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国潮的论文

2023-02-24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国潮的论文

说起国潮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中国作为庞大的消费大国,也正为国潮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这也正说明中国的潮流市场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潮与民族文化自信作文800字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潮”何以成热潮。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国潮热”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当你买耐克鞋时,你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还可能是在表明自己的生活方式,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从曾经的盲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自2018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之后,一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要实现基业长青,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说,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IP实现了新生,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去年以来,李子柒在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她通过镜头,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那些被我们忘记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让“国潮热”澎湃不息,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国潮”二字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切不可仅把“国潮”当嗦头、借势营销。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不挖掘核心价值,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相去甚远。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国潮》:流淌在历史底蕴中的传统文化

2018年,许多年轻人穿着中国传统服饰走上街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实在互联网初期,汉服爱好者只是一个极其小众的亚文化圈子,他们只能通过网络相互联络,他们的汉服要么自己动手,要么请裁缝帮忙制作。

没想到,这样的小众文化竟传播的极快,现在许多的汉服品牌都成了颇具规模的商业公司,而很多品牌都源于当初的DIY工作室。

而这一年里,李宁正面临库存滞销的困境,没想到竟刷屏了纽约时装周的舞台,“悟道”系列刚出世就好评不断。现在已成为了中国的国潮代表。2018年也因为李宁成为了“国潮”元年。

导演张又威继几年前看过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后,一直念念不忘,这本“国潮”更是讲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讨论了国潮的三个要素“中国符号、更新观点、面对市场”,阐述了何为国潮、如何打造国潮等。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国潮是什么”。

01 、国潮的实质

在2018年,作者涨又威创作了一支和“汉服热”有关的纪录片,原本计划的15分钟,最后成了一部200分钟的作品。他注意到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他的镜头里不仅仅是身穿汉服的小伙、姑娘,更多的是中华传统文化。

那时候“国潮”是一个新兴词汇,网络上关于“国潮”的定义五花八门。至于,很多人会将:“国潮”误以为是“国货”。

但是,张又威用了一个判断题告诉我们“ 国潮不等于国货,国潮可以不是国货。如果要给国潮下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符号的商品,并且观点在当下。 ”

02 、国潮的历史

关于国潮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沈从文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对中国文化复兴所做的贡献;鲁迅发行《中国小说史略》遭遇的所谓“抄袭事件”,显现的中日文化的纠缠不清........

还有近代的控弦司在胡同里请牌位、方文山举办的西塘汉服文化节.......

这些都说明国潮的历史由来已久,只是我们从“国潮”开始,才意识到中国文化进入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这些历史在张又威的笔下,有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又有一丝丝的文艺感,有料的同时又有趣味,实属不易。那些长短镜头的切换十分自如,画面感迎着笔墨扑面而来。仿佛看的不是书,而是各种不同场景汇成的影视剧。

03 、国潮的构成元素

张又威在《国潮》的前言里给出了一个公式“ 语言 = 符号 = 货币 ”。这是作者探讨“国潮”的真正原因“ 保护我们的语言,就等同于稳定我们的货币。 ”

1 、一个清晰的中国符号是国潮要具备的第一要素。

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中国是筷子、饺子、小笼包、孙悟空、长城、熊猫…….而这些恰恰能给人的清晰视觉冲击,因为大脑中能够快速形成印象的一定是有画面感的东西,这恰恰比那些不可名状的表述更有优势。

所以张内威在《国潮》这本书中提到“ 能够提炼成为视觉符号的画面一定有易于描述的特征,并且能拥有与其相似符号相区别的鲜明差异。 ”

2、 语言与符号的关系是国潮的第二要素。

罗兰•巴特曾把语言定义为符号的一部分,在他看来“符号都是语言”。而作为一个产品来说,它的流行与否更多的取决于它是不是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符号,毕竟汉语的意义中国人才会有所体会。

而更新观点是一把激活大众传播的钥匙,也是赋予符号意义的必经之路。在我们谈论创意时更多的关注于产品本身,因为一切产品的本质都是观点构成的。比如,汽车有汽车的观点,电动车有电动车的观点, 更新观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不是纯粹的为了改变而改变,必须对产品追根溯源。

3、 面对市场是国潮的第三要素。

作者在书中从动画片谈到了杂七杂八的舞台手法对电影的影响,从中国美术谈到了中国动画是中国美术的动态化,又从中国美术的构图方式谈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得出结论: 审美应该是教育的目的。

美术、绘画虽然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但是现在的摄影技术却恰恰沿用了绘画的美学。比如“高光”“阴影”“轮廓”之类的概念都是油画的价值标准。

所以,张又威在《国潮》中提到“ 当商品形态改变时,继承具有连贯性的美学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只有当国潮是一种商品时,中国文化才能活下去,站起来,走出去。 ”

写在后面:

张又威导演的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时满满的找到阅读的乐趣,如果你认为这本书中有高深的理论,那么请耐着性子往下读,也许你会对融入生活的中国元素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国潮热背后的原因感想和启发?

近几年,年轻人中掀起一股国潮热。国潮是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从印着汉字的运动服饰到瑞兽主题盲盒,从老字号联名展览馆到“千里江山图”咖啡馆,到处都能见到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潮流设计。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 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508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0%的受访青年喜欢国潮风格,80.5%的受访青年买过国潮物品。对于国潮的发展,69.6%的受访青年建议从业者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66.7%的受访青年希望国潮设计注重创新,减少跟风模仿现象。国潮热因何而兴?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因为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提升。此言不虚,从曾经流行的韩流、日系、欧美风,到如今的国潮热,消费领域的流行趋势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国人文化态度的时代转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日渐提升,国潮热表面上看是一种消费选择,但消费行为的背后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达。国潮热的兴起,无疑振奋人心。不仅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展现,也进一步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拉动了本土品牌消费市场,展示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过,我们也不能停留于沾沾自喜。作为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戒骄戒躁,不骛于虚声,在喧哗中沉静下来,才能发挥出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由此而言,在国潮热中,仍须多点冷思考,才能让这股热流汇聚成文化海洋中永不消退的洋流。成为国潮,并不容易。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国潮既要守得经典,又要当得了网红。从受访网友提出的意见来看,国潮产品在这两方面距离网友们的期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有的所谓潮款服饰只是把汉字、瑞兽等中国元素做上去,缺乏设计感,做工也很粗糙。穿在身上不但不潮,反而显得没品位”“不少老字号都想搭上国潮这阵风,获得年轻人的认可,但是一些设计有点急功近利。” 这些评价,值得某些国潮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认真反思。网友们的反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潮热中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某些国潮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本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研究,在转化为产品时就只能流于简单化,在文化上显得浅薄,如果在做工上再粗糙,就会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加不好,这种现象如不及时改观,就可能拖累国潮产品的整体形象,甚至令“国潮热”过早退潮。过去人们追捧洋品牌,其过硬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国潮热背后的文化自信,绝不是虚无的、空洞的,而是要建立在对文化深刻研究与理解基础上,以高质量为支撑,否则,国潮热就必定朝涨夕落。

国潮兴起的意义

国潮兴起的背后是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提升,不再迷恋外国文化,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潮流品牌主理人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对西方文化的审美疲劳,方向渐渐转移到东方文化。国潮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完美诠释了潮流品牌与众不同的风尚。


拓展资料

国潮怎么兴起的:
__、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导性文件。

__⒋醋髡叩幕极性

1、资本的流入
国潮的兴起,正好赶上了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投资热点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移、从民生向文化方向专业的热潮。
对于大文娱领域的企业而言,资本方以及国家推出的相关扶持政策则给了其强劲的力量去生产相关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大文娱领域的企业需要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内容的持续输出,推出了一系列奖励机制,这便滋生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2、国货品牌的革新
老字号品牌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被人们渐渐遗忘。在李宁、百雀羚等国货品牌推出的国潮案例大获成功后,众多国货品牌意识到国潮可以将老字号品牌的悠久文化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于是纷纷入局。
有了国潮公关案例的需求,便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国潮创作团队。

3、潮流品牌的瓶颈
潮流似乎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大众认可便成为风尚,大众不认可便成为奇葩。无论是否得到认可,某些层面来说,潮流可以和“与众不同”画上约等号。在国内潮流品牌主理人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对西方文化的审美疲劳,方向渐渐转移到东方文化。国潮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完美诠释了潮流品牌与众不同的风尚。

__、大众乐于接受国潮文化

1、物质基础
由于中国大国崛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国人产生高度的自我认同感。

2、科技基础
5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使得优秀的作品以及流行趋势可以快速得扩散开来。


3、文化基础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所留下的优秀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等文化表现形式。
另外在杂家、纵横家、儒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尤其是儒佛道“三位一体”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廉”是自古以来每个中国人所追崇的优良品德。

4、外国友人的影响
中国文化自古便名扬世界各地,近年又由于孔子学院等机构的盛行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海外,这使得许多国外友人热衷于中华文化。
而经历过“外国的月亮更圆”的一代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追捧,也便加入了进来。

5、父母的影响
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父母本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在得到“认可”之后,于是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小传播给自己的子女,对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6、时尚的轮回
在一段时间内,品味和流行趋势的变化是可以重复再生的。这会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人们在不断寻找新鲜东西的同时,新的时尚灵感也会以周期为单位对之前的时尚进行再利用。
所以复古变成了不可或缺的时尚元素。


7、国家政策的影响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推行,很多国有企业以及相关联的一些民营企业便会遵行相关政策,所以在《意见》为指导文件的推动下,肉眼可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对大众有一定潜移默化的影响。

8、创作者的优秀作品
在钟华、杜永卫等艺术大师以及众多非遗传承守护人的优秀作品中,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和当代的时尚艺术较完美的融合,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进行了历史文化的传播。

艺术生毕业论文题目

  1、交互式包装设计中情感体验的融合与设计优化探讨

  2、论人性化包装设计在商业环境下的体现

  3、绿色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芒编与纸盒相结合的包装设计研究

  5、彝族刺绣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探究包装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7、浅析地域文化在秦皇岛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8、国潮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9、植物纤维制可分解包装袋的营销策略

  10、艺术品包装设计理念分析--以书画类艺术品为例

  11、折叠结构在快餐包装设计中应用所思

  12、浅析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3、文化旅游创意视角下的信阳毛尖包装设计

  14、蔚县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对策探究

  15、情感化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