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鲁迅论文格式

2023-03-04 23: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鲁迅论文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1.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注:采用A4页面,版面尺寸39字×44行/页]:

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

[注:大标题宋体2号加粗,不超过20字,可列副标题]

李三[1],王四,张五[注:作者姓名,4号仿宋]

(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7) [注:作者单位:小5号宋体]

摘 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实验教学环节涉及的七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索。[注:摘要,小5号宋体,要求概括全文内容]

关键词: 实验教学;质量;能力[注:关键词,小5号宋体加粗,一般为3至6个]

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代表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涉及人、财、物等诸多因素,本文针对实验教学环节的七个方面内容进行探索,以期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注:论文正文,5号宋体,行间距1.25倍,A4普通页面,39 字×44 行/页;文章中变量符号均为斜体,矩阵、向量还需加粗;变量的上标或下标若表示某种含义,则为正体,若上、下标也为变量或表示变动性数字则为斜体;文中英文缩写第一次出现需写出英文全称或中文名,特别是英文摘要中的缩写词第一次出现必须写全。]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大纲[注:二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行间距2倍]

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应同属于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大纲是组织和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依据,只有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方式、学时分配、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成绩评定等。实验教学大纲的拟写,要经过反复的集体讨论与修改,并经过反复的研讨论证与严格的审查,避免因个人拟写而带来的不足。保证实验教学大纲的相对稳定与实验项目的有效开出,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1.1 实验教学改革[注:三级标题,5号宋体加粗]

1.1.1 教学计划大纲[注:四级标题:5号楷体,空2字,后面接正文] 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科学化,与时俱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关系,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反映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样图1 增强配方水泥土的σ?ε曲线

[注:图中字体6号宋体;中文标题为小5号加粗;变量符号与单位符号之间用”/”隔开,变量符号为斜体,单位符号为正体,复合单位用括号扩起来。]

(正文主题内容省略。)

样表1 土样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注:中文表题小5,号宋体加粗]

参考文献: [注:中文4号宋体加粗]

[1 ]王和平.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应用性人才.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 ,17 (1) : 1082l10.

[2 ]张雅琴,等.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思考.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 ,20 (3):59-62.

[注:参考文献内容采用宋体小5号字,作者第4人开始写“等”;国外参考文献,作者姓全大写,名缩写为首字母;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名、中文书名、外文书名加粗;英文期刊名写全或缩写,全文统一,缩写时去掉省略点。]

论文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usse.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1981.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注明外文。

研究生论文格式要求

1、 论文封面按学校规定统一制作

2、 前二页内容:

a) 第一页写清题目、导师及本人姓名

b) 字体——黑体 二号

c) 题目——上距:9cm;左右边距各3cm 装订线:1cm (一排放不下可分二行)

d) 副标题:

e) 字体——楷体 小三号 正、副标题相距0.8cm

3、 第二页下载论文原创性声明。地址:。论文在交到研究生部前这一页必须全部由本人和导师签名,否则研究生部不予接收。

4、 目录:

a) 提要:中文,字体——宋体 小四号;行距——1.5倍

1. 英文,字体——罗马 小四;行距——1.5倍

b) 章标:字体——宋体 四号;行距——1.5倍

c) 节标:字体——宋体 小四号;行距——1.5倍

d) 结论:字体——楷体 四号;行距——1.5倍

e) 参考书目或尾注:字体:黑体小四号;行距——1.5倍

5、 提要:

a) 中文——楷体 小四号;行距——1.5倍 英文——罗马 小四号;行距——1.5倍

6、 正文

a) 关键词[黑体];关键词内同:字体——楷体、小四号;行距——1.5倍(上下空一行)

b) 章标:字体——标宋 小三号;行距——单倍

c) 节标:字体——标宋 四号(加粗);行距——单倍

d) 正文内容:字体——标宋、 小四号;行距——1.5倍

e) 章标开始空二行;章与章之间另起一页;

f) 章与节之间空一行; 节与节上下各空一行。

7、 结论:

a) 标题:字体——黑体 小三号(另起一页);行距——1.5倍(上下空一行)

b) 内容:字体——楷体 小四;行距——1.5倍

8、 参考书目:

a) 标题:字体——黑体 小四号(另起一页);行距——1.5倍

b) 内容:字体——标宋 五号;行距——1.5倍

c) 有尾注的另起一页,字体与参考书目相同。

9、 版心格式:

a) 页眉上距:2cm 字体——标宋 小五号 页脚下距:1.5cm

b) 页眉从目录开始

c) 注脚同页的字体为宋体、小五号;文章编注号用1、2、3……上标

d) 版心距边位置:上距3cm 下距3cm 左距3cm 右距3cm 装订线1cm

求关于鲁迅的论文 大概3000字左右 去鲁迅故居以后的感受的论文 要求论文的格式

会稽山阴之地,山水秀丽,繁华富庶。东晋王羲之、谢安等人的兰亭雅集尽显魏晋风流;南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令人悲叹不已;近代鉴湖女侠秋瑾的事迹荡气回肠。我总觉得如人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同为古城,同处长江三角洲,苏州与绍兴就又不同的城市气质。相对而言,地处越地的绍兴似乎比苏州更刚硬一些。同是吴方言,绍兴人说话总没有苏州人说话那样软糯。绍兴人的脾气似乎也比苏州人更暴躁一些。似乎绍兴的文人更适合执剑,而苏州的文人更适合配玉。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要比较绍兴与苏州的城市文化的,而是要记录我们7月14日的绍兴之行的。

参观鲁迅纪念馆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我们刚踏进鲁迅故居的大门,一块大大的金字“翰林”牌匾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既是翰林又是京官,这就决定了周家大宅占地1000多平方米,这也鲁迅获得了一系列穷家小户的孩子所无法享受的条件。家里四五十亩水田,就是周介孚不从北京汇一文钱回来,日常生计总是绰绰有余,足以将贫困从他身边赶得远远的。但这样的优越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场科场舞弊案将周家的好日子从巅峰打落谷底。因此周家大宅虽然高广幽深,但其无论是内部装修布置还是家具器皿,都显得过于简陋,与“翰林”大匾并不相称。就如周家的厨房虽然有三眼大灶,也有特地为客人准备的小灶,不过厨房里的碗碟器皿制作得似乎太过粗糙,远没有苏州很多大户人家诸如潘家、陆家那样所用的器皿那样精工细作、精巧玲珑。再如鲁迅的卧房内虽然有一张铁力木大床,不过这种木头在当时并不是太贵重,而且房间里除了床、书桌、衣柜以外再无其他,而且家具虽然如明式家具般线条简洁,不过并不如真正的明式家具般光洁雅致,反而给人一种破旧的感觉。周家因祖父获罪而家道中落,鲁迅的父亲又卧病在床,少年鲁迅就常往返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变卖家中财物来给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计。这样看来,周家大宅的破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穿过一条幽暗的甬道就到了百草园。我终于见到了初中语文课本里读到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草木原本无声,园里也原应静谧,只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打破这里的寂静,应而也就见不到鸣蝉、蟋蟀、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听导游说院子刚刚整修过,所以也见不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些东西我虽然在药店里见过,不过还没见过新鲜的。这次见不到了,心里有小小的遗憾。不过百草园虽然不大却清新质朴。对少年鲁迅来说实在是乐园。鲁迅在这里捉虫、捕鸟、塑雪罗汉,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墙角还有一组雕像,是少年迅哥儿在听长妈妈讲故事。大概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美女蛇的故事吧。长妈妈身边,一只猫安详地卧着。鲁迅关于百草园的记忆是欢乐的,充实的。所以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写道百草园、社戏、五猖会、长妈妈时,语言自然平实,真挚质朴。我想,每当回忆起这些时,鲁迅那阴郁的脸上会露出少见的笑容吧。《朝花夕拾》是鲁迅少见没有把其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文章。文章里透出了鲁迅的点点温情而不是冷峻严肃。不过鲁迅毕竟在童年及少年时期就饱尝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对他的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导致了他似乎认为人世间到处都是黑暗而不太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即使对一些美好的事物,他也总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人事物,他的目光犀利得近乎残酷。再加上在写《朝花夕拾》时他已经经历了出国、受辱、弃医从文、回国受到推崇和压制,所以,这本散文集里除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之外,还有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这样的犀利透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对落后国民性进行深切批判的文章。这两篇散文已经不像散文,而像杂文了。或许是因为在百草园得到的快乐和在家庭中受到的压制对比太过明显,才会使鲁迅将关于美好回忆的文字写得更美好,而将关于落后封建家庭的问题写得更犀利吧。

我们最后去的地方是三味书屋。进入正堂,我们就看到了文章中写道的匾额和“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鲁迅的座位在比较靠墙的位置。少年鲁迅在上课时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将小说上的绣像描在荆川纸上应该不会被先生发现吧,不然也描不成一大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我不禁开始想象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大声朗读的情景:“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果然是沉醉在好文章里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味书屋好像比周家大宅还要幽暗,除了那匾额和画,其他都是黑黢黢的一片。因此,人身处其中也就感到更加压抑。或许是因为从前的孩子们在这里开始真正接触四书五经,开始真正踏上科举入仕之路。与家相比,在这里孩子们的天性受到更多压抑的缘故吧。

绍兴是江南文化重镇,深受温润的江南文化浸润,但又更多地受到“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刀兵之气的影响,因此“绍兴师爷”成为说话刁钻刻毒的代表。而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鲁迅也是在具有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难忘的留日经历之后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更为尖锐地揭开国家和民族的疮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PS:其实7月14日久去了,到现在才写真是不好意思。哎,有时候真的太懒了。

我要以鲁迅的作品为例写一篇论文,希望答案要详细些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 朝花夕拾 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体分析 《朝花夕拾》通常被称之为“回忆散文”,本为散文文体,而又特别标示“回忆”二字,可能是因为鲁迅说过,《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写的是记忆中的往事。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在文体样式的选择上,或许是不经意的,但却是必然的,他所选择的是表现自己独特人格精神气质的文体。《朝花夕拾》不是经验性的记事,也不是纯想象性的描写,重在写感触,有了感触其中的两篇确实是事实上的杂感体,即《猫·狗·鼠》与《二十四孝图》。 二是散文与杂感结合的文体。这种结合可能并不是文体创造的自觉,而是写作时作者的感触由内向外的自然延伸,以内在的情感体验为驱力,转向外在的文明批评。由于鲁迅行文每不忘社会,且很少沉入属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朝花夕拾》随处可见感触内外交迭的描述与评论,其文体基本上是散文与杂感的结合,最典型的是《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 三是纯散文。鲁迅在忆述昔日的生活经历时,较多地沉入个人的情感世界,而又较少出之以杂感式的议论,这就成为纯散文。当然所谓“纯”是相对而言的,对鲁迅来说,完全沉入个人情感世界是罕见的,像冰心《往事》那样纯粹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文体是找不到的。因此《朝花夕拾》从总体而言,属于朱自清所说的那种“散文学”文体。但鲁迅也有沉入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的时候,于是产生了杂感因素很少的纯散文文体,典型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重要篇目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决在阴间”,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写于1926年10月12日)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且,此书也已选入苏教版九下“名著推荐与阅读”,也被选入人教版八上“名著导读”,其中小引,《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读本。 总起来看,《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情切感人,又有机的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

论著文章的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1.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usse.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1981.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

以鲁迅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田园牧歌中的现实主义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最早时读到的先生的作品,幽默、诙谐、妙趣横生,那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黄蜂、叫天子以及人形的何首乌,还有长妈妈讲的有关赤练蛇、美女蛇的故事,都曾引起儿时最远最深的遐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恰似那时的心境。文章天成,如同园中的草木,枝叶繁茂,尽皆奇花异草,随手摘取。这种以孩童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使之形成一种张力,令人目不暇接。《故乡》里的闰土是经常盼望突然来临的远客,带着故乡的趣事,捕鸟、拾贝壳、守西瓜地,以及如歌吟般的“一轮金黄的圆月”所照亮的美丽的世界。还有《社戏》,那么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兀自划了船去看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散发出来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见望的山庄,和咿咿呀呀地旦角的哼唱,归来时偷煮豆的欢晌,都成为我们回忆中的美景。
鲁迅以他特有的细腻的笔触为许多年后中国的孩子勾勒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童年图景,却以自我的孤独实践、审识了所谓的原乡情调,这种怀旧中隐藏的对现实的思考是更为深刻的历史使命感与生命剖析,这是我很久以后再读先生作品的体会,继而颠覆了置于一个时期和年龄的思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之中少有的童话般的文字,也使之成为儿童教育中的经典读物。百草园中的草木鸟兽、三味书屋里的摇头晃脑,都以一种幽默的笔调来调节给人的目不暇接的紧张感,这些都在文末“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的感慨中结束,给人一种回忆的阶段性与模糊感,带着无法挽回的忧伤继续行走,在回望与现实中,反而更突显了生命存在悲哀,这种悲哀正是鲁迅思想中有关“中间物”的体现,他是一个“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不承认历史发展,社会形态,他拒绝了永恒,否定了历史社会生命的“凝固”与“不朽”,制造了空前的现实感与孤立姿态,这种“中间”的论调使对于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与现实产生一种巨大的隔膜,把人置于虚无的境界,推向绝望的极致。
《呐喊》小说之一《故乡》将虚构作者与现实结合,令人不得不怀疑作者与小说人物的统一性,浓郁、强烈的抒情性,使这首“还乡诗”塑造了童话般的抒情世界。在所谓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建构模式中,田园牧歌的情感也在闰土的一声”老爷”中彻底破灭,“我”的再次离去与闰土的离去是相互见证与背离的。鲁迅是真正透彻了解农民的心灵的作家,这种隐含在文字中的对农民个体生命意识的描写正是于悄无声息中洞穿,而这又是于平静中对现实的毁灭性的认识,在人们被乡村美丽深深打动的同时,不得不直视现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