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论文

2023-02-15 14: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论文

《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一到六周,研究生院安排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获益匪浅,感觉这门课程安排对于刚上研一的我们是很有必要的,是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了解,学习了科研工作的规范。尽管这门课程只有短短的六周时间,但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三个不同方面的知识,分别为: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知识产权概论、图书馆与论文写作。通过学习,使我对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理论和规范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形成了在学术道德上的约束,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内容、作用和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一个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使我对图书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文献的检索方法和文献写作技巧与规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课安排在研究生必修课中,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今后的科研和生活有着指导意义和很大的帮助。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汇聚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就目前大家所达成的共识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学术研究是其根本和基础,因为,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才能以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然而,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全民阅读的能力都很低下,《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就有报道:问及我国国民不读书的原因时回答“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的比例高达34.48%。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才选择看看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本, 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太注意材料的取舍和对自己有利的阅读方法的选择。高校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美国,对本科生进行学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大一学开设术研讨课程,并己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的课程,只是在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

清华大学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 都有哪些课

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
系列讲座课程,主要包括职业修养、学术素养、领导团队和创业教育四部分内容,邀请校内外著名教授和专家授课,将为同学们今后学术和职业发展带来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非网上选课。

本课程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环境、气候与绿色能源、再生资源管理与开发、固
体废物污染控制、水资源的现状与挑战、环境管理与政策等几个方面介绍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素养。

在计算机、政治经济、社会、公共卫生、气候等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 PB 量级的数据
有待研究,且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已经产生实际效应。本课程将从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基础、大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与并行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多领域应用等不同层次,教授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工具及应用。具体内容包括:

(1)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基础:数据科学发展情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典型应用。

(2)数据统计分析的数学基础:数据统计知识回顾;多维数
据分布;数据采样;主成份分析与因子分析;假设检验;线性相关与回归;非线性回归;方差分析;P-Value。

(3)大数据的智能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动态贝叶斯网络;
矩阵分解理论;无参学习;大规模数据上的模型应用。

(4)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与并行计算:HDFS 与 HBASE;MapReduce 并行计算;基于 MapReduce
的数据分析与智能处 理方法的并行化。

(5)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前沿: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城市交
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以特邀技术专家讲授的形式,通过实践,力图覆盖大数据处理平台的主要核心技术,
帮助学生了解分布式大数据平台设计中的关键挑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为研究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重点介绍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透视业界大数据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促进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深度融合,为未来分布式系统和大数据
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参考方向。

国内学者在国际学术界日益活跃,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参与专业学术团体的活动已经
成为衡量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

本课程旨在指导研究生如何撰写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正确引用参考文献并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介绍国际学术界的惯例和规则,讨论相关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本课程还讨论科研工作的要务:如何选题和申请课题。英语授课。

职业素养课程总结

A. 大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开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 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万人瞩目的大问题,在很多大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 却有五成以上的用人单位表示,他们最看重的是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不守纪律 不讲诚信等道德缺陷还很严重。比如:到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家庭并不贫困申请助学贷款,贷款不 考试作弊;做错事情不敢承担;上课找人替课等等。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校道德教育还存在很的问题。 许多高校虽开设思政课程来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但是还远远不够。他们 为,现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不如学习专业知识来的实在,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不被学生重视。这些种是在提醒我们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从根本上说,现代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或者说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经济发 培养数百万,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达到国际水平,承担富民强国的任务 要想承担起富民强国的任务,有赖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同时重视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接受是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行为其实是他们 大学里所受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持续。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 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用人单位 标准除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看他 是否正直、诚信。一位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他们的职业道德

B. 职业素养包括那些方面

职业素养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道德。

2、职业思想(意识)。

3、职业行为回习惯。“职业行为习惯”答,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4、 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2)职业素养课程总结扩展阅读
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

1、职业信念。良好的职业信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2、职业知识技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

3、职业行为习惯。信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信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C. 研究生论文 学术与职业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怎么写

研究生论文学术与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可以在网络文库上就可以搜索到他的范围

D. 怎样写素质模型报告职业素养课作业~

也在纠结中~~copy~网络的。。
素质模型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素质模型是指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任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E. 学习了《职业素养》这门课,你懂得了什么

熟悉这门课就是以后我们自己在职场当中应该要注意一些什么在各种形象上之类的,避免一些很尴尬的问题。

F. 你是怎样看待职业教育的职业素养课的呢

你要明白什么是职业素养,然后是其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对你有什么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好好听讲,课后结合实践 认真总结反思。

G. 职业素养课程五个维度是什么

职业素养主要是包括对公司的忠诚度。

H. 如何上好职业素质课

首先,你如果是学员的话。你要明白什么是职业素养,然后是其重内要性,最重要的是对你容有什么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好好听讲,课后结合实践 认真总结反思。
其次,你如果是讲师的话,那你就得搞清楚职业素养的内容,然后先从,重要性,本质,内容,怎么样做,没有职业素养的危害。。。。中间可以穿插小故事,案例等,尽量讲的生动易懂点。课题可以定位为《阳光心态》。《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最后可以参考下 李彦宏写的《人生可以走直线》

I. 职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职业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有效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个人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能够衔接。
翁士增老师针对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培训的课程
一、角色认知
1、经理人的管理素养
(1)何为职业经理;(2)职业经理的核心价值;(3)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
2、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人
(1)职业经理是经营者的替身;(2)作为经营者替身的“四项准则” 。
3、作为同事的职业经理
(1)同事是我的内部客户;(2)常见误区;(3)如何让“内部客户”满意。
4、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
(1)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的角色定位;(2)常见误区;(3)实现上司角色的要领。
二、时间管理
1、对时间的分析
(1)分析时间的重要性;(2)时间分析方法。
2、第二象限工作法
(1)四象限的工作分类;(2)第二象限工作法。
3、养成好习惯
(1)不良习惯必须改变;(2)养成好习惯的四个阶段。
【自检】对照一下,你自己是否有以下的不良习惯:
三、有效沟通
1、为什么沟而不通
(1)沟通障碍;(2)组织沟通与人际沟通。
2、沟通的对象和渠道
(1)沟通对象;(2)沟通渠道;(3)选择沟通对象与沟通渠道的要领。
3、沟通是倾听的艺术
(1)倾听的重要性;(2)倾听的好处;(3)倾听的障碍;【案例】销售部经理向市场部经理抱怨华南地区的广告没有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4)倾听的技巧;案例:行政部经理与销售部经理的处境;案例:踢猫事件。
4、反馈的技巧
(1)反馈是沟通过程的一部分;(2)给予反馈的技巧;(3)接受反馈的技巧。
5、如何向上司汇报
(1)与上司沟通的障碍;(2)汇报的要点。
6、水平沟通
(1)水平沟通的障碍;(2)水平沟通的方式。
7、向下属推销建议的方法
(1)常见的误区;(2)针对下属的不同态度进行推销。

文科学术论文范文

大学文科是针对大学文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对大学文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科目。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文科学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文科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摘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是教育系统完善自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希望获得“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需要。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建立,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培养目标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转变的现实需要,并且主动在办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但从理论角度,却鲜有系统、直面的论证。

建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关键在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集合,是各门课程分工和配合形成的组织结构,包括各门课程的内容量、课时安排和课程顺序。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惑,难以体现出教育层次和类型的特点。从教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本身既有层次之分,也有类型之分。层次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教育后面向职业的高等教育,应包括目前的专科层次、往上的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根据高考科目的划分,粗线条地将高等职业教育从类型上分为文科高职、工科高职和艺术类高职,以方便归纳共同点,对比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分类指导、分类评价。文章以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思考构建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以点带面,进而探讨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在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方面的应有之义。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理论课时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皆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1.课程内容“压缩饼干”现象,折射出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

目前,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多采取的是本科“压缩饼干”方式,照搬学术型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只是由于学制的限制对每门课程进行内容删减。这种课程内容,目标定位不清,模糊了文科高职课程的特色,内容不完全,每门课程知识量少,信息量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内容定位不清,造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肤浅,综合素质难以达到社会岗位需求,就业竞争力不强。而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提升教育层次后,课程内容整体都学过,不断“炒冷饭”,浪费教育资源,难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一味强调“够用为度”的后果,忽视了专业类型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理论“够用为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忽视高职教育不同类型的特点和需要,不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性,是无法正确限定何为“够用”,多少为“度”。文科高职对于理论知识够用的“度”,显然不同于其他类型高职,课程结构分配方面应该符合自身类型需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围绕评估“指挥棒”的单一标准,导致了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如同一个隐形的“指挥棒”,规范高职院校办学之余,也使得各种类型高职教育发展趋同,形成“千校一面”的发展模式。高职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是以占据主导话语权的工科高职教育规律为标准,忽视文科高职对于技能培养、素质养成方面的特殊要求。盲目围绕评估“指挥棒”转,生搬硬套工科高职课程模式,文科高职课程评价遭遇尴尬,造成目标制定不符合培养特点,课程体系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设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同时也不利于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发展。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要超越实然状态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应然层面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

不同类型的高职教育,其办学宗旨不同,服务的社会需求不同,课程目标的选择自然具有差异,各有侧重点。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有够用的知识基础或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呈现综合化趋势,更加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美国社区学院倡导AOI(academic and occupational integration)理念,探索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融合,就是顺应这一趋势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又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文科高职教育,课程目标不同于占据话语权的工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并非定位于“能力本位”,而是“素质本位”,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完整人。

2.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课程体系需要对接某类职业岗位,让学生获得胜任社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生存之道,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够做”。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职业技能,既包括部分需要反复练习以动手为主的经验型技能,也包括部分需要高认知参与以理解运用为主的抽象型技能,因此课程培养的一技之长,没有必要机械化定义。文科高职课程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的学习,更强调培养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注重具体岗位以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3.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的能力

文科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型人才、从事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服务人员,人才标准为复合型高素质应用人才。文科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面对的工作对象大多数是具体的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课程目标包括“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课程体系必须能够培养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良好的与人相处、交往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人”的素质。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文科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在战略层面、结构层面、内容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层面,提出建设性的措施。

1.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战略层面——完善体系,明晰层次

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其重点更多在于“养成”和“发展”,因此课程内容需要保持完整,每门课程保证足够的知识量,反对课程内容采用本科“压缩饼干”的方式。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层次是比较清晰的,如会计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每门课程内容是完整、足量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可以在实践方面给不同层次的教育提供基础。

文科高职课程内容,应考虑到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扩展度,按照层次开展。目前的文科高职教育,应该在三年中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每门课程质量符合高等教育课程标准,满足进入职业岗位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升入高一层次的本科教育的学生,课程体系增加的是扩展课,课程内容是理论知识的延伸,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获得的是发展的能力、扩展就业范围的能力。

2.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层面——形成“宽基础、活模块”

文科类知识的结构呈现出非线性、弥散特点,知识体系比较“杂”,知识结构如同“W”或“M”型。文科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课程结构弹性相对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广,理论基础扎实宽厚。因此,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应着眼于多方面复合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对通用知识的要求和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项职业技能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技能的培养。

文科高职课程结构的“宽基础、活模块”,可以由“综合素质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四部分组成。其中,综合素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职业生涯所需的综合素质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通用素质,下设思想政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身心发展类课程以及职业指导类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提供所学专业的相关理论。职业能力课程对应的是职业领域的核心技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其中素质教育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内容,职业技能模块包括通用职业能力类课程、专项技能类课程、职业资格类课程和技能提高类课程。

3.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课层面——结合专业,强调“人文”

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课程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例如,文秘专业的学生,个人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更加重要,而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具体操作的技能更为重要。文科高职教育的核心知识多包含在通识知识中,课程内容方面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融合度很高,核心技能主要来自于综合素质,通识能力会直接提高职业技能。因此,文科高职课程体系中对于理论课“够用为度”的理解,要结合专业特点界定“度”,并且强调“人文”。

“够用”的着眼点不能仅仅盯着当前的岗位群需求,而要将目光放长远,根据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发展的前景,科学分析、预测学生应学习的理论知识类型和数量,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留有较宽的选择空间。同时,“够用”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盲目压缩、变浅,不能片面地把“够用”认为是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应考虑到文科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突出“人文”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复合性和综合化,扎实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培养人文素养的通识知识,构成学生提升学历层次的基础。因此,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是文科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科高职理论课程一方面应加强对专业特点进行剖析,建设与专业就业岗位群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使理论课程的学习既具有职业岗位特点,又能满足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设置的选修课、讲座等,采取集中、分散、浓缩、强化等不同课程形式,加强通识课程的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4.文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课层面——突出“综合素质”,合理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必须包括一定量的实践课程,但文科高职与其他类型高职的实践课程有一定差别,一方面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普遍特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突出文科高职特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文科高职实践课程可以按照“通用职业能力养成——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环境下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形成内在要求进行设计,通过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和专项实训的途径,建立起实践课程模式。通用职业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是社会性能力训练,旨在训练对于文科高职学生来讲比较通用的职业技能,如语言表达与沟通、礼仪、文书写作、文字录入、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等,可以通过一些专项实训课程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实践课程,重点是单项技能的实训,可以通过校内模拟或仿真实训,或校外社会大课堂进行社会服务来进行。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顶岗实习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与实践。

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设计不同于工科,一些专业难以做到完全顶岗实习,如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因为涉及到商业秘密,企业不可能让实习生全面触及,与其勉为其难地顶岗实习,不如采用“走岗”的方式进行。此外,一些原生态的工作过程并不必然凸显文科专业的教育功能,简单将学生置于真实岗位中,反而会让学生对理论基础和技能经验缺乏比较和反思,从而限制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生成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文科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项目教学等,注重实践过程的反思,增强实践的认知性质,强调高路径学习,让学生从实践课程中提高举一反三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兰巧.文科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组织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2] 朱依萍.谈“够用为度”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

[3] 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08,(2).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梁绿琦系该学院院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文科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