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外会计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2023-02-21 2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外会计模式比较研究论文

会计相关论文题目

会计论文是指讨论或研究会计问题的文章。会计沦文主要是表述会计科研成果、研究会计现象、探讨会计发展规律、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记录和总结。以下是我整理的会计相关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研究

2、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3、若干会计惯例的国际比较

4、中外会计模式比较研究

5、国际会计协调问题研究

6、国际财务报告披露的相关问题

7、中外财务报告披露的比较研究

8、国际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

9、社会责任披露研究

10、国际转让价格相关问题研究

11、国际税收筹划研究

12、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研究

1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

14、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研究

15、会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

16、国际会计教育研究

17、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

18、各国税制比较研究

19、国际双重课税的避免研究

20、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研究

21、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

22、浅议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3、浅谈会计国际化

24、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25、澳大利亚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26、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7、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8、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路径研究

29、中国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研究-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视角

30、从新会计准则的应用看中国会计国际化

31、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对我国的启示

32、关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趋同问题思考

33、国际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

34、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研究

35、会计准则国际等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37、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形式协调和实质协调研究

38、品牌国际化--中国建陶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9、浅谈人民币的升值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关系

40、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下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思考

41、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研究

42、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目标差异分析

4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号准则公开征求修订意见

44、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收入确认新进展

45、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环境研究

46、对国际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

47、浅谈国际会计协调对于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48、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循程序有效性检验--基于联合趋同概念框架的考察

49、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50、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变革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51、加盟非“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定价的影响

52、金融资产减值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发展与实施

53、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的应用研究综述

54、浅析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启示

55、浅谈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力分析

56、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走向分析及其启示

57、《国际会计准则》英文术语解析

58、浅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

59、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60、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

61、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62、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及差异

63、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64、试论其他综合收益概念及列报

65、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66、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优先出版

67、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关于所得税问题的差异分析

68、国际会计人才培养途径浅析

69、试论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70、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针对评估中的问题向公众征求意见

求论文一篇,题目是: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

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郭永清,2004)。国际会计准则一定会成为今后全球共同遵循的一种会计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这一天的到来还有一段时期,也就是常勋教授(2003)所说的实现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化,毕竟需要一个(也许为期还不很短的)过程。
一、国际会计准则是一种未来全球公认的会计模式

(一)各国最终将普遍接受国际会计准则——来自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的分析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按照这种假设,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布坎南1983)。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是在既定的约束与限制下追求自身的福利,当面对能够带来不同福利效果的种种方案的选择时,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案,而不是相反。

其实,国家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组织,如果有可能,每个国家都将愿意把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聚集到本国之中。但按照资源稀缺性假设,相对于经济人“多多益善”的需要来说其资源的数量较少。于是,资源的配置存在竞争性;只有那些最有获益潜力,从而可以付出较大代价的经济活动才能够获得资源。这样,寻求更多使用资源的经济人遇上了资源稀缺的限制,就发生了资源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样的机制实现分配的问题。可以说,国际会计就是一种通过文明的方式来协调和分配世界经济资源的最佳工具之一。

(二)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将有一段漫长的过程——来自各国现实差异的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是制约和引发各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哈德。穆勒教授(G.G.Muller)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会计模式分为宏观经济导向模式、微观经济导向模式、独立职业模式、统一会计模式。后来,美国的另一学者雷蒙。芙伯(Z.Rebmsana Huber)又提出了资本市场发育模式,他认为会计和报告除侧重于提供可满足资本市场的现有及可能的公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所需信息,还要满足政府与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能需要。

2.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决定各国采用不同会计模式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的著名学者吉尔特。霍夫斯蒂德(Geert.Hofstede)从个人导向和群体导向、权力疏密程度、不确定性、阳刚或柔顺时尚四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现在,许多国家都把这些属性的思想应用到了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中。

3.不同的法律体系将影响和制约各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发展。美国会计学者莫斯特和萨特(S.Salher)指出既定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如成文法体系或不成文法体系),对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形式或手段也不同,从而将影响各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发展。

(三)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将是未来的趋势——来自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它是社会博弈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于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制度变迁是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双方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过程。①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就是因为会计准则这个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超出了预期成本,制度变迁才有可能发生。②各种因素变化而产生的潜在利润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存制度安排中难以实现,产生了对制度变迁的需求。③制度变迁是一个受文化、历史、信仰体系等因素影响的过程,有路径依赖特性。各国的会计准则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强化自己。除非有很强的外力作用,否则很难改变原来的路径。④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典型的制度变迁是渐进的而非间断性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这种制度变迁是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产生的外部利润和原来的会计准则路径依赖下,双方相互博弈,先由民间诱致性变迁需求,然后由政府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这些特性,决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不会是一个短期的一蹴而就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四)五大洲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的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我从世界的五大洲中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以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一些支撑我观点(即会计准则全球化)的材料。

1.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美洲的代表

多年来,美国当局认为美国的会计标准是世界上最好的。然而,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欺诈的集中爆发极大地打击了美国当局对会计准则规则导向的自信。2002年7月30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务进行全面调整。同年10月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方法的建议》,开始了逐步向原则导向调整的新里程碑。这表明美国已开始对以多年来一直坚持会计原则导向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靠拢。这是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者第一次在修改本国标准时,考虑引入其他会计准则。

2.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欧洲的代表

2001年11月21日,法国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会计财务总监PhilippeDan-jou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透露,欧盟决定最近颁布一项重要法例《2005年应用国际会计准则之规章》,确定在2005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国际会计准则。这是欧盟在统一共同体会计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国际会计准则推广应用的一大进步。

3.中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亚洲的代表

多年来,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也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基础和参考蓝本。1997年,中国加入世界会计师联合会,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察员,参加了随后举行的各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并派人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原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被选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参加了准则咨询委员会会议,发表我国的意见。与此同时,我们还派专人前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项目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现在已经制定出了16个会计准则,其中有些准则内容和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很接近。

4.澳大利亚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澳洲的代表

澳大利亚财政部一直主张对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2000年他们专门建立了新的财务报告委员会(FRC)来参与会计准则整体战略的制定。FRC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快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速度,确保澳大利亚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政策影响的连续性。近年来新的财务报告委员会(FRC)提倡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按照这种政策,从2000年10月到2002年10月,AASB修订了17个原有的会计准则,颁布了5个新的会计准则,以同IAS协调。为了协调澳大利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澳大利亚政府规定2005年1月1日该国开始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5.南非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非洲的代表

南非的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要么执行南非会计准则,要么执行IAS(不需要编制与南非会计准则间的差异调节表)。1993年南非特许会计师协会理事会和负责颁布会计准则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决定公认会计准则应当以IAS为基础。此后,南非开展了一个在1979年他们就较早成立的一个协调与改进项目,力图以IAS为蓝本,修订先行的公认会计准则,并制定新的准则。南非的有关政策不允许与IAS发生实质性的背离。

冯淑萍(2003)指出,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2003年2月14日,全球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一份最新调查报告《会计准则接轨——2002年全球调查》(GAAP CONVERGENCE 2002)。该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59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中,有90%以上表示有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其中72%的国家和地区已具备达到此目标的政策条件,而且绝大部分以上市公司为最初执行对象。58%的有接轨计划的受访国家和地区均要求上市公司采用IFRS取代国家会计准则。另外22%的受访国家和地区表示会逐项采纳准则,20%表示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消除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有57%的受访国家和地区是由当地政府或立法机构推动采用或计划采用IFRS,另有13%是由当地准则制定组织推动的。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5个国家全面使用国际会计准则,6个国家部分使用。澳大利亚、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已宣布将于2005年1月1日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通过上述那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在会计国际协调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目的就在于努力降低本国会计标准的制定成本,降低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使本国企业在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因此,会计国际化是各国经济利益驱使的结果。

二、中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找出差距

(一)数量上的差距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成立于1973年6月,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布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研究和开发费用、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等41个会计准则。而我国从1993年7月开始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到现在总共也才发表了16个会计准则。

(二)质量上的差距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现在发布的41项会计准则,其范围已经包括了从简单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到较复杂的退休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等。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框架体系,按利维特等人的话说是已经开始着手研究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了。而我国现在仅仅完成了一些制定和执行相对简单的会计准则,离建立相对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尚有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还在着重研究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这些基础性的工作。

(三)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

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和欧盟已定于2005年1月1日全面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连会计准则的体系都还没有建立好,离完全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至少还有20年的差距。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会计准则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当然,这种差距主要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非洲虽然经济文化属于较落后的一个地区,但他们仍然积极的投身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工作。在1979年他们就较早地成立了非洲会计理事会,非洲会计理事会(AAC)由27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组成,负责非洲地区会计、教育和审计的协调。而我国这段时间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经济改革工作刚刚开始的时期。

三、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动向——找准方向

由于在世界范围内接而连三地发生财务丑闻,用财务危机和财务沼泽地来描述当前全世界的财务工作是很恰当的,连布什总统都发誓要下决心修理那些会计造假者。这说明我们的会计准则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下面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全美财务会计委员会和美国证交会他们正在推进的财务报告和会计准则改革。

(一)2003年7月25日,美国证交会向美国上市公司发出建议,要求对财报基本内容进行修改,因为现行会计准则可能是诱发2002年美国上市公司财报丑闻的原因之一

2003年8月21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该稿实施后将使公允价值套期会计更易应用于规避投资组合利率风险的套期业务。

(二)对市价记账法的改革成为争议的焦点

赞同使用市价法的人士认为:消除账面价值与市值之差的方法是使公司“以市场为标准”,即应按市价重新界定企业资产负债,这样可在损益表中或通过股东权益表现出利润与亏损。反对使用市价法的人士认为:用市价记价将增加股东权益和企业利润的波动幅度。尽管有上述不同的争论,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新规则规定,金融衍生品和所有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工具都将于2005年起按市价记账。从2005年开始,新国际会计准则将率先在欧共体内所有成员国的上市公司中实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戴维。推笛称所有资产负债最终都将按市价记账。

(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

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战略性改组,改组后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设有管理委员会、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解释委员会四个机构。2001年9月IASB正式提出了需要立即着手研究的9个项目,这些项目按其目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类:①以发挥IASB领导作用、推进会计准则统一化为目的的项目,包括企业合并、业绩报告、基于股权支付的报酬、保险合同等;②使IFRS更加适用的项目:(1)首次采用IFRS(修改);(2)金融企业的活动;③改进现行IFRS的项目:(1)IFRS前言的修改;(2)现行IFRS的改进;(3)IAS第32号金融工具等项目。

四、给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几点建议

(一)对当前我国会计改革的形势一定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

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对我国当前会计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改革超前论。认为我们的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步伐开展得太快,脱离了我国当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够承受的现实,是用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模式来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会计队伍。二是改革滞后论。认为我们的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步伐开展得还不够快,许多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则都没有进行规定,如合并报表、外币折算、财务报告的列报、资产减值、银行基本业务、所得税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等。在此我不想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判,我只用非洲这个无论经济、政治、文化都和我们无法相比的地区进行简单对比。非洲在1979年他们就较早地成立了由27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组成的非洲会计理事会(AAC),负责非洲地区会计、教育和审计的协调工作。而1979年我国还在忙于收拾“文革”遗留下来的残局,经济改革工作才刚刚起步,对会计的研究还停留在会计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上,真正的会计改革还是从1992年的“两则”、“两制”的制定才开始。可以说,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工作是在一个相当低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用短短的10年时间走了其他国家几十年所走过的路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当然,任何国家会计准则的研究都是相对于经济活动是滞后的,这就更要求我们准则的制定和研究人员要多看、多听、多做。多看就是要多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当前及未来的动向;多听就是要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尽量的和我国的实情相结合;多做就是要多做理论研究和调查工作,毕竟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

(二)深刻领会国际会计准则改革的精髓以把握世界会计准则变革的动向

和国际会计协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国际会计作为参照物进行本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如中国);二是将国际会计准则直接沿用于本国的会计工作中(澳大利亚、欧盟和俄罗斯已宣布将于2005年1月1日全面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现在及未来的动向对我们今后的会计改革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世界范围内财务丑闻不断的现状,有学者(Levitt)提出:加强会计监管、防范会计风险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显得十分重要。Levitt在1997年9月29日的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一个主题:我们需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Levitt明确指出,国际会计准则要获得普遍认可,必须符合以下三项目标:一是准则必须包括现有的会计文献中普遍接受的、综合性的会计基础概念中的核心部分。二是准则必须高质量。Levitt把高质量理解为能够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利用这些信息,投资人在公司的不同会计期间能够有意义地分析公司的业绩。三是准则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如果会计准则满足了这样的目标——不论交易或事项是在何时、何地发生,凡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均按照相似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全世界的审计师和会计准则制定者就应按照一致的口径严格地予以解释和运用。否则,可比性和透明性就会受到损害。IASB的诞生及高质量会计准则的产生,使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朝着统一会计准则的方向努力。IASB倡议并正在制定的项目,也是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例如企业合并会计、保险会计、资产减值会计等。因此,正确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动向,明确每个会计准则的变迁、制定或改革动因,了解和掌握具体操作方法,为我所用,是十分重要的。

(三)加快对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的研究

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对于采用成文法体系的我国而言,尤其需要采用一套系统、一致的方法去发展会计准则。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有关会计要素和其他一些会计概念进行科学界定。

(四)在进行会计国际化时要注意整体推进综合协调

目前需要加快推进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理论研究国际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化、会计标准国际化、会计准则制定城乡国际化、会计准则体系国际化以及会计执行机制国际化等的工作(朱国泓、孙铮,2004)。

(五)制定我国会计具体会计准则改革的时间进程表

财政部刘玉廷(2004)司长指出“今后中国会计准则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以实现2005年之前完成初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根据财政部会计司2004年的工作要点,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将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从1992年11月30日我国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到目前为止,财政部已经陆续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刘玉廷认为我国尚需发布20个左右的会计准则。如:分部报告、外币折算、财务报告的列报、每股收益、政府补助和政府援助、企业兼并、合并会计报表、资产减值、银行基本业务、农业、保险合约、所得税会计、金融工具等。财政部原计划2005年要发布到40个左右,但从现在的形势分析,这个进度可能要推后,具体原因很复杂。但为了让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未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可以制定出一个大体的会计准则出台时间表,这一方面有利于会计实际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同志充分了解会计准则的动态和工作进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督促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这对政府部门、会计准则使用人及研究部门都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1)。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3] Frederick D.S.Choi.国际会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郭永清。会计国际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6] 朱国泓,孙铮。会计国际化的策略选择:会计信息质量视角[J].会计研究,2004,(3)

[7] 王瑞华。国际会计准则的新趋势——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研究的项目及启示[J].财务与会计,2004,(1)

[8] 侯明清。国际会计准则改革新动态[J].中国证券期货,2003,(10)。

论文范文"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五千字

一)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准则的几种不同认识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术语委员会于1853年公布的第1号《会计术语公报》指出:原则是“所采纳的或定称的一般法则,当作行动的指针;行为或实务确立的一个基础……”。这是美国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原则所下的最早定义。从这个定义理解,会计原则是会计行为的指针,是会计行为或实务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0年发布的第4号说明书指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揉合了某一特定时刻有关下述事项之一致见解;何种经济资源及义务应依财务会计而当作资产及负债入账,资产及负债之何种变动应予入账,这些变动应在何时入账,资产及负债及其间之变动应如何衡量,何种情况予以披露,以及应如何披露,乃至应编制何种财务报表等。”在这段叙述中,明确指出,会计原则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动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揭示的一致性意见。
3、日本番场嘉一郎主编《新版会计学大辞典》的定义是:“会计原则是经济社会中给企业的会计实践指明方向的路标,是企业进行会计活动的指南。”这个定义是从会计实务出发而提出的,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实践的指南。

4、在西方国家最早采用会计准则一词的,是1940年美国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所著《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在这本书中指出:“会计准则之本身,非即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但为会计方法与程序之指南针耳。”这就是说,会计准则并不是具体的会计方法与程序,而是它的指针。
国外会计界关于会计原则(或准则)的整个看法。大体上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和程序的一种指导方针;从狭义方面理解,会计原则是恰当地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即指导会计实践的指南,更具体地说,就是关于资产负债及其变最如何确认、地量、记录和揭示的规范。国外所以要判定会计原则,主要有两个原则,一是指导会计人员恰当地处理会计事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二是使会计信息的指导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便于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会计准则的几种认识从我国会计理论界来看,关于会计准则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看法:
1、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三个层次。
2、把会计准则划分为基本准则、一般准则和具体准则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独立经营准则、经济效益准则、计划准则等;一般准则包括会计分期准则、会计主体准则等;具体准则包括会计核算、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准则。
通常,我们所指的准则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关于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由于会计核算具有分配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处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依据,所以会计核算准则不应包含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有关方面的规范。因此,这一观点也不可取。

通过以上对各种意见的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从横向上,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中外会计信息的披露比较

  中外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

  --------------------------------------------------------------------------------

  一、会计信息规范的比较

  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立法方面,美国主要是《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而我国将证券发行、证券交易统一于《证券法》之中;另外,我国还借鉴了英国的作法,制定了《公司法》。鉴于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我国还专门制定了《会计法》。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英美两国立法均强调三方面内容:强制披露、强制审计、法律责任。英美两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均由三大体系构成: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审计准则体系。在我国也强调强制披露、强制审计、法律责任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我国对于法律责任中信息披露及时性的民事赔偿责任未作规定,还有一些规定过于原则、抽象,不便于司法的具体操作。

  在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简称FASB)。美国证券委员会(SEC)保留了对FASB所制定会计准则的监督权和否决权。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财政部,它和证监会的关系不像美国SEC和FASB那样有权威性的高低之分,它们都是国务院下属的行政部门。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执行的是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

  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涵盖范围的对比

  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涵盖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绝大部分内容,国际会计准则所规范的经济业务,在我国除没有、较少发生或不普遍的外,如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等,基本都能找到相应的规定。不同之处在于,我国会计标准采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并存形式,而且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还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三、中外会计准则基本要求的对比分析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以使用者决策有用性为基本目标,以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基础;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考虑到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同时追求多元目标,并不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准则制度制定的基础。

  (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满足资本市场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众多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要求。

  (三)国际会计准则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对外提供真实公允会计报表的所有企业;我国会计体系中行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并存,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不同。

  四、在两种会计标准下的A、B股净利润差异分析

  (一)沪市同时发行有A、B股的公司2001年年度报告中汇总出的两个利润数字。

  本文随机地抽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A、B股的五十多家公司中的17家公司,将其分别按中国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与按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进行对比,列表如下:

  表1 中外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比较表金额单位:千元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按中国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 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
  900902 二纺机 1389.63 3095.30
  900903 大众交通 210330 187291
  900904 永生数据 4367.3 1718.4
  900905 ST中纺机 661.20 1737.8
  900907 胶带股份 2814 3939
  900909 轮胎橡胶股份 1660.2 24176.8
  900910 海立股份 12807 15784
  900911 浦东金桥 9743.1 6304.8
  900912 外高桥 917 3656.1
  900916 凤凰股份 1826.5 3157.4
  900920 上柴股份 4447.8 849
  900930 上海邮通 6143.8 6691.5
  900940 华源股份 8108.1 3882.3
  900941 东方通信 20734.4 21151.9
  900946 ST轻骑 69.98- 79.42
  900950 ST新城B 19.11- 17.22
  900955 茉织华 20835.4 21123.9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按中国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与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本文选取二个同时发行A、B股的上市公司分析其采用不同会计标准净利润存在差异的原因。

  1、大众交通(全称: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代码600611,B股代码900903)按不同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差异分析

  表2 金额单位:千元

  项目 净利润
  按中国会计标准编制 210330
  按国际会计标准调整合计 23039
  (1)加速折旧 -67241
  (2)旧车处置收益 76326
  (3)无形资产摊销冲回 9204
  (4)冲销开办费 2938
  (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594
  (6)递延税项 12204
  (7)其他 -45876
  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 187291

  2、凤凰股份(全称:凤凰股份有限公司,A股代码600679,B股代码900916)按不同会计标准计算的净利润差异分析

  表3 金额单位:千元
  项目 净利润
  按中国会计标准计算合并税后利润
  按国际会计标准调整 1826.5
  冲回以前年度(额外)计提的坏账准备 11203
  冲回以前年度(额外)计提的折旧准备 5937
  冲回以前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3828
  冲销无形资产 1744
  冲回存货计提准备 1176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不同会计处理手段 -75490
  其他 1763
  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公司本年度合并净利润 3157.4

  从以上净利润差异分析可看出,在按企业会计制度计量的利润与按国际会计准则计量的利润中,各公司受影响项目不完全相同,但其中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资产重估等项目的影响相对较大,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尤其明显。

  因此,在上面所列出的A、B股利润差异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属于专业判断不同造成的差异(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其他约三分之二是属于准则之间不同规定所导致的差异。因为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所以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记账,这一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根本区别所在。

  五、结论

  在目前的会计规范中,如果以公允价值概念的会计准则为记账基础,会计师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要以公允价值概念来进行判断,这要求会计师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水准。如果用不以公允价值概念为基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则要对会计估计提供更详细的指导,对会计师在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要求相应较低。两种类型的会计标准都不能保证总是能够向市场提供可靠的决策相关信息。

  但两种类型的会计标准与不同的监管体系相适应。以公允价值概念为基础的,要求会计师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并承担较高的职业责任,这是一种以自律为主导的体系。监管可以用法律手段为主,而行政手段为辅。不以公允价值概念为基础的,则要求以合规为基础。这是一种非自律主导型的体系,对会计师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监管常常要以行政手段为主要调节手段。这两种类型的体系可分别称为自律型和监管型。我国在当前显然属于监管型的体系,当前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大体上与这一体系是相适应的。

  因此,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工作以及相应的制度准则应加快适应国际化的步伐,会计标准应以公允价值概念为记账基础。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论文怎么写??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都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

在国外,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2.侧重点不同。

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其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

由于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如果新业务涉及所有行业,则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要修订,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

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由于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需要会计人员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正确选择,需要较多的专业判断,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不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会计原理进行判断选择,只要机械地照搬条文就可以了,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比较低。

二、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一)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资本的加速流动使资本的所有者越来越远离他们投资的企业,加上市场环境千变万化,远离投资企业的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可靠的信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会计的作用,为投资者提供及时透明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前提和保证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以规则为导向,具有强制性,因而制度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经济业务。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制度的规定对于层出不穷的经济业务始终是“滞后”的,也就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相反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它规定的是概念和意义,当准则未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时,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这使得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更具有灵活性。 转(二)国际趋同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全球六家主要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2003年2月12日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调查报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报告——2002年全球调查》。该项调查有一个调查选项就是:是否有直接采用或者是使本国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计划。在59个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95%(有56个国家和地区)有意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3%(有2国)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2%(有54个国家和地区)表示打算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是向其趋同,只有5%无意于接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表明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使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我国也选择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方向,并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一套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所以在采用会计准则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做法的情况下,再采用以前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做法不符合国际趋同的大环境。

三、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特别是2003年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换届以后,由中国证监会、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企业界、学术界等组成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新会计准则体系构成.

(三)会计准则操作性的增强。

《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三部分:具体准则、具体准则指南和具体准则讲解。 具体准则指南其实就是对具体准则的具体讲解,虽不如会计制度那么详细,但相对于大部分会计人员来说足以对具体准则进行理解,而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情况下,实际造成了准则的指南和会计制度在很大部分上的重复,所以在完善准则指南的前提下,取消会计制度其实是完全可行的。

(四)政府部门的努力。

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因此做好相关的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十分重要。财政部会计司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宣传培训及贯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的各省市财政厅会计处长座谈上,会计司就促进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若干拟采用的宣传措施供与会人员讨论。另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将对全国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7万多名注册会计师展开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极大地提高我国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铺平了道路。

(五)各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领导人在会上纷纷表示,为了保证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将协调合作,加强监督管理,今后一段时间,要把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情况作为财政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延伸检查。另外,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改进对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由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中注协、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与信息中心五方联合组织开发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于2006年2月16日正式运行。这些措施为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提供了外部保证。

四、结论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会计准则本身的完善程度,还是外部条件的准备,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时机都已经比较成熟。当然如同执行新会计准则一样,它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企业可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以便企业内部人员更快、更好地应用企业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经济环境变化与会计思维转换”,《上海证券报》,2006.2;

2.石丽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4;

3.张东扣、王伶、胡悦欣,“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评析”,《财会月刊(会计)》,2004.4;

4.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