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兵马俑

2023-02-15 04: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兵马俑

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兵马俑

你知道西安的兵马俑是哪个时期建造的吗?

兵马俑尽管人尽皆知,但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真就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回答的,比如兵马俑是哪个时期建造的吗?

1974年,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然而有人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兵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

如果我们只看秦朝的存在时间,的确不长,从前221到前207年,区区15年而已。这么短的时间,是否能够完成兵马俑的建设呢?

总的来看,无论是俑坑规模还是俑的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在十五年里完成,还要考虑陵园其他设施,的确有点紧张,那么兵马俑坑的修建始于何时呢?

史书并没有记载,甚至在谈到秦始皇陵时,根本没有提到过有兵马俑这个东西。所以,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考古发掘来解答。在一号坑中,残留有一些当时放在陶俑手里的武器,上面有“物勒工名”留下的铭文,据统计,最晚的兵器年代是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8年),这时候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所以有些学者推测,兵马俑坑的修建时代,应当就是始皇十九年到秦灭之间的这段。

今天,当我们步入秦始皇兵马俑巨大的展厅之时,那种恢宏的气势无不给人以深深的灵魂震撼。

正如,1978年4月刊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之所言,“也许,就在那个巨大的坟墓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

秦兵马俑是怎样轰动世界的

最早将发现秦兵马俑消息公布于世界的媒体是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
1978年秋,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在西安参观了当时正在发掘的秦兵马俑考古现场。回国之后,她写了一篇《中国惊人的发现》的文章,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从此,中国发现秦兵马俑的消息传遍了欧美大陆。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样产生的?

 秦兵马俑
  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卫.5千米处,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原址上于1979年修建而成。秦兵马俑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引来了参观秦兵马涌的热潮,许多国家首脑参观兵马涌后盛赞不已。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1980年 9月,新华社记者王兆麟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巡礼》的文章,第一次公开给秦兵马涌戴上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桂冠。
  据《史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沿骊山营建陵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驱使全国各地70万人修筑他的陵墓,历时共达36年。墓内穷奢极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墓内设有机弩矢,以防盗掘”。关于兵马俑的制作原因未见历史记载,所以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这是以秦始皇陵为京师,它是京师外围用来保卫京师的宿卫军;有的认为它是秦始皇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军功和宣扬统一大业的纪念碑;更有人认为兵马桶不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建在始皇以前,而是始皇时制造的,是始皇用来护送他母亲董太后之灵回老家邯郸的。
  从发掘的兵马俑来看,一号坑应是右军,二号坑应是左军,四号坑(空坑)就是中军,三号坑似是统帅三军的指挥机关。它们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重现了秦始皇威震天下、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现秦始皇兵马涌博物馆所见到兵马俑是一号坑的兵马俑,它们排列有序,共同形成一个面向东方的长方形军阵。东端为三横列面东的武士涌,每列70个,似为军阵前锋。随后是紧接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主体其它三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确,似是侧翼卫队。他们组织严密,队伍整肃,气势雄伟,给人以一种森严壁垒之威势。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呢?这可能与狭小的关中平原已无法容纳秦始皇的勃勃野心有关,向东,该是一种开疆拓土的欲望。
  二号坑是一支完整的攻击型精锐兵团,其排列是古人兵法上的“阵”,它的作用是冲击、包抄和追杀。其军阵左前方是一支弩兵,呈“回”字形排列,立射俑环绕其外,跪射涌居中。当两军迅速接近时,立射涌完成射击后立即跪下装填,此时,跪射涌则迅速起立再射,轮番攻击,其速度与威力迅猛无比。其军阵侧翼与后方是一支骑兵部队,当弩兵射住阵脚,骑兵即从侧翼冲击,快速闯人敌阵,随后阵中的8列8排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车兵之后,则是大规模的步兵跟进,以图彻底摧毁敌方。
  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后,一时声震海内外。凡来中国参观访问的各国元首或领导人,无不以能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副总统蒙代尔,丹麦女王格丽特二世,前民主德国总统卡斯滕斯,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60多位外国领导人都先后来此观瞻叹赏,不仅如此,秦兵马涌还远渡重洋,巡游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瑞典、挪威、奥地利、英国……
  然而有人或许会问,这些出土文物何以被视为世界奇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事实来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惊呼的结论。
  我们知道秦兵马俑这支带有真刀真枪的千军万马,是在2000 多年前埋到地下的,其中有些青铜剑出土时非但一点没有锈,而且还是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所以其剑坚硬锋利,富有弹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登峰造极之境地。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
  关于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今人难以置信。我们知道,高大的兵马俑重300千克至500千克,烧制温度在900‘C至1200C,烧成后比原件要收缩5%以上,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陶涌、陶马却无一件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们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另外,人们对秦兵马俑的色彩成份进行了分析,其中发现紫色的成份是硅酸铜钡,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从未发现过,人工合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成功,应用则在90年代才开始,不知当时这种紫色是如何制成的。
  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以写实为其特色,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多谋,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个细部都刻划得逼真人微。战袍扣子都各式各样,发式千姿百态,铠甲编缓不一。陶马更是细致至极,个个腰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马良种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再从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出上的两乘大型铜车马来看,其铸造艺术卓然超群,例如这一大型铜车马的车盖乃是一个超薄、超大、超长的大型工件,可是它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真难以使人置信。另外又以马的颈饰为例,它是将金银管相间排列焊接而成,如用肉眼进行察看根本看不出其有任何接缝,甚至在24倍放大镜下,也才仅见某些焊缝。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一技术究竟是如何完成的。
  再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看,秦兵马俑坑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三个坑共出土陶涌7000余件、陶马4000余匹、战车100余乘、兵器数十万件,如此巨大的量乃是非常惊人的,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类文化发展较早的罗马古国,在公元78年 8月24日下午,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接着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引起山洪,山洪挟带着大量的火山灰和石块,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山下冲去,很快地把一座古城——庞贝城淹埋了。它在地下沉睡了1900年之后,庞贝城被发掘出来了。清理后发现,1900多年前的庞贝城内有长达4.8千米的石砌城墙,城内有4条交叉成“井”字形的主要街道,在石铺街道上,留下了马车的深深辙印,显示了庞贝城当年的繁华。雕有塑像的街心喷泉、宏伟的奥古斯都庙宇、农牧之神殿等,都显示了古庞贝人的高度文明,但是,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宝剑与意大利庞贝城出土的石筑、石器相比,足以证明: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青铜剑、铜车马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有的专家看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由于兵马俑的发现,中国的冶金史要重新写了。”
  总之,秦兵马俑以它奇伟的军阵阵势、高超的雕塑艺术、发达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出土文物轰动世界。秦兵马涌的逼真写实风格,具体地把兵马俑强悍的气质、斗争的意志、地方特色、良马特点、将士个性,表露无遗,并以其巨大的体形、超常的数量、绝世超群之气势、发达的科学技术来震撼人心,压服强者。
  难怪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1986年10月 1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时说:“真是气壮山河。秦始皇 这个人气魄不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从小爱好考古、还亲自 去过一些国家参加考古研究和考古发掘,她来到展厅时,心情激 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厂永恒的记忆。”
  卢森堡大公来参观秦兵马俑时,一走进展览大厅,便高兴地惊呼“不得了,不得 了”。他赞叹说:“这些艺术珍品达到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天才,全世界人民将在这里受到鼓舞。”
  1978年初,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稿:“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托平的报道震惊了世界。

秦兵马俑的资料

可以知道是秦国的,因为只有秦国是以青铜装备为主,其他国家已经装备铁器,地点又在秦国境内。《史记》《汉书》都记载项羽入城烧始皇陵,在兵马俑坑确实发现了焚烧痕迹,佐证了这一点。但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历史记载都是贬低敌人的,所以史记焚烧论只能是佐证兵马俑是秦始皇时代的,可以是王子的或妃子的。另外秦军械要有制作人标注,从军械上的姓名得知兵马俑为嬴政时期制作的,但不能证明兵马俑是留给自己的,今年很多人提到兵马俑是芈月的,也不够严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