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杂志阻滞剂

2023-11-06 17: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杂志阻滞剂

为了顺利完成手术,麻醉医生除了运用“SAM”组合镇静药(Sedatives)、镇痛药(Analgesics)、肌松药(Muscula relaxants)外,还会用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辅助麻醉,β受体阻滞剂(BB)就是其中之一。BB在麻醉中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由于气管插管的拔插管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由于手术刺激引发的心肌耗氧量增加,预防心肌缺血,是麻醉中调控心血管反应最常用的药物。然而BB在麻醉中的作用可能不仅如此。

联合镇痛的必要性

外科手术向来与剧烈疼痛有关联。麻醉医生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缓解急性围术期疼痛,还有尽可能降低发展为持续疼痛的那5%~50%可能性。阿片类药物对伤害性刺激的确很高效,但是阿片类药物具有众所周知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和便秘等,大剂量下可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可能会激发长期潜在的疼痛途径(比如阿片诱导痛觉敏感,OIH)。

通常在手术前期,麻醉医生都会用其他药物与阿片类药物联用,从而增强镇痛功效和减轻其副作用。以扑热息痛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通常用于镇痛,并且可以极大地减少阿片类的使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然而,由于手术对于胃肠道的强烈应激,NSAIDs会引发消化道出血,故NSAIDs通常禁用于手术患者。

BB对镇痛药物的影响和镇痛效果

而以艾司洛尔为代表的BB给出了新的可能。上个月,《麻醉杂志》(J Anesth)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的大数据meta分析显示,在术中使用小剂量艾司洛尔[5 50μg/(kg·min)]可节省32% 45%的阿片类镇痛药用量,而术前口服普萘洛尔(40mg)可节省72%的阿片类镇痛药用量。这或许与BB降低肝血流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的肝代谢有关。

在该研究所涉及的2/3的试验中,BB在术后早期的72h内降低患者的感知痛觉。但这结果不适用研究中的关节镜和输卵管接扎手术,研究者认为,原因是关节镜术后疼痛来源于局部切口和关节内的炎症性疼痛,而BB的镇痛效果在因结扎组织的缺血坏死所产生的疼痛上表现不佳。

在不良反应方面,术中使用BB的风险主要在于心血管反应(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虽然其发生率并未增加,但研究者称还需要更大范围的试验才能下定论。一些试验组的报告称,使用BB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降低,这可能与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有关,也可能与BB控制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控制了术中伤害性刺激有关。

BB可能的镇痛机制

关于BB的镇痛机制,各研究者众说风云。可能的观点有以下3种:

与脊髓上的β1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信号在脊髓内传导。但是激活的β1受体在脊髓灰质后角疼痛信号传导作用目前仍有一定争议近些年的研究认为,Na+、K+、Ca2+等离子通道在疼痛神经信号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而BB则“以一挡三”,阻断上述3种离子通道,产生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抑制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发挥作用。

在术后早期的炎症状态下,儿茶酚胺激发正常状态下不会应答交感刺激的伤害感受器,同时调节神经炎症反应。另外,自主神经系统也是下行疼痛调控系统的一部分。在边缘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BB可能阻断了疼痛信号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刺激效果。

纵观药物的研究历史,不乏出现惊奇。比如某99元的蓝色小药丸,本来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谁知道后来也成了治疗ED的。说不定,随着研究的深入,BB不仅可以作为处理心血管反应的药物,或许还能和镇痛药搭配,组成“镇痛合剂”呢。

参考文献:

[1].Härkänen L et al.Beta-adrenergic antagonists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reduced postoperative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nesth. 2015 Jul 10. [2] 毛祖旻,李士通。艾司洛尔在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医学,2013,36(2):169-172. [3] 沈友素,罗振中,余树春等。艾司洛尔临床新用途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14):2336-2337.

β受体阻滞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用法

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里面指出“β受体阻滞剂:最近公布的多种β受体阻滞剂对死亡率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心脏保护作用较差。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推荐使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从较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β受体阻滞剂剂量见表2。”
对于心肌梗死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剂;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尽早开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剂。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病如何防控?



随着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下降,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断增加,尤其是尿毒症患者。肾脏病权威杂志AJKD曾经做过一个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20多岁的尿毒症患者80岁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正常人基本相当。


在普通人群中,许多大规模研究已经证实了以下治疗的有效性:


以及降压药如普立坦和受体阻滞剂。


他汀类降脂药物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旁路脚手架


这些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普通人群的心血管死亡风险。这些普通人的防护措施是否也能惠及尿毒症患者?顺着肾慢慢往下看。


1控制血压


以下研究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TheLancet》(TheLancet)上。总共有1697名尿毒症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控制血压可以降低20%的全因死亡率和29%的心血管死亡率。


这个结果令人兴奋,因为血压控制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通过良好的降压,可以大大降低尿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2降脂治疗


降脂治疗在普通人群中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但是否能惠及透析患者中的每一个人,目前在各种大型临床试验中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降脂治疗的益处不如其他人群明显。因此,一开始可能不建议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因为透析前没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透析后出现血脂等问题。


3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对透析人群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但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4降磷疗法


目前已经明确,高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013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最大相关统计分析表明,高磷可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死亡率,而甲状旁腺激素和钙的影响相对较弱。


降低血磷水平可以使患者受益。


5透析模式的选择


这是一篇发表在肾脏病学领域权威杂志《JASN》上的文章。研究表明,与普通透析模式相比,在线HDF模式可将全因死亡率降低30%,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3%,感染相关死亡率降低55%。


但目前这种透析模式还没有得到所有专家的一致认可。


6血管再通治疗


本文是JASN最后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纳入了2万多例尿毒症患者,发现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在长期预后方面比支架手术有明显优势。

常见的烧心药会增加死亡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人在5年以上的研究期间死亡的风险高于服用另一种药物的人研究发现,除了那些根本不吃胃灼热药的人外,还有一种胃灼热药。据《今日医学》杂志(BMJ Open)7月3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处方药普利和NexIII属于此类药物。“KDSPE”“KDSPs”近8%的美国成年人已被处方为PPI。与处方药相比,PPI在非处方药中的剂量更低。研究作者写道,[7种奇怪的药物副作用]

,但高达70%的服用PPIs的人可能不需要它们。这是令人担忧的,因为在最近的研究中,这些药物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包括肾脏疾病和危险的细菌感染风险的增加。

“人们认为PPIs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它们很容易获得,但服用这些药物确实存在风险,特别是对于长期以来,资深研究作者、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学助理教授齐亚德·阿利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查看了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库中600多万人的数据。他们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接受PPI治疗的275000人与同期接受不同类型的H2阻滞剂治疗的75000人进行了对比。在另一项分析中,研究人员观察了300多万未服用PPI(可能或可能未服用H2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的VA数据,以便与该组患者进行风险比较。

“无论我们如何从这个大数据集中分割数据,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PPI用户的死亡风险增加了,“Al-Aly说,

研究人员仍然指出,他们的研究是观察性的,并没有证明其因果关系。换句话说,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ppi会导致死亡。他们写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PPIs与特定时期内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

此外,这项研究还有几个局限性。例如,研究人员写道,参与分析的大多数人都是年长的白人退伍军人,因此这一发现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肠道细菌影响健康的5种方式]

Al-Aly指出,这项研究的发现并不意味着患者应该扔掉他们的ppi他说,很多时候,人们是出于良好的医疗原因才得到处方的ppi,但医生不会停止“处方,病人只是继续服用”他说:“需要定期重新评估人们是否(仍然)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我希望我的医生能仔细监测我,并在不再需要的时候把我从PPI上取下来。”阿尔阿里补充道。

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