阔并涉及各种类型的图像。例如,在军事应用中,增强红外图像提取我方感兴趣的敌军目标;在医学应用中,增强X射线所拍摄的患者脑部、胸部图像确定病症的准确位置;在空间应用中,对用太空照相机传来的月球图片进行增强处理改善图像的质量;在农业应用中,增强遥感图像了解农作物的分布;在交通应用中,对大雾天气图像进行增强,加强车牌、路标等重要信息进行识别;在数码相机中,增强彩色图像可以减少光线不均、颜色失真等造成的图像退化现象。图像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覆盖面也很大。从1996年起,《中国图像图形学报》上连续刊登了对图像工程文献统计分类的综述文章。根据各文献的主要内容将其分别归入图像处理、图像分析、图像理解、技术应用和综述5个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5种有关图像工程的重要中文期刊进行了各期刊各类文献的统计和分析。选取的刊物名有:《CT理论与应用研究》、《测绘学报》、《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数据采集与处理》、《通信学报》、《信号处理》、《遥感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自动化学报》。从中我们挑选了2005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2005年的112期上发表的2 734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656篇。在2006年的112期上发表的3013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711篇。在2007年的118期上发表的3312篇学术强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895篇。在2008年的120期上发表的3359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有915篇,2009年的134期上发表的3604篇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文献中,有1008篇属于图像工程领域的文献。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论文总数还是选取总数都是逐年增长的。论文总数的增长表明刊物的不断发展,选取总数的增加表明图像工程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壮大。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9年,发表图像处理的文章总计2720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图像分析的文章总计2434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图像理解的文章总计1192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技术应用文章1797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发表综述评论文章74篇,占图像工程总体的,其中关于图像增强技术方面的文章增长率尤其较高。因此图像增强技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热点。影响图像质量清晰程度有很多因素,室外光照度不均匀会造成图像灰度过于集中;摄像头获得的图像经过数/模转换,线路传输时都会产生噪声污染,图像质量不可避免降低,轻者变现为图像伴有噪点,难于看清图像细节;重者图像模糊不清,连大概物体面貌轮廓都难以看清。因此,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之前,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增强图像。图像增强并不考虑图像质量下降的原因,只是将图像中感兴趣的重要特征有选择性的突出出来,同时衰减不需要的特征,目的就是提高图像的可懂度。图像增强的方法分为空域法和频域法两种,空域法是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操作,用公式描述如下:g(x,y)=f(x,y)*h(x,y)其中是f(x,y)原图像;h(x,y)为空间转换函数;g(x,y)表示进行处理后的图像。频域法是间接的处理方法,是先在图像的频域中对图像的变换值进行操作,然后变回空域。例如,先对图像进行傅里叶变化到频域,再对图像的频谱进行某种滤波修正,最后将修正后的图像进行傅里叶反变化到空域,以此增强图像。可用图1来描述该过程。

中国知网()上,你挑挑1.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在X线头影测量中的应用曹国刚,胡遒生,王林,鲍旭东 文献来自: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也为医生完成这一工作提供了便利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在X线头影测量中的应用@曹国刚!210096江苏南京$东南大学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胡遒生$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王林$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鲍旭东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2.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及其在VC++下的实现夏明华,张炎生 文献来自: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及其在VC++下的实现@夏明华$湛江海洋大学海滨学院!广东524005 @张炎生$湛江海洋大学海滨学院 ... 空间域法论述了数字图像增强技术中涉及到的图像平滑、中值滤波、梯度锐化和拉普拉斯锐化等基本算法及其在VisualC++6 ...被引用次数: 1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3. 数字图像变换及信息隐藏与伪装技术丁玮,齐东旭 文献来自: 计算机学报 1998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3按幻方的图像置乱变换以自然数1,2,…,n『为元素的n阶矩阵满足其中则称A为标准幻方.假定数字图像相应於n阶数字矩阵s ... 对数字图像矩阵B,注意B与A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随A转换为人而把B中对应像素信息(灰度,RGB)做相应的移置,产生数字图像矩阵民,记为EB— BI,一般地,有E」B一B。例如,我们考虑一个由4X4像素组成的图像B, ...被引用次数: 19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4. 透射电子显微镜数字图像增强技术陈利永,叶锋,陈家祯,郑子华 文献来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原始图像和处理后图像的直方图透射电子显微镜数字图像增强技术@陈利永$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福建福州350007 @叶锋$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5.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李红俊,韩冀皖 文献来自: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2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模拟图像处理 (AnalogImageProcessing)和数字图像处理 (Dig italImageProcessing)。数字图像处理 ,通俗地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因此也称之为计算机图像处理 (C ... 图像理解[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5]A .罗森费尔德,等.数字图像分析[M ] ...被引用次数: 2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6. 棉铃虫数字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於新文,沈佐锐 文献来自: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年 CAJ下载棉铃虫数字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於新文$西南林学院!昆明,650224 @沈佐锐$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昆虫学系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7. DSA数字减影系统中图像增强技术研究华如梅,沈大公 文献来自: 医学信息 1999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对数放大和数字滤波算法。这两种算法是根据DSA系统产生减影图像的实际过程和实时性要求,对传统的数字图像增强算法进行改进而设计的,DSA系统采用这两种算法使减影图像基本达到平滑、清晰,并有较一致的对比度?...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8.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郑建英 文献来自: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图像处理;;像素;;矩阵;;滤波本文概迷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并讨论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同时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1]KennethR ...被引用次数: 9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9. 数字图像的自适应公开水印技术张军,王能超 文献来自: 计算机学报 2002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基於多小波变换的性能更好的水印技术 .数字图像的自适应公开水印技术@张军$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武汉430074 @王能超$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 一种新的数字图像隐藏方法.计算机学报,2000,23(9):949-952) 11NiuXia-Mu,L uZhe-Ming,SunSheng-He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10. 数字图像的增强黄涛 文献来自: 肇庆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图像增强的目的在於采用一系列技术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有频域处理法与空域处理法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查数字图像 的定义搜数字图像 的学术趋势搜技术 的学术趋势翻译 数字图像增强技术 参考资料百度里面有更完善

图像处理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特点技术及应用前景论文

现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用户需求的逐年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逐年扩大,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了国民生产的诸多方面。嵌入式系统具体讲,就是一种拥有特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通信的智能性与灵活性。

应用嵌入式系统对图像进行处理,可以显著的提高图像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通信等能力,进而有效的扩大图像处理技术的使用范围,以及对于不同要求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用嵌入式系统进行图像处理,是进行图像处理的新的途径之一。当前图像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仪表检测安全、消费电子、工业自动化、医学等领域,因此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特点

1) 图像处理系统,具有系统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时具备运行速度快、简单易用与功能强大的特点。2) 图像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智能化模式识别技术,诸如图像匹配等提供支持。3) 改变了原有的对待处理图像的处理策略与算法,可以依据具体的待处理图像的不同特点,提供有效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而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与速度。4)对于外部图像的总线结构与输入输出设备等都是采取专用的设备,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外部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中央计算单元的数据交换速度。

5) 改变了原有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应用了嵌入式的专用平台,同时应用图像高速处理器,使图像处理的速度有效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图像处理任务的实时性。

2 图像处理系统总体设计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具体由嵌入式操作系统、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软件与硬件平台构成。系统的组成结构图具体如图1所示。硬件平台可以为图像处理提供显示、存储器与计算支持,主要采用的是MagicARM2410嵌入式开发平台,同时包括图像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SDRAM等。

图像处理过程

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为底层硬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管理,诸如可以进行图像处理任务管理;中断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驱动支持等。首先,在系统启动后,经由引导程序启动操作系统,进而完成硬件的初始化。其次,经由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模块,进行内存的分配,同时将图像信息存储在存储器的视频缓冲区中。第三,经由软件算法,将显示缓冲区的图像信息,写入到LCD缓冲区,进而实现图像的实时显示。第四,通过图像处理的算法,进行图像的编码与处理,同时进行存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图像处理算法,其主要是针对目标要求编写的专用程序。

系统的功能设计

嵌入式图像处理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嵌入式环境下实现图像的处理。

具体的主要应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将需要系统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模块化的设计。在每一个模块中,都包含一类图像处理的操作方法,而且在进行执行时都会调用对应的算法。系统功能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形态运算;几何变换;图像分析;图像增强。其中图像增强的模块具体又包括:灰度变换调整;直方图修正法;直方图等,具体如图3所示。各大系统模块的下面都会细分图像的处理操作,其余的三个模块的设计形式与图像增强模块的设计具有相似性。

3 图像处理系统发展趋势

1) 在图像处理系统的内部,主要进行集成软件的开发,对于用户而讲,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显著的提高系统的效率。2) 图像处理系统与网络的结合性逐渐提高,进而实现了图像的远程传输与采集。3) 图形处理系统的功能不再完全借助PC与多种辅助设备,而是会集成在一个方便使用的电子设备上。4) 伴随硬件设备的进步,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逐年提高,因而价格也会逐年下降。

4 结语

在嵌入式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使得图像处理领域中出现了人机用户界面、多种通信模式与网络接口的便捷性。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其必然会朝着网络化、便携性、多任务与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伴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强大功能,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会更加宽广。

参考文献:

[1] 崔磊,董守平,马红莲。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禾。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杨永敏。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杨柯。嵌入式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 宋延昭。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及选型原则[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

[6] 严丽平,甘岚。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2008.

[7] 杨会丽。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图像处理平台的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篇一】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图像,指的是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自然反映,它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以纸张,照片,计算机屏幕等介质呈现出来。现实中,人类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取得。五种感官方式中视觉是主要的获取方式。然而,由于光照,噪声,介质形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图像的生成和传输过程中,图像会发生质量降低的情况,如对比度偏低,图像明暗不均,几何形变等。因此,需要进行图像处理,以取得符合人们应用需求的图像。数字图像处理,指的是以数学运算为方式,对图像作出的各种加工过程,目的是得到对用户适用的效果⑴。这些过程包括降噪、配准、增强、压缩等,它们与现实中的生产过程是紧密结合的。数字图像处理,起始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时从计算机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发展的学问。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扩充,现在图像处理的技术基础己经很稳固,在许多社会领域广泛运用。

如气象部门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得到更加有效的天气云图,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林业部门通过对航拍图像的分析,评估森林发生火灾险情的可能性;航天部门需要对飞行器传回的图像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更多更清晰的细节;医疗部门的CT诊断技术采用图像重建技术,获得人体各部位的重建图像,而对X射线图像的处理能突出病变区域的显示效果,让医生得以准确地判断病变区域;在安检领域,对阿尔法射线照射图像的处理,使得包裹内物品的形状和层次更加清晰,利于判断物品类型。现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流行的技术相结合(如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以后将有更好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按照方式和目标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如增加对比度,色彩变换,几何变换等,本文主要讨论的图像增强就属于这一方面;二是获取图像的特征信息,以满足匹配的需要,如获取边缘信息,颜色特征,纹理特征等;三是图像的压缩编码方面,这是为了减小图像的大小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图像质量,使得传送更为容易。从具体方法来看,数字图像处理常用方法有图像变换,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增强,图像特征提取等。图像增强,指的是在一定的处理背景下(如整体偏暗,对比度不足等),提升图像上用户感兴趣的部分,同时抑制甚至去除不感兴趣的部分,提升图像区域之间的差异,以突出某些部分的特征的过程。它的目的是提高图像中有用信息的显示效果,使图像更利于机器识别和视觉观察,达到特定的分析目标。

图像增强是整个处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这个步骤序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设备采集到的图像不能直接满足特定的分析需求,需要采用一些图像增强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再交给业务处理部分。例如,医疗中X射线照射生成的图像可能因为对比度不足而难以识别,可以先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再用其他算法标注可能的病灶区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图像增强的主要目的在于两点:一是提升视觉效果,使图像更清晰,人眼观察时更容易获取需要关注的区域;二是使图像的呈现形式更容易被机器处理,通过机器解析出人们想要的信息。例如,军事侦查卫星得到的遥感图像可能经过了伪装处理,其中的重要建筑,车辆等混为一体,不易分清,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可以突出诸如机场、桥梁、车辆等元素,再对不同时段的遥感图像对比处理,能够更正确完整地观察对方部署的变动情况。图像增强在技术的选取上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情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将阐述图像增强的数学基础和一些典型的算法,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后的方法。本文所做研宄的项目来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平台重点项目课题:便携智能阅读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1142):基于逆向工程的扭曲文档图像校正技术研宄。前一个项目的产品智能阅读器是本课题的研宄平台,该产品是一款基于文字识别的有声电子阅读产品,主要通过拍照方式获取印刷文字信息,经OCR识别后转换为语音后输出。是为盲人及弱视等人群阅读普通书籍所准备的视听转换工具。借助该产品,盲人可阅读纸质书籍杂志、菜单、说明书等。

图像增强是阅读器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包括了灰度增强和位置增强,目的是提高图像的人眼视觉效果和机器处理精确度。后一个项目是前一个的延伸,这个项目通过基于模型的、基于连通域的或基于3D的等各种方法,来实现扭曲文本的校正工作,以达到位置增强的目的。本课题从基于模型的思路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抛物线数学模型,对文本线进行遍历,得到一系列文字的位置点,用位置点的坐标结合模型拟合出文本线,根据文本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差距进行精确恢复,以得到水平分布的文本行。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图像处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在技术基础上己经比较完备。图像增强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中不断地推陈出新,产生新的方法。图像增强方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起步时期,它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获得第一次实用化。实验室人员对航天飞行器传回的图像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强处理,如灰度变换,几何变换等,获得了质量优良的月球表面图像,图像增强技术展示出了强大的应用潜力"]。此后,该技术又多次用于火星,土星等探测图像的优化工作,赢得了巨大的技术成功。七八十年代,图像增强技术与其它领域结合,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例如,这一时期,图像增强技术用于指纹识别领域,通过提升指纹的生成效果和提取质量,使指纹识别的准确率得以保障,指纹识别因此成为实用化的技术。图像增强也应用于了医疗领域,一方面用在显微镜光学成像,对生成的影像进行了大幅度的视觉优化处理,可以对细胞结构,细菌形状,染色体形状等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另一方面,是用在X射线所产生图像的处理上,同样对影像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0年代以后,图像增强步入普及民用化时期。由于硬件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处理速度快速增长,制造成本却大致遵循着摩尔定律不断下降。

图像增强技术普遍应用于生产的各个方面,针对于各行各业生产环境的增强方法大大增加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图像增强研宄的发展又有新的特点,其中包括大数据量,实时性,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用户定制需求,与人工智能结合,与智能终端结合等。图像增强的方法按照是否经过变换可分为:空域增强和变换域增强。空域增强是以图像各点的像素值为一般处理对象,通过对像素值的单独的或邻域的公式运算来实现提升显示效果的目的,例如灰度变换就是按照公式对像素值进行一一替换,直方图均衡则按照均衡分布的准则重新安排像素值;变换域增强则不是操作像素值本身,而是令其转换到某一变换域后,根据其在变换域中的分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如傅立叶变换是转换到频率域上,小波变换是转换到小波域上。转换后的处理方式有同态滤波,带阻滤波等还有其他一些较独立的方法。如数学形态学方法,它是一种用来解析几何形状的方法,被应用于图像处理中。它包括一些特定的结构元素,通过这些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操作,可以提取图像中的对应形状。这样将形状和背景分离开,分别加以强调和抑制处理,可以达到图像的增强效果。

另外,图像增强与其他领域的方法相结合,出现了很多新的处理方法,如与模拟神经信号传递的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得到一种非线性增强方式,对图像进行直接增强前面提到过,本文提出的方法是以智能阅读器的产品为基础的,产品组成如图。这款产品包括了一个图像采集器和一款配套的软件,采集器通过USB线连接到电脑上,采集到的图像经过软件的识别,生成电子文档,再转化为声音信号播放出来,这样实现文本图像的可读化。该机的便携版是将软件烧录到阅读器内的单片机,实现类似的处理过程,便携式阅读器通过电供电,省去了与电脑连接的过程。这款软件的处理过程大致包括这几个步骤:一是图像采集;二是图像预处理;三是文字识别;四是语音合成。图像增强是预处理步骤屮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步骤会影响后续处理的结果,这样图像增强对后面的二值化、版面分析都会有显著影响,所以探究效果更好的增强算法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增强的效果既可以体现在图像亮度的针对性提升或削弱,也可以是体现在图像各点位置的调整和校正上,目的都是利于后续的分析步骤。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中值滤波等方法是图像增强中的典型方法,本文将在概念介绍后首先讲解这些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增强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地方,包括了理论和具体方法。另外一部分就是作为视觉增强的几何扭曲校正方法。本文以BMP格式图片为基本图片处理格式,对多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处理对比度不理想的图像时,有良好的增强结果。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图像增强研究的出发点和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阐述图像增强现在的发展状况,先是概要地阐述若干经典的方法,如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等,然后介绍了现在己有的小波阈值化处理方法,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会注重数学原理和实现方法的阐述。

第三章介绍了图像增强的程序,包括程序实现的功能和逻辑流程,然后介绍了程序的主要文件和功能函数,最后对部分核心代码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阐述方法的过程。先是本文提出的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小波增强方法,对阈值的选取进行了细致的数学分析,然后介绍方法的实现过程。另外,位置增强的方法,具体指针对文本文档的几何扭曲状况,提出一种快速的校正方法,使得图像平直排布,提升了视觉效果。

第五章是实验工作,对新提出的图像增强方法进行了仿真,得到了直观的图像对比和客观的数据表格,并根据一些评判参量对方法进行了评价。

第六章总结,概括讲述本文所作出的研宄工作,分析现有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铺塾。

五、写作提纲

摘要3-4

Abstract4

第一章绪论7-10

选题背景7-8

本文的内容安排8-10

第二章研究现状10-21

增强理论简介11-17

灰度变换12-15

直方图均衡15-17

小波变换增强的研究17-21

阈值化的方法17-19

与直方图均衡结合19-21

第三章程序的基本架构21-27

程序简介21-24

程序框架21-23

程序流程23-24

主要文件和功能函数24-25

部分核心代码25-27

第四章增强方法的具体实现27-41

小波变换简介27-32

连续小波变换27-28

离散小波变换28-29

多分辨分析与Mallat算法29-32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增强32-35

用于增强的阈值32-34

用于降噪的阈值34-35

方法流程35

位置增强的扭曲校正方法35-41

原理简析35-36

抛物线模型36-38

类抛物线模型38-39

方法实现39-41

第五章实验结果41-48

基于自适应阈值的增强41-46

扭曲校正方法46-48

第六章总结48-49

课题工作总结48

展望48-49

参考文献49-52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宄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致谢53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篇二】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1:长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题目。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丹青等《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huitema《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kyas《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由于题目结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使得题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于是进行《企业网络设计——基于集散企业的综合网络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3、预期成果:

形成论文《企业网络设计——基于集散企业的综合网络设计》,完成实验测评报告。

【篇三】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

1.题目:购物网站设计与实现

2.主要任务:以PHP为主要制作工具,实现购物网站的用户注册、登录、验证身份及用户数据的采集、物品的预览查询、搜索/查看物品信息以及站内最新物品信息发布并可进入在线下单从而实现网络销售。

3.研究目的:现在网购无法全面取代传统购物渠道,但是网购能够灵活调整运营政策,使它能够满足某一类人特别关注的侧重需求。我长久以来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关注网购商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套网购运营模式,这些网购能更佳的满足某类人侧重需求,对他们来说有强烈的购买理由。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积累完善这类网购模式,实践这些网购,赚取利润并积累网购运营经验,在网上购物大发展时机到来时拥有先发优势。

二、调研资料情况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正在健康、飞速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了虚拟客户资源的竞争。从而找到一个好的销售平台、建立一个好的网店已经成为各个店主一项关键任务。同时,当今的市场环境又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客户的需求在变,对网上购物的需求也相应处于变化之中。如何能快速适应这一变化,提高网上购物流程的工作效率,进行快速定位,也就成为店主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铺天盖地的传统销售攻势中,电子商务以其方便、快捷、时尚、触角敏锐而初露峥嵘。在销售旺季宣传人员像蚂蝗一样铺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行人丢弃的宣传单页时,网上销售却以其视觉冲击力强信息全面更加深入人心,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网下购物是人们延续数千年的习惯,有无数书籍在讨论消费者行为,强调客户体验,并推荐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销售,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一切都是基于消费者日常购物时先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来判断是否应该购买一件商品,然后要在对比不同渠道的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和售后服务后再做出购买决定这一流程。简单的说,第一步是感官体验,第二步是理性判断。

虽然传统市场中人们也强调货比三家,但姑且不说三家是否足够,仅是在物理位置相隔较远的不同渠道中找到三个同类型、档次的商品进行细致比较的成本就非常高。消费者理性判断的高成本就促使商家着重于满足顾客的感官体验,从而发明了各种营销手段并形成了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客观的说,传统市场中如果消费者不考虑成本的在各种渠道对希望购买的商品进行细致对比并理性判断,大部分商家将失去现有客户。所以网络上急需一个第三方平台来为商家和客户牵线搭桥,来应对网络购物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我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发建立一个购物网站。

参考文献:

[1]宋尚平,李兴保。PHP模板引擎Smarty的安装配置及应用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7:9.

[2]邹天思,孙鹏。PHP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Michael 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潘凯华,邹天思。PHP开发实战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与MySQL5程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研究意义论文

基本体整体趋包含颜色、纹理、平面空间对应关系、外形,或者其他统计特征。 图像特征的提取与表达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的基础。从广义上讲,图像的特征包括基于文本的特征(如关键字、注释等)和视觉特征(如色彩、纹理、形状、对象表面等)两类。视觉特征又可分为通用的视觉特征和领域相关的视觉特征。前者用于描述所有图像共有的特征,与图像的具体类型或内容无关,主要包括色彩、纹理和形状;后者则建立在对所描述图像内容的某些先验知识(或假设)的基础上,与具体的应用紧密有关,例如人的面部特征或指纹特征等。 颜色是彩色图像最底层、最直观的物理特征,通常对噪声,图像质量的退化,尺寸、分辨率和方向等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是绝大多数基于内容的图像和视频检索的多媒体数据库中使用的特征之一。颜色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颜色直方图(ColorHistogram) 它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颜色特征,描述了图像颜色的统计分布特性,具有平移、尺度、旋转不变性。其核心思想是在颜色空间中采用一定的量化方法对颜色进行量化,然后统计每一个量化通道在整幅图像中所占的比重。常用的颜色空间有RGB,CIE,HSI,HSV空间等,主要的量化方法有最重要信息位、颜色空间划分、颜色空间聚类、参考颜色、图像分割等,文献中讨论了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由于颜色直方图缺乏颜色的空间分布信息,改进的方法包括在颜色索引时加入空间位置信息和基于区域的颜色查询。最简单的方法是子窗口直方图法,即将图像分割成子图像,一一建立索引。另一文献中将图像分成了大小相等的九个子图像,然后统计每个子图像中的颜色直方图。 颜色相关图(ColorCorrelogram) 其主要思想是用颜色对相对于距离的分布来描述信息,它反映了像素对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局部像素分布和总体像素分布的相关性,并且容易计算,特征范围小,效果好。颜色矩(ColorMoment) 其基本思想是在颜色直方图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颜色通的均值、方差、偏差,用这些统计量替代颜色的分布来表示颜色特征。它具有特征量少,处理简单的特点。颜色一致性矢量(Color Coherence Vectors, CCV) 本质上是一种引入空间信息改进的直方图算法,统计了图像中各颜色最大区域的像素数量。通过分离开一致性像素和非一致性像素,比直方图算法具有更好的区别效果。 纹理是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定义为图像的某种局部性质,或是对局部区域中像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度量,其本质是刻画像素的邻域灰度空间分布规律。纹理特征描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统计法、结构法、模型法、频谱法。统计法统计法分析纹理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图像中灰度级分布的随机属性来描述纹理特征。最简单的统计法是借助于灰度直方图的矩来描述纹理,但这种方法没有利用像素相对位置的空间信息。为了利用这些信息,Haralick 等人提出了用共生矩阵来表示纹理特征。 该方法研究了纹理的空间灰度级相关性,构造出一个基于图像像素间方向和距离的共生矩阵,并且从矩阵中提取出反差、能量、熵、相关等统计量作为特征量表示纹理特征。Tamura 等人基于人类视觉的心理学研究后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来描述纹理特征,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描述纹理特征的术语:粗糙度(Coarseness) 、对比度(Contrast) 、方向(Directionality) 、线性度(Linelikeness) 、规则度(Regularity) 、粗略度(Roughness) 等。Tamura 纹理和共生矩阵表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所有纹理属性都是视觉意义上的,而后者的某些纹理属性不具有视觉意义(如信息熵) 。这一特点使得Tamura 的纹理表示在图像检索中使用得较多。QBIC 和MARS都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表示方法。 结构法结构法分析纹理的基本思想是假定纹理模式由纹理基元以一定的、有规律的形式重复排列组合而成,特征提取就变为确定这些基元并定量分析它们的排列规则。Carlucci曾提出一个使用直线段、开放多边形和封闭多边形作为纹理基元的纹理模型,其排列规则由一种图状语法结构定义。 Lu and Fu给过一种树型语法结构表示纹理,他们将纹理按照9 ×9 的窗口进行分割,每个分解单元的空间结构表示为一棵树。 因为实际的纹理大都是无规则的,因此结构法受到很大限制。模型法模型法利用一些成熟的图像模型来描述纹理,如基于随机场统计学的马尔可夫随机场、子回归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多尺度子回归模型 (MultiResolution Simultaneous Autoregressive, MRSA) 等。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少量的参数表征纹理。MRSA 区分不同纹理模式的能力较强,但同时计算开销也较大。频谱法频谱法借助于频率特性来描述纹理特征,包括傅里叶功率谱法 、Gabor 变换 、塔式小波变换( Pyramid Wavelet Transform ,PWT) 、树式小波变换( Tree Wavelet Transform,TWT) 等方法。Manjunath and Ma 实验指出, Gabor 特征提供了最佳的模式检索精度,检索性能优于TWT 和PWT,略微优于MRSA ,缺点是计算速度慢,其旋转不变性和尺度不变性仍有待讨论。 形状是刻画物体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难描述的图像特征之一,主要难在对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的分割。对形状特征的提取主要是寻找一些几何不变量。目前用于图像检索的形状描述方法主要有两类:基于边缘和基于区域的形状方法。前者利用图像的边缘信息,而后者则利用区域内的灰度分布信息。基于边缘基于边缘的形状特征提取是在边缘检测的基础上,用面积、周长、偏心率、角点、链码、兴趣点、傅里叶描述子、矩描述子等特征来描述物体的形状,适用于图像边缘较为清晰、容易获取的图像。文献[16]首先对图像进行了高斯平滑,接着使用经典的兴趣点检测算法发现兴趣点,然后用兴趣点的测度值作为图像特征进行匹配。文献 提出将图像边缘上的角点作为特征点,然后使用Delaunay三角形进行划分,记录三角形的形状特征来描述图像的形状特征。这种方法由于是基于边缘上的一些特殊点,因此对噪声和点位置的变化较为敏感。文献采用边缘方向直方图来刻画形状特征,具有简单、平移不变性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具备尺度、旋转不变性等缺点。 基于区域基于区域的形状特征提取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物体,依靠区域内像素的颜色分布信息提取图像特征,适合于区域能够较为准确地分割出来、区域内颜色分布较为均匀的图像。文献应用变形模板技术,把用户提供的形状看作模板,与图像库中的形状进行匹配。由于是直接比较两个形状,因此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同时计算量也较大。 文献提出了一种形状弹性匹配算法,首先确定感兴趣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采用爬山优化算法获取图像边缘,并用这些边缘代表物体形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图像边缘进行了筛选,缺点是需要人工干预。近年来,基于区域的图像检索方法已经成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一大研究热点。

最早成功应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的是IBM的QBIC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一个俄国博物馆制作的绘画作品查询系统。QBIC系统的网站为IBM的QBIC系统。除了IBM的QBIC系统之外,比较著名的系统还包括UIUC大学的MARS系统 、MIT的Photobook 、 UC Berkeley的Digital Library Project ,以及Columbia大学的VisualSEEk 等。 系统名称发布时间 开发组织文献ADL 199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ltaVistaPhotofinder 1997 DEC Research LabAltaVista Company AMORE 1997 C & C Research Laboratories NEC USA, Inc. ASSERT 1999 The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t Purdue University BDLP 199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lobworld 1999 Computer Science Divis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NDID 1995 Comput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Group,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C-bird 1998 Developer School of Computing Science, SimonFraser University, Burnaby, ., Canada CBVQ 1995 Developer Image and Advanced Television Lab,Columbia university, NY Chabot 1995 Develope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A, USA CHROMA 2000 Developer School of Computing, Engineering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 UK Circus 1997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LCAV, IC, EPFL Compass 2000 Developer Centr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Research, Trento, Italy Diogenes 2000 Department of EECS, University of Illinoisat Chicago DrawSearch 1999 Develope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 Engineer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ari Excalibur VisualRetrievalWare 未知 Excalibur Technologies FIDS 1999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 USA FIR 1997 Developed by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Computer Graphics,Darmstadt, Germany, in association with Txt IngegneriaInformatica . (Italy), Giunti Multimedia Srl (Italy), EpsilonSoftware (Greece),and Kino TV & Movie Productions . (Greece),as part of the Esprit IV project FORMULA. FOCUS 1997 Develope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A FRIP 2001 Yonsei University, Korea ImageFinder 未知 Attrasoft Inc ImageMiner 1997 Technologie-Zentrum Informatik, Univerity of Bremen, Germany ImageRETRO 1999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ImageRover 1997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oston University, MA ImageScape 1997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Leiden University,The Netherlands iPURE 2000 IBM India Research Lab, New Delhi, India Jacob 1996 Computer Science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University of Palermo, Italy KIWI 2001 INSA Lyon, France LCPD 199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Leiden University,The Netherlands MARS 1997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further developeda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CA. MetaSEEk 1998 Image and Advanced Television Lab, Columbia University, NY, USA. MIDSS 1997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 MIR 1995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DocumentAnalysis and Recognition,University at Buffalo, NY, USA. MUSE 未知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NETRA 1997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CA PARISS 2000 未知 Photobook 1996 Vision and Modeling Group, MIT Media Laboratory, Cambridge,MA Picasso 1997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ab, University of Florence, Italy PicHunter 2000 NEC Research Institute, Princeton, NJ, USA PicSOM 2000 Laborator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nland PicToSeek 2000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QBIC 1993 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San Jose, CA Quicklook2 2001 CNR Institut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Milan, Italy RETIN 2001 ENSEA/University of Cergy-Pontoise, France Shoebox 2001 AT&T Laboratories, Cambridge, UK. The development was startedat Olivetti and Oracle ResearchLaboratory. SIMBA 2001 Institute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Freiburg University, Germany SMURF 2002 Center for Geometry, Imaging,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Sciences,Utrecht University, The Netherlands SQUID 1996 Centre for Vision,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University of Surrey, UK Surfimage 1998 INRIA, Rocquencourt, France SYNAPSE 1999 Center for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 Amherst, MA TODAI 1996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EPFL, Switzerland, and laterthe Intelligent Systems Laboratory, Halmstad University, Sweden Viper 2000 Centre Universitaire d’Informatique, University of Genova,Switzerland VIR ImageEngine 1996 Virage Inc. VisualSEEk 1997 Image and Advanced Television Lab, Columbia University, NY VP ImageRetrieval System 1995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WebSEEk 1997 Image and Advanced Television Lab, Columbia University, NY WebSeer 1996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llinois WISE 1997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tanford Univerity (该统计来源于文献Content-Based Image Retrieval Systems: A Survey )

增强研究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想问。 小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而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这样问题意识的种子才有成长的可能。 比如教师在课上要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先小组内讨论,总结问题有哪些,再组织汇报问题,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更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教会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交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1.针对课题质疑。比如,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问。2. 抓关键词质疑。在课文中抓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将课文思路及重难点解决。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问道“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恰好是解决课文的关键。3.在新旧联系中寻疑。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旧和新之间寻找结合点,以旧促新。4.抓关键词质疑。比如,在《去年的树》中,学生发现文中的“看”有两处,就问道“这两个看的意思一样么?”5.抓矛盾冲突提问。“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我们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抓住矛盾,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母鸡》这篇课文中,我将总结的母鸡的特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快抓住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正好,我就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介绍给学生。三、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会问。要使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适时总结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请同学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师生共同探讨。其次,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让人信服,切不可说一些套话。

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收集的论文中研究方法的应用,欢迎大家参考。

【摘要】:

硕士毕业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论文水平的重要表现,考察其论文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帮助,本论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xx年和20xx年硕士毕业生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研究方法意识逐渐增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同时存在述而不用、理解不准确、运用不到位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因此,应注重从增强研究生方法自觉、严格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不断提升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水平。

【关键词】:

研究方法;硕士论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贯穿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它上与认识论、方法论相连,下与理论性质、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是保证研究成果科学性的前提和保障。

一、学位论文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学位申请者根据学位授予要求而撰写的研究论文。它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事实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原则、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证观察可靠、判断、推理得以正确形成的原则、程序、手段、方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秦宗熙和穆怀中、谢圣明认为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即一般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以及逻辑方法论。其次,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社会测量法、典型法等。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术。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采取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写作水平的展现,而方法的运用则体现了作者研究过程中方法原则程序是否科学合理,这也就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以传统的理论思辨研究方法为主,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意识,缺少相应的实证与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陈状况分析

在抽样的华东师范大学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分析发现,从整体上而言,有的学位论文明确交代论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单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学位论文的比例比较大,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法意识在已经比较高,研究的科学性从总体而言呈比较好的状态。当然,如果把自陈水平为详细说明和简要说明的论文判为“合格”的话,那么合格的比例仅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别及其运用情况

总体分析后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思辨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在3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论26%,排名第二;比较研究法为主占23%;其余还包括历史研究法、跨学科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硕士论文的是融合两种方法以上的综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较为多样。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思辨抽象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备受青睐,其中文献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访谈法等开始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域,使得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结论

(一)优点。通过分析30篇抽样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方法意识逐渐增强,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对研究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学科层面方法论和原则层面方法论急剧增加,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出现了多元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研究方法论趋向多元化意味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论认识更加深人,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时,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种类多样性,尽管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占比例不大,但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研究生们已经意识到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定量与实证研究分析更能确定的各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研究技术的`这一层次是研究方法结构体系中与研究成果联系最为密切的层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最终必然要通过具体方法与技术才能展现出来。

(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虽然在毕业论文中很多人都陈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陈述不够明确,甚至对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论文对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将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当作研究方法。事实上,从哲学和科学方法的角度看,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跨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都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指导思想,是方法论。如实证研究与之对应的有实验法、调查法等。

定性与思辩研究多,定量与实证研究少。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在研究科学性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定量和实证研究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而言,定量和实证研究还是很少。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研究,用事实情况及真实数据更能有力地证实研究者的观点的文章少。调查数据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这些以叙事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导,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较多,说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虽然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的重视,定量与实证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视,但比较而言,运用的仍然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最常用的定量与实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差异检验及显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论文中少有出现。

综合上述分析,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方法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方法意识,培养学生方法自觉,注重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质量,提高研究质量,重视定量与实证研究,优化定性与思辨研究的结构,规范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促进思想政教育学科理论发展。

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科学问题探究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丰富网站材料,营造学习环境

通常的专题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1、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依据学生需求,丰富网站形式,细化学习流程

科学教材编排单元性比较强,因而就为网络环境下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主题性明显的特点,教者如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再根据教材特点,编排呈现网站形式非常重要。总体上其网站内容形式的呈现上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学前浏览、学中导航和学后延伸。

1、学前浏览,拓展概念,激发兴趣。

科学课导入新课时,由于学生学前概念比较肤浅,对新的学习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整体学前浏览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已有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题的内容,以丰富的地球信息与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为本单元或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中导航,提供信息,培养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形态,适当提供有助于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探索学习信息,解答学习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中心问题,这实际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建构了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学后延伸,丰富概念,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学前浏览和学中导航两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其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但脑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也更多,这就更需教者在此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去搜寻,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探索未来的精神。例如《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学习后,教者认为,可依据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提供一些网站信息让学生再去浏览学习,也可编排一些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永远做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据学科特点,丰富网站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1、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丰富了科学教学内容,拓展了课堂教学时空,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尝试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但就现阶段的教学行为来说,有些学生从来不想提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课堂效率要如何提高呢?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想问。 小学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而我们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这样问题意识的种子才有成长的可能。 比如教师在课上要用温和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先小组内讨论,总结问题有哪些,再组织汇报问题,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思维的碰撞,就更容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教会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交会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1.针对课题质疑。比如,看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问。2. 抓关键词质疑。在课文中抓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将课文思路及重难点解决。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问道“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恰好是解决课文的关键。3.在新旧联系中寻疑。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旧和新之间寻找结合点,以旧促新。4.抓关键词质疑。比如,在《去年的树》中,学生发现文中的“看”有两处,就问道“这两个看的意思一样么?”5.抓矛盾冲突提问。“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我们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抓住矛盾,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母鸡》这篇课文中,我将总结的母鸡的特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快抓住矛盾,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正好,我就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介绍给学生。三、给予学生评价,使学生会问。要使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适时总结评价。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简单的问题,可请同学回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师生共同探讨。其次,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让人信服,切不可说一些套话。这样,不断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有效地凸显出来。同时,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