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沙棘协会(ISA)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欧美地区轮流举办。在山西太原召开的ISA2018是第八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共收到论文84篇,其中我国62篇,其他国家22篇。本论文集是对这次会议重要交流论文和有关文件的汇编,主要为精选的57篇科技论文,还有作为附录的比较重要的5方面会议材料。论文部分按综论、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综合效益评价、良种选育繁殖及资源建设、原料加工及有效成分提取、产品研发与营销5个方面选编了参会论文。附录收编了大会学术委员会组成、主题发言人及题目、分组交流安排、优秀论文奖获奖者、大会入选论文及作者名单。论文集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前言和附录两部分均按中文、英文先后列出;论文部分按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中文全文依次列出。所收录论文为近年来国内外沙棘研发的最新成果,能够基本上反映当前国际沙棘研发的最新进展,可供从事沙棘种植、开发和营销的有关人吊参考使用。
沙棘的营养与健康 摘要:沙棘,又名醋柳,是一种小乔木,它起源于距今约2500万—4000万年前,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处于同一时代;它经历了冰期、间冰期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严酷生态环境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等地区。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份多达190多种。其中包括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沙棘是自然界活性成份最全的植物,是营养植物之冠,具有预防心血管类疾病,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生、促进细胞退化,提高人体机体抗病能力,保肝护肝,抗衰老,促进肠胃健康,抗烧伤烫,养颜护肤,预防缓解神经衰弱,抗辐射、抗炎生肌等多种功效 关键词:沙棘 营养 健康 沙棘果油 沙棘,又名醋柳,是一种小乔木,它起源于距今约2500万—4000万年前,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处于同一时代;它经历了冰期、间冰期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严酷生态环境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等地区。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份多达190多种。其中包括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的山区。在我国,沙棘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内蒙等省区,沙棘果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早在1300年前,唐代的《月王药珍》、《四部医典》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沙棘主要有利肺、壮阳、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 另外,沙棘还具有独特的功效,沙棘提取物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能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作用。 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沙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亚油酸、磷脂、黄酮、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沙棘籽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沙棘含有钙、铁、锌钾、硒等十一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沙棘中提取的沙棘籽油富含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苦木素、香豆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因而,沙棘在临床上对烧伤、烫伤及宫颈糜烂有显著疗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畏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久病体虚、老年性体弱等疗效确切;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沙棘对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阻断致癌物V-亚硝酸的合成和抑制黄曲酶素诱发癌前病变的作用,对胃癌、肠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等有抑制治疗作用。《中国食品报》报道,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最近提供的54例肿瘤病人服用沙棘油表明,肿瘤迅速变小或消失者占84%。 沙棘系列产品的问世,是二十一世纪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癌症、烧烫伤等患者的福音,沙棘籽油等产品是疗效显著的纯天然绿色保健品。 沙棘含有1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8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沙棘富含维生素E,可以阻断亚硝酸盐在人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铵;沙棘油富含的儿茶素对由TPA引起的细胞癌和黄霉素乃苯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沙棘富含的β-胡萝卜素则是良好的抗氧化剂,可阻止化学物质的致癌过程,起到抗癌治癌的效果。沙棘籽油对白血病、肉瘤、黑色素瘤、艾氏腹水瘤、胃癌等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沙棘果油是以沙棘果为原料经CO2超临界萃取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油,沙棘果油含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5%,沙棘素有“天然维生素胶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磷、铁、镁、锰、钾、钙、硼、硅、铜等24 种微量原素,尤以钙、铁、锌、钾、硒的含量最多。另外,沙棘果油中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但胆固醇含量为零。因此,沙棘果油是中老年朋友最具价值的保健油。 一、沙棘是自然界活性成份最全的植物,是营养植物之冠 沙棘所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10大类:磷脂类、维生素类、5-羟色胺、多种挥发油类、酚类及有机酸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三萜、甾体类化合物、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油和脂肪酸类(亚油酸、亚麻酸等)、黄酮类化合物(沙棘复合总黄酮)。 沙棘中富含维生素 C。沙棘维生素 C的含量是一切蔬菜水果类之冠:是猕猴桃的2—3倍,桔子的6倍,山楂的20倍,西红柿的80倍,苹果的200倍。此外,沙棘果还含有维生素 E,B-胡萝卜素,及 B族维生素,沙棘是维生素“源”植物,被誉为“维生素宝库”。 二、沙棘具有广泛的医药和营养保健功能 沙棘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国卫生部在1977年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中也记载了沙棘的药用功效。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载沙棘医疗作用的经典著作,是公元8世纪下半叶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记载沙棘药效的医学著作。以及后来清朝医学名著《晶珠本草》,都对沙棘的应用做了大量的论述 这个是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个实验报告,不知能否算 呵呵
1.组织培养技术的介绍:随着沙棘物种的不断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如何让快速育苗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就目前而言,一般沙棘的育苗主要通过种子和枝条扦插进行繁殖,但是利用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种性,用枝条扦插则成苗率比较低,且多插几代之后容易受病毒侵害,这些都成为沙棘良种繁育推广的障碍。组织培养是实现苗木规模化生产的高效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基因遗传育种,保存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前提。该技术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能达到快速繁育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保持原有种性,同时也可以针对雌雄来定性培养,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直接获得遗传变异培养出生产中急需的抗寒旱、抗盐碱、抗病虫、抗沙埋的、产量高的各品种系列。
2.沙棘的育种和取材:外植体的选取,不同时间取材对外植体的诱导效果不同,一般以3月前后接种外植体成活率较高,这一期间的接种后发芽率高达95%或100%,5月取材接种后污染率比较高,玻璃化苗多,7—9取材接种后褐化现象较为严重,9—12月以及1—2月取材接种后极易受污染,由于生长环境等的影响,不同的取材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从各种研究中可以看出,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取材时间最好选择在萌动和发育早期为好。同时,适宜的外植体对物种的组织培养极为重要,不同的外植体诱导效果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外植体的类型、大小和幼嫩程度及其在树体和枝条上的位置等均会影响外植体细胞全能性和组织器官再生性的表达。总之,要在适当的时期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只有把时间和取材阶段都弄好了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好的幼苗,从而更好的进行繁育和开发。
3、培养技巧和疾病预防:
(1)、技巧。首先,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把握好时机,万物都有一个复苏和生长的阶段,在进行培育时要对物种的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来把握好培育的最佳时机;其次,选择优质的外植体,要确保育种的质量,外植体对整个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就是培养基的选择。沙棘组织培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相关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对沙棘器官分化有利,另外,诱导和扩增最适当的培养基为木本植物培养基(WPM)。由于外植体的诱导目的不同,培养基会使诱导效果产生差异,因此,较低盐浓度的培养基适用于沙棘的组织培养。
(2)、疾病预防。首先,褐变的预防,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普遍现象,而在沙棘的外植体培养中尤为严重,预防方法为:
a、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外植体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可大大减轻褐变;
b、降低矿物质盐的浓度。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会致使酚类物质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细胞褐变;
c、低温暗处理可减缓植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减少醌类物质的形成;
d、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或活性炭,或用抗氧化剂进行制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这样可以抑制褐化的发生;
e、采用无菌苗各器官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无褐变现象;
f、连续转移外植体。
对于褐变的材料,接种后转瓶时间长,伤口周围积累醌物质增多,褐变加重,而缩短转瓶周期可以大大减轻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