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钧瓷论文题目

2023-03-03 11: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钧瓷论文题目

1、首先钧瓷写论文开题简单描述一下瓷器的由来。
2、其次从瓷器拓展到钧瓷进行钧瓷的论文。
3、最后即可完成钧瓷的论文。

求“对于“宋瓷之美”你是如何体会的?”的一片期末考试论文。字数1500左右

浅析宋瓷茶盏淡雅之美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盏成为宋代典型的饮茶器。唐盏多以紫金、白玉、水晶、玻璃等制作,“至宋,则瓷盏为斗茶之胜具矣”(朱琰《陶说》)。其造型新颖,精致高雅,造型、釉色、装饰均体现了一种温润而含蓄、简洁而质朴的美。
1. 清丽挺拔的造型
宋瓷茶盏造型清丽挺拨,体现了宋代自然淡雅的艺术观和尚意崇韵的审美意味,于有限的造型中体现了无限的韵外之致。
自然生动之美。宋瓷茶盏从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等的形态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部分形体,与固有的抽象几何形体相融合。它不是对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具有更深的寓意。中华民族擅长于象形表意的思维方式,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拟、类比和象征,以体现形而上的“道”。花卉形象在宋瓷茶盏中十分常见,宋人用弧线将圆形或椭圆形的盏口分成若干等份,有四瓣、五瓣、六瓣甚至十瓣以上的花瓣口,从花瓣口延伸到碗底的弧线,使盏腹曲折起伏,形如花朵,极富圆润和韵律之美。
典雅质朴之美。宋瓷器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且具高雅韵味。宋瓷茶盏以大口、深腹、小足为基本特征,在造型上具有不同于其他器物的简洁,曲与直的线条,组合成优美的造型,呈现出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宋瓷茶盏,造型简约实用,线条流畅,独具一种难能可贵的简逸。如江西省博物馆藏的景德镇窑青白釉托盏,设计新颖,简洁大方,在单纯、质朴中体现素雅、平淡的理性精神。
宋瓷茶盏的造型体现了宋人崇尚平淡自然、简洁明朗的精神气韵,从而达到典雅含蓄的美学意境。
2. 淡雅自然的釉色美
宋代的茶盏有黑、青、青白、白色等,色调含蓄莹润,其装饰效果主要体现在透明的釉层本身丰富细腻的变化效果,以及窑变所产生的肌理色彩变化。
“尚玉”的意蕴。人们将玉与人之德相联系,玉被视为至清、至洁、至善理想美的象征。宋瓷茶盏受尚玉美学观的支配,追求温润如玉的色质感。景德镇窑青白瓷色质如玉,有“饶玉”之美称。宋人在釉质的变化中实现了崇尚“玉德”的理想追求。
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青色是植物的色彩,也象征着天空、春天、水等,通常给人单纯、明朗、纯洁、雅静、幽玄的感觉,传统文化赋予青色以独特的意蕴。这种“崇青”心理,是与“尚玉”密切相关的。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看来,青白瓷、青瓷和白瓷是点茶最合适的茶器。释惠洪有诗云:“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赞的是白瓷茶器。这些史料都证明了青、白等淡色茶盏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使用。
“色贵青黑”。宋代盛行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盏,“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黑釉茶盏的兴起,与当时上层社会的斗茶风尚有直接关系。蔡襄在《茶录》里说,“茶色白,宜黑盏”,是说釉面亮黑如漆,便于斗茶时观茶色、验水痕。此外,中国古代崇尚黑色。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到道家以玄黑主张色彩的平静,再到以墨代五色以及对水墨的崇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自然肌理之美。以窑变、开片等釉色自然变幻为美,是宋瓷茶盏的风格特点之一,是尚逸、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结果。《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是之谓窑变。数十窑中,千万品而一遇焉。”可见窑变的出现实属偶然,其自然变幻莫测的效果是刻意追求的人工修饰所无法比拟的,它所展示的是由意境所传达的一种含蓄而典雅的极致韵味。如宋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碗为十瓣花口,月白色的釉面上缀着不规则的紫色斑块,似空中浮云,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宋代还以开片为美,这些都是通过釉的工艺流程自然呈现的,切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和本真美的追求。开片是由于胎、釉收缩率不一而在冷却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大小不等的裂纹,陶工却利用这一缺陷,使其成为一种自然天成、趣味无穷的装饰。
窑变、开片犹如天成,千变万化,这些釉面装饰深化了自然天成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充分表现出景有限而意无尽的韵味。
3. 清新朴素的装饰美
宋代制瓷艺人在充分考虑茶盏自身的适用性条件下,依据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风尚,适时地创造和发展了许多精湛的装饰技法和纹样。
装饰手法多样。宋代茶盏多采用刻、划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线条流畅而富于深浅变化。如玉的釉色与刻、划、印花的结合,体现了淡雅的审美意境。
印花是以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趁陶胎尚未全干时印出花纹,或用有纹样的模子制坯印出花
纹,再施釉入窑焙烧,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如汝窑粉青釉印花盏托,盘心凸起,印莲花瓣纹。这种含蓄的装饰与淡雅的色泽相得益彰,进一步增添隐约朦胧的韵味,尽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
彩绘,也是宋瓷茶盏的装饰手法之一,有釉上描金、釉上红绿彩、釉下彩绘等技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再入窑烧,永不得脱。”说的正是釉上描金彩绘。釉上红绿彩是在白釉上用红、绿等色彩勾画纹饰,红绿相间,鲜艳生动。这种在釉上进行彩绘的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釉下彩绘,在坯体上先罩上一层底釉,然后在上面用各种颜色釉进行装饰,再加上一层透明釉。其画面黑白分明,主题突出,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装饰纹样图案丰富。纹饰是装饰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是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取向等的综合反映。宋茶盏的纹饰题材极为丰富,以花卉为主。花卉有牡丹、莲花、荷叶、菊花、梅花等,动物有龙、凤、孔雀、鹤、鸳鸯、喜鹊、鸡、蝶、鱼、海马、螺等,还有民俗风味极浓的婴戏图、剪纸贴花等。
宋代对莲花纹饰的运用大大超过前代。莲花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莲花成为纯洁、正直、高贵品德的象征,周敦颐的《爱莲说》使人们对莲花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名瓷几乎都有莲花造型。上虞市文物管理所藏的青瓷莲花形盏托,形似盛开的莲花,足底有一孔,中间一盘为莲花瓣口,莲花上为直口,内饰莲蓬纹,其下刻覆莲瓣一周,釉色莹润,造型构思精妙,为越窑艺术之瑰宝。
宋瓷花卉图案中,国色天香的牡丹后来居上,作为主题纹饰开始超过莲花。
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轻盈,装饰典雅含蓄,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平淡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在器物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后代学习的范本。
宋瓷茶盏是宋代制瓷工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茶盏已不单纯是盛贮之器,它体现生活品位和质量,融合了时人的审美、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为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孔相卿的固本创新

2007年1月,孔相卿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所谓大师,应该是本行业承前启后的人物。孔相卿在论文《钧瓷的固本与创新》中谈到,钧瓷要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过创新不是想当然,而要首先搞清楚什么是钧瓷的根本。钧瓷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瑰丽图景。它是中国知名窑系中唯一靠 “窑变”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瓷种。因此,这个“本”应是“还原焰窑变”,这个“根”应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脱离了根本,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是没有前途的。孔相卿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钧瓷世世代代都是由手工业作坊制作,没有规范的生产流程与现代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1992年孔家钧窑成立后,他首先着意发掘、继承宋钧官窑工艺制作精华,制订出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工艺流程,使之便于操作并进行质量管理。接着,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新工艺流程年轻技工,为钧瓷产业化提供了劳动力支持。最后,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于1994年把钧瓷烧成方式由传统的煤烧变为气烧,扫除了钧瓷产业化的技术障碍,并无偿把液化气烧制技术转让给神垕其他窑口,带动了钧瓷烧成的一次革命。在掌握了钧瓷烧制的升温曲线后,孔相卿开始优化钧瓷釉料的配方。钧瓷的美在于它自然窑变,自然天成千姿百态的纹路,再现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景。但孔相卿反对将窑变神秘化。他说,参天地化育的“人力”才是创造力的主体。钧瓷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窑工对泥料、工技、气氛、火候的深刻领悟和娴熟把握。优化钧瓷釉料,促成它向理想的方向自然窑变,但变化的过程,还要在窑炉内,在还原气氛中完成。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孔相卿作品《小口瓶》,釉色是罕见的桃花红。钧瓷的窑变不能由人工控制,变出红色十分常见,难得的是红中带绿,如桃花盛开时,新叶初发,一团团红云中夹杂着初生的新绿,还有蚯蚓走泥纹与珍珠点,正如春光烂漫之时,大地万物生机萌动。近年来,由孔相卿研制开发的釉色新品种,大气、深沉如星辰釉、山水红,精雅、微妙如凤尾彩、皇鸽灰,极大地拓展了钧瓷釉色的艺术表现空间。液化气窑炉成功上马后,烧制钧瓷不再使用匣钵,使钧瓷从钧不盈尺的限制中解放了出来,各种人物、动物、异型与借鉴现代陶艺的造型层出不穷。10多年来,他在总结前人造型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按照整理、完善、优化的思路,设计出许多线条流畅、简洁、优美的新造型,并在钧瓷界广为流行。以1998年制作的玉壶春为例,玉壶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造型为两个对称的“S”型,简洁、优美、流畅,各个瓷种都有采用,而孔相卿设计的玉壶春,对“S”型曲线做了微妙的调整,使整体器型就像一颗将滴为滴的水珠,它是蓄势带发的静止,静止中充满动的感觉。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因为线最纯粹、最抽象,也最难掌握。孔相卿凭着天生的艺术直觉,以及后天经验的积累,参破了造型艺术中最具规律性的东西。十几年来,孔相卿带领孔家钧窑,在钧瓷窑炉、釉色、造型、工艺上的大胆创新,对推动当代钧瓷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翟群钧瓷有收藏价值吗

神钧宝瓷,君王之瓷。

它源于唐兴于宋,是帝王特享的观赏瓷,

寻常百姓只有耳闻而未得见。

身为官窑烧制的御供珍品,

它极具皇家审美,工艺精湛,造型考究,

不计工本,不惜材料,只追求器物的极致之美。

因此它端庄高贵、古朴典雅、浑厚大气,

无愧为宋瓷中的佼佼者。


▲翟群·盛世莲荷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它以一抹红打破当时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开创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

自古瓷器多青、白、黑等单一釉色,

它首度用铜的氧化物作着色剂烧制出铜红釉,

使陶瓷有了琳琅满目、万紫千红的世界,

对人类陶瓷史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翟群·新款主人杯

钧艺千秋,窑火凝珍。

它以灵动自然、瑰丽绝伦的窑变艺术,

 跻身于华夏五大名窑之列!

千钧万变,意境无穷。

如脂似玉的釉面,五彩斑斓的釉色,

神奇玄妙的纹路。最终成天工巧绘的写意画,

五彩渗化,包罗万象。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

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颇耐人寻味,

又令人爱不释手!


▲翟群·美人访梅瓶

它是钧瓷,集宋式美学之大成,

显皇家品位之尊贵,呈窑变万彩之绝色!

自古就备受世人的青睐与追捧,

近千年来,热情不改!

新中国成立后,国运昌隆,

钧瓷艺术得以再现辉煌!它荣登国礼首先,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多国领导和博物馆收藏,

成为华夏艺术巅峰的代表之一。如今的钧瓷

在无数匠人们的不懈努力下,也不仅是

高端品鉴的奢侈用品!


▲翟群·敦煌印象秦权壶

同时,钧瓷作品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成为民众案几上的艺术享受,

甚至是茶桌上独具魅力的品茗佳器,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钟爱!

02
钧 艺 有 道
提到现今盛行的钧瓷茶器,

那就不得不提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师,

也就是当代钧瓷茶具产业化的

先行者和开拓者!


▲翟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获得者,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禹州市十佳钧瓷工匠。

1959年,翟群出生在禹州神垕,

自小在窑场环境中长大,深受钧瓷艺术的

长期沁润和熏陶。似乎冥冥之中,

就注定了与钧瓷的缘分。

1977年,翟群初中毕业,

见恢复高考无望,索性就到瓷厂去打工。

没想到他刚进瓷厂几个月后,高考恢复了!

回去继续修学?还是留下做瓷?

他陷入两难的抉择。


▲翟群·繁星釉井栏壶

在那个年代,读书才是出路,

显然很少人会选择做瓷这种粗活累活。

但看着一团团泥土在老师傅手中捏造成坯,

在窑火中涅槃成色彩鲜艳的瓷器。

翟群心生羡慕,深深为之着迷。

既然喜欢那就去做,翟群就这样毅然选择

钧瓷这条更为艰难的道路。从此开始专心学艺,

负责钧瓷的生产和工艺研究,一步一步地

从普通工艺师到技术副厂长、厂长,

到如今享誉全球的大师。


▲翟群·煤烧敦煌印象龙旦杯

1992年,翟群在孔家钧窑

主管企业生产及工艺技术管理等工作。

帮孔家钧窑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工艺体系,

因此也成了孔家钧窑的代表人物。


▲翟群·繁星釉六福壶

2010年,翟群决定创办华鼎钧窑,

就任董事长、艺术总监,开始慢慢地绘制

钧艺蓝图,以弘扬钧瓷文化为己任,

打造有影响力的钧瓷品牌。

03
守 艺 求 新

▲ 百家讲坛王立群

▲ 百家讲坛王立群

收藏翟群作品”许君以昌”

从事钧瓷艺术四十几年来,

翟群始终保持对钧瓷艺术的敬畏和热忱。

他坚守传承,对传统钧瓷的造型、釉理、烧制,

及生产工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 耿宝昌老师收藏翟群作品

“一统壶”并题字

但他也继往开来,守艺求新!

坚持创新,在提升钧瓷质感和窑变效果

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的作品造型典雅大气,

工艺精细考究,釉质温润如玉,釉色浑厚庄重,

窑变气象万千,深受藏家的青睐和推崇,

多次获奖并成为高端礼品!


▲ 翟群作品“中华尊”作为国礼
送给肯尼亚总理

部分获奖经历:
2011年,华鼎钧窑选为河南中原福塔高端礼品合作伙伴。论文《论钧瓷型釉工之美》入选《魅力中国》杂志。

2012年,作品“中华尊”作为国礼赠予肯尼亚总理奥廷加,作品“长寿壶”、“乾坤壶”等在河南省首届钧瓷壶设计大赛中获金奖,“华夏尊”获河南省窑变艺术创新大赛金奖。

2013年,作品“运转乾坤”入选“中国梦”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行神舟十号活动。

2014年,作品“中华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5年,作品“一统壶”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地奖】金奖。

2016年,作品被上海中国非遗总部基地收藏;作品“大地壶”被荣获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的清华教授张守智收藏。

2017年,作品“一统壶”被誉为“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的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老师收藏;同年受邀参加“一带一路”华夏非遗传承与保护推进大会。

2017年11月,作品“盛世莲荷”、“华夏尊”、“容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8年,翟群大师被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评为“2017年度最具收藏热度陶瓷艺术家”。

继承传统,更要优于传统,

这才是钧瓷作为非遗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翟群年少入行,从传统器型学起,沉淀了多年

深厚的艺术功底。在此坚实的基础上,

他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形成

自己的艺术风格!

04
壶 思 妙 想
钧瓷自古为皇家的赏玩雅物,

是高高在上的观赏瓷,是奉上神坛的奢侈品。

这导致了钧瓷与民众的距离太过遥远,

不利于钧艺的传承与弘扬。


▲翟群·翠金釉牛转乾坤壶

所以,翟群率先寻找突破,

他说当代钧瓷的发展急需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功能的转变,二是工艺的转变。

所谓功能的转变,就是钧瓷

由原先的只能“看”发展成“能看又能用”。

而工艺的转变,就是要精益求精,

在精细化上下足功夫,解决重量、密封性、

出水流畅度等问题,打造真正兼具

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如今,钧瓷茶具已成为钧瓷行业

产业化升级和换代的代表性作品,引领市场

消费的新趋势。品味钧瓷茶器,开启雅致生活。

斟一壶茶,看绝美釉面与茶水交相辉映,

仿佛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翟群的钧瓷茶具作品,

选用天然原矿材料,质地温润如玉似翠,

完全无毒且利茶。采用手工制坯,方非一式,

圆非一相,工艺精湛,造型多变。釉色丰富,

异彩纷呈,窑变神奇,意境万千,

堪称当代钧艺壶之典范。

因此,翟群也被业内誉为

“钧瓷茶具产业化”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05
匠 心 传 承

▲翟群·煤烧金闪银

少年从钧行,回首已半生。

如今的翟群已是钧瓷界德高望重的大师。

从事钧瓷不单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一种情怀,

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钧瓷艺术

深沉而又无私的热爱,

他的多项创新成果被众多窑口采纳,

成为钧瓷行业工艺操作规范。同时他积极

培养一批批钧瓷技艺人才,大多都能独当一面,

或成各级艺术大师,或成各窑口的技术骨干,

对钧瓷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翟群·中华尊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

翟群倾尽半生心血将钧瓷工艺做到极致,

传统制之精髓,造时代之革新,

这便是匠人匠心!

周晓峰的作品获奖

2011年6月被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八批河南省优秀专家2011年论文《传统吉祥观念在现代钧瓷艺术中的应用》发表于双核《民族艺术》2011第2期2010年设计作品获得首届河南省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和入选奖2010年8月设计的全国民族团结宣传画获得优秀奖。(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主办)2010年8月设计的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标志获得入围奖(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2010年设计的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识设计入围奖(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2009年负责主持的校级精品课程《标志设计》正式通过验收和评审,同时参与的校级精品课程《广告设计》也正式获批2009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河南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获批周口师范学院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学科重点培育对象及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得周口师范学院优秀党员。2009年被选聘为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河南分赛区评委,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奖2名,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优秀奖17项。2009年获得毕业生优秀论文指导奖2009年获得第二届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设计艺术指导一等奖2009年设计的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宣传画获得采用金奖(农工民主党中央、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主办。)2009年设计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画获得优秀奖2009年获得全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百人榜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08年标志作品发表核心期刊《美术观察》2008年招贴作品获得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入围奖。2008年标志作品入编《中国设计年鉴》第六卷。2008年设计的“全国国土资源所”标识获得入围奖(第二名,一等空缺)。(国土资源部主办)2007年设计的“国防科工委政府网站标识”获得优胜奖。2007年设计的“全国测绘法宣传标识”获得优秀奖。2006年11月,设计的柳州“龙城普法”徽标获得入围奖。2006年7月,设计的云南“YC”标志获得优秀奖。2006年3月,设计的全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画获得三等奖。2006年5月,两项设计作品被评为中国之星优秀奖。2005年5月,设计的“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标识”获得唯一一等奖,被正式采用。(共青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2005年3月,由联合国儿童基金和国家人口计生委主办的“2004年国际宣传画竞赛(中国赛区)”大赛,获得优秀奖。2005年元月,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国务院侨办等国家13个部委主办的世界汉语大会会徽设计大赛,获得唯一一等奖,被正式采用,该标识被沿用到全世界300多所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推广与交流的专用标识使用。2005年,作品发表于专业期刊《东方艺术》2004年12月,作品发表于核心期刊《文艺研究》。2004年10月,河南省第十届美术展览获得银奖、铜奖各一项。(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省美术家协会主办)2003年11月,设计的全国法制宣传画获得二等奖。2003年7月,设计的“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节会标”获得唯一一等奖。(团省委、河南报业集团、河南科技厅等7单位主办)2003年7月,设计的“2003全国儿童免疫宣传标识”获得二等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2003年5月,设计的全国安全生产宣传画获得入选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主办)2002年11月,由中宣部、司法部联合主办“全国法制宣传画”获得唯一一等奖,作品印发全国《法制日报》中国普法网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主办)2002年10月,由卫生部等国家7部委联合主办的“碘盐保护儿童智力宣传画”大赛,获得两项一等奖,作品发行全国。(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彭佩云、顾秀连等中央领导颁奖)2002年6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3单位举办的“中国广告与设计艺术大展”,参选的招贴画获得优秀奖。2002年5月,《安徽日报》社徽设计获得优秀奖,《安徽日报》网站公布。2002年5月,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徽设计获得入围奖。2002年4月,设计的“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招贴画”,获得三等奖,《人民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4月30日公布。200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广告获入围奖。2000年,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标志作品获入围奖。2000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标设计获得入围奖。200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徽设计获得入围奖。《中国文化报》2000年1月7日公布。1999年,山东冠鲁集团标志设计获得三等奖,《光明日报》1999年1月21日公布。1998年,湖南长沙正清集团徽标设计获得优秀奖,《中国青年报》98年7月10日公布。1995年,信阳师范学院建校20周年院庆纪念章设计一等奖。1995年,《中国教育报》报徽设计获得入围奖。1993年,由国家卫生部等主办的“中国计划免疫徽”设计大赛,获得全国唯一一项大奖,被正式采用。该作品被作为国家免疫规划专用标识发行全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