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是不会,除非有极其优秀的本科生论文才能被知网收录。因为知网只收录优秀硕博论文以及期刊投稿,本科论文无法在知网进行投稿并发表,因此才会造成用户在知网查看不到本科生论文的现象。而知网的查重比对库则会收录本科生论文数据,一方面与知网存在合作关系的高校会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上传到知网,另一方面只要是使用知网查重的毕业论文都会自动被收录进比对库中。
本科生论文可以分为大概两种情况,一种是毕业论文,这种论文是每个人都要写的,不写拿不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不过这种论文是极少会被知网收录的,因为本科生的论文基本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没有收录的必要,除非是极少数特别优秀的论文,才有可能被收录,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不会被收录的。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被收录,就是本科生自己投稿或者是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这本期刊能上知网,然后这篇论文就可以被知网收录了。以前很少有本科生发表论文,这几年,我们发现发表论文的本科生越来越多了,很多是为了保研,或者拿奖学金,发表论文可以加分。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一年以后收入知网。
现在博士论文一般一年左右收入知网,一般硕博毕业时学校都会要求学生签署毕业论文上网的许可,但是上传审核的时间要看审核和编辑的效率,以及你论文本身的质量。
如果你的论文涉密,关乎国防和国家安全,比如一些军工项目,航天项目之类的,那你的论文一般不会被录入知网,只能在学校的保密室里,想看都很难了。
知网的这组数据不仅说明知识产权的收入是巨大的,同时对作者的剥削程度是挺高的,知网的这种运营方式注定不能长久,低廉的作品也就只能有低廉的质量。
一、知网靠着知识产权的收入是巨大的
经过网友查询知网母公司的财务报表,知网一年的收益竟然超过11亿元,而毛利率更是高达54%。众所周知,知网是通过给各个高校开会员的方式进行盈利的,次要的盈利则是来自个人的付费下载,这只有在手握着大量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知网的高盈利首先反应的就是知网手握的产权作品是不少的,甚至可以说是巨量的。
二、知网的收入暴露出对作者的剥削
知网的这种高盈利背后是作者的微博收益知识,创作者本就应该得到收益,但是知网对于他们的回馈就仅仅是低廉的阅读卡和低廉的报酬,这很明显对不起一个论文写作者写作的艰辛过程和付出的时间成本。这种低廉的成本就相当于没有给知识创作者付费,知网的低投入对于知网的运营来说并不是好事,长此以往只会让更多的人乐于去生产学术垃圾。想要创新,我们必须给予创作者足够的收入,否则创新就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三、如有被知网侵犯权利应该及时维权
之前就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老教授赵德馨因为自己的作品未经许可而被上传到知网,赵教授也因此而起诉知网并且获得了70万元的赔偿。这就告诉我们,知网的运行过程中是会存在着问题的,高盈利未必就代表知网本身就拥有比较多的知识产权,我们必须及时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否则一旦权力过了保护期,那么知网赚走了钱和声誉也就只能不了了之。我们对于自己的权利维护足够了,这不仅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也能够让知识产权市场的环境变得清明。
知网主要是通过知识付费、论文查重收费等方式实现盈利的。
知网,当代大学生们都不陌生。北大著名博士不识知网的社会事件,更是免费给知网做了一次免费的推广。
这里的知识付费与一般认知中的不同。知网提供C端的论文、期刊下载,而这个下载是要付费的。因为C端的主要受众大多是出于学术需要,比如搞学术研究的硕士、博士。要知道期刊资源对于学术科研就好比士兵手中的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出于刚需,不得不充值付费。甚至在2019年知网因为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一事儿冲上热搜。
不得不说,知网的贵是出了名的。因为知网对个人的收费模式分成了个人订阅和流量计费两种。所以对于论文需求量大的个人来说,开销可不少。
对于一个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论文是重中之重。而大部分学校的论文查重的标准是以知网的查重率为主的。而知网的查重收费是最贵,每查一次,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心头滴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以百万计,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个人查重,就有数千万的收入了。还不包括每个院校每年向知网购买论文下载、查重的服务。相比较使用更加频繁、需求量更大的论文购买,查重的花费只是小头。但是财富的积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
上述有提到学校,就是一个例子。另外还有各类实验室、研究所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因为数据库涨价过猛,连经费充足的985、211等高校不得不因贵喊停。2016年北大官网上曾贴出中国知网可能停用的通知。只因为合约到期,数据库涨价过猛,不得不进行双方谈判。
中国知网的论文收费所得不是给作者。
作者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时,一般会签署著作权转让,使得出版社具有发表电子版论文等一系列权利。中国知网再向出版社购买论文。然后在网上卖。
中国知网的成本主要是向出版商购买论文的成本、维护检索的成本。中国知网收入所得,不给作者。
这种模式曾在学术界引起巨大争议。有不少作者曾要求中国知网下架自己的论文,也有对簿公堂的。但目前看来,中国知网一家独大,晋职称、评奖、毕业都要参考中国知网收录情况,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