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多囊肾研究论文

2023-03-01 22: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多囊肾研究论文

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下是由我整理有关多囊肾知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多囊肾的病因

90%多囊肾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多囊肾1基因,基因产物尚不清楚。另有10%不到患者的异常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短臂,称为多囊肾2基因,其编码产物也不清楚。两组在起病、高血压出现以及进入肾功能衰竭期的年龄有所不同。

本症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尽管大多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症状,但在胎儿期即开始形成。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其液体性质随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于近端小管,囊肿液内成分如Na+、K+、Cl-、H+、肌酐、尿素等与血浆内相似;起源于远端则囊液内Na+、K+浓度较低,Cl-、H+、肌酐、尿素等浓度较高。

多囊肾患者的肾小球囊内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是多囊肾的显著特征之一,处于一种成熟不完全或重发育状态,高度提示为细胞的发育成熟调控出现障碍,使细胞处于一种未成熟状态,从而显示强增殖性。上皮细胞转运异常是多囊肾的另一显著特征,表现为细胞转运密切相关的Na+-K+-ATP 酶的亚单位组合,分布及活性表达的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以及离子转运通道的变化。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是多囊肾第三种显著特征。

目前许多研究已证明:这些异常均有与细胞生长有关的活性因子的参与。但关键的异常环节和途径尚未明了。总之,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细胞生长改变和间质形成异常,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多囊肾的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幼时肾大小形态正常或略大,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及大小逐渐地增多和增大,多数病例到40~50岁时肾体积增长到相当程度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侧肾肿大、肾区疼痛、血尿及高血压等。

1、肾肿大

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肾可占满整个腹腔,肾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肾形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肾区疼痛

常为腰背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疼痛可因体力活动、行走时间过长、久坐等而加剧,卧床后可减轻。肾内出血、结石移动或感染也是突发剧痛的原因。

3、血尿

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壁血管破裂所致。出血多时血凝块通过输尿管可引起绞痛。血尿常伴有白细胞尿及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一般不超过1、0克/天。肾内感染时脓尿明显,血尿加重,腰痛伴发热。

4、高血压

为多囊肾的常见表现,在血清肌酐未增高之前,约半数出现高血压,这与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近10年来,Graham PC、Torre V和Chapman AB等都证实本病肾内正常组织、囊肿邻近间质及囊肿上皮细胞肾素颗粒增多,并有肾素分泌增加。这些对囊肿增长和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换言之,出现高血压者囊肿增长较快,可直接影响预后。

5、肾功能不全

个别病例在青少年期即出现肾衰竭,一般40岁之前很少有肾功能减退,70岁时约半数仍保持肾功能,但高血压者发展到肾衰竭的过程大大缩短,也有个别患者80岁仍能保持肾脏功能。

6、多囊肝

中年发现的多囊肾病人,约半数有多囊肝,60岁以后约70%。一般认为其发展较慢,且较多囊肾晚10年左右。其囊肿是由迷路胆管扩张而成。此外,胰腺及卵巢也可发生囊肿,结肠憩室并发率较高。

7、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双侧肾脏,呈结节状。伴感染时有压痛。50%患者腰围增大。

多囊肾的治疗

目前尚无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早期发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及时正确地治疗已出现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1、一般治疗

一般情况下,病人检查出多囊肾后,首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如果尚未对病人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平时需注意不要或少吃过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作息时间要规律,情绪要平稳乐观;如果对病人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平时要注意以上几条,还要进行治疗,而且越早越好,否则任其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为时已晚。

2、囊肿去顶减压术

此手术减轻了囊肿对肾实质的压迫,保护了大多数剩余肾单位免遭挤压和进一步损害,使肾缺血状况有所改善,部分肾功能单位得到恢复,延缓了疾病的发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尽可能早施行手术,囊肿减压必须彻底,不放弃小囊肿和深层囊肿的减压。双侧均应手术,一般双侧手术的间隔时间为半年以上。晚期病例如已有肾功能损害处于氮质血症、尿毒症期,不论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减压治疗已无意义,手术打击反可加重病情。

3、中药治疗

目前中医在治疗多囊肾方面采取保守治疗(服用中药),效果甚好。中医采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多囊肾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梯级导流,逐步让囊肿液体排出,达到使囊肿逐步缩小的目的。虽然目前中医也不能攻克基因问题,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并且基本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4、透析与移植

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应立即予以透析治疗,首选血液透析。多囊肾的肾移植生存率与其他原因而施术者相仿,但因同时伴发的疾病,增加了术后处理的困难,影响移植效果。

5、血尿的治疗

出现血尿时,除尽快明确原因给予治疗外,应减少活动或卧床休息。已透析或即将透析患者,如反复发生严重而无法控制的血尿,可考虑采用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

6、感染的治疗

肾实质感染和囊肿内感染是本病主要并发症,一般以联合应用抗生素为原则。

7、合并上尿路结石治疗

根据结石部位及大小按尿路结石处理原则进行治疗。

8、高血压治疗

肾缺血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是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应依此选择降压药物。

9、微化中药治疗

双肾多发性囊肿

你显然不是什么双肾多发囊肿,而是ADPKD-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多囊肾。
近年来ADPKD的发病机制研究为其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关于ADPKD的治疗还存在许多争议,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多局限于继发病变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肾移植、以及抑制囊肿形成,延缓囊肿生长等。
1.手术治疗:现认为虽然手术治疗对于延缓ADPKD肾功能恶化的作用尚不明确,但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目前使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超声引导下注射硬化剂、内引流联合去顶减压术等,目的是减小囊腔,降低压力。刘凡等对169例多囊肾病手术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进行
了随访,结果发现对一、二期病人进行去顶减压手术对改善症状,降低血压、延缓肾功能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
2.药物治疗:人们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如使用免疫抑制剂、信号转导调节剂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来抑制囊肿形成或阻止囊肿进行性增大,取得了一定效果。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发现ADPKD患者肾脏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后者可以激活PKA,PKA可进一步激活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酪氨酸酶活性而促进囊泡细胞增殖。现有研究认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恢复多囊肾囊泡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并改善其功能。如MEK抑制剂能够抑制多囊肾小鼠的囊泡上皮细胞增殖,并延缓其肾功能衰竭。
(2)降血糖药:降糖药匹格列酮具有改善鼠类ADPKD病程的作用。匹格列酮作为一种γ-过氧化物酶受体激活剂,可能通过上调细胞黏附分子E2cadherin、抑制酪氨酸酶磷
酸化,来延长快速进展的PKD1基因敲除大鼠的存活期。E2cadherin可维持细胞形态、运动及粘附功能,当PC1异常时,细胞黏附分子E2cadherin减少。罗格列酮也是一种降血糖药,短期治疗可以延缓多囊肾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纤维增生效应有关,长期处理能显著延长SPRD大鼠的存活,而且早期治疗正常肾功能的大鼠比延迟治疗组有较好的效果,对于仅仅有轻微肾功能损害的大鼠的起始阶段的治疗能保护肾功能。罗格列酮的有效性依赖于药物的连续处理,如果在治疗中撤离药物,将导致肾功能加速恶化,并可缩短它们的存活期,但是长期处理可由于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导致心脏扩大。这些结果表明罗格列酮能有效延缓Han:SPRD大鼠的进展,保护Han:SPRD大鼠肾功能,但是它的诱导心脏扩大的副作用也应该被严格监测。
(3)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途径使细胞停滞于G1期而抑制细胞增殖。mTOR活化与动物模型和人类ADPKD患者中肾小管细胞的增殖有关,而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mTOR信号途径,抑制组织细胞增殖和多囊肾模型中囊肿的增长,并能延缓肾功能衰竭。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血管重建和纤维增生,使血管硬化减弱,减慢囊肿生长和间质纤维化,在限制肾或肝扩大方面非常有效。Pericon等对21例ADPKD患者用雷帕霉素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治疗,发现雷帕霉素治疗组囊肿体积较稳定,而传统治疗组囊肿体积增大了55-75ml,说明雷帕霉素能够抑制囊肿的增长。然而mTOR抑制剂并非没有危险和负效应。在某种条件下,mTOR抑制剂能限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活化、一氧化氮合成,并具有影响mTOR下游的内皮细胞存活和潜在的增加肾小球毛细管缺失、血管痉挛和高血压的危险性。因此,其长期治疗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或者可以和其它有效药物的联合治疗能提高耐药性和治疗结果。
(4)cAMP拮抗剂:在ADPKD发病中,cAMP起着核心作用,其浓度增高促进囊泡的形成。磷酸二酯酶(PDE)可水解cAMP而下调细胞内Ca2+浓度,由于PDE的激活依赖细胞内一定的Ca2+浓度,而ADPKD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导致PDE水解cAMP作用减弱。研究发现生长抑素类似物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下调cAMP,而抑制囊液分泌。如Ruggenenti等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善得定可显著抑制ADP-KD患者的肾脏体积扩大。
(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抑制剂:ADPKD患者囊泡的形成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硬化而导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动物实验已证实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控制血压可能延缓ADPKD肾功能衰竭,仍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去一家三甲医院的肾脏病专科就诊,你在广州可以去中山、南方就诊。一般而言,3~6月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双肾B超,健康饮食,避免感染。

多囊肾是怎么形成的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反常疾病,其病理改变是两侧肾实质内发生无数个潴留性囊肿,可分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的成人型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婴儿型.染色体显性性遗传型多囊肾即成人型多囊肾,此病遵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即:1,男女发病机率相同;2,父,母有一方患病,子女发病率在50%以下,如父母均患病,子女发病率增至75%;3,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囊肿基因,与无本病的异性婚配,其子女(孙代)不会发病,即不会隔代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多囊肾即婴儿型多囊肾,父母双方均携带这种病的基因时才有可能使子女发病,发病机率为25%,基因传递率为50%,但父母本身一般不患病,这就是隐性遗传的意思.
不管是显性遗传型多囊肾(成人型多囊肾)抑或是隐性遗传型多囊肾(婴儿型多囊肾),对家庭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也不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 建议可以做个遗传学检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