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名著阅读毕业论文

2023-03-04 1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名著阅读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写一篇议论文,书写阅读古典名著的好处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对阅读古典名著进行衬托,正文:

什么是名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有名的书。但是,书又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要挑适合自己的书,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名著”了。当然了,切切实实的名著还应该是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高的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名著阅读?一说到名著阅读,很多同学就会叫苦。说:”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内容也不精彩,我一点也不喜欢,不看。”还有的人会说:“每天这么多的作业,等着我去完成,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名著阅读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已经是听多不见怪了。尽管名著阅读的确会花费一些我们的日常时间;有些名著也确实难以下“咽”。但是名著阅读背后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呢。

对于日渐严格的高考来说,毫不夸张地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分值,而考试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浓厚的课外积累,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其二,名著阅读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我们的身心,培养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从老师给予的任务表里,挑着读。更有甚者,连书也不会去买或者说去借。我个人认为,名著不仅要看,还要慢慢的品味,细嚼慢咽才能体味到名著里的文学味,最好是反复多读几次。这样才能找到藏于文字中的精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鲜明的体现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我曾在网上见过这样的一幅图。图中把书作为台阶,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台阶就越高,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多。没看过书的只能看到世界的花花草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看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积累的大量阅读量的则站在了云端上。

这并没有夸张,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道不是如此吗?必要的名著阅读,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学识,更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你的气质。活到老而学到老。因此,名著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生论文(关于名著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读完《红楼梦》不知怎样写读后感的开篇,只是感觉肚子里有许多感受一齐迸发。不知先写什么,只有把 曹老先生的开篇诗《金陵十二钗》拿出来借用一下。
  《红楼梦》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我认为它是一部小说体的清代百科全书。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服饰、饮食、爱情、习俗、哲学。文学价值方面:人物的生动描写 、故事的情节发展、特定的历史环境都写的有声有色。《红楼梦》的各种价值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也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派。
  其他东西我们先不提,单是读《红楼梦》的第一感觉那就是人物写的极其生动、精彩。也许大家都看过电视版的《红楼梦》,不是电视拍的不好,这种对人物的生动描写确实感受不到。举几个例子,书中描写黛玉的,描写贾家三姐妹的“肌肤微丰,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没,观之可亲。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三个小女孩描写的栩栩如生,就像三个人站在自己面前。
  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描写不止从表面更从生性特点背景进行描写。从精神上到体态上都表现出了唯美。贾宝玉自幼受到祖母的溺爱,在祖母这边屋里住。“和姐妹一处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他在十二三岁时受到贵妃姐姐贾元春之命,随从姊妹搬到大观园去住这就使贾宝玉的现实生活环境产生了独特。使他有机会与封建现实进一步隔离开来。在另一种与封建主义范畴相被的生活方式中生活,并未受到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熏陶 。他生活在与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的女孩世界里。
  对于林黛玉我感觉她那种病态美:矫柔造作、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的有机化合的性格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淋尽至。她是悲惨的,对于她的悲惨我想用一句李商隐的诗来形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里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终于熄灭了她生命的火焰!人们仿佛特别感到这个少女的生命价值。他活者是大多数人的夙愿!林黛玉生根于我们的记忆中正是她用爱情,用反抗有她特有的眼泪和痛苦以及她所特有的多疑、多愁善感等等有机化合的性格。
  在林黛玉对香菱说的一段话中:
  “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到他这一句还是套用了前人的。我给你一句瞧,比这个淡而现成”。
  说着把陶渊明的‘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给香菱
  林黛玉在她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哀怨纤愁,清研雅丽的风格,并不防碍她欣赏陶诗的自然朴素。《红楼梦》中每一个人都写的惟妙惟肖王熙凤的尖钻刻薄但又不失一个精明能干的好管家,把贾府治理的有条有序!充分显示出作为大管家家的风范,薛宝钗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古代好女子形象。在贾府可谓是知书达理、通晓是非的人。《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代典型人物百科全书。
  一部小说最主要的是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红楼梦》全篇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之事占了极大篇幅。但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一片风花雪月是对生命本身一份极其新鲜浓厚的兴趣。就宝黛二人的婚姻而言,这种以个人私欲为基础的爱情婚姻必然与当时封建社会权衡利益婚姻产生矛盾。在四大家族中,裙带相连,亲上加亲,进一步高攀权贵加固靠山。宝黛的爱情最终也只能以悲剧作为结局。渴求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主观乐园也只能在梦幻中的境界里找到。宝黛的悲剧也折射出时代的悲剧。
  然而全书所展开的内容是那样的广阔。《红楼梦》是属于那种世界文学使上为数不多的巨大作品,它不是从生活中抽取了某一个故事来写。出现的人物限制在这一个单一的故事范围之内,而是在我们面前就像展开了生活的本身。人物是那么的复杂,纠葛是那样的杂乱。但四大家族中主次分明,主要写了荣国府。也可以说,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环境。
  作为大学生我不知道是否应该谈恋爱,也许大学生活中的恋爱就像宝黛的爱情一样都有可能是悲惨的结局。作为学生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恋爱只是梦幻中的境界,不现实吧!不过找到林黛玉那样的女子。即使在虚幻的境界里也值。
  作为文学的瑰宝《红楼梦》的艺术意蕴是最值得探究的。
  《红楼梦》在问世之初,人们大都把它作为一部言情小说来加以理解和对待。但齐裕琨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将中国古代小说分为志怪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八大类。将《红楼梦》归结为人情小说,并称其为“人情小说的最高范畴”。
  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男女主人公们以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但只是梦中境界。大观园终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而自成世界。这表明没有所谓的“世外桃源”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环境,大的环境决定一切。
  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其实宝黛之间的感情纯真、执着。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对生命之美的共同感知与不舍之上的。林黛玉的《葬花词》感慨生命的奢华与残忍时,竟能让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在山坡上。他们这一刻的相通,实际上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生死与共的心灵感应。对这种情感是无人能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也是人们同情黛玉的原因之一。晴雯在临死时还可以与宝玉交心相谈,但黛玉没有得到一点的安慰。她的一片痴心抛空了。最终把各自的心事埋藏在心底。导致心事“终成空话”的结局。那份无奈,那份悲哀痛彻肺腑,刻骨铭心。使他们的悲剧爱情具有如此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那种时代,一切美好的东西----美的情感,美的人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只能有一个命运----毁灭。那是一个容不的美,容不得真,容不得人性的时代。一切的美,越美就毁灭的越快、越残、越彻底。(张海英著《红楼梦对》我说》)。这是真理啊!一个权利益交横的封建王朝。怎容的下这些美?他们只注重权利、利益,相互利用、相互斗争。完完全全抛弃了人性。这也体现了对感情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诠释。
  我想曹雪芹的化身是艺术化了的宝玉,只不过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呈现给我们。他对当时的现状深恶痛绝。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是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只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思想内涵,这也许是被列为“禁书”的原因之一。
  韩愈说:“夫和平之音淡泊,而愁思之声要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亦好也!”艺术上好象有这么一条归律:越是忧愁哀思的东西,也就越具优美,有动人的魅力。正所谓“文必穷而后工”《红楼梦》的悲剧感染力也印正了一点。其实,不然一件完美无暇的玻璃球在你的身旁打碎,你心中会没有一点感觉?《红楼梦》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女如云、才华横溢的大观园人群中。一个个相继病倒与死去,你会一点感觉也没有?正是这悲剧给我们无比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我们产生了怜惜。
  《红楼梦》还给我们无比丰富的中华文化像饮食、服饰等等!
  让我们先看看几段《红楼梦》中的饮食吧!第四十四回“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的一两样,在一个什锦攒心盒子里。盒子样式,仪随之式样,每一人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什锦珐琅杯......”在这里主要写充满雅趣的饮馔方式和款仪,渲染排场和礼仪。《红楼梦》的菜谱可谓丰富多采,如果照其烹饪,可以开一家美食餐厅。《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的日常生活。如吟诗、作对、猜谜、行酒令、绘画、下棋、观戏、游园、饮食可谓文化百科大全书,文化大观园。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送往迎来。内部的你争我斗、婚丧嫁娶应有尽有。中华风俗习惯表现的淋淋尽致。
  读一遍《红楼梦》获得许许多多知识。再读一遍获得许多感悟。难怪会有“红学”的专门研究派别。这么好的一本书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部言情小说,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谁能解其中味”让我们一起解其中味!领略其中的韵味!

关于名著的论文怎么写?

可以就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作品的人物作对比,可以分析作品的间架结构,可以讨论作品的叙事结构,可以研究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以小见大。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关键词定义: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关于名著的600字的议论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读完《红楼梦》不知怎样写读后感的开篇,只是感觉肚子里有许多感受一齐迸发。不知先写什么,只有把 曹老先生的开篇诗《金陵十二钗》拿出来借用一下。
  《红楼梦》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我认为它是一部小说体的清代百科全书。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到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服饰、饮食、爱情、习俗、哲学。文学价值方面:人物的生动描写 、故事的情节发展、特定的历史环境都写的有声有色。《红楼梦》的各种价值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由此也产生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派。
  其他东西我们先不提,单是读《红楼梦》的第一感觉那就是人物写的极其生动、精彩。也许大家都看过电视版的《红楼梦》,不是电视拍的不好,这种对人物的生动描写确实感受不到。举几个例子,书中描写黛玉的,描写贾家三姐妹的“肌肤微丰,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没,观之可亲。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三个小女孩描写的栩栩如生,就像三个人站在自己面前。
  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描写不止从表面更从生性特点背景进行描写。从精神上到体态上都表现出了唯美。贾宝玉自幼受到祖母的溺爱,在祖母这边屋里住。“和姐妹一处娇养惯了的”,“无人敢管”。他在十二三岁时受到贵妃姐姐贾元春之命,随从姊妹搬到大观园去住这就使贾宝玉的现实生活环境产生了独特。使他有机会与封建现实进一步隔离开来。在另一种与封建主义范畴相被的生活方式中生活,并未受到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熏陶 。他生活在与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的女孩世界里。
  对于林黛玉我感觉她那种病态美:矫柔造作、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的有机化合的性格表现的惟妙惟肖、淋淋尽至。她是悲惨的,对于她的悲惨我想用一句李商隐的诗来形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里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终于熄灭了她生命的火焰!人们仿佛特别感到这个少女的生命价值。他活者是大多数人的夙愿!林黛玉生根于我们的记忆中正是她用爱情,用反抗有她特有的眼泪和痛苦以及她所特有的多疑、多愁善感等等有机化合的性格。
  在林黛玉对香菱说的一段话中:
  “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到他这一句还是套用了前人的。我给你一句瞧,比这个淡而现成”。
  说着把陶渊明的‘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给香菱
  林黛玉在她的诗中所表现的那种哀怨纤愁,清研雅丽的风格,并不防碍她欣赏陶诗的自然朴素。《红楼梦》中每一个人都写的惟妙惟肖王熙凤的尖钻刻薄但又不失一个精明能干的好管家,把贾府治理的有条有序!充分显示出作为大管家家的风范,薛宝钗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古代好女子形象。在贾府可谓是知书达理、通晓是非的人。《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古代典型人物百科全书。
  一部小说最主要的是要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红楼梦》全篇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之事占了极大篇幅。但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一片风花雪月是对生命本身一份极其新鲜浓厚的兴趣。就宝黛二人的婚姻而言,这种以个人私欲为基础的爱情婚姻必然与当时封建社会权衡利益婚姻产生矛盾。在四大家族中,裙带相连,亲上加亲,进一步高攀权贵加固靠山。宝黛的爱情最终也只能以悲剧作为结局。渴求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主观乐园也只能在梦幻中的境界里找到。宝黛的悲剧也折射出时代的悲剧。
  然而全书所展开的内容是那样的广阔。《红楼梦》是属于那种世界文学使上为数不多的巨大作品,它不是从生活中抽取了某一个故事来写。出现的人物限制在这一个单一的故事范围之内,而是在我们面前就像展开了生活的本身。人物是那么的复杂,纠葛是那样的杂乱。但四大家族中主次分明,主要写了荣国府。也可以说,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环境。
  作为大学生我不知道是否应该谈恋爱,也许大学生活中的恋爱就像宝黛的爱情一样都有可能是悲惨的结局。作为学生我们没有经济来源。恋爱只是梦幻中的境界,不现实吧!不过找到林黛玉那样的女子。即使在虚幻的境界里也值。
  作为文学的瑰宝《红楼梦》的艺术意蕴是最值得探究的。
  《红楼梦》在问世之初,人们大都把它作为一部言情小说来加以理解和对待。但齐裕琨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中将中国古代小说分为志怪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和公案侠义小说八大类。将《红楼梦》归结为人情小说,并称其为“人情小说的最高范畴”。
  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男女主人公们以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但只是梦中境界。大观园终究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而自成世界。这表明没有所谓的“世外桃源”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环境,大的环境决定一切。
  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其实宝黛之间的感情纯真、执着。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更为难得的是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对生命之美的共同感知与不舍之上的。林黛玉的《葬花词》感慨生命的奢华与残忍时,竟能让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在山坡上。他们这一刻的相通,实际上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生死与共的心灵感应。对这种情感是无人能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
  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也是人们同情黛玉的原因之一。晴雯在临死时还可以与宝玉交心相谈,但黛玉没有得到一点的安慰。她的一片痴心抛空了。最终把各自的心事埋藏在心底。导致心事“终成空话”的结局。那份无奈,那份悲哀痛彻肺腑,刻骨铭心。使他们的悲剧爱情具有如此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那种时代,一切美好的东西----美的情感,美的人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只能有一个命运----毁灭。那是一个容不的美,容不得真,容不得人性的时代。一切的美,越美就毁灭的越快、越残、越彻底。(张海英著《红楼梦对》我说》)。这是真理啊!一个权利益交横的封建王朝。怎容的下这些美?他们只注重权利、利益,相互利用、相互斗争。完完全全抛弃了人性。这也体现了对感情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诠释。
  我想曹雪芹的化身是艺术化了的宝玉,只不过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呈现给我们。他对当时的现状深恶痛绝。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是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只是以小说的形式展现思想内涵,这也许是被列为“禁书”的原因之一。
  韩愈说:“夫和平之音淡泊,而愁思之声要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亦好也!”艺术上好象有这么一条归律:越是忧愁哀思的东西,也就越具优美,有动人的魅力。正所谓“文必穷而后工”《红楼梦》的悲剧感染力也印正了一点。其实,不然一件完美无暇的玻璃球在你的身旁打碎,你心中会没有一点感觉?《红楼梦》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女如云、才华横溢的大观园人群中。一个个相继病倒与死去,你会一点感觉也没有?正是这悲剧给我们无比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使我们产生了怜惜。
  《红楼梦》还给我们无比丰富的中华文化像饮食、服饰等等!
  让我们先看看几段《红楼梦》中的饮食吧!第四十四回“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的一两样,在一个什锦攒心盒子里。盒子样式,仪随之式样,每一人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什锦珐琅杯......”在这里主要写充满雅趣的饮馔方式和款仪,渲染排场和礼仪。《红楼梦》的菜谱可谓丰富多采,如果照其烹饪,可以开一家美食餐厅。《红楼梦》描写了封建贵族的日常生活。如吟诗、作对、猜谜、行酒令、绘画、下棋、观戏、游园、饮食可谓文化百科大全书,文化大观园。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送往迎来。内部的你争我斗、婚丧嫁娶应有尽有。中华风俗习惯表现的淋淋尽致。
  读一遍《红楼梦》获得许许多多知识。再读一遍获得许多感悟。难怪会有“红学”的专门研究派别。这么好的一本书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部言情小说,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谁能解其中味”让我们一起解其中味!领略其中的韵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