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正定矩阵的定义楼主很清楚。定义矩阵的正定性是根据二次型来的,这也就是说明正定矩阵的性质反映了一个二次表达式的性质,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二次表达式的矩阵表示方法。在最初学函数的时候,我们学过配方法,其实化一个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的时候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只不过我们通过矩阵的手段来进行计算同时还用到了满值线性变换的一些知识。其实在数学理论中更愿意研究Hermite二次型的正定问题,因为Hermite矩阵(A=AH(表示共轭转置矩阵))更能和一些工程学科相结合。
另外在数值计算科学中也经常会用到正定矩阵的知识。比如线性方程组的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就是在方程组的系数矩阵是正定的情况下对任意初始向量是收敛的。
从工程学科来说,举一个控制系统为例,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利亚普诺夫函数使得它的倒数是负定(也就是说倒数的相反数是正定的)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渐进稳定的。
还有三个月就是毕业生们答辩的时间了,但是很多毕业生们目前连选题都还没有选好。时间紧迫,我立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供毕业生们参考!
1、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2、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3、导数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4、等价无穷小在求函数极限中的应用及推广
5、迪克斯特拉(Dijkstra)算法及其改进
6、第二积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态
7、对均值不等式的探讨
8、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的探讨
9、对数学教学中开放题使用的几点思考
10、对现行较普遍的彩票发行方案的讨论
11、对一定理证明过程的感想
12、对一类递推数列收敛性的讨论
13、多扇图和多轮图的生成树计数
14、多维背包问题的扰动修复
15、多项式不可约的判别方法及应用
16、多元函数的极值
17、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8、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应用
19、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20、多元函数极值问题
21、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22、二元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23、二元函数的极值存在的判别方法
24、二元函数极限不存在性之研究
25、反对称矩阵与正交矩阵、对角形矩阵的关系
26、反循环矩阵和分块对称反循环矩阵
27、范德蒙行列式的一些应用
28、方阵A的伴随矩阵
29、放缩法及其应用
30、分块矩阵的应用
31、分块矩阵行列式计算的若干方法
32、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33、复合函数的可测性
34、概率方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35、概率论的发展简介及其在生活中的若干应用
36、概率论在彩票中的应用
37、概率统计在彩票中的应用
38、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9、概率在点名机制中的应用
40、高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公式的探讨及应用
41、给定点集最小覆盖快速近似算法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应用
42、关联矩阵的一些性质及其应用
43、关于Gauss整数环及其推广
44、关于g-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45、关于二重极限的若干计算方法
46、关于反函数问题的讨论
47、关于非线性方程问题的求解
48、关于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几点注记
49、关于矩阵的秩的讨论 _
50、关于两个特殊不等式的推广及应用
51、关于幂指函数的极限求法
52、关于扫雪问题的数学模型
53、关于实数完备性及其应用
54、关于数列通项公式问题探讨
55、关于椭圆性质及其应用地探究、推广
56、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求解
57、关于一类非开非闭的商映射的构造
58、关于一类生态数学模型的几点思考
59、关于圆锥曲线中若干定值问题的求解初探
60、关于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研究
61、关于周期函数的探讨
62、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及其应用
63、函数定义的发展
64、函数级数在复分析中与在实分析中的关系
65、函数极值的求法
66、函数幂级数的展开和应用
67、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判别法的推广和应用
68、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判别
69、函数最值问题解法的探讨
70、蝴蝶定理的推广及应用
71、化归中的矛盾分析法研究
72、环上矩阵广义逆的若干性质
73、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74、积分中值定理正反问题‘中间点’的渐近性
75、基于高中新教材的概率学习
76、基于最优生成树的'海底油气集输管网策略分析
77、级数求和的常用方法与几个特殊级数和
78、级数求和问题的几个转化
79、级数在求极限中的应用
80、极限的求法与技巧
81、极值的分析和运用
82、极值思想在图论中的应用
83、几个广义正定矩阵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
84、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
85、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及应用
86、几个重要不等式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87、几种特殊矩阵的逆矩阵求法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
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一. 定义
因为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定义正定矩阵之前,让我们先定义正定二次型:
设有二次型 ,如果对任何x 0都有f(x)>0( 0) ,则称f(x) 为正定(半正定)二次型。
相应的,正定(半正定)矩阵和负定(半负定)矩阵的定义为:
令A为 阶对称矩阵,若对任意n 维向量 x 0都有 >0(≥0)则称A正定(半正定)矩阵;反之,令A为n 阶对称矩阵,若对任意 n 维向量 x≠0 ,都有 <0(≤ 0), 则称A负定(半负定)矩阵。
例如,单位矩阵E 就是正定矩阵。
二. 正定矩阵的一些判别方法
由正定矩阵的概念可知,判别正定矩阵有如下方法:
1.n阶对称矩阵A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 n 个特征值全是正数。
证明:若 , 则有
∴λ>0
反之,必存在U使
即
有
这就证明了A正定。
由上面的判别正定性的方法,不难得到A为半正定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的特征值全部非负。
2.n阶对称矩阵A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合同于单位矩阵E。
证明:A正定
二次型 正定
A的正惯性指数为n
3.n阶对称矩阵A正定(半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 n阶可逆矩阵U使 ;进一步有 (B为正定(半正定)矩阵)。
证明:n阶对称矩阵A正定,则存在可逆矩阵U使
令 则
令 则
反之,
∴A正定。
同理可证A为半正定时的情况。
4.n阶对称矩阵A正定,则A的主对角线元素 ,且 。
证明:(1)∵n阶对称矩阵A正定
∴ 是正定二次型
现取一组不全为0 的数0,…,0,1,0…0(其中第I个数为1)代入,有
∴
∴A正定
∴存在可逆矩阵C ,使
5.n阶对称矩阵A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 n 个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证明:必要性:
设二次型 是正定的
对每个k,k=1,2,…,n,令
,
现证 是一个k元二次型。
∵对任意k个不全为零的实数 ,有
∴ 是正定的
∴ 的矩阵
是正定矩阵
即
即A的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充分性:
对n作数学归纳法
当n=1时,
∵ , 显然 是正定的。
假设对n-1元实二次型结论成立,现在证明n元的情形。
令 , ,
∴A可分块写成
∵A的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 的顺序主子式也全大于零
由归纳假设, 是正定矩阵即,存在n-1阶可逆矩阵Q使
令
∴
再令 ,
有
令 ,
就有
两边取行列式,则
由条件 得a>0
显然
即A合同于E ,
∴A是正定的。
三. 负定矩阵的一些判别方法
1.n阶对称矩阵A是负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负惯性指数为n。
2.n阶对称矩阵A是负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特征值全小于零。
3.n阶对称矩阵A是负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顺序主子式 满足
,
即奇数阶顺序主子式全小于零,偶数阶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由于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A是正定的,所以上叙结论不难从正定性的有关结论直接得出,故证明略。
四.半正定矩阵的一些判别方法
1. n阶对称矩阵A是半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正惯性指数等于它的秩。
2. n阶对称矩阵A是半正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特征值全大于等于零,但至少有一个特征值等于零。
3. n阶对称矩阵A是负定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各阶主子式全大于等于零,但至少有一个主子式等于零。
注:3中指的是主子式而不是顺序主子式,实际上,只有顺序主子式大于等于零并不能保证A是半正定的,例如:
矩阵 的顺序主子式 , , ,
但A并不是半正定的。
关于半负定也有类似的定理,这里不再写出。
考研的数学分为四种,分别是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
数学一是一般的理工科要考的,如计算机/材料等理工专业
数学二是对数学要求略微低一点的专业要考的,但他与数学一基本相当。如纺织专业
数学三是偏向于经济类别的考生,如经济管理 偏向概率
数学四是其它对数学要求相对低的学科。
而四种数学出题的题型相同,所占比例也相同,你很容易在网上或者书店找到某一年的考试题看一下每年出的题类型相同的。
大纲见下: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三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微积分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分段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初等函数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 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关系 无穷小的基本性质及阶的比较 极限四则运算 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与间断的概念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
7.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的关系.
8.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会应用两个重要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
10. 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述的连续性.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 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四则运算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 微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函数单调性 函数的极值 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浙近线 函数图形的描绘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含边际与弹性的概念).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反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以及对数求导法.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5.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掌握这三个定理的简单应用.
6.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7.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掌握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含解较简单的应用题).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拐点,会求函数图形的渐近线.
9.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会作某些简单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定积分中值定理 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及其导数 牛顿一莱布尼茨(Newton- Leibniz)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广义积分的概念和计算 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以及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了解变上限定积分定义的函数并会求它的导数.
3.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
4.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广义积分,了解广义积分(此处略)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 二阶偏导数 全微分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重积分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计算 无界区域上简单二重积分的计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直观意义,了解有界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3.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掌握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方法,会用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4.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会求解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5.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与基本性质,掌握二重积分(直角坐标、极坐标)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无界区域上的较简单的二重积分.
五、无穷级数
考试内容
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级数的基本性质与收敛的必要条件 几何级数与p级数以及它们的收敛性 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别 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交错级数与莱布尼茨定理 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指开区间)和收敛域 幂级数的和函数 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 简单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 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考试要求
1.了解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2.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和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掌握几何级数及p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条件.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3.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
4.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
5.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简单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
6.掌提 ex,sinx,cosx,ln(1+x)与(1+x)a幂级数的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会用它们将一些简单函数间接展成幂级数.
六、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考试内容
常微分方程的概念 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 齐次微分方程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及简单的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差分与差分方程的概念 差分方程的通解与特解 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的阶及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3.会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
4.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5.了解差分与差分方程及其通解与特解等概念.
6.掌握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7.会应用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问题.
线性代数
一、行列式
考试内容
行列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
2.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和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
二、矩阵
考试内容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线性运算 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幂 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矩阵的秩 矩阵的等价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矩阵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及正交矩阵等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以及他们的运算规律,掌握矩阵转置的性质,了解方阵的幂,掌握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矩阵的逆.
4.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及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会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和秩.
5.了解分块矩阵的概念,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法则.
三、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 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 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等价向量组 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求
1.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法则.
2.理解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有关性质及判别法.
3.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概念,掌握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方法.
4.了解向量组等价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了解矩阵的秩与其行(列)向量组的秩之间的关系,会求向量组的秩.
四、线性方程组
考试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Cramer)法则 线例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相应的齐次线件方程组(导出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考试要求
1.会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2.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和无解的判定方法.
3.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概念,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求法.
4.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的求法,会用其特解及相应的导出组的基础解系表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考试内容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性质 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及相似对角矩阵 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相似对角矩阵
考试要求
1、理解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特征值的性质,掌握求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方法.
2.理解矩阵相似的概念,掌握相似矩阵的性质,了解矩阵可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将矩阵化为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3.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性质.
六、二次型
考试内容
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 二次型的秩 惯性定理 二次型的标准报和规范形 正交变换 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考试要求
1.了解二次型的概念,会用矩阵形式表示二次型,了解合同变换和合同矩阵的概念.
2.理解二次型的秩的概念,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规范形等概念,了解惯性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会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3.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掌握正定矩阵的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一、随机事件和概率
考试内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完全事件组 概率的概念 概率的基本性质 古典型概率 几何型概率 条件概率 概率的基本公式 事件的独立性 独立重复试验
考试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基本时间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公式等基本公式.
3.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
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常见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F(x)=P{X<=x}(负无穷2.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3.掌握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N(μ,σ2)、指数分布及其应用,其中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的密度函数为f(x)=(此处略).
5.会根据自变量的概率分布求其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函数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边缘密度和条件密度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相关性 常见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两个及两个以上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概率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理解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的概念、性质及其两种基本表达式:离散型联合概率分布和连续型联合概率密度.掌握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的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
3.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及相关性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独立的条件;理解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与独立性的关系.
4.掌握二维均匀分布和二维正态分布,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5.会根据两个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求其函数的概率分布,会根据多个独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求其函数的概率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考试内容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均值)、方差和标准差及其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切比雪夫(Chebyshev)不等式 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计等具体分布的数字特征,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会根据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求其函数的数学期望;会根据两个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分布求其函数的数学期望.
3.掌握切比雪夫不等式.
五、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内容
切比雪夫(Chebyshev)大数定律 伯努利(Bernonlli)大数定律 辛钦(Khinchine)大数定律 棣莫弗一拉普拉斯( De Moivre- Laplace)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 列维一林德伯格(Levy-Lindberg)定理(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切比雪夫大数定律、伯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大数定律)成立的条件及结论.
2.掌握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列维—林得伯格中心极限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并会用相关定理近似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六、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总体 个体 简单随机样本 统计量 样本均值 样本方差和样本矩 χ2分布 t分布 F分布 分位数 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考试要求
1.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其中样本方差定义为:S2=(此处略)
2.了解产生χ2变量、t变量和F变量的典型模式;理解标准正态分布、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分位数,会查相应的数值表.
3.掌握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七、参数估计
考试内容
点估计的概念 估计量与估计值 矩估计法 最大似然估计法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 区间估计的概念 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的区间估计 单个正态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考试要求
1.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最小方差性)和相合性(一致性)的概念,并会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会利用大数定律证明估计量的相合性.
2.掌握矩估计法(一阶、二阶矩)和最大似然估计法.
3.掌握建立未知参数的(双侧和单侧)置信区间的一般方法;掌握正态总体均值、方差、标准差、矩以及与其相联系的数字特征的置信区间的求法.
4 掌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及相关数字特征的置信区间的求法.
八、假设检验
考试内容
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单个及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考试要求
1.理解“假设”的概念和基本类型;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会构造简单假设的显著性检验.
2.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对于较简单的情形,会计算两类错误的概率.
3.了解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试卷结构
(一)内容比例
微积分 约50%
线性代数 约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约 25%
(二)题型比例
境空题与选择题约 30%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约70%
由于这里回答问题限制字数,所以数学四的考纲无法贴上,请你自己去查找,网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