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科技期刊编辑部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3-02-22 21: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科技期刊编辑部十四五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7%。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在科技领域上的规定有哪些不同

“十四五”规划,不仅仅是在“十三五”基础上的延续与提升,也不仅仅是一份未来五年的中国发展施工图。“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指导中国在变局中开新局,妥善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抓住机遇真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引领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条战略导向“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2021年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纲要共分为19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概括

一是科技和创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领域或是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看点;
二是产业升级。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其中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革命、数字经济将是产业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
三是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农村改革;
六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七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注文化产业;
八是推动绿色发展,关注环保产业;
九是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十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包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
十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关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科技卡脖子领域等产业;
十二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关注军工产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