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骨肉瘤研究论文

2023-02-24 1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骨肉瘤研究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TGF-β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高度表达并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 然而,人们对 TGF-β 在骨肉瘤进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2020年8月17日,河南省骨科医院马坤(音译,Ma Kun), 张传(音译,Zhang Chuan)等人在 Cell Cycle 在线发表题为“ TGF-β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osteosarcoma progression via PI3K/Akt pathway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 TGF-β 在骨肉瘤进展和调节干性相关性状中的新作用,并表明 TGF-β 可能作为治疗骨肉瘤的治疗靶点有价值。

但是,在2022年3月18日,该文章被撤回, 主要原因是数据完整性存在疑问,同时作者不能提供原始数据。

另外,2019年12月4日, 河南省骨科医院马坤(音译,Ma Kun),张传(音译,Zhang Chuan)等人在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在线发表题为“ Cinobufagin Sup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sarcoma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IL-6-OPN-STAT3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cinobufagin通过阻断 IL-6-OPN-STAT3 信号通路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活力和肿瘤发生能力。因此,cinobufagin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肉瘤治疗剂。在2021年10月27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文章数据存在错误,作者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原始数据来验证他们的研究结果。

2019年10月21日, 河南省骨科医院马坤(音译,Ma Kun),张传(音译,Zhang Chuan)等人在 Journal of Cancer 在线发表题为“ IL-6 Promotes Cancer Stemness and Oncogenicity in U2OS and MG-63 Osteosarcoma Cells by Upregulating the OPN-STAT3 Pathwa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IL-6 通过激活 OPN/STAT3 信号传导介导骨肉瘤球体的干性。但是,在2021年10月8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该文章的图片涉嫌重复使用。



我们, Cell Cycle 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商,撤回了该文章。

自发表以来,人们对文章中数据的完整性提出了担忧。在寻求解释时,作者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也无法提供所有原始数据或足够的支持信息。由于验证已发表作品的有效性是学术记录完整性的核心,因此我们撤回了该文章。已通知本出版物中列出的通讯作者。

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了解了我们的出版道德和诚信政策以及 COPE 关于撤稿的指南。

撤回的文章将保持在线以维护学术记录,但将在每一页上以数字水印标记为“已撤回”。

参考消息:

骨肉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Front Oncol.  2020; 10: 586580.

Published online 2020 Dec 10. doi:  10.3389/fonc.2020.586580

循环单核细胞和组织驻留巨噬细胞都有助于 TAM 的积累。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如 M-CSF 和CCL-2 ,可以诱导和募集单核细胞到肿瘤微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发现 TAM 被骨肉瘤细胞释放的 IL-34 募集并大量浸润到骨肉瘤组织中。这些单核细胞在局部信号分子的刺激下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

与组织驻留巨噬细胞不同,活化的巨噬细胞会发展出显示不同极化状态和功能的特定表型。传统上,包括 M1 和 M2 表型的二分谱代表了巨噬细胞激活范围广泛的两个极化终端: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 (M1),受干扰素 -γ 、脂多糖 (LPS) 和 Toll 样受体 (TLR)刺激;和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 (M2),被细胞因子如 IL-4 和 IL-13 以及其他信号分子激活。

 M1 样特征的 TAM 有可能杀死肿瘤细胞并增强免疫反应。然而,在大多数肿瘤中通常表现出 M2 样免疫抑制表型的 TAM 往往会 促进血管生成 并促进血管外侵袭和免疫逃逸,最终导致肿瘤进展和转移。

①、TAMs 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TAMs的含量与肿瘤血管的数量和密度呈正相关,分泌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和基质金属肽酶 9 (MMP-9), 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②、TAM 还可以 通过以下方式 介导免疫抑制与各种免疫效应细胞相互作用。目前有报道称,TAMs 表达程序性死亡 1 (PD-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 的配体受体,可抑制 T 细胞的活化。TAMs 不仅可以产生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 IL-10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β ) ),还可以产生 CCL5、CCL20 和 CCL22 等趋化因子,将 调节性 T 细胞 募集到肿瘤组织中。

③、TAMs 通过增加血管外渗、促进转移细胞的存活和生长以及抑制效应 T 细胞来支持肿瘤细胞的 侵袭和转移 。最终,在巨噬细胞的帮助下,在特定转移器官的远处部位建立了转移前生态位。

(略)

骨肉瘤微环境中的炎症被认为具有抗肿瘤作用。Coley's Toxins 含有热灭活的细菌或细菌产物,在 19 世纪后期被用于治疗骨肉瘤。炎症可能通过增加浸润巨噬细胞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来增强抗肿瘤作用。

一项基于慢性细菌性骨髓炎小鼠模型的研究表明,感染 通过 调节巨噬细胞引发的先天免疫反应,增加了 TAM 的数量并抑制了小鼠肿瘤的生长。此外,巨噬细胞的消耗逆转了这些抗肿瘤反应。此外,感染上调炎性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 -γ (IFN-  γ ),并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反应以减轻骨肉瘤诱导的免疫抑制。虽然这些模型不能精确模拟骨肉瘤的局部炎症微环境,但这些临床前研究与上述临床数据一起,为巨噬细胞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和炎症反应提供了新的认识。

首先,TAM 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外泌体来维持细胞存活 。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激活抗凋亡程序和调节 CSC 活动。还发现巨噬细胞通过表达组织蛋白酶 B 和 S 部分地保护免受紫杉醇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

其次,巨噬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也与肿瘤的化疗耐受性有关。德纳多等人。发现 CSF1R 拮抗剂 对巨噬细胞的抑制通过 CD8 + T 细胞依赖性机制提高了荷乳腺肿瘤小鼠对紫杉醇的存活率。此外,Ruffell 等人。证实 M2 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IL-10 抑制树突细胞表达 IL-12 ,从而 阻断 CD8 + T 细胞的反应 。

第三,巨噬细胞也可能影响血管化,间接调节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巨噬细胞中 VEGF-A 的清除导致血管生长正常化,并增强了肺癌肿瘤对环磷酰胺和顺铂等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 。

新辅助化疗反应不佳的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浸润的 CD68 +细胞较高。此外,在化疗药物治疗后,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可激活下游癌症信号通路,降低骨肉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M2 型 TAM 分泌的 CCL18 促进骨肉瘤的增殖和转移,这些效应归因于 lncRNA UCA1/Wnt/β-catenin 通路的上调。M2 巨噬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12(MMP-12)促进骨肉瘤的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 12 已被公认为转移相关因子并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TAMs促进骨肉瘤细胞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激活COX-2/STAT3轴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肺转移。

人类骨肉瘤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配体 5 (CCL5) 的增加促进了巨噬细胞的募集。骨肉瘤表达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也称 CCL2 ) 通过以下途径 参与巨噬细胞募集和浸润的调控MCP-1/CCR2 轴。

 M2 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如 IL10 和转化生长因子-β2 (TGFB2) ,并将巨噬细胞调节为促肿瘤 M2 表型。

CD47 被认为是一种“不要吃我”的信号,它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 (SIRP α )结合,导致吞噬作用逃逸和细胞死亡 

Mifamurtide     激活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强杀瘤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可溶性细胞因子如 TNF-α 和 IL1-β 的诱导在 L-MTP-PE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中起作用。

许多因素将 TAM 重新极化为 M1 样表型,例如 IFN-γ、IL-12,导致 STAT 信号通路的激活 。TLR 是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表达的重要病原体识别受体。的TLR激动剂诱导M2转化为M1表型引发抗肿瘤作用。除了细胞因子和 TLR 激动剂外,还使用 抗 CSF1 和抗 CD40 等抗体来改变 TAM 极化

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抑制剂, 通过 抑制巨噬细胞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 2 (RIPK2)改变肺巨噬细胞表型以阻止骨肉瘤侵袭并减少转移负担。

ALKBH5通过m6A-dependent表观遗传沉默pre-miR-181b-1/YAP信号轴抑制骨肉瘤的进展

前言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实性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患者的标准治疗包括化疗和手术。随着各种先进治疗方法的发展,患者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了。然而,目前还没有已知的预防方法。因此,深入了解其发生机制,开发新的骨肉瘤治疗药物迫在眉睫。

N6-methyladenosine (m6A) 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可逆甲基化修饰。近年来,许多研究集中在m6a修饰的mRNA的生物学功能上。m6A修饰被发现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并在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FTO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起着致癌因子的作用。ALKBH5已被证明与胰腺癌、胶质母细胞瘤有关,并影响雄性小鼠的生育能力。然而,对于m6A修饰在人骨肉瘤中的功能和潜在机制仍有很大程度的未知。

研究结果

1. m6A去甲基化酶ALKBH5在人骨肉瘤中下调

作者首先采用m6A ELISA和免疫荧光(IF)法定量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Saos2、143B和人成骨细胞(hOB) hFOB1.19细胞系中m6A的含量。结果显示,骨肉瘤细胞中m6A含量显著升高。此外,与hOB细胞相比,所有三种骨肉瘤细胞系中去甲基化酶ALKBH5 mRNA与m6A含量呈负相关显著降低,但在METTL3、METTL14、WTAP和FTO中无此现象。同时,免疫染色证实,与hOB细胞相比,U2OS、Saos2、143B骨肉瘤细胞系中的ALKBH5显著降低。此外,在人骨肉瘤组织中检测到ALKBH5的蛋白表达低于正常骨组织。我们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IHC)检测含102个组织芯的骨肉瘤组织微阵列(TMAs)中ALKBH5蛋白的表达。与正常骨组织相比,在恶性骨肉瘤核心部位,特别是IVB期(最高程度的骨肉瘤)检测到ALKBH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来自TCGA数据集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LKBH5高表达的患者存活率较高,而低ALKBH5表达的患者存活率较低。以上结果表明,在人骨肉瘤中ALKBH5普遍下调,可能介导m6A修饰,在人骨肉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2. ALKBH5-依赖的 m6A去甲基化严重影响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和运动

为了确定ALKBH5调控m6A修饰是否在骨肉瘤细胞中起作用,作者分别过表达、敲降ALKBH5的表达来验证其细胞功能。我们检测了ALKBH5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与预期一致,过表达ALKBH5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而抑制ALKBH5的表达则诱导相反的作用。此外,当ALKBH5过表达时,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而ALKBH5敲低对细胞的凋亡影响甚微。细胞克隆实验也产生类似的结果。

3. 鉴定ALKBH5 / m6a - pre - miR - 181 - b - 1 / miR -181b-5p-YAP轴作为一种新的通路抑制骨肉瘤肿瘤的进展

(1)ALKBH5通过调控pre-miR-181b-1的表达水平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

如上所示,作者已经证明了ALKBH5依赖的m6A rna去甲基化对骨肉瘤肿瘤抑制的重要性。接下来,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具体的分子机制。MiRNA的加工过程也受到骨肉瘤的特异性调控。然而,尚无报道显示m6A修饰在骨肉瘤miRNA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作者使用m6A 芯片在对照和过表达ALKBH5的U2OS细胞中鉴定ALKBH5修饰的miRNAs前体。通过微阵列检测到773个pre- miRNA,鉴定出11个在ALKBH5过表达的细胞中,比对照细胞减少20%(>减少1.2倍)的pre- miRNA。值得注意的是,在pre- mirna中,pre-miR-181b-1再过表达ALKBH5后,甲基化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pre-miR-181b-1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广泛保守。这些发现表明在骨肉瘤中pre-miR-181b-1是ALKBH5的一个潜在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发现,premiR-181b-1在m6A-RIP中富集,而在IgG-IP中不富集。此外,pre-miR-181b-1和成熟miR-181b-5p在骨肉瘤细胞中明显低于hOB细胞。过表达ALKBH5可显著增加U2OS细胞中premiR-181b-1和miR-181b-5p的表达水平。相反,抑制ALKBH5产生相反的效果。正如作者所猜想,miR-181b-5p导致细胞迁移和细胞增殖的减少。miR-181b-5p下调(AMO-181b-5p)部分挽救了U2OS细胞中ALKBH5过表达导致的细胞迁移和增殖下降。

(2)YAP是人骨肉瘤细胞中miR-181-5p的关键靶基因

然后通过计算预测寻找miR-181-5p候选靶基因。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发现Yesassociated protein 1 (YAP)是miR-181-5p潜在的靶基因。有报道称YAP是一种致癌基因,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作者证实了过表达的miR-181b-5p确实直接抑制了其靶基因YAP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且发现过表达ALKBH5明显抑制了U2OS细胞中YAP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抑制ALKBH5则使YAP的表达升高。同时,作者证实了YAP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siRNA沉默YAP显著抑制了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集落形成能力。

(3)YAP消除了ALKBH5对骨肉瘤细胞活力和小鼠异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为探究ALKBH5与YAP的相互关系,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细胞生长的影响。与单独过表达ALKBH5相比,ALKBH5与YAP共表达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增加。YAP还抵消了ALKBH5对U2OS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YAP显著提高了活细胞百分率,减少了凋亡细胞,恢复了集落形成能力。并且,作者利用异种骨肉瘤小鼠模型评估了ALKBH5介导的m6A去甲基化的体内有效性。肿瘤体积和重量的降低,证明了ALKBH5过表达降低了骨肉瘤肿瘤的生长,而这一效果通过共转染过表达的YAP而抵消。

4)m6A读取蛋白YTHDF2正调节pre-miR-181b-1的稳定

因为ALKBH5介导的m6A去甲基化似乎增加了pre-miR-181b-1的表达,猜想pre-miR-181b-1是YTHDF2(促进m6A甲基化RNA降解的m6A读取蛋白)的一个靶点,与作者的猜想一致,再YTHDF2-IP组分中观察到pre-miR-181b-1的强烈富集。进一步,在U2OS细胞使用siYTHDF2敲降其表达后,pre-miR-181b-1和miR-181b-5p的表达均增加。此外,siYTHDF2可进一步增强ALKBH5过表达的抑瘤作用。以上数据表明ALKBH5介导的pre-miR-181b-1 m6A去甲基化在骨肉瘤中起关键作用。

4. 鉴定YAP mRNA作为ALKBH5在骨肉瘤中的直接靶点

(1)ALKBH5直接调控YAP的mRNA和蛋白稳定性

有趣的是,根据基于序列的m6A修饰位点预测网站( SRAMP),作者观察到YAP基因的mRNA携带9个潜在的m6A修饰位点。接下来作者验证了ALKBH5是否可以直接调控YAP的m6A甲基化和基因降解。采用基因特异性m6A-qPCR检测YAP的表达。过表达ALKBH5后,m6A- RIP组YAP mRNA中m6A丰度明显降低,IgG-RIP组未见明显变化。此外,与siNC组相比,siALKBH5在转录抑制剂actinomycin D (ActD)存在的情况下增强了U2OS细胞中YAP mRNA的稳定性。同时,siALKBH5在翻译抑制剂环己酰亚胺(CHX)的作用下抑制了YAP的降解。然而,过表达ALKBH5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骨肉瘤细胞中YAP-mRNA稳定性显著下降,YAP蛋白降解增加。

(2)m6A-依赖的YAP的翻译增强与YTHDF1呈正相关

以上结果表明,ALKBH5介导的m6A去甲基化抑制了YAP的表达,我们推测甲基化的YAP转录本是YTHDF1(促进甲基化转录本翻译的m6A读取蛋白)的潜在靶点。与IgG-RIP组相比,YTHDF1组YAP mRNA中的丰度明显增加,说明YTHDF1能够识别YAP mRNA中的m6修饰位点。接下来,作者发现YTHDF1 siRNA (siYTHDF1)降低了YAP蛋白水平。且在ALKBH5过表达的U2OS细胞中,过表达YTHDF1导致YAP增加。此外,与预期一致,上调YTHDF1水平可部分恢复对U2OS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和集落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

总结

总的来说,作者的结果首次表明ALKBH5是一种抗肿瘤或促凋亡因子,至少部分地通过直接m6A甲基化YAP及甲基化pre-miR-181b-1间接下调YAP水平的双机制抑制YAP的表达来发挥作用。同时,作者也证明了pre-miRNAs可以被ALKBH5甲基化调控其成熟加工的过程。

研究发现:恐龙也得了癌症!癌细胞将生物杀死,对自己有啥好处?

纵观整个宇宙,还真的说不出一件真实的事物可以永恒,当然能量除外,它可以守恒,转变为不同的形态。

你看恒星寿命虽长,但总有一天会凋亡,连最恐怖的天体黑洞,它在未来也会通过低温辐射完全的蒸发点,甚至是整个宇宙在未来都有可能死寂。

当然物质无法守恒,那么由物质构成的生命也一样,无法守恒或永生。但是生命的悲哀之处在于很少有生命能够自然凋亡。

在其一生中总是被各种疾病、意外困扰。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是患病痛苦的死去,而又有多少是自然死亡。

比例很明显,晚年的生命由于自身免疫系统衰弱,各种疾病就会找上门,其中最让人类困扰和恐惧的就是癌症。

这种疾病一度被人们认为是绝症,因此有了这样的顺口溜: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这说明了人类谈癌色变,直接将它与死亡挂钩。

不仅仅是人类,植物、脊椎动物都会受到癌症的侵扰,相信你看到过这样的树木。

上面大大小小的肿块其实就是肿瘤,也就是植物瘤,除了上面这样的,还有下图这种巨大的肿块。

不过植物的肿瘤并非是自身细胞基因异常,而是受到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除了植物,动物也会癌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数千万年前的恐龙也患有癌症,虽然之前有研究称霸王龙被痛风所困扰,但这次是首次发现恐龙也会患有癌症。

研究论文8月1日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肿瘤学》上,标题为《恐龙骨肉瘤的多模式诊断》(First case of osteosarcoma in a dinosaur: a multimodal diagnosis)。

相信你奇怪的是,恐龙这种大型生物、曾经称霸地球数亿年,但已经灭绝了6500万年,科学家凭啥说恐龙也患有癌症。

当然是恐龙留下的化石证据,198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亚伯达省集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生活在7600万到7700万年前,死因是受到了洪水的冲击。

大批恐龙死亡以后形成了一个集中的骨床,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一只角龙的腓骨,也就是后小腿骨,这跟骨头的末端异常畸形。

起初科学家推断这只恐龙的后腿骨很可能是因为打斗发生个骨折,愈合以后长成了畸形。随后这些恐龙骨就一直保存在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直到2017年,这跟骨头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从直觉上看,这跟畸形的后腿骨怎么看都不像是骨折后愈合的样子。

于是就召集了一个庞大、拥有多学科专家以及医学领域专家的研究团队,对这跟后腿骨重新调查,这些专家来自世界各地,有病理学、放射学、机械工程、整形外科和古病理学等领域。

在此次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使用了计算机断层扫面(CT)对异常腿骨进行了成像,获得了它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这个腿骨灰色部分正常,红色部分是骨髓的髓腔,红色部分也就是畸形的部分正是肿瘤。

研究人员还利用显微镜对从化石中采集的薄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细胞水平上也发现了大的病变。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将这个异常腿骨与同种恐龙的正常化石和被诊断为骨肉瘤的人的骨头进行比较,对化石的肿瘤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

在下面的图片中,左边是外形畸形的化石,右边是同种恐龙的正常化石。 比较两根骨头,长度和形状完全不同,一目了然。

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研究小组把在问题化石中发现的肿瘤判定为恶性骨肿瘤“骨肉瘤”。

在我们心目中那个凶猛无比的恐龙也一样,会被癌症所侵扰,但科学家认为这只恐龙的直接死因并非是所患的癌症,而是跟其他恐龙一样,死于洪水。但它已经病入膏肓这是确信无疑的。

那么生物为何会患癌呢?

我们都知道癌症可怕,但没有传染性,这是因为患癌并非是一些微生物,细菌、病毒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自身细胞的一种异常现象。

属于个体原因。在每一个动物体内自身就携带有致癌因子和抑癌因子,正常情况下它们是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癌症因子就会使得细胞的基因发生异常。

我们知道动物体内的细胞它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像人类的细胞大约能够分裂个60次左右,就会自然的凋亡,新的细胞就会补位,形成一个正常的循环,不过这一切都是在基因的控制下进行的。

但基因的异常就会给本应该在正常生命周期内凋亡的细胞发出错误的指令,使得细胞不会死亡。而是不断、且迅速的繁殖。

大量抢夺其他细胞的养分,这其实不打紧,我们多吃点不是问题。但是动物身体内可没有多余的空间养这些细胞,它们大量的繁殖就会形成肿块,占用其他器官的位置,这种异常占位就导致了各种的并发症,疼痛。

这其实也不打紧,发现了赶紧切除就行了。可问题是,癌症细胞非常的自由,它会从肿块上脱落,进入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被带到全身,随意的安家又开始繁殖。

由于这些细胞本身就属于我们自身的细胞,很容易就会逃过自身免疫系统的检查。所以这就是癌症难以治疗的原因。

你想用一些物理、化学的方式杀死它,可他就是我们的细胞,这就会造成损敌一百,自损三千。人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那么就像题目所说的,这对癌细胞有啥好处?

有啥好处?没啥好处!它们没有意识,它们一切的行为都受基因的控制,基因让干嘛就干嘛,基因让它们死它们就正常凋亡,基因让它们不死,它们就胡乱折腾。

所以说癌症研究的就是为何细胞或出现不正常凋亡的现象。像上文所说是癌症因子被激活,而激活的因素很多,主要还是跟自身的身体有关,外界因素包括环境污染、饮食、电离辐射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总是觉得以前人为何很少得癌症呢?为啥现在身边的人得癌症得这么多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代人的寿命增加了。

所以未来要想彻底消除癌症,我们还需从更本质的基因上下手。

论文信息

发表期刊:柳叶刀

日期:2020.8.1

标题:First case of osteosarcoma in a dinosaur: a multimodal diagnosis

链接:doi.org/10.1016/S1470-2045(20)30171-6

为什么会得骨肉瘤,怎样才会的骨肉瘤

骨肉瘤为骨生肉瘤中最恶性者,发病率略低于软骨肉瘤,占骨生肉瘤的2/5弱,发病机理不明。多数学者认为骨组织的任何部分均能产生骨肉瘤,但以骨膜深层为最易。当中瘤发生或蔓延之骨膜下时,骨膜即背肿瘤由骨面剥离而产生反应性新生骨,骨纹呈日光放射样。肿瘤与骨干相连接处,新生骨呈三角形。当骨膜下的肿瘤继续发展时,新生骨小梁逐渐消失,在x线照片上呈一种紊乱无秩序的骨性阴影。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田生长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临床表现] 患者多为10~25岁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转变者, 年龄常超过50岁。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为骨肉瘤最易发生的部位。骨骺、 骨干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组织,亦能发生骨肉瘤。 约75%发生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早的主诉为持续的局部钻入样疼痛。剧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间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发生2~3个月后, 局部或可摸到肿瘤, 但软硬不定, 且有轻度压痛。 肿瘤周围肌肉萎缩甚早, 使肿瘤部分显得更大。 以后皮肤紧张发亮,色泽改变, 呈紫铜色, 表面静脉怒张, 有时可以摸到搏动, 或听到血管搏动的杂音,故有称为恶性骨动脉瘤者。
患者体温略有增高,体重减轻。化验检查,早期可发现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血清硷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经彻底手术治疗后,血清硷性磷酸酶应立即减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继续超过正常水平,即有转移瘤存在的可疑。
肺部和局部摄x线照片为诊断骨肉瘤和判断肉瘤预后的重要步骤。兹从下列几方面来叙述骨肉瘤的线征象:
(一)局部软组织肿瘤;如肿瘤发生在骨膜深层,或肿瘤已由骨质内部向周围突破,则在x线照片上可以发现软组织中留影银河不规则的古话去。
(二)骨膜变化: 早期的骨膜变化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为日光放射样的骨膜反应。晚期因肿瘤向周围扩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随之发生缺损,并向骨干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样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肿瘤细胞的挤压和破坏,形成如毛发蓬松的紊乱状态。最后因肿瘤继续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软组织可显有不规则的肿瘤阴影。
(三)皮质骨变化: 骨肉瘤发生于骨膜涣层或皮质骨本身时,其最早和最主要的变化为一侧皮质骨的轻度破坏和疏松。如肿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质破坏和疏松外,另有不规则的肿瘤骨增生的阴影。因此在x线照片中可以发现组织紊乱,毫无纹理,十分致密的肿瘤骨阴影重迭于疏松破坏的骨质上。
(四)松质骨变化:由髓内发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为多,血运丰富, 生长快。骨质破坏系由内向外,迅速广泛,周围均匀,故骨膜反应性新生骨不易产生。x线征象可能为囊肿样,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变化:肺部转移瘤一般在原发肿瘤出现4—9个月内发现。肺部转移瘤在早期不易觉察,故在肺部x线照片上未发现转移瘤时,决不等于肺中无转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个月即应重摄肺部x线照片一次,继续观察至2—3年后,若肺中仍无转移瘤发现,则其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减少。转移瘤多数分布于肺叶边缘,偶尔亦可发生于肺门附近,后者应与钙化淋巴结鉴别。转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状。生长缓慢者,产骨较多,密度亦高。亦有转移瘤完全不产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软组织的转移瘤无异。
骨肉瘤和骨关节结核的鉴别,比较容易。后者为慢性疾病,疼痛不剧烈。骨关节结核局部肿胀较大,大多数病例有关节面破坏现象。骨肉瘤很少侵入关节内部。骨肉瘤与其他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须赖组织病理检查,方可作出最后诊断。
在一部分病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之间,有时与骨纤维肉瘤之间,因无病理切片不能明确地区别,但这种鉴别对于治疗的决定及疗法的选择无重大意义。当有必要进行术前活组织检查时,Rb应准备冰冻切片,术者技术必须熟练,手术应在止血带下进行。一经诊断确定,立刻在止血带以上施行彻底手术治疗。但必须认识到止血带并不能完全制止骨髓腔内静脉血液的回流。当活组织检查的结果与临床和x线所见不相符合时,不宜采取以病理诊断为最后依据的态度,必须适当地考虑到活组织检查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再进行切取检查或长期等待观察,坐视肿瘤发展,对患者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全面了解整个病例,既重视病理检查又不忽视临床和x线所见,才可减少误诊。
在实验室检查中血清硷性磷酸酶的测定对骨肉瘤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意义。当血清硷性磷酸酶正常时,它对骨肉瘤的诊断不起否定作用,但当它经常超过6~7单位(甘油磷酸钠法)时,结合其他征象,对骨肉瘤的诊断却起着一定的支持作用。肿瘤经过彻底手术切除,增高的血清硷性磷酸酶不见降低或降低后又重新升高,则应考虑转移瘤的存在。
[治疗和预后] 在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以前,对诊断已确定而肺部尚无转移征象的病例,最好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术。至少应越过一个关节进行截肢或离断。因此,胫骨肿瘤应作股骨截肢;股骨下端肿瘤应作髋关节离断,股骨上端肿瘤应作半骨盆切除。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的扩散部位往往远超过X线所显示的范围。在被侵犯的同一骨干进行锯、凿的操作,都有扩散肿瘤的危险,因止血并不能有效的制止髓腔肿瘤的扩散。术者必须充分了解肿瘤的性质,技术熟练,决定果断,操作敏捷。必要时可先作一个简单斩断式截肢,去掉肿瘤,杜绝扩散的可能后,再仔细修整皮瓣和骨断端。
上述的彻底手术在一小部分病例可达到根治;而在另一部分病例似乎亦有加速转移瘤发生和缩短生命的迹象。对骨肉瘤在采用彻底手术以前(包括活组织检查),进行一个短期的局部放射和全身化学治疗可能有好处。虽然这种非手术措施对已形成的原发或转移骨肉瘤疗效不显著(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药物),但对由手术而扩散的游离肿瘤细胞可能有抑制或甚至毁灭性的影响。这种综合疗法对降低转移瘤发生率能否起作用,有待继续研究和观察。最近有人观察到利用局部体外循环,在彻底手术之前进行化学治疗,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中药和免疫疗法也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