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癌细胞

2023-11-05 14: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医学论文癌细胞

癌症研究阶段性成果披露,咖哩, 辣椒,姜等发热的食物让身体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睡觉 。

一场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位目前在美国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癌症是否能治愈?) 为题,分享了他对癌细胞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转移-metastasis。 原生癌并不会让病人死亡,而一旦癌细胞转移,在其它组织器官内兴风作浪就让病人逐渐(或快速)的走向死亡。

但为什么有些癌细胞已转移的病人却未继续恶化?

日本医学家曾解剖研究几十位无病痛而自然死亡的 90-103岁老人,发现他们每一位体内都有不少癌细胞。

但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没有造成身体的病痛?

戴博士和几位癌症研究学者发现,癌细胞在活跃一段时间后会进入 “休眠期”休眠一段时间后又再度活跃兴风作浪。

“休眠期”越长病人能存活的时间就越长,甚至不发生令人害怕的 “转移”。

现在医学界积极的在研究拖延癌细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药物和饮食《有效地预防细胞癌化》那篇论文提到几种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细胞内讯息传导 ( signal transduction) 的路径让癌细胞进入“休眠期”请大家多吃含有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

1.咖哩(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2.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姜(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4.绿茶(抗癌成份是儿茶素);

5.大豆(抗癌成份是异黄酮;

6.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红素);

7.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芦醇);

8.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高丽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吲哚);

10.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某药剂师加注如下:这篇文章传给大家是做功德,浅显易懂。因为最近医学发表的长寿药物包含以下四种:

姜黄素、白藜芦醇、Silymarin、黄耆(四种成份)前面两样出现在上文中,上文所提到的:

咖哩和姜的抗癌主成分都是“姜黄素”。

卫生管理部门公布大肠癌的主因来自十大恐怖美食,癌症是吃出来的:

1.汉堡薯条+可乐;

2.排骨饭+珍奶;

3.锅贴+豆浆;

4.焗烤意大利面+酥皮浓汤;

5.韩式炸鸡+啤酒;

6.炒饭+贡丸汤;

7.拉面+冰淇淋;

8.卤肉饭+鱼丸汤;

9.红烧牛肉面+酸菜;

10.炸肉圆+关东煮。

中研院努力了8年才完成的排毒最强的食物:

1.地瓜;

2.绿豆;

3.燕麦;

4. 薏仁;

5.小米;

6.糙米;

7.红豆;

8.胡萝卜;

9.山药;

10.牛蒡;

11.芦笋;

12.洋葱;

13. 莲藕;

14.白萝卜;

15.山茼蒿 (裂叶茼蒿) ;

16.地瓜叶;

17.萝卜叶;

18.川七;

19.优格光;

20.醋。

请转发您的亲朋好友。

这项食材抗发炎也抗癌!《分子与细胞肿瘤学》:一小时内让癌细胞凋亡

现代人的疾病多与饮食息息相关,怎么吃得健康、营养,是每个必学的课题。从生活中选择好的食材,其中过去「橄榄油」已被证实能帮助抗氧化、降低血胆固醇,如今国际研究指出对癌症患者有所帮助,因为橄榄油内含的特殊成分,能够在一小时内就使癌细胞凋亡!被视为抗癌的新利器。

长期以来,已知橄榄油对心脏、心血管疾病有许多益处,但橄榄油不只如此,根据《分子与细胞肿瘤学》研究中发现,橄榄油中的化合物「橄榄油 *** 醛」(oleocanthal),会让癌细胞在一个小时内凋亡。一般而言,正常细胞凋亡的过程约需16~24小时。

研究员同时也是营养科学家保罗·布雷斯林发现,「橄榄油 *** 醛」(oleocanthal)会让癌细胞断裂外,同时释放溶解酶,当溶酶体中的酵素释放到细胞中,就会分解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质,导致细胞自杀。

但并非所有细胞都会死亡,「橄榄油 *** 醛」不会损害健康细胞,健康细胞反而会进入休眠状态,并在约24小时之后重启,但对细胞凋亡的情况并不限于单一种类的癌细胞,而是所有观察种类的癌细胞都发生。

其实早在这项研究发表前,美国罗格斯大学环境与生物科学院当时已经初步了解,橄榄油中物质具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只是没料到癌细胞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凋亡。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更发现癌细胞被自己的酵素杀死。

研究员之一的保罗·布雷斯林博士说:「它可能被证明是未来治疗癌症治疗的新选择,有效杀死癌细胞和又能保护身体健康组织,但目前治疗从此方向着手,此论文对癌症治疗具有特殊的意义。」

橄榄油 *** 醛这同时也有抗发炎的效果,研究人员甚至直言:「对于生病的人不妨开始改吃橄榄油。」过往在饮食中最常食用橄榄油的非地中海美食莫属,因为饱和脂肪含量极低,omega3 脂肪酸则含量较高,可大为降低心脏病风险,但怎么挑适合的橄榄油也很重要。

根据《超级大脑饮食计画》(大雁出版)书中指出,尼可拉斯.柯曼(Nicholas Coleman)是举世少有的「橄榄油专家」之一,他指出几个找到好橄榄油的秘诀。首先,油的颜色与品质无关。要判断一种油的好坏,最佳方法就是品尝它。好的冷压初榨橄榄油,尝起来应该有青草味,绝不能有油腻的感觉。

初榨橄榄油的辛辣味来自橄榄油 *** 醛,因此油里面是否富含橄榄油 *** 醛,可以从辛辣程度判断。比较辛辣的油,甚至会辣到让你咳嗽——但这其实是橄榄油品质的一种分级方式!下次你喝到「咳三下」等级的油,就知道找到守护者了,你的大脑会感谢你的。

文、王芊凌/图、巫郡俊

参考文献

Oleocanthal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induces cancer cell death via lysosom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癌细胞产生的原理

西医癌症的病因,归结为:人类正常细胞,转换或突变为永不死亡、并持续分裂增生的癌细胞。

中医习惯称癌症为“积聚”,该词可表达为癌肿的坚固性,实体性,运动性,聚集性与过程性。其病因一般被归之于精气不足、脏器亏虚、气血损耗、阴阳失调或外邪入侵等,具有复杂性及模糊性。

那么癌细胞究竟如何产生的呢?或者说产生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外在的致癌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环境与空气的污染、饮食中毒、和外邪六淫等,可以通称之为外毒或外邪。

外毒为异体,进入健康人身体,其免疫机制将被激活;如果身体免疫机能不足,外毒就通过人体血液、淋巴等能量通道,对正常的细胞接触、连接、渗透、侵蚀与攻击。

在这个延续不断,正邪相斗的过程中,被连接渗透的正常细胞会产生反应作用力,与外邪对抗,这是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引力场方程”论文的主题,其引力场气场都在变化,于是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与后果。

其一,正常细胞被病毒完全控制、浸润、吞噬而死亡,其尸体加上外毒与细胞的分泌粘液物,转化为痰湿状态的邪毒,为免疫巨噬细胞增加了吞噬的对象。

其二,外毒半成功的控制正常细胞,从而变成有细胞代谢规律与进程的畸形细胞,其内在的毒成为有机组成部分。其组成部分是细胞核、细胞浆皆同时发生变异。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毒多正少,延续一段时间以后,畸形细胞死亡,二,毒少正多,向准癌细胞转化。

其三,毒对正常细胞的持续性少量攻击和渗透,使正常细胞抗击毒等能量继续增强,这类原本正常的细胞可能开辟吸收额外能量的通道,有形者可能是长出具有吸收血液的功能的超微血管,无形者可能是细胞水准的生物电、生物磁,或曰:邪能量、毒引力或毒反引力,其简化符号是“E”,是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主要角色。这类超级细胞,易变异为癌细胞,因它会变态抽取身体的能量,并引起更多癌细胞的产生和聚集。

免疫细胞存储脂质,帮助乳腺癌细胞肺部定植,该如何理解?

转移是肿瘤疾病的主要死因,而肺部是实体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之一。癌细胞必须克服很多阻力才能在肺部站稳脚跟。新移植到肺部的癌细胞面临许多压力,如如何逃避免疫细胞,如何通过提取能量在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一般认为,在转移到肺部之前,肿瘤组织会改变肺部环境,削弱杀伤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性(NK)细胞的活性,而转移的形成是肿瘤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是实体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之一。癌细胞必须克服很多阻力才能在肺部站稳脚跟。

一般认为,在转移到肺部之前,肿瘤组织会改变肺部环境,损害杀伤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性(NK)细胞的活性,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从而使转移的肿瘤细胞无法被杀死。人们对癌细胞的能量摄取知之甚少,那么癌细胞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肺部进食的呢?北京时间2020年9月21日,摘要:肺间质细胞激发脂质储存是由美国TheJacksonLaboratory的GuangwenRen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的,并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In Neutrophils that fuel breast cancer lung metastasis " 。

李培山(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和陆铭(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副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这项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转移之前,中性粒细胞可以被诱导浸润并在肺部储存大量的脂质。一旦肿瘤细胞转移到肺部,这些脂质储备可以被肿瘤细胞利用来促进定植和生长。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使用乳腺癌的小鼠模型,发现骨髓衍生的中性粒细胞在浸润到肺部后,从转移前阶段开始有明显的脂质积累。这种脂质不是中性粒细胞固有的,而是由CD140a+间质细胞到达肺部后诱导的。

在分子机制上,肺间质细胞明显上调了中性粒细胞脂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Hilpda、Cidec和G0s2。这些上调的甘油三酯(ATGL)抑制剂又会抑制ATGL的酶活性,导致甘油三酯在肺部中性粒细胞中积累。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敲除Atgl会增强细胞中的脂质积累,并明显促进体内乳腺癌的肺部转移。相反,中性粒细胞中Hilpda基因的缺失减少了脂质的储存,并明显抑制了乳腺肿瘤的转移定植。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问题综论文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问题综论文

【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8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 6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YFRA21-1、NSE、SCCA含量, 并比较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1%, 准确度为86%, 明显高于单独检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YFRA21-1、NSE、SCC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且具有较好的特异度, 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 肺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目前,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之首[1]。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肿瘤诊断, 并且对肿瘤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 但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具有局限性, 本文通过检测CEA、CYFRA21-1、NSE、SCCA这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探讨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为肺癌组, 男39例, 女29例, 平均年龄(67.2±14.9)岁,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鳞癌的27例, 腺癌24例, 小细胞肺癌17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 男37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67.6±1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 及时分离血清,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 用深圳新产业PLUS200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CEA、CYFRA21-1、NSE、SCCA水平, 严格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操作, 检测当日室内质控均再控。正常参考区间分别为CEA 0~5 ng/ml, CYFRA21-1 0~7 ng/ml, NSE 0~10 ng/ml, SCCA 0~2.5 ng/L。

1. 3 阳性判定标准 单项检测时以结果大于正常参考区间上限为阳性, 联合检测时4种肿瘤标志物中有一项为阳性即判定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标准公式计算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2 结果

2. 1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 肺癌组血清CEA、CYFRA21-1、NSE、SCC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CE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cyfra21-1在3种肺癌中的阳性率均较高, p="">0.05);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腺癌(P<0.05);SCCA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见表2。

2. 3 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4种肿瘤标志物单独用于诊断肺癌时, 灵敏度最高的是CYFRA21-1(56%), 最低的.是CEA (29%), 4种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可达81%, 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后特异度略有下降, 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 虽然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学有着很大的进展, 但肺癌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3], 肺癌的诊断除影像学、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以外,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一种主要方法。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物质, 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时能揭示某些肿瘤的存在,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发生明显影像学改变之前就可以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出来, 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由于肺癌组织病理的多样性, 同种病理组织细胞的异质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不失为一种能有效提高肺癌检出率的手段[4]。

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 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肿瘤状态时, 癌细胞分泌CEA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 因此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见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研究表明, 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并且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达到75%, 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6%和24%, 因此CEA可作为肺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NSE是一种糖酵解酶, 为烯醇化酶的同工酶, 存在于中枢、周围神经组织和神经外胚层起源的恶性肿瘤中,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 NSE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1%, 在鳞癌和腺癌中的阳性率较低, 分别为22%和25%, 也证明了NSE在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中意义较低, 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片段, 为正常及恶性的上皮细胞支架蛋白, 主要分布在单层上皮细胞, 在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高, 是非小细胞肺癌较敏感的肿瘤标志物[7]。本研究观察到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8%, 其次是肺腺癌, 阳性率为54%,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很低, 与文献报道一致。

SCCA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是用单克隆技术从肿瘤相关抗原TA4提纯出的一个糖蛋白片段, 本研究观察到SCCA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7%, 在腺癌和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均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这4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不高, CEA仅在肺腺癌中阳性率较高, NSE可作为小细胞肺癌的辅助性诊断指标之一, 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 SCCA是具有较好特异度的鳞癌标志物。而这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在各组织类型的肺癌中均具有较高阳性率。研究也表明, 它们作为单一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但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 联合检测后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度, 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代敏, 任建松, 李霓, 等.中国2008年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及预测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57-61.

[2]Hu W, Chen H, Shi Z, et al. Dual signal amplific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for sensitive immunoassay of tumor marker. Anal Biochem, 2014, 4(453):16-21.

[4]陈建忠, 顾利江. 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A19-9、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28-29.

[5]Canbay E, Ishibashi H, Sako S, et al. Preoperativ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level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esudomyxoma peritonei treated with cytoreductive surgery and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orld J Surg, 2013, 37(6):1271-1276.

[6]Pujol JL , Boher JM , Grenier J, et al. Neuron specitic enolase and prognosis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spective study in 621 patients. Lung Cancer, 2001, 31(3):221-2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