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黄静典故研究论文

2023-03-10 12: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黄静典故研究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组织理论。围绕上述研究领域,先后独著、主编、参编著作9部,发表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多项。  讲授的课程:博士生:组织理论专题、品牌理论专题;硕士生:消费者市场营销专题、品牌管理专题;MBA:组织行为学;本科生:市场营销学、产品管理、新产品营销。主要学术论文(2002年以来)  黄静、王新刚、童泽林,《空间和社交距离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11.7   黄静、童泽林、王新刚,《企业家前台行为偏离的分类界定及测量》,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黄静、王新刚,童泽林,《企业家社会责任道德发展观:基于本土文化的解读》,统计与决策, 2011.21   姚琦、黄静,《说服策略对消费者再续品牌关系意愿的影响》经济管理,2011.1   黄静、曾一帆,《基于能力和诚信断裂的品牌关系再续沟通策略》, 科学决策,2011,5   黄静、郑伟军、刘德菁,《关于消费者心理贬值度的实证检验》,统计与决策,2011,9   黄静、王新刚、童泽林,《中小企业领导者声誉对客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珞珈管理评论, 2011,1   黄静、姚琦、周南,《品牌关系准则对再续品牌关系意愿的影响》,经济管理, 2010.3   黄静、王新刚、张思飞、周南,《企业家违情与违法行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管理世界, 2010,5   黄静、林青蓝,《消费者-品牌的个人和社会情感维度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0.3   黄静,周琳,梁虹,《消费者损失类型对品牌关系断裂意愿的影响》,统计与决策, 2010.19  黄静、王新刚、周琳,Evolving Logic of Bran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Explanation Based on Chinese 黄静、王新刚,《两型社会下企业营销创新生成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7   黄静、熊巍《犯错品牌的投入对消费者再续关系意愿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9,6   黄静 、张司飞,《创新营销模式,促进消费需求》,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7.21日。   黄静、王新刚,《两型社会下的营销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9,3-1   黄静、林青蓝,《消费者-品牌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情感:理论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2009,3-1   黄静、陈绍泉,《湖北品牌原产地形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4   黄静、姚琦,《公司品牌个性塑造研究》,武汉大学学报, 2008.6   黄静、何昊天,《湖北省科技形象提升策略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8,4-1  黄静、王志生,《满意情景下的消费者后悔对口传的影响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2  黄静、熊巍,《消费者-品牌关系的断裂与再续:理论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童韵、黄静、杨漾,《用户创新工具箱与顾客参与创新意愿》营销科学学报,2007,9   游士兵、黄静,《品牌关系断裂的理论评价》,珞珈管理评论, 2007第1卷(1)   黄静、康飞、陈绍泉《品牌原产地形象的影响因素:理论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学报,2007.4-1  游士兵、黄静、熊巍,《品牌关系中的消费者心理契约的感知与测度》,经济管理,2007.22   黄静、雷柳帧,《品牌关系倾向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营销科学学报,2006,第2卷第3辑  黄静、李冰心,《名人广告如何取信于民?》北大商业评论,2005.5  黄静、李冰心,《体验营销与服务营销之比较研究》,中国财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9  黄静,《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经济日报,2004、1、2   黄静、王利军:《构建品牌社区》,商业时代,2004.18   黄静,《 当心走进惠普文化的雾区》,企业管理2003.9   黄静、郑莉,《顾客品牌关系的情感-行为忠诚研究》,经济管理 2003、22   黄静,《内部营销理论及其运用》中国软科学, 2003.4   黄静,《基于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领导特征》,武汉大学学报,2003.5   黄静、彭华东《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延伸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黄静、陈文容,《自我概念 符号 品牌》武汉大学学报2003.5-1   黄静,《内部营销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经济管理.2002.4   黄静、曾伏娥,《多元化经营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整合优势》,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9出版著作(2000以来)  1. 主译《数据库营销》(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  2.主编《新产品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1  3.主编《品牌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4.主编《新产品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5.主编《品牌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6.独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9  7.主编《产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主持的科研课题(2000年以来)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企业领导者前台化行为与企业品牌绩效:关系、作用机制和管理逻辑》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0):《断裂的消费者-品牌关系再续研究》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00):《企业文化优劣的判断标准量化研究》   4. 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2007-2008):《湖北省原产地形象与品牌竞争力研究》   5. 主持武汉大学人文社科基金(2011-2013):《基于品牌绩效促升的领导者前台化行为有效性标准研究》  6. 主持武汉大学项目(2003-2005):《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7. 主持武汉大学项目(2002-2004):《十五教材建设专项基金》   8.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2002-2006):《武汉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提价论证》   9.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2009-2010):《黄鹤楼品牌系统管理研究》   10. 主持企业横向课题(2010-2011):《黄鹤楼品牌终端传播模式研究》  获奖(2000年以来)  1、《负面情绪和说服策略对品牌关系再续意愿的影响》,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1)  2.《犯错品牌的投入对消费者再续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008)  3.《品牌关系中消费者心理契约的感知与测度》,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7)  4.《品牌关系断裂理论回归与展望》,中国市场学会优秀论文奖(2006)   5.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002)   6.武汉大学蓝月亮优秀研究生导师(2009-2010);  7.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2009);  8.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06);  9.武汉大学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2006);  10.武汉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2005)

黄静的人为概述

黄静,女,1964年6月出生。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副主任。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美国管理学会会员。2002年获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市场营销方向),1993年获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学士学位。曾到加拿大 laval University (1994年)、法国马恩河谷大学(1994-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9)进修学习。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市场营销学》、《产品管理》、《新产品营销》;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市场营销理论》、《品牌管理专题》、《组织行为学》(MBA);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为:《品牌理论专题》。主要研究领域为:营销管理、品牌管理、企业文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企业文化优劣的判断标准量化研究》、《断裂的消费者-品牌关系再续研究》;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原产地形象与品牌竞争力研究》;主持企业横向项目多项。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的研究。在《中国软科学》、《经济日报》(理论版)、《经济管理》、《营销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4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产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品牌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新产品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万科(武汉)、精伦电子、武钢集团、中建三局、神龙公司、湖北省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等几十家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

城市形象塑造 高中论文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获得发展的条件。城市形象对于城市获得社会支持、公众认可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城市形象构成要素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形象塑造的五方面内容,以期能够5I导城市形象的塑造工作。
关键词:城市形象;定位;公众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象研究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国际以及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讨。但是受西方潮流的影响,我国的城市形象建设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闻名世界的特色城市很少,因此本文试图探索。
一,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构成城市的各个方面要素的总体评价和感知。包括城市的总体特征和风格、知名度以及城市形象定位三个方面内容。
1 城市形象的总体特征和风格
城市形象的总体特征指城市最为显著的能代表城市整体情况的特征,这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性及概括性认识。城市形象的总体特征可以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外在的总体特征,即城市形象的硬件部分,包括城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形象和人工的环境形象;一类是内在的总体特征,即城市形象的软件部分,包括城市市民精神形象和城市文化形象要素等。
2 城市形象的知名度
知名度是评价城市形象的基本指标。知名度是一个城市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高的知名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公众评价,吸引外来资源,提高城市形象。
3 城市形象的定位
城市形象来源于城市的建设程度,但又不仅仅限于此,它更多地来源于公众评价。虽然城市建设者们不遗余力地自认为建设了良好城市形象,但未必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其中的原因来源于城市定位不准确。城市定位是城市在公众心目中的特定位置,这个特定位置一般是根据特定城市与同类城市相比较而确定的。这是城市的建设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的交接点,也是公众对城市形象评价的主要方面。
二、城市形象的塑造
1 满足公众需求——城市形象塑造优先考虑的因素
如前所述,城市形象主要来源于社会公众对于城市总体特征的评价,因此城市形象塑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城市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公众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这是城市形象塑造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很多的城市建设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城市形象成了当地官员的一个政绩工程,全然不顾城市形象的历史和现实,一味追求城市美化、亮化,而忽略了公众与城市形象的和谐统一。例如2008年4月3日,合肥市市容局提出的让合肥市成为“无摊”城市的提法就遭到了媒体和公众的质疑。政府执政的出发点应该是“执政为民”,而不是扰民。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远没有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无摊”虽然会使城市管理方便、城市市容整洁,但是却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普通市民的基本生活,政府应该梳理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制止取消。因此在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应从“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出发,重视社会公众的需求,在城市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建设城市形象,体现城市形象和城市公众的和谐统一。
2 放眼战略——城市形象塑造的规划
城市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包括城市视觉、城市环境、城市行为、城市理念等4个一级子系统,城市概况、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文化等10个二级子系统,城市性质、城市规模、规划状况等30个要素构成的城市形象系统。因此城市形象的塑造绝不是简单的拆掉旧有建筑建立高楼,也不是简单的设计城市的标志口号,更不是盲目圈地占地扩大城市规模,而是要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全盘考虑,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城市形象的规划。因此,我们应该从规划体系上建立历史与现代的结合、空间与水平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的多元结构;从规划原理上建立城市整体的高效发展与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二元理论一从规划层次上建立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具体执行的立体层次,从规划内容上建立对城市硬件系统(外在形象)与软件系统(内在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总体形象效果,正确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治理之间的矛盾。
另外,我们也要建立科学的城市形象规划执行程序,以保证城市规划发挥它的作用。科学的城市规划程序包括:加强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保证城市建设按照规划统一进行,各个城市应该明确规划部门对于城市规划的主导权与审批权,并能统一调配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用科学的手段保证规划的具体执行,运用现代化的立体模型建立规划图,请专家进行咨询,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设计。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后的管理,打击那些违法违章建筑,保证城市的整体统一性。
3 准确定位——城市形象塑造的前提
城市形象定位是预期在公众的头脑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它是城市出现在公众评价中的首要形象,对公众形成城市形象的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形象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来源于城市形象定位不准确。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对城市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城市获得更多的经济、政策支持;其次,有助于城市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知名城市;再次,有利于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市民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发挥聪明才智,最后,能够为公众提供差别化利益,通过定位向公众传递与众不同的信息,使城市的个性清楚地凸显在公众面前,从而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支持。 要准确地进行城市形象定位,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必须来源于对城市的透彻了解,城市定位就是改变以前的“由内而外”(城市建设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美丽的城市)的做法而采用“由外而内”(广大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的方法来规划建设城市。根据自己作为公众的体会来估计城市的变化,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也是城市普通公众,他们对城市的需求也可以成为借鉴的因素,关注同类竞争城市,中国的城市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城市规模、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位置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同类竞争者的位置,城市形象定位就是要区别这些同类竞争者,而不是建成千城一面,大而全。城市形象定位应该在更广阔的时空领域中进行,尊重历史、着眼现在、关注未来。4 凸显个性——城市形象建设的主要内容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间加大了各方面的交流,城市建设者们也通过学习、模仿、拷贝的途径来规划和建设城市,致使我国城市建设都走向了“统一风格”,很多县、市级城市变成了各大城市的缩微版本,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栋栋接天的高楼成为城市的代表形象,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实际上,城市也如同人一样,与众不同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建设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第一,城市建设要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拒绝盲目的“去旧换新”,很多城市的旧有城区、旧有建筑等都与历史有关,在这些地方承载着很多典故民俗,这些正是城市发展的独特文化底蕴,不应该“一拆了之”;第二,专注一两个城市亮点充分展示,个性就是不同于别人,我们需要在城市功能齐全的情况下,突出某一独特因素,成为吸引公众标志性的内容。第三,注重城市长远发展,城市个性也不是一个建筑,一次形象策划能够完成的,它是多方面的内容的结合,需要日积月累。5 整合营销——城市形象传播的利剑城市形象塑造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传播城市形象,让城市走出去,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城市。城市形象传播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括:(1)便于传播的城市名称和标志。一般来说城市名称是已经确定了的且已使用已久不应改变的,那么城市标志就需要认真设计。和企业标志一样,城市形象标志起到识别、烘托、传播城市形象的作用,因此最好请专业人员来设计或者通过社会征集的方式获得,并且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告知公众,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2)活动传播。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中国的两大城市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是形象传播的有效途径。每年5月18日的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就为廊坊打开了一扇面向国际的窗口,让廊坊有机会展示它的风采。(3)影视传播和出版传播。城市形象还可以通过拍摄吸引公众的影视剧和出版物来提高城市形象的知名度。(4)实施企业品牌形象工程。形成产业经济的集群优势。企业,是一个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来源,知名的企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城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一大批的知名企业同样能够拓展城市形象的传播。综上所述,城市形象塑造是现代城市竞争和发展的有力武器,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城市自然环境与城市公众的和谐统一,需要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城市的准确定位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条件的改善。参考文献:[1]黄静,品牌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仇保兴,优化城市形象的十大方略[J],浙江学刊,1906,(4)。[5]袁朝辉,谈公共环境标识设计与城市形象[J],地方经济,2007,(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