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知网论文收入

2023-03-05 03: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知网论文收入

知网主要是通过知识付费、论文查重收费等方式实现盈利的。

知网,当代大学生们都不陌生。北大著名博士不识知网的社会事件,更是免费给知网做了一次免费的推广。

这里的知识付费与一般认知中的不同。知网提供C端的论文、期刊下载,而这个下载是要付费的。因为C端的主要受众大多是出于学术需要,比如搞学术研究的硕士、博士。要知道期刊资源对于学术科研就好比士兵手中的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出于刚需,不得不充值付费。甚至在2019年知网因为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一事儿冲上热搜。

不得不说,知网的贵是出了名的。因为知网对个人的收费模式分成了个人订阅和流量计费两种。所以对于论文需求量大的个人来说,开销可不少。

对于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论文是重中之重。而大部分学校的论文查重的标准是以知网的查重率为主的。而知网的查重收费是最贵,每查一次,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心头滴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以百万计,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个人查重,就有数千万的收入了。还不包括每个院校每年向知网购买论文下载、查重的服务。相比较使用更加频繁、需求量更大的论文购买,查重的花费只是小头。但是财富的积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

上述有提到学校,就是一个例子。另外还有各类实验室、研究所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因为数据库涨价过猛,连经费充足的985、211等高校不得不因贵喊停。2016年北大官网上曾贴出中国知网可能停用的通知。只因为合约到期,数据库涨价过猛,不得不进行双方谈判。

知网年收入超11亿毛利率近54%,你如何看待知网的盈利模式?

正常看待知网的盈利模式,知网虽然的确做的不对。但是知网的盈利模式是正常的,只不过是它没有分清楚到底谁才是内容的创作者。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知网是赚不了这么多钱的,因为知网就是一个中介平台。只能从中抽一部分利率当作中介费,大部分应该是给论文的作者。但知网就是不讲道理,只是给了一小部分钱给论文的作者,大部分钱自己拿了。那这一小部分是多小呢?一篇论文,大学生在知网下载是25元(均价,并不是每篇都是25),然后论文的作者就只拿到了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收入。剩下的知网自己拿走了,所以知网能年收入超11亿很正常。

1.知网的这种行为合法?

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知网的这种行为一点都不合法。但是没办法,谁叫它在这方面是垄断企业呢,没什么人能治得了它,现在唯一能治理它的,只有国家的反垄断局了。但国家反垄断局也不好治理,因为知网是清华系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知网可以成长为我国第一大论文交易平台的原因。因为它的背后的清华系。

2.这种情况只有我国有吗?

很抱歉,这种情况不只是我国独有的。在欧美国家,这种情况也正常。。许多像知网这样的论文交易网站也是这样,他们赶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论储备,你不得不找他们下载论文。他们和知网一样,干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活。有一个女大学生还因为开发了一个免费下载论文的网站而登上了《科学》杂志的版面。

知网的盈利模式没问题,问题是出在钱分的不对。大部分钱不应该是知网拿去的,应该是交给论文的作者。

知网年收入超11亿毛利率近54%,高盈利的背后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知网年收入超过11亿,毛利率也在54%左右,但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版权问题,每年都会有很多侵权的,打官司可以说是常年都在打,还有就是收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引起很多使用者的吐槽,用户体验不好。

打官司比较多啊,就是涉及到版权的问题,好多文章是并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的,因为自己记得今年下半年就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案例,就是说人家都是自己写的文章,但是知网并没有经过人家的同意就把人家的文章收录上去了。然后还用作商业目的,最终双方打官司赔了70多万,因为那是人家的知识成果呀,用作非盈利渠道还要跟人家作者说一声呢,更不要说用作商业目的了,这必须要有作者同意的,没有授权那就是侵权。

用户体验不好,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都要写文章,这个写文章不是大家平常所认为的,写个800字1000字的作文写的是论文,基本上都是8000字甚至是1万字。本科就是8000~1万,研究生那可能就得15,000,甚至是2万了,自然需要借鉴一些文章,但是真正写过的就知道大家从知网上面下载文章花钱,查重的时候也花钱,是因为大家特别喜欢用这个网站吗?从来都不是的,是因为大家没得选择了。

因为大家在写文章的时候只有两个官方的网站,基本上权威性是比较高的,一个就是知网,一个就是维普,用其他的网站只能用作参考,不可以用做最终定稿。尤其是关于到查重的这个问题,好多学校用的是维普,也有好多学校用的是知网,这个是学校的要求,没有办法,但大家并不想花1000字三块钱这样的查重费用,只是自己没有办法而已,这已经是好多年的问题了。

知网的超额利润是知识付费,还是知识垄断?是剥削贪婪,还是合理投资?

知网的超额利润是知识垄断!

综合近几年来一些高校不时退订中国知网以及一些学者状告中国知网以维护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高校科研机构和学者认为中国知网收费过高甚至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则是基本属实的。

中科院作为中国学术的最高殿堂,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专家学者,科研经费以千万元计的比比皆是。如果数据库物有所值,且是科研必须,按说千万费用不在话下。

问题正在于,知网千万元的订费到底贵在哪儿,中科院把国家拨款花在这上面到底值不值,一群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学者被知网平台绑架到底该不该。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方股份财报显示,仅2020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毛利率高达53.93%;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毛利率达51.30%。借鸡生蛋的生意做成这样,令多少企业汗颜。

但正如法学专家所指出的,“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将版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而是将其当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便不能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

面对公众的质疑,知网应该做出回应,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这既是为了保护中科院等用户的利益,也有利于知网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