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在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部分,本校由教育部直属,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为规范开放教育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现对中央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如下。
一、 内容项及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具体而言:
1.封面:封面既可以提供论文的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论文资料的作用,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
(1)题目:要用二号字标于显着位置。
(2)学生资料:包括论文作者姓名、学号、专业、教育层次、所属教学单位名称等。
(3)指导教师姓名
2.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字数为200~400字。如果申请学士学位,还需译成不少于150字的英文内容摘要。
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
4.目录:毕业论文要设目录,目录标题后要表明页码(一般标到二级标题即可)。
5.正文:正文至少应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以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
6.参考文献和注释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分为脚注和尾注,脚注位于该页的页脚,尾注位于文章正文内容的后面。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二者均包括以下项目:
序号。参考文献用[1][2]……方式,注释用①、②……方式。
主要责任者(例如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只列责任者姓名,其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文献题名及版本。
文献出处。例如出版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期刊刊名及期号或者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及发表时间等。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具体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93.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
[4]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3)。
[5]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
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
——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
季广茂
摘要 :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 , 而在文学之外 ; 不在理论之内 , 而在批评之中 ; 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 , 而不应该是“单数” ; 应该是“变数” , 而不应该是“常数” ; 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 , 去除其幻觉 , 乃当务之急 ; 应该把“理论”功能与“教学”功能分离开来。
现 状
虽然没有谁不合时宜地大喊大叫“狼来了” , 作为基本原理的文学理论所面临的危机却已迫在眉睫。文学理论不再是人人向往、人才济济的显学 , 而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
近 10 年以来 , 作为基本原理的文学理论的科研与教学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 这方面的论文数量虽多 , 但质量一般 , 予以人深刻启迪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 , 无非是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相提并论 ; 自从由 童庆炳 先生主编、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面世以来 , 虽然又有若干种同类教材问世 , 但内容大多陈旧不堪 , 或者旧瓶装新酒 , 或者新瓶装旧酒 , 总之依然停留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上 ; 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 , 依笔者粗浅之经验 , 虽然 任课 老师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 依然无法像某些“热门”课程那样吸引学生的“眼球” ,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 提高其学习热情。这固然与本课程的性质有关 ( 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课 ),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不足——不仅停滞不前 , 且有萎缩之势。
文学理论的衰退有其历史根据 : 在政府建制不全、功能尚未完善的年代里 , 文学理论常常是图解、贯彻抽象文艺理念的工具 , 是文艺斗争的战场。建国以来 , 几乎每一次政治斗争都始于文艺论争。既然涉及文艺论争 , 自然离不开文学理论的论辩。于是文学理论之剑越磨越亮 , 寒光闪闪。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国家法律的完善 , 政府机构的健全 , 文学理论的政治功能 , 工具属性已经微乎其微。文学理论已经开始摆脱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 ,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它本不该有的“腾腾杀气”和“勃勃生机”。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 也是难得的契机。文学理论研究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 恢复文学理论的本来面目——文学理论是有关文学的理论 , 凝聚的是有关文学的智慧 ; 它不是对政策的图解 , 更不是斗争的工具。但过去恰恰在这方面暴露了文学理论研究的缺点。长期寄生于政治话语、政治斗争之中 , 使得文学理论的从业者失去了真正的专业特色 ; 专业术语的引入 , 纯粹理论体系的建构尚需时日。
生 长
文学理论还能“生长”吗 ? 它的“生长点”在哪里 ? 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 贡献于此。
第一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 , 而在文学之外。
古今中外 , 历朝历代 , 特别是在分工不够明确的早年 , 文学理论家绝大多数来自文学理论之外。近代以来 , 情形有所改观 , 但真正激发文学理论之活力的 , 还是来自文学领域之外。现实主义文论来自朴素的实在论 , “ realism ”这个单词本身就首先是哲学用语 ; 浪漫主义文论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自不待言的 , 康德 - 柯勒律治的师承关系尤其可以表明这一点。
我们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延伸 ; 精神分析批评、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也是如此。即使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这些所谓一心一意寻找“文学内部规律”的“内部批评” , 也深受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
之所以如此 , 是由文学理论的性质决定的 : 文学是一种旨在传达人的情感、欲望的精神产品 , 它虽然包含着思想、观念的萌芽 , 在某些时代也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或“图解政策的小喇叭” , 但从总体上看 , 它与思想、观念较远。只有借助于“文学”之外的思想、观念才能解剖文学文本 , 描述其特征 , 总结其规律。
概而言之 , 文学理论来自广义上的文化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 应该肯定下列现象——许多文学理论研究者出于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失望 , 胸怀拯救文学理论的远大志向 ( 当然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惆怅 ), 而毅然“出走” , 奔向了“文化研究”的快乐王国。这是一种溯本求源的伟大理想。当然 , 大而无当、空洞乏味的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不仅无益 , 反而有害——这种学风具有极强的感染性。
第二 , 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理论之内 , 而在批评之中。
理论与批评密切相关 , 但又存在巨大差异 : 理论是一种思辨活动 , 批评是一种实践活动 ; 理论旨在疏通学理 , 批评旨在褒贬作品 ; 理论指导批评 , 批评丰富理论 ; 批评以理论为前提 , 理论以批评为源泉。在理论界这似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 但一旦付之行动 , 却大谬不然。正如齐泽克所言 : “在这里 , 回忆一下拜物教式的否认公式是多么有趣 : ‘我很清楚 , 但是……'” [1] 。换成我们的话说 , 在意识的层面上我很清楚——批评乃理论之源 , 但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好像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说 , 理论的批评化势在必行。停留在概念的玩弄上 , 停留在观念的冥想上 , 停留在“能指的嬉戏”上 , 就会枯萎。一旦失去了解读文本的力量 , 就无法面对活生生的文学世界 , 都无异于“自取灭亡”。
第三 , 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 (theoriesofliterature), 而不应该是“单数” (theoryofliterature) 。
这倒不是说盲目追求单纯的数量 , 比如出版多少种理论教材 , 发表多少篇理论文章。一个土豆是土豆 , 一袋土豆依然是土豆。据说某种学科的公共课教材一共出版过 300 余种 , 但它依然是“单数”而非“复数”。目前出版的文学理论教材也有几十种之多 , 但真正有新意者寡 , 其中不少还是“职称著作”、“博士点著作” ( 专门为晋升职称、 申报 博士点而出版的 ) 。
这里所谓的“复数”是指 : 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理论框架与范例文本而精心创造的成果。学术立场虽然与政治立场、伦理立场有关 , 但又与其存有本质的差异。不同的学者可能对“文学”有不同的看法 , 只要这种看法能够自成一家之言 , 又能“吾道一以贯之” , 就可以独创体系。比如 , 我完全可以是一位“形式主义者” , 站在形式主义的立场上思考文学理论的相关问题 : 对于文学而言 , 重要的并不在于其内容 , 而在于表现这种内容的方式 ; 甚至认为 , 离开了形式的内容是根本不存在的 ; 在很多情况下 , 形式创造了内容 , 因而创造了文学。在西方 , 有关文学的看法千差万别 ; 但在中国 , 无论怎样的千变万化 , 最后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的意识形态。这话固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 但所有的文学理论体系都立足于这个基本假定之上 ,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 ,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 , 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同的学者还可以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 : 可以用经济基础 - 上层建构的模型研究五花八门的文学问题 , 可以运用精神分析、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模型探讨形形色色的文学现象 , 开创属于自己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我们当然不必作茧自缚般地局限在这些来自西方的模型之中 , 通过解读中国古代文论 , 进而确立属于自己的理论模型 ( 如“理” - 意 - 文 , 物 - 意 - 文的理论模型 ), 也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第四 , 文学理论应该是“变数” (variable), 而不应该是“常数” (constant) 。
文学是日新月异的 , 甚至是一日千里的 , 理论也不应该以不变应万变。“穷则变 , 变则通 , 通则久。”道理相信人人都懂 , 但理论的更新速度实在太慢。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 ( 教材是保留、传播既有研究成果最为有效的手段 ), 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五 , 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 , 去除其幻觉 , 乃当务之急。
比如一说到文学理论研究 , 就要寻找什么“逻辑起点”、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我主张有坚实的理论立场 , 而不主张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许多理论体系并没有什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 却照样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例 , 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为精神分析理论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学” , 就在于它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无意识领域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此举有一个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在人类的内心深处 , 掩藏着以本能、欲望 ( “力比多” ) 为核心的无意识。在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朴素实在论者看来 , 这个基础是否成立 , 还是一个问题。因为对于无意识 , 我们既看不见 , 也摸不着 , 无法用尺子量 , 无法用磅秤称。但这并不影响精神分析学说大行其道 , 虽然它既没有科学的实证性 , 也没有哲学的思辨性 , 仿佛在讲故事 , 仿佛在说闲话 , 要命的是 , 却与我们的生活体验、感受大体相通……
一个学科的成立 , 与其“理论基础”是否“坚实”无关。关键在于 , 这个“理论基础”是否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 , 是否具有“延展性”。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是一种应该抛弃的“迷思” (Myth) 。社会科学毕竟是社会科学 , 它不需要像自然科学 ( 特别是数学 ) 那样 , 一味执著于寻求毫无异议的“公理”。在社会科学领域 , 寻求一个毫无异议的“公理” , 难于登天。或许 , “异议性”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之所在。之所以寻求“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一是因为自然科学对我们的影响至深且烈 , 二是因为我们受一个隐喻的制约而不自知。这个隐喻便是“理论大厦”——仿佛理论必须成为“大厦”才有出息。既然是大厦 , 自然要有“基础” , 而且还必须是“坚实的基础” , 否则“大厦将倾” , 谁来负责 ? “理论基础”固然如此 , “逻辑起点”之类的陈词滥调又何尝例外 ?
第六 , 应该把“理论”的功能与“教学”的功能分离开来。
“理论研究”与“实际教学”有着本质的差异 , 因为这两种功能面对的“对象”不同。前者面对的“理想受众”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行 , 目的在于与其进行学术交流 , 共同推进学术的进步 ; 后者面对的“理想受众”是与自己水平相去甚远的学生 , 目的在于向其传授基本的文学知识。
正如陈平原所言 , “论文不是教科书”。他认为 , 许多学者把教科书当成写作的范本 , 把教学当成研究的楷模。教学的特点是一二三四、 ABCD 地罗列 , 以期把观点铺陈在一个平面上 ; 研究的特点是“单刀赴会” , 由表及里 , 层层深入。“一个是横的 , 一个是竖的。比如 , 告诉你杜甫诗有四个特点 , 一、二、三、四 , 中国农民战争有五大特征 , 一、二、三、四、五 , 这是平面罗列 , 不必深入研究 , 这是教科书。论文是找到一个问题 , 一步步往前推进 , 最后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说形象点 , 做学术论文 , 研究要单刀直入 , 切忌贪多求全 , 四面开花。” [2] 这虽然是就博士论文的选题、写作而言的 , 对一般的理论研究也不乏启示性意义。
研究不是教学 , 教学亦非研究 , 但现在的情形是 , 两者浑然不分 , 研究的教学化倾向尤其严重。长期在高校教学的业内人士更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 他对自己面对的“理想受众”要么是浑然不知 , 要么一律将其定位为自己的学生。学术研究的教学化 , 学术著作的讲稿化 , 就是这样造成的。
期 待
窃以为 , 文学研究离不开“五个一” , 理论创新也离不开“五个一” : 一个坚实的学术立场 , 一个切实有效、富有启示性的问题 , 一个有效的理论模型 ( 或理论框架 ), 一个出类拔萃的个案分析 , 一个新颖独特的结论。
比如 , 没有学术立场 , 就没有学术研究的根据地 , 就没有思想的资源、方法和动力。所以寻求立场的过程 , 也是寻求学术根据地、方法和资源的过程。但目前的研究现状是 , 大多数学者没有学术立场 , 跳来跳去 , 指着公鸡说 : 优点是打鸣 , 缺点是不下蛋 ; 指着母鸡说 : 优点是下蛋 , 缺点是不打鸣。结论是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再比如 , 我们现在还缺少“问题意识” , “问题框架” (problematic) 更是无从谈起。一部论著洋洋洒洒数十万言 , 你不知道他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材料罗列甚为详细 , 真知灼见一点也无。读来昏头昏脑 , 想来糊里糊涂。如此做法 , 文学理论是“生长”不起来的。但我们期待着文学理论的“生长”。当然也不能揠苗助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也向更深层次迈进,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监管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肩负起了重要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管理本科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企业培训工商管理论文
一、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受传统工商管理模式的影响,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中,由于 企业管理 者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企业管理层习惯性忽略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层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不重视,常常导致工行管理培训工作很难顺利的开展。加之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师资相对落后、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考核方式滞后等问题。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就不能向企业及员工传授先进性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向企业提供可靠的参考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确保工商管理培训取得实效。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企业就很难扭转工商管理培训的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潜在的威胁。其次,工商管理培训考核的方式相对滞后,相关管理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研究如何开展有效的 措施 解决问题,在简单的考核标准下,很难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整体水平,对企业的发展也不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完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的掌握相对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及管理手段,并促使企业可以切实的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从而使企业管理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升。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虽拥有丰富的工作 经验 ,却缺少一定的专业化理论与技能,再不提高其自身管理理论技能的基础上,难以确保企业可以持续、健康得发展下去。在企业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都是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
1.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不断的 社会实践 工作表明,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标准。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成为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当前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渗透到工商管理培训课程中,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工商管理配培训中,应积极的应用信息化进行实践探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信息资源,通过多媒体专业设备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此外,为了改善传统工商管理课程的单调与乏味,可以创新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或者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培训,激发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可以更好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关课程。最后,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中,还应重视工商管理理论内容的培训与指导,强化工商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使参与者都能够重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进行的目的。因此,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对于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否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是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必须让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端正其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态度。强化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需要落实到企业具体的细节工作中。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之前,企业应针对管理层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态度进行实际调查,使管理层人员能够在明确了解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对企业长期发展会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再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使工商管理培训中有效的措施,能够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也要注意企业员工的接受态度,加强在企业内部的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识,促进企业员工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
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保证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企业内部建立教师审核制度,考察教师在工商管理培训中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授课经验方面是否符合工商管理培训的要求。在录用审核通过的培训教师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的组织培训活动,并鼓励其继续进行专业深造,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企业管理方面的全新动态与发展成果,为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在长期的工作中,帮助企业引进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促使企业可以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是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效果的一种切实保障。因此,建立优秀的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是企业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策略。
4.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
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可以进一步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模式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培训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企业人才聆听的模式,单调、乏味的培训模式,可能会使企业人员失去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被动的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课程,造成工商管理培训效率低的严重问题。调整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加强培训的考核力度,还应尝试采用笔试的形式,适当加入专业技术的考核内容,通过考核参与者接受培训后的成绩,通过考核成绩合理的将参与者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划分的考核层次,制定不同的工商管理培训方案。其次,企业还应定期对职工进行主题为“如何看待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问卷调查,时刻掌握职工的最新思想动态,结合员工提出的具体问题,对工商管理培训方案与课程进行完善,力求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能够符合企业职业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从而激发企业职业积极的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工的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促使职工综合工作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企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职工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中,企业领导应积极的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的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关活动,并在 企业 文化 建设中加入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使职工可以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切实感受到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进行的重视程度。其次,在定期进行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后,领导还应积极的组织每个参与者进行培训 总结 ,形成一定规模的学习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积极针对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优点、缺点进行发言,不断的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效率。因此,业领导以身作则,进一步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效果,会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空间,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成为关键事项之一。企业定期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会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并逐渐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发展目标。因此,结合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空间而必须思考的问题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对经济发展
工商管理部门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盈利的企业,而是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市场上的企业的监督管理,从而规范市场的经济次序,为社会和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吸引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工商管理不只是简单的监督和监管,还包括对市场和企业的公共服务的功能。在这方面,是新时期工商管理顺应市场和为了经济的发展而自身强化的新功能。工商管理不仅坚持行政处罚和行政指导的一贯职责,还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政策性的扶持,调解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除此之外,工商管理还有和国家经济联系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各个方面的经济个体的职责,与市场紧密结合制定各种合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法制法规,对市场进行合理调控的功能。工商管理固有的本质职能和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而强化的一些职能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分析新时期工商管理对经济促进作用
2.1工商管理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作用
经济的稳定最重要的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工商管理就是在这两者之中,协调好企业和执法部门之前的矛盾,通过自身执法和服务行为 方法 的改善,来促进社会关系的稳定和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在执法行为手段方面,工商管理一直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目标的,对监督执法的行为也是以市场为主体来进行的,摒弃一切以执法为由的部门私自盈利的行为,在打击内部腐败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力争最终呈现出高效、正当执法的目的。对于与经济发展有关的,例如个体商业户、人民群众、消费者等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者,工商管理部门对其利益及权益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得人民对市场、对国民经济有信心,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更加良性化,有活力。
2.2工商管理对流通体制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出现大型的商业性企业,他们往往是一个大的,超出地方束缚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会强强联合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原本的条状分布进行溶解,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这些企业自由地进行经济交流,并且自成一个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工商管理部门对于这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又不能够进行彻底的监督和审查,只能通过扶持和辅助性的干预,企业也会因此更加地独立,增加自身的效率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流通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2.3引导企业进行改革升级改革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时引导企业进行自身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的及时调控及时扶持时企业进行改革升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的法律条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依据和参照。大多数的企业转型主要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照成很多的触犯法律法规的情况,不能使企业良性地发展下去。为了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就必须要监督企业的改革升级。很多中小企业转型艰难,工商管理部门在人员和经济上的扶持,引导他们往比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转型,对于大中型企业,在对他们进行政策性的扶持之外还要使他们的转型方向顺应时代的发展,像服务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工商管理还会对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发展点、拓展面,使企业的利润来源多样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总结
总得来说,不论是工商管理产生的初衷还是工商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完善的角度,都体现出工商管理是为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也不是自身就能够良好发展的,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和监督。国家和个体的经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而工商管理正是使这些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进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工商管理不断创新的管理形式更是使经济的发展变得有所依靠也有所制约。因此,新时期下工商管理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工商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3. 电大工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论文范文
5. 电大工商管理实践报告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