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四年级经典诵读文章

发布时间:

四年级经典诵读文章

1、《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那么微不足道,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不论你是什么身份,自立自强永远值得所有人尊敬。谁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2、《行路难三首其一》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说: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请不要放弃,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小学四年级经典诵读内容如下: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草》(唐彦谦)。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关于经典诵读征文有哪些呢?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经典诵读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经典诵读征文1000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犹如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幽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无数心灵,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得到升华。

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生,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从一个惧怕语文课、作文能力烂得一塌糊涂的后进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喜欢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也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年级根据同学的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利用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学习诵读。老师为我们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我们诵读。一开始同学们对这个活动还蛮有兴趣,能够认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整天都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始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我们的思想开始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召开了一个特别的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让我们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各地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经典著作都是古代的学者用尽毕生的精力完成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只有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才会品味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其中含义,又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对经典诵读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只有用心去读,认真揣摩,才会领会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始,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始响彻教室,而这次我们不仅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小小智囊团”,通过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专门负责帮助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大家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们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出来,共同分享。从此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我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里用清脆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我们在操场的树荫下共同分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诗词赏析》,我们在课外活动的兴趣小组里自由交流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我们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示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作文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我自从成为“新芽”文学小组的组长后,每天负责收集同学们的上报稿件,组织同学开展作文比赛和作文评析,我们还把好的作品打印成电子稿上传到博客里和全国各地的同学进行交流,并试着向各种刊物投稿。也获得了一些小小的荣誉:参加全国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评选,我的作品《美丽的语言,神奇的文字》荣获二等奖,参加全市国防征文比赛,我的征文《心中那一抹生命之绿》荣获一等奖,在学校组织的国防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班里很多同学的作文也都陆续在各种报刊发表。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我在班里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称赞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

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少年时光如此丰盈,感谢经典诵读让我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我爱经典诵读!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 所谓由内而外, 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 方法融入进生活中, 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 ,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三年级红色经典诵读文章

适合三年级讲的红色故事如下:

1、《闪闪的红星》绘本改编自作家李心田的同名小说《闪闪的红星》。故事的主人公潘冬子成长在革命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的队伍,母亲入党后在家乡柳溪村掩护赤卫队和游击队开展斗争。旧社会苦难的压迫和父母不屈不挠的斗争激励了潘冬子。

2、《小英雄雨来》。以《雨来没有死》的故事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创作。绘本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

3、《小交通员》这本书文字内容节选自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故事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党组织的斗争生活,刻画了小交通立安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是对现在的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题材。

4、《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小兵张嘎》是我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张嘎的男孩,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在革命队伍的培养下锻炼成长的故事。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但又不同平时的朗诵课文。红色经典作品在认知结构、知识水平、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红色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红色经典 散文 朗诵6篇_红色经典美文2分钟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红色经典散文”相关 文章 推荐↓↓↓

2021讲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

2021迎接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10篇】

2021庆建党百年忆红色初心征文

2021七一红色党建活动方案

去年到庐山疗养,路经南昌,自然就想到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看一看,于是一行人一路 说说 笑笑就奔将了过来。

可当大家远远望到这座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时,话语自发性的渐渐稀少,最后彼此都沉默了。广场听不到任何大声喧哗的声音,纪念塔散发着一种雄伟庄严的气势占据着整个广场,步入广场的人,自然而然就以一种肃然起敬的姿态仰望着他挺拔巍峨的身姿。

我迈着一种敬仰的步调向着纪念塔走去。越来越近了,那塔上高举的步枪直指苍穹,我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响彻云天枪声,随即而起的枪炮声、呐喊声、厮杀声,热血激昂,汹涌澎湃,交响汇聚成一首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无数革命军人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用鲜血染红了那塔上高高飘扬的红色军旗。军旗上那鲜艳的红色,那代表中国革命的颜色,从那一声枪响起,便慢慢染遍整个华夏大地。军旗上那醒目的“八一”,只在入目的那一瞬,便从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那无比深刻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标志,以及八一出品的一系列革命题材电影,如《南昌起义》、《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等,还有电影里那些炮声隆隆的攻城壮景,那些斗智斗勇的搞笑场景,那些经典的 名人 名言 等等。这些电影我看过很多遍,一路伴随我的童年成长,是那个年代我们男孩子心中必看的科目,早已无形的印入了我的脑海。

我迈着一种沉重的步调踏上石阶。注目着宏伟的红色花岗岩 浮雕 ,慢慢沿着塔身而行。“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这一幅又一幅的壮景从眼前浮过,似乎那种舍生取义、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又从浮雕里演义了出来。用手触摸这坚硬的红色浮雕,那浮雕的红色渐渐渲染了我双手,我的全身,仿佛我成了浮雕的一部分。红色,血洒大地染得江山中国红的颜色,无数英雄魂,漫漫征程路,他们怀着一个信念,无惧无畏用生命谱写的颜色,如今成了屹立世界的颜色,根生于每个中国人的颜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今天,偶然翻到这些照片,突发感慨,于是 随笔 数语,借 清明 之际,以一种敬仰的心,缅怀无数的先烈们。我们向前,向着追求幸福的目标向前,偶尔的驻足回首,不忘那段历史,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

八一——南昌——心中的红色记忆。

在红色的七月里,你从那灿烂的阳光中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你那重重的恩情歌唱。你从那党旗的引领下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你那红火的事业歌唱。在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建党 __周年华诞。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山河舞动,大地欢歌。在这欢腾的时刻,我们热烈地为您高唱赞歌;在这烟花绽放的夜空,我们纵情地为您翩翩起舞。此时,镰刀和铁锤组成的旗帜在中国大地高高飘扬,这让我们欣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这我们振奋,为改革开放结出的累累硕果;我们举杯,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激动,为今日中国的灿烂辉煌。

在红色的七月里,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南湖上的那一叶轻舟,她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们仿佛又看到井岗山会师的时刻,是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我们的思绪飘飞至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她创造了中国革命人类历史的奇迹;追忆至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孕育的延安精神,穿越了历史的云烟,历经了时代的风雨,而今愈显醇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升起。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忘不了您让中国人民尝到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忘不了你让荒漠崛起的座座新城的惊喜;忘不了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地;更忘不了今天您让百姓过上的幸福生活。

在红色的七月里,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无比感动、无比自豪。你走过了世纪晨曦,走过了历史风雨。从您经历风雨沧桑永葆青春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您的坚强;从您关注民生实现人民幸福中,我们看到了你的博大;从您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我们看到了您的强盛;从您圆了几代人统一的梦想中,我们看到了你的腾飞;从科学发展观引领的正确道路中,我们感受到了您的宽广。在您飘扬的旗帜下,我们的生命会升腾飞扬,我们的红歌会传递八方。我们愿化作蓬勃的秧苗,伴着你坚定的步伐结出秋日金黄的硕果;我们愿化作棵棵参天大树,紧系着您的根系形成绿色和谐的社会;我们愿化作淙淙小溪,沿着你的道路热情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在红色的节日里,麦浪滚滚,稻花飘香,洋溢着欢乐,洋溢着幸福。在七月一日您的生日这一天,让我们放飞手中缤纷的气球,让她载着我们的希望,载着我们的祝愿飘过黄河长江,飘过长城内外;让我们将这一只只用心折出的小红船放入碧蓝的大海,让她将我们的红心,将我们的赤诚捎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尽情舞动手中的彩带,用我们的忠诚,用我们的双手去点缀这火红的七月。

第一次红色之旅

图牧吉劳教所劳教二大队李亚琴

春季,万物勃发,草绿了,花开了,鸟儿也欢快的鸣叫着。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感受着乍暖还寒、变化多端的春天气息。那一树一树的花已开始飘落,叶子已经成片成片地堆叠在树上了。树梢上,已是长满了新结的青果。图牧吉劳教所勤劳的人们怀揣着青果一样的甜蜜梦想,憧憬着那金灿灿香甜甜的收获季节。

忙完了田里的春耕,人们三五成群的踏春、郊游,闲谈中议论、想象着南方风景名胜此刻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倍感幸福的图牧吉人高兴地谈论着将赴红旅的喜悦心情。是的,为了隆重庆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对革命老区的了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们的所领导积极组织、部署,全所民警分期分批赴湖南、广西两省(区)进行缅怀伟人,铭记党恩的红色旅游。

我作为第二批出游的一员于5月17日清晨5时启程了。此次出游成员共49人,是所里历届以来最大的一个旅游团队。所以,临行前,所部召开了团队会议,部署了此行红色之旅的政治任务:归来后每人一份红旅感想。强化了我们的团队精神。伴随着上升的春阳,我们一行50人(加上全程陪护的一名导游)踏上了红色旅行的征途。

单位组织的旅游我参加过好多次,像这样带着任务的红色之旅我还是第一次。游前准备中得知此次首站将是韶山冲毛主席故居,我心里憧憬又激动。说起憧憬和激动,我还真是感受多多。

从没坐过飞机的我,这次红旅可是过足了坐飞机的瘾,小时候至今一直憧憬飞上青天的美梦终于成真了,坐着飞机在蓝天上白云间穿行我好激动!2011年5月17日那一天,无风也无雨,朗朗的太阳明亮地照着春日的大地,树木泛出嫩嫩的绿意。我们从哈尔滨机场登机,13点30的飞机,提前一个小时安检,我们将托运旅行包从传送带输送过去,安检人员对我们的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在核实了我们的身份,确认我们没有携带非法物品后,我们就登机了。我们沿着长长的甬道直接步入了机仓,在飞机入口的地方,立着一位空姐,身着一套端庄秀美的工作装,一如她美丽的容颜,脸上带着亲人般的笑容,用甜甜的声音对我说:“欢迎您光临本次客机!”我被她的表情所感动,也非常真诚地回答:“谢谢!”因为这位小姐,让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愉快。继而一位男乘务员走来,帮我们将行李放进了行李仓,然后扣上盖子,友好地说:“祝您旅途愉快!”每一位乘务员都这么和善,这么彬彬有礼,让人如浴春风,大家坐定后,本次班机的服务人员一一出来亮相,话务员将他们分别介绍给我们。“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开始起飞!”飞机在话务员甜美的嗓音中缓缓升起。在突然升空的一刹那,我感到一阵晕眩,几分钟后,才稍有恢复。我将头贴近窗口,瞪大了眼睛盯着窗外,地面上的房子越来越小。一不留神,眼前什么都没了,原来飞机已升上云层,大团大团如棉絮一般的云朵向我们扑面而来,将飞机团团裹住。此时的我们,已经稳稳地坐于云端。鸟瞰大地视野开阔,爽极了。不由得感慨祖国景色之绚丽,疆土之辽阔。

飞机飞到千米以上的高度时,能看见大片大片的云海,犹如铺了一层雪白的棉花毯,当时我真的好想飞出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如今上天坐飞机,轻而易举!飞机在天上飞行很稳,感觉就象在平地上一样,不过遇到硬气流时会有明显的颠簸,第一次坐飞机的我其实心里是有点怕的,但我相信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总之坐飞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是啊,此次旅途,我没有遗憾,我感受到了滔滔云海的大气磅礴,我俯瞰了人间美仑美奂的万家灯火,又领略了空姐那秀外慧中的风采,我的心就像一只鸟儿一样快乐地飞翔在这广袤无垠的天空。年幼时的梦想今日得以实现,我孩童一样好奇地看着窗外,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飞机在飞行了五个多小时后,抵达湖南长沙黄花机场。我们的蓝天之旅宣告结束。

下了飞机,我们坐上了旅游大巴,湖南的土家妹子罗绮莉担任了我们的导游,她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讲的还算标准,在去往毛主席故居的途中,她给我们详细讲了有关主席铜像的奇闻轶事。 传说 这尊毛主席雕像有三大奇:当初那雕像运往韶山途中,路过井冈山时突然汽车抛锚,怎么查怎么弄车就是动不了。没奈何,过了一夜,早晨车况依旧,经当地百姓指点,才知道是毛主席留恋自己当初奋斗过的第二故乡的缘故,于是司机轻轻地对着毛主席的雕像说:“主席啊,我们的目的地在韶山,我们一起再往前走吧!”果然,车就可以发动了,一路无话直抵韶山,这谓之一奇;在举行雕像落成仪式那天,韶山当地恰是大风大雨。当主持人说到“落成仪式现在开始”时,突然之间风停雨停,晴朗的天空上日月同辉,而当主持人再说到“落成典礼到此结束”时,又是雨飘风急,这一情景证据确凿,有录象为凭,这是第二奇。第三奇更奇,落成之时正值隆冬季节,按理说韶山那著名的只在春天开放的映山红是不可能开放的,但落成当天在雕像方圆一千米的范围内,所有的杜鹃花(映山红)就开放了,不由得你不信……

2011年5月18日9时许,我们终于来到了主席故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感悟这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灵秀之气神圣之地。那一眼眼的回望中,仿佛还能看见主席年少苦读于煤油灯旁、土炉灶里似乎还冒着袅袅的青烟,静宁的观赏中人们感受着无言的伟大。让我领略到了这片圣土的神奇。

正午时分,终于来到了铜像广场,见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主席铜像,这尊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据罗导介绍: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徒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她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运输、立像、揭红绸的全过程。那是1993年12月6日上午9时,毛泽东铜像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历时5天,终于到达韶山地界。在韶山,人们早就带着鞭炮、敲锣打鼓,会聚在公路两旁,欢迎人群延绵达15公里之长。当铜像车队到达时,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两百多名韶山青年以100辆摩托车组成护送队,一路护卫铜像进入韶山冲。近万名等侯在铜像广场的群众见到毛泽东铜像时,纷纷流下激动的泪水。人们喊着:“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回家了!”这一天,韶山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连几天,韶山冲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日月同辉和杜鹃盛开。在韶山,冬季12月上午10时出现日月同辉,以及映山红(杜鹃)满山开放,实属极为罕见的现象。在这一天铜像落成揭开红绸时,在毛泽东铜像边,又出现了一个奇特景观:6只鲜艳的彩蝶,围着铜像翩翩起舞。人们惊叹不已:莫非是毛家的6位英烈,化成蝴蝶,前来向毛主席贺寿?主席铜像前,我们一行49人怀着无比崇敬的情怀列队肃穆三鞠躬并敬献了大大的花篮。表达了我们不远千里而来的一份敬仰之心!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一落下来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地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的受创的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报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旅程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天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

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驱散这炎热的大气,正像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们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深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山茶花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祥,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母亲,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荫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的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 故事 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6篇_红色经典美文2分钟朗诵相关文章:

★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6篇

★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4分钟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

★ 经典朗诵散文3分钟6篇

★ 2021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红色经典朗诵诗3篇

★ 红色经典文章朗诵

适合一二年级朗诵的红色经典诗歌:

1、《可爱的中国》

作者:方志敏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2、《黄河》

作者:堆雪

我眼中咆哮而去的白天和黑夜,我胸中汹涌而来的绿草和黄金。炎帝的龙袍皇帝的内经,泥沙俱下的泪水和表情。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阴,我万马齐喑的血脉呼吸。

当我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谁是你醉而不归的舟子。压抑怦然心动的胸口,我展望斟满雷声的北斗。黄河一千张日记被你揭走,一千张日记就是一千帆背影。一千帆背影,你是卷土重来的怒吼,当我牵着牲口赶着羊群,消失在你黄昏喧哗的入口。

3、《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诵读经典文章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

(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3)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4)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2021年红色经典诵读文章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但又不同平时的朗诵课文。红色经典作品在认知结构、知识水平、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红色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红色经典 散文 朗诵6篇_红色经典美文2分钟朗诵,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红色经典散文”相关 文章 推荐↓↓↓

2021讲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

2021迎接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10篇】

2021庆建党百年忆红色初心征文

2021七一红色党建活动方案

去年到庐山疗养,路经南昌,自然就想到去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看一看,于是一行人一路 说说 笑笑就奔将了过来。

可当大家远远望到这座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时,话语自发性的渐渐稀少,最后彼此都沉默了。广场听不到任何大声喧哗的声音,纪念塔散发着一种雄伟庄严的气势占据着整个广场,步入广场的人,自然而然就以一种肃然起敬的姿态仰望着他挺拔巍峨的身姿。

我迈着一种敬仰的步调向着纪念塔走去。越来越近了,那塔上高举的步枪直指苍穹,我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响彻云天枪声,随即而起的枪炮声、呐喊声、厮杀声,热血激昂,汹涌澎湃,交响汇聚成一首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无数革命军人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用鲜血染红了那塔上高高飘扬的红色军旗。军旗上那鲜艳的红色,那代表中国革命的颜色,从那一声枪响起,便慢慢染遍整个华夏大地。军旗上那醒目的“八一”,只在入目的那一瞬,便从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那无比深刻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标志,以及八一出品的一系列革命题材电影,如《南昌起义》、《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等,还有电影里那些炮声隆隆的攻城壮景,那些斗智斗勇的搞笑场景,那些经典的 名人 名言 等等。这些电影我看过很多遍,一路伴随我的童年成长,是那个年代我们男孩子心中必看的科目,早已无形的印入了我的脑海。

我迈着一种沉重的步调踏上石阶。注目着宏伟的红色花岗岩 浮雕 ,慢慢沿着塔身而行。“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这一幅又一幅的壮景从眼前浮过,似乎那种舍生取义、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又从浮雕里演义了出来。用手触摸这坚硬的红色浮雕,那浮雕的红色渐渐渲染了我双手,我的全身,仿佛我成了浮雕的一部分。红色,血洒大地染得江山中国红的颜色,无数英雄魂,漫漫征程路,他们怀着一个信念,无惧无畏用生命谱写的颜色,如今成了屹立世界的颜色,根生于每个中国人的颜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今天,偶然翻到这些照片,突发感慨,于是 随笔 数语,借 清明 之际,以一种敬仰的心,缅怀无数的先烈们。我们向前,向着追求幸福的目标向前,偶尔的驻足回首,不忘那段历史,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

八一——南昌——心中的红色记忆。

在红色的七月里,你从那灿烂的阳光中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你那重重的恩情歌唱。你从那党旗的引领下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你那红火的事业歌唱。在桃花盛开、鸟语花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建党 __周年华诞。在这伟大的日子里,山河舞动,大地欢歌。在这欢腾的时刻,我们热烈地为您高唱赞歌;在这烟花绽放的夜空,我们纵情地为您翩翩起舞。此时,镰刀和铁锤组成的旗帜在中国大地高高飘扬,这让我们欣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这我们振奋,为改革开放结出的累累硕果;我们举杯,为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激动,为今日中国的灿烂辉煌。

在红色的七月里,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南湖上的那一叶轻舟,她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们仿佛又看到井岗山会师的时刻,是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我们的思绪飘飞至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是她创造了中国革命人类历史的奇迹;追忆至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她孕育的延安精神,穿越了历史的云烟,历经了时代的风雨,而今愈显醇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五星红旗在祖国的上空升起。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忘不了您让中国人民尝到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忘不了你让荒漠崛起的座座新城的惊喜;忘不了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地;更忘不了今天您让百姓过上的幸福生活。

在红色的七月里,作为您的儿女,我们无比感动、无比自豪。你走过了世纪晨曦,走过了历史风雨。从您经历风雨沧桑永葆青春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您的坚强;从您关注民生实现人民幸福中,我们看到了你的博大;从您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我们看到了您的强盛;从您圆了几代人统一的梦想中,我们看到了你的腾飞;从科学发展观引领的正确道路中,我们感受到了您的宽广。在您飘扬的旗帜下,我们的生命会升腾飞扬,我们的红歌会传递八方。我们愿化作蓬勃的秧苗,伴着你坚定的步伐结出秋日金黄的硕果;我们愿化作棵棵参天大树,紧系着您的根系形成绿色和谐的社会;我们愿化作淙淙小溪,沿着你的道路热情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

在红色的节日里,麦浪滚滚,稻花飘香,洋溢着欢乐,洋溢着幸福。在七月一日您的生日这一天,让我们放飞手中缤纷的气球,让她载着我们的希望,载着我们的祝愿飘过黄河长江,飘过长城内外;让我们将这一只只用心折出的小红船放入碧蓝的大海,让她将我们的红心,将我们的赤诚捎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尽情舞动手中的彩带,用我们的忠诚,用我们的双手去点缀这火红的七月。

第一次红色之旅

图牧吉劳教所劳教二大队李亚琴

春季,万物勃发,草绿了,花开了,鸟儿也欢快的鸣叫着。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感受着乍暖还寒、变化多端的春天气息。那一树一树的花已开始飘落,叶子已经成片成片地堆叠在树上了。树梢上,已是长满了新结的青果。图牧吉劳教所勤劳的人们怀揣着青果一样的甜蜜梦想,憧憬着那金灿灿香甜甜的收获季节。

忙完了田里的春耕,人们三五成群的踏春、郊游,闲谈中议论、想象着南方风景名胜此刻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倍感幸福的图牧吉人高兴地谈论着将赴红旅的喜悦心情。是的,为了隆重庆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对革命老区的了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们的所领导积极组织、部署,全所民警分期分批赴湖南、广西两省(区)进行缅怀伟人,铭记党恩的红色旅游。

我作为第二批出游的一员于5月17日清晨5时启程了。此次出游成员共49人,是所里历届以来最大的一个旅游团队。所以,临行前,所部召开了团队会议,部署了此行红色之旅的政治任务:归来后每人一份红旅感想。强化了我们的团队精神。伴随着上升的春阳,我们一行50人(加上全程陪护的一名导游)踏上了红色旅行的征途。

单位组织的旅游我参加过好多次,像这样带着任务的红色之旅我还是第一次。游前准备中得知此次首站将是韶山冲毛主席故居,我心里憧憬又激动。说起憧憬和激动,我还真是感受多多。

从没坐过飞机的我,这次红旅可是过足了坐飞机的瘾,小时候至今一直憧憬飞上青天的美梦终于成真了,坐着飞机在蓝天上白云间穿行我好激动!2011年5月17日那一天,无风也无雨,朗朗的太阳明亮地照着春日的大地,树木泛出嫩嫩的绿意。我们从哈尔滨机场登机,13点30的飞机,提前一个小时安检,我们将托运旅行包从传送带输送过去,安检人员对我们的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在核实了我们的身份,确认我们没有携带非法物品后,我们就登机了。我们沿着长长的甬道直接步入了机仓,在飞机入口的地方,立着一位空姐,身着一套端庄秀美的工作装,一如她美丽的容颜,脸上带着亲人般的笑容,用甜甜的声音对我说:“欢迎您光临本次客机!”我被她的表情所感动,也非常真诚地回答:“谢谢!”因为这位小姐,让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愉快。继而一位男乘务员走来,帮我们将行李放进了行李仓,然后扣上盖子,友好地说:“祝您旅途愉快!”每一位乘务员都这么和善,这么彬彬有礼,让人如浴春风,大家坐定后,本次班机的服务人员一一出来亮相,话务员将他们分别介绍给我们。“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开始起飞!”飞机在话务员甜美的嗓音中缓缓升起。在突然升空的一刹那,我感到一阵晕眩,几分钟后,才稍有恢复。我将头贴近窗口,瞪大了眼睛盯着窗外,地面上的房子越来越小。一不留神,眼前什么都没了,原来飞机已升上云层,大团大团如棉絮一般的云朵向我们扑面而来,将飞机团团裹住。此时的我们,已经稳稳地坐于云端。鸟瞰大地视野开阔,爽极了。不由得感慨祖国景色之绚丽,疆土之辽阔。

飞机飞到千米以上的高度时,能看见大片大片的云海,犹如铺了一层雪白的棉花毯,当时我真的好想飞出窗外在云端遨游一番。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如今上天坐飞机,轻而易举!飞机在天上飞行很稳,感觉就象在平地上一样,不过遇到硬气流时会有明显的颠簸,第一次坐飞机的我其实心里是有点怕的,但我相信以后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总之坐飞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是啊,此次旅途,我没有遗憾,我感受到了滔滔云海的大气磅礴,我俯瞰了人间美仑美奂的万家灯火,又领略了空姐那秀外慧中的风采,我的心就像一只鸟儿一样快乐地飞翔在这广袤无垠的天空。年幼时的梦想今日得以实现,我孩童一样好奇地看着窗外,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飞机在飞行了五个多小时后,抵达湖南长沙黄花机场。我们的蓝天之旅宣告结束。

下了飞机,我们坐上了旅游大巴,湖南的土家妹子罗绮莉担任了我们的导游,她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讲的还算标准,在去往毛主席故居的途中,她给我们详细讲了有关主席铜像的奇闻轶事。 传说 这尊毛主席雕像有三大奇:当初那雕像运往韶山途中,路过井冈山时突然汽车抛锚,怎么查怎么弄车就是动不了。没奈何,过了一夜,早晨车况依旧,经当地百姓指点,才知道是毛主席留恋自己当初奋斗过的第二故乡的缘故,于是司机轻轻地对着毛主席的雕像说:“主席啊,我们的目的地在韶山,我们一起再往前走吧!”果然,车就可以发动了,一路无话直抵韶山,这谓之一奇;在举行雕像落成仪式那天,韶山当地恰是大风大雨。当主持人说到“落成仪式现在开始”时,突然之间风停雨停,晴朗的天空上日月同辉,而当主持人再说到“落成典礼到此结束”时,又是雨飘风急,这一情景证据确凿,有录象为凭,这是第二奇。第三奇更奇,落成之时正值隆冬季节,按理说韶山那著名的只在春天开放的映山红是不可能开放的,但落成当天在雕像方圆一千米的范围内,所有的杜鹃花(映山红)就开放了,不由得你不信……

2011年5月18日9时许,我们终于来到了主席故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感悟这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灵秀之气神圣之地。那一眼眼的回望中,仿佛还能看见主席年少苦读于煤油灯旁、土炉灶里似乎还冒着袅袅的青烟,静宁的观赏中人们感受着无言的伟大。让我领略到了这片圣土的神奇。

正午时分,终于来到了铜像广场,见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主席铜像,这尊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据罗导介绍: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徒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她给我们详细讲解了运输、立像、揭红绸的全过程。那是1993年12月6日上午9时,毛泽东铜像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历时5天,终于到达韶山地界。在韶山,人们早就带着鞭炮、敲锣打鼓,会聚在公路两旁,欢迎人群延绵达15公里之长。当铜像车队到达时,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两百多名韶山青年以100辆摩托车组成护送队,一路护卫铜像进入韶山冲。近万名等侯在铜像广场的群众见到毛泽东铜像时,纷纷流下激动的泪水。人们喊着:“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回家了!”这一天,韶山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连几天,韶山冲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日月同辉和杜鹃盛开。在韶山,冬季12月上午10时出现日月同辉,以及映山红(杜鹃)满山开放,实属极为罕见的现象。在这一天铜像落成揭开红绸时,在毛泽东铜像边,又出现了一个奇特景观:6只鲜艳的彩蝶,围着铜像翩翩起舞。人们惊叹不已:莫非是毛家的6位英烈,化成蝴蝶,前来向毛主席贺寿?主席铜像前,我们一行49人怀着无比崇敬的情怀列队肃穆三鞠躬并敬献了大大的花篮。表达了我们不远千里而来的一份敬仰之心!

我们是上帝从天上撒下的银线;大自然将我们接住,用我们来美化山川。 我们是从阿斯塔特女神王冠一落下来的美丽的珍珠,早晨的女儿抢走了我们,将我们撒遍大地。

我在哭,一个个小山丘却在笑,我往下掉,花儿们却高高地昂起了头。 乌云和大地是一对恋人,我同情他们,并为他们传递书信。我倾注着,冲淡了他们俩中间的这一个强烈欲念,抚慰了另一个的受创的心灵。

雷声和闪电预报着我的到来,天空的彩虹宣布了我旅程的终结。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从海里升起,在天空的羽翼上翱翔。看到美丽的花园,我就下降,我去亲吻鲜花的嘴唇,拥抱树木的枝条。

万籁俱寂,我用纤细的手指敲着窗上的水晶玻璃,这声音组成了歌曲,使多

愁善感的心灵沉醉。

大气的炎热生育了我,我却要驱散这炎热的大气,正像女人一样,她们总是从男人那里取得了征服他们的力量。

我是海洋的叹息,是苍穹的眼泪,也是大地的微笑。爱情也是这样,它们是感情的海洋里发出的叹息,是深思的天空滴下的泪水,是心田里浮出的微笑。

山茶花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祥,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母亲,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荫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的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 故事 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6篇_红色经典美文2分钟朗诵相关文章:

★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6篇

★ 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4分钟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红色经典散文朗诵

★ 经典朗诵散文3分钟6篇

★ 2021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6篇

★ 红色经典朗诵诗3篇

★ 红色经典文章朗诵

经典诵读文章篇目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梁惠王上》出自《孟子·梁惠王》。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注:梁惠王即魏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

孟子的观点:仁义比利益重要。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以上是三十六计!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释】

(1)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2)克:能够。

(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4)顾: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禀性。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原文】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

(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

(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

(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玉》。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

(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

(5)道: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获得知识的途径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1)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

(2)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3)未穷,未穷尽,未彻底。

(4)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1、《蜀道难》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2、《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4、《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5、《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如下: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9、《山园小梅》(林逋)

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三字经》 、 《千字文》 、 《增广贤文》 、 《声律启蒙》 。

《声律启蒙》是一本传统的国学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名著中,《三字经》是最通俗易懂的读本之一。

《千字文》,南北朝时周兴嗣编纂的一种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体(隋唐以前,不押韵、不矛盾的文字称为“笔”,而不是“文”)。

《三字经》 。又名《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是我国明代编纂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剧《古今贤文》,因此可以推断这本书最晚写于万历年间。103010汇集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谚语和谚语。

《声律启蒙》是训练孩子应对和掌握韵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