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驳论文怎么写题目

2023-03-03 02: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驳论文怎么写题目

驳论文的一般格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写作思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

1、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

2、示弊端

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

3、探根源

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

4、指出路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

扩展资料:

驳论文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

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

驳论文怎么写,有没有格式

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

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3、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没有格式。

扩展资料:

驳论文示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新东西,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驳论文怎么写

驳论文的定义

要写驳论文,我们往往需要先确定驳论文这一文体的定义。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或间接的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怎样写驳论文

所谓驳论,是以反驳别人(或论敌)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驳论点2.驳论据 3.驳论证驳论,除上述三种具体方法外,常用的还有反证法和归谬法。先说反证法。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论证论题。再说归谬法。它与反证近似,往往以欲擒故纵的方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由于结论是一目了然的,对方的立论就不攻自破了。我国古代不少脍炙人口的驳论文,常用此法。怎样写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呢?首先要分析对方的错误言论,找出它的主要错误,然后决定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这样才能针锋相对,击中要害。要反驳的错误言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观点错误或观点片面;二是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三是论证不合逻辑。要弄清错误言论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根据错误言论的性质决定采用合适的反驳方法。常用反驳方法有三种:①反驳论点。即先摆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直接指出其荒谬性。如《友邦惊诧论》一文,文章先摘引了国民党反动政府诬蔑学生的反动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然后直接分析驳斥。指出所谓“友邦”,不过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的同伙和帮伙,他们的故作惊诧包含着险恶的用心。接着指出国将不国的责任在于国民党投降卖国,而不在学生的请愿。最后揭示他们相互勾结,镇压革命学生的罪恶目的。这样写,有力地驳倒了国民党政府攻击学生的反动谬论。②反驳论据。即指出其论据是虚假的、片面的,不能说明其论点。《友邦惊诧论》一文也采用了反驳论据的方法。国民党反动政府在通电中,给学生罗列了“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拦劫路人”等种种罪状作为他们反动谬论的根据。文章在驳斥了他们的反动论点之后,又在文末引用《申报》的两则消息,指出其所罗列的罪状纯属子虚乌有。这样就进一步批驳了他们诬蔑学生的反动谬论。③反驳论证方法。即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论据说明不了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3)驳论文章的结构一般先摆出对方的谬论,然后分层加以分析、批驳,最后强调一下结论。逆境成才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人生有两种境遇:一种是万事俱备的顺境;另一种是一无所有的逆境。顺境,因万事俱备而用于发展事业,实现理想和抱负,绘出心中的那幅彩图;逆境,因一无所有而用于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用更多的努力、更坚强的意志、更坚定的信念去一笔一划地勾画出心中那幅由血和汗凝结成的美丽的彩图。古往今来,哪一位成功人士、哪一位大家不是出自于逆境?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那遥远而真实的历史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逆境中消沉了吗?他一蹶不振了吗?没有!他能直面逆境。他选择了四处漂泊,访遍名山,追求自由,终于成就了“诗仙”的美誉。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春秋》。韩非子身陷秦国牢狱,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说难》和《孤愤》。屈原被放逐在外,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离骚》。司马迁遭受宫刑,就是这种逆境成就了他的《史记》。……过去一段又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了只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逆境才能磨练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杰出人才。证明“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抽身历史,回到今朝。我国力学、桥梁学专家李国豪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处在没有纸张、没有资料的恶劣环境。报纸的白边、中缝成了他演算的“天地”,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球网成了他实验的工具。终于,他以坚强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写成了《桁梁扭转理论——桁梁桥的扭转、稳定、振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又一次印证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我们因逆境而成熟稳重,因逆境而发奋图强,因逆境而超越他人,因逆境而超越自我,因逆境而迈向成功……正如在锋利的宝剑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铸成的;也正如梅花的幽香都是经历雪中苦寒而散发出来的。逆境是快高长大的营养;当你能直面逆境,那么你就已经长大了。逆境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当你能适应逆境,那么你就已经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了。逆境是通往真理的大道;当你能战胜逆境,那么你就已经拥有成功的人生了。 评“老实人吃亏” “老实人吃亏”,乍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公平,令人气愤,但要仔细想一想呢?首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老实人?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只知道吃嘴边的大饼的人,那么,“老实人吃亏”那是活该!但如果老实人是指那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人,那么,吃亏与否还须理论一番。其次,“亏”与“不亏”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且不说“失马得福”与“得马得祸”的偶然与必然,只说“亏”与“不亏”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着不同标准。“聪明人”以缺斤短两为亏,从而斤斤计较,老实人以对不住良心有损人格为亏,从而落落大方。所以,同一件事,亏与不亏,不同的人,自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水可以装在葫芦里面,也可以装在葫芦外面一样,只不过是思维的角度不同罢了。所以说,每个人的行事都体现着各自的观点,各自衡量事物的标准,旁人大可不必代抱不平而“义愤填膺”。再次,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有人吃亏是必然的。然而,真正吃亏的是谁?是“老实人”,还是“聪明人”?我认为,亏还有真亏与不亏之分。认为不赚便宜是亏,其实是不亏;认为没有同流合污,从而没有占到便宜、捞到油水是亏,其实也是不亏;而那些机关算尽,投机取巧,赚取不义之财的赚,才是真亏。那些人自以为精明,搞些小手段,发点小财,表面上似乎是赚了,但这只是一时的赚,发展下去必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他们的大亏在后头。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聪明人。事实上,真正聪明和真正老实的人从根本上看是不会亏的,因为他们都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担心的。因为他们自作聪明,投机取巧,只知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一时的得失而喜怒,那才是真亏。所以说,所谓聪明人,要做到真正聪明的人,发展才能,不断进取;老实人,也要做真正的老实人,脚踏实地,稳步前进。所以说,这样的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点评作者抓住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观念“老实人吃亏”去批驳,现实针对性强,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全文采用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从三个方面去反驳,条理非常清楚。文章的批驳的突破口选得准确,抓住什么是老实人和聪明人,什么是亏与不亏,什么是真亏和不亏去反驳,驳到敌论的要害,读后有一种畅快之感。小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人们总以为是贬义的,说它比喻“学习或工作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不懈。”其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现代医学证明:当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疲劳的时候,应该进行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效率。心理学的“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能力。如果一个人忙于学习从不注意休息,那他是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休息,调节调节大脑,好比“晒网”一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往往十分注意休息。著名文学家老舍生前酷爱养花,他用欣赏花儿节制极度亢奋的大脑神经,以达到’晒网’的目的。惟其如此,他才有充沛的精力写出《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等扛鼎之作。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研究起来可谓废寝忘食。即使是他,也经常在饭后散散步,使疲惫不堪的大脑得以轻松,不至于“破网”。而又正是在休息中,牛顿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然而,我们的有些同学根本没有认识到‘晒网’的必要性。他们一下课不是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借以舒缓大脑紧张状态,而是埋头赶作业,结果弄得上其他课时心神不定。特别是临考前,许多平日较能劳逸结合的同学也一改常态,“开夜车,战通宵”,把“晒网”之事扔到九霄云外。等上了考场要他“三天打鱼”之际,却因为“晒网”未成而使鱼儿“漏网”,造成终生遗憾。据说围棋“超一流”九段聂卫平每当大战前夕封棋不弈而去打桥牌、赛网球。这是他“晒网”的一种特殊方法。正是由于他“晒网”有方,才能有“打鱼”中神聚思集,连挫日方围棋巨星,威震中日棋坛。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换言之,不会休息的人亦不会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今改革开放,全民族腾飞急需后继有人之机,尤应处理好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三天打鱼”尽可“两天晒网”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美国阿拉斯加动物园的鹿苑中,有6000多只鹿在天然环境中生活,由于鹿苑出现了狼,每年有400多头鹿死于狼口,于是动物园组织猎手消灭了鹿苑中的狼。没想到从这以后,鹿不再运动奔跑,体质下降,一场病疫使鹿下降到4000头左右,动物园只好再引进一定数量的狼。此后,鹿的数量又多了起来。△思路导引这则材料叙述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的分析不能够只停留在鹿和郎这表面上,而要透过这种自然现象,联系到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这则材料至少可以给我们几个方面的启示:保护自然生态十分重要,生命在于动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点来写。行文的一般思路是:引、议、联、结。选择论据时要考虑论据的典型性

怎么写驳论文呢,例子怎么举

驳论文示例如下:

“各扫门前雪”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对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不但没有丝毫贡献,还存在着许多负面的影响:.表现出这种行为的人,往往 是被这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为了追逐名利,自私自利,置他人利 益于不顾,从而造成人情冷漠,人人为己,这样将极不利于社会的发 展与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有纽带相互连 接着,如何使这根纽带不要一直紧绷着呢?那就需要人与人的互相关 心、互相帮助来调节它的松紧,不要“各人自扫门前雪”,而是无私地 多为他人着想。

或许只是在他人力不能及时伸出的援助之手,奉献 的也只是自己的绵簿之力,却能够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起到“一种润滑 剂的作用,使人与人更加亲密,使心与心靠得更近!

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更需懂得“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害 处,不能有这样的行为,使自私自利的想法在我们的内心膨胀, 应该从小就培养自己乐于助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让精 神文明之花在我们的心头绽放,才能使我们 的社会充满温暧,变得更加美好。

自私的危害

人应当理智地区分私利之心与公共的利益。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时,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特别是不可危害君主、主席与国家的利益。

就像地球以自我为中心旋转一样,人也难免总是要把自我作为行动的旋转轴心,但是还有一个中心是高于自我利益之上的,这个中心就是宇宙万物中有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天堂,这个天堂是以他人的利益为轴心而旋转的。

自私者的那种聪明,有许多种形式,但都是一种极其卑劣的小聪明。老鼠式的聪明是自己打洞掏空了房基,而在房屋将倒塌前就立即搬迁。狐狸式的聪明是欺骗獾来为它挖洞,洞一旦挖成就把獾轰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