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副总编辑叫李宇皓
余心言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
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及学习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
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余心言的作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后世影响:
这句话被编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承担着引领单元主题、继续在阅读中学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任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原名徐惟诚,笔名余心言。安徽芜湖人。曾先后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及大夏大学经济系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任《学习报》编辑。建国后,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和新闻工作。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长、总编辑,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第九届委员。现任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杂文学会会长。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论理想和纪律教育》、《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铸造》、《论思想教育》、《群众路线十题》、《人生探索》、《酸甜苦辣话人生》、《文明絮语》、《美需要呼唤》、《给小红的信》、《祝你学习好》、《想到2000》、《八十年寻路记》、《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处世百题》、《少年儿童教育论集》,另有《余心言杂文选》、《余心言文集》等,共出版著作70余种。《处世百题》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