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寿字研究论文

2023-03-02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寿字研究论文

石家大院的寿文化论文

摘 要: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天津杨柳青石家大院的“寿”文化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寿”字的运用,雕刻及门窗三方面关于“寿”文化的体现,表达了大院主人追求福寿健康的思想和心愿,对当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古代建筑,传统文化,雕刻,门窗

健康长寿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至今我们依然处于传统寿文化的“磁场”之中。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寿为先,突显出“寿”在中国人心中非同寻常的地位。中国古人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对于长寿的人生追求表现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各种元素的表征形式上,“寿”都被融入其中,像中国的陶瓷、家具、服饰、刺绣、剪纸,甚至出行的车轿等。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以“寿”为主题装饰、设计甚至规划屡见不鲜,“寿”成为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特色文化。“寿”的出现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寿与建筑联系在一起也有很多讲究。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对于长寿的追求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历史上追求长生不老的帝王数不胜数。虽然不能像皇家那样的至高无尚的占据高位,享受生活,但是人们渴望长寿的思想没有丝毫差别。无论是读书的士大夫阶层,还是社会底层的百姓都将自己的这种期望表达出来,通过对自己住所的设计、建造和装饰来表达自己对长寿的渴望。

石家大院是千年古镇杨柳青一处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仕的住宅。石家大院大规模建筑始于光绪初年(1875年),历经十几年才建成,仅戏楼、客厅的主体建筑就耗白银30万两,现为所恢复的石府模型,占地面积8 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 000多平方米,共有18个院落,是华北地区保存较好,独具特色的大型清代民宅。整个建筑均为青石高台、磨砖对缝,房脊山尖、陡板山墙均以砖刻为饰;柱楚石、抱鼓石石雕工艺精细;门窗、隔扇、柱头、雀替、垂花门上的木雕更是玲珑剔透,雕刻图案揽尽民间流传。漫步石家大院,到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无处不让人寻味颇深,而无处不在、运用巧妙的“寿”文化,更体现了大院主人向往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寿”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寿”字的运用。还没进大院,驻足大院门口,我们就可以看到石府宽阔的大门,大门之上四个大大的门簪,显示了院主人的地位;门簪之上雕刻有“福、禄、寿、喜”四个大字,表达了院主人美好的向往和愿望。大院第一座垂花门门簪上也刻有四个“寿”字,进一步体现了这一愿望。石家大院有着北方民宅中最大的戏楼,在全国民宅建筑中实属少见。戏楼大部分为木质结构,戏楼的顶子设计巧妙,外面用铁皮封上,再拿铜铆钉铆成一个篆书的大寿字,寓意长寿。院主人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其本人健康长寿的意愿,也将这一吉祥的祝福延伸给了所有来石府戏楼听戏的贵宾们,让他们同样享受在长寿之下。“寿”的另一个体现是雕刻。在中国古代很多神仙或动、植物都被人们冠以长寿的象征。例如:寿星、麻姑、仙鹤、仙桃、松树、灵芝、乌龟等等。大院的`特色就是它的砖、木、石雕。

砖雕:

1)山尖花———福寿绵长,其上方两侧分别是展翅飞翔的蝙蝠口衔字和花卉,中间是一篆体长寿字,下方三只蝙蝠,中间一只口出祥云,两侧口衔棉花桃,底部衬有盘长结。取蝠与福、棉与绵的谐音,寓意多福多寿,没有止境。

2)女客厅房上砖雕———凤戏仙桃,凤凰代表女性,仙桃象征长寿,用来祝福女眷健康长寿。

3)五福献寿,方砖内中间雕刻一篆体圆寿字,中间和四周有五只形态各异的蝙蝠围绕,五福寓为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寓意以守为本,五福降临。

4)凤衔灵芝,寓意祝福吉祥、健康长寿。

木雕:

1)第一座垂花门门楼上方三个木种分别雕刻有“凤落梧桐”“鹤鹿同春”“松鹤延年”。

2)第二座垂花门门楼上方木格中是木雕仙鹤九只,仙鹤相传寿龄千年,取名团鹤献寿。垂柱两侧雕有寿桃、石榴、佛手,寓意多寿、多子、多福。

3)第三座垂花门门楼上方木格中有连绵的寿字与最下面的蝙蝠戏金钱图案构成了“福寿双全”。

石雕:

1)第一座垂花门中间两块抱鼓石里侧是鹤鹿同春,鹤被视为“长寿瑞祥”的仙禽,鹿象征喜庆长寿,竹林意春,寓意为喜庆长寿,天下皆春。

2)排水地沟眼,雕蝙蝠嘴里叼着桃子、石榴、盘长,寓意福寿三多、福在眼前。

3)大院后门抱鼓石雕有鹤鹿同春图案。在石家大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门窗,主人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企盼长寿的好机会。

在很多门窗上,也不乏“寿”的表现:

1)“寿”字窗棱;

2)从内账房通往东跨院的龟背纹门;

3)穿山门“纳福”“延寿”;

4)永康门寓意健康长寿。

一个“寿”字,给中华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与长久注入了无限美妙的激情。中国人对寿的追求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寿”是美好的企求,是生命的渴望,是永恒的赞歌,是智慧的诗行。

参考文献:

[1] 黄志刚,陈 瑶.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J].山西建筑,2010, 36(1): 66-67.

[2] 殷 伟,殷斐然.中国寿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收藏:寿字在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字形,字体) 是什么样,敬请专家给个样。谢谢!

“寿”字是中国汉字中一个古老而神秘却又多变的异形单字。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寿”字就有几千种不同写法。文字学家考证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大约起源于夏,商周时代。商周之前,在出土的古陶器上就发现了“寿”字,被专家称为“古陶纹”。古陶纹“寿”字早于甲骨文“寿”字。据考研,寿字的正式应用应该是从商代开始的。

如祝寿图还有以“寿”字构图的,可称为“寿字纹”。“百寿图”;也有单字构图的,其字形长的称“长寿”,圆的称“圆寿”或“团寿”。另外,单体“寿”字纹又有附加图案的,如“如意寿字团”,在圆形寿纹边围饰如意图案。

至于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可以百度一下就有了。

浅谈光绪元宝双龙寿字私铸币及其收藏价值

据了解到的资料显示,广东双龙寿字币分一两、七钱二分、七钱二三种版别,其银币的铸造,史料中没有确切记载,也可能是关于其部分在历史长河中已丢失。因此泉家们历来对于其具体铸造情况有不同的解读,而且至今没有定论。在民国时期以张炯伯为首的诸多学者认为:这种银币是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为纪念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而铸造的。张炯伯在其《广东省造壹两银币》一文中称:“惟本品因未纪年,殊难遽断,然观其图案,谐作福寿,环绕双龙,幕无英文,意含颂祝,大异常制。由此以推,成为纪念币之一种,专铸以祝慈禧太后七旬万寿者也。

但也有其他学者根据清末王述生所著《述庵秘录》的记载,认为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巡抚刚毅为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而铸造的祝寿币。据《述庵秘录》摘录:满人生性好财,其故由馈赠宫阃亲贵。包衣人严主仆之谊,主家贫困,包衣虽官宰辅,主至其家,则尊事若父母,有欲取辄携去,弗能较也。故满人应官多贪鄙,靡足言者。刚毅由清文翻译,历官部郎巡抚。不识汉文,好琐屑,自谓精能。巡抚广东,以甲午入都祝嘏(慈禧六旬寿),希大用。时内地通用银,广东独制银币。刚谓总办某道曰:“为我制银币三万(注:三种版别各三万枚还是三种版别共三万枚?不详),携入都。”某曰:“诺。”制成赍往,刚默然。至都,因内侍献慈禧,且言刚毅知万寿赏号繁,特铸币以表敬意。慈禧故喜,誉币新色可喜,遂饬收。刚寻入军机,某道亦不敢索偿。

而在张执群先生收藏的《银圆造币钢模大全》》书中就收录有"广东省造寿字银币,钢模数套。书中收录有“广东省造寿字银币”钢模数套,分为七钱二分和一两共两种,其中就有《双龙寿字库平重壹两(阴翼纹-阳翼纹)和库平七钱二分》钢模。这也印证了“王述生”所著(述庵秘录)属实。综上所述,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双龙寿字”纹银币分三种版别,面值有两种。因此币是为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1894年)而铸,故铸额稀少,留存至今的非常珍罕,这证明了广东曾同时铸造这两种面值的银币。

但其实如此,还是有人寻找其中的漏点,虽说张执群先生收藏的《银元造币钢膜大全》中有收录其相关信息,但史记却无此记载,此乃野史,并且《银元造币钢膜大全》则有翻新以及后续添加的,并不能因此而推论其铸造情况,但无论哪种推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广东双龙寿字币是为祝贺慈禧而铸的。

下图是我有幸见到的一枚广东双龙寿字币,此币正面珠圈外上端镌“广东省造”四字,下方为“库平七钱二”五字,左右两侧各铸一蝙蝠图案,珠圈内铸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背面珠圈外铸有双龙图案,里面铸有一圆形“寿”字。此钱币是当时的私铸币,藏品采用上乘贵金属银材质精制而成,银光灿烂,图案考究,外观造型美观,质感甚佳。整币整体设计古朴却不失高贵,简洁却不失别致,落落大方,十分精美。其铸造精美,品相完好,没有太多磨损,包浆醇厚。

"双龙寿字币的具体铸造情况,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迷,,为出谱币、钱谱没有记载就不等于没有!无论历史事实如何,"广东双龙寿字银币"在中国近代官铸机制银币中的独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珍罕性和极高的收藏价值是泉界所一致公认的。此类钱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广东七钱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少有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以上便是我对光绪元宝广东双龙寿字币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即会回复。

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为《On the usage of english abbreviation》,求提供引用文献目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绪文;英、汉广告语言的艺术魅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李景艳;论英语缩略语的结构与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谢屏;探索英汉缩略词[J];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03期
  4 柳青军;孙清海;;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J];理论界;2006年11期
  5 王银泉,钱叶萍;字母词在中文媒体中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云云;;从《字母词词典》看新时期字母缩略语[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徐来娣;也谈汉语“字母词”的读音问题——由外语“字母词”相关情况得到的启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赵菁;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年06期
  9 滕延江,单士坤;英汉数字缩略语的语用修辞功能对比及翻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王宏远;杨瑛;;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定泰;郭明惠;;评《新英汉缩略语大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王宏;英语网话语体特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永敏;现代汉语数字缩略语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4 陈小宁;汉语字母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柴静;试论汉语字母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剑瑶;汉语英源外来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洪增长;英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方红霞;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政治新词英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孝达;“简明牛津辞典”第六版简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 张娟云;俄语缩略词的构成[J];外语学刊;1980年04期
  3 刘玉林;谈谈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4 李慰萱;漫谈连词BECAUSE,AS,SINCE,FOR的用法[J];现代外语;1980年03期
  5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6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7 张宝敏;如何区分作词素的“得”与作结构助词的“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8 张乃骏;论世界语中的英语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牛欣芳;典型和非典型的矛盾[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律;我院双语词典编写工作喜获成果[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民;余鸣娇;邓培;孙孝云;;科技论文标准化规范化若干问题探讨[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2 周全;;学报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加工[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3 白林含;;科技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功能及写作[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4 唐桂礼;沈柳音;邓君奇;;与CUJA密切相关的两件事[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潘伯荣;;医学论文英文文题的写作和分析[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刘永岩;;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张汉文;;谈谈CUJA数据中的缩写[A];外向型文献库的数据质量控制——首届CUJA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梁福湛;;动物的喜好和诱食[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谦;沈进;王昌淑;张丽玲;刘萍;李秀普;;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浅议[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10 兰俊思;邓玲;;缩略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 叶公;非通用外文缩略语阅读困难[N];新闻出版报;2000年
  2 于志宏 袁冶;承揽合同应注意的问题[N];信息时报;2000年
  3 湖北 宋勇飞;手写码寻呼机写码方法[N];电子报;2001年
  4 卢晓辉;关爱灵魂[N];光明日报;2001年
  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张海鹏;网络术语 寻根溯源[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尚丽娜;《振动结构模态分析》理论实验并重[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英文缩略语 让谁辛苦让谁忙[N];人民日报;2002年
  8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
  9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
  10 成凯;媒体不应滥用英语[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宝红;清代笔记小说俗语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杨朝军;英语左偏置构式:功能视角[D];河南大学;2006年
  4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5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莉;英汉缩略语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王倩;法庭审判问答冲突的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郑凯波;在经济转轨时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研究及其救助措施[D];吉林大学;2005年
  4 毛鹏;韩国科技类语料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5 赵海红;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虞亚琴;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构成与培养[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贾玉平;寿字的形体构成及其审美启示[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宋强;新课改背景下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与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霞;动态语境的构成及其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解释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琳;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