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海日报社当校对、记者、编辑,曾任编报社主任、经济部主任。1986年被选派至中央党校进修,其撰写的毕业论文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事业》,入选《新闻学论文集》1991年,由青海调回上海工作。1991年6月起,先后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东方广播电台党总支书记、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1995年8月任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1997年3月任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委书记。在上海市广电局工作期间,参与策划、监制的一些广播、电视节目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如东视《外滩,上海新崛起的金融街》;1998年,广播直播节目《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上海市民交谈》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参与策划、监制的电视片《人间正道》、《共和国之魂》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曾撰写《广播电视新闻应有自己的定义》、《迈向新世纪的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几点思考》等多篇论文。其中《对上海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的探索》论文获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在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征文评选中又获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1998年12月担任上海解放日报报社总编辑。在解放日报工作期间,曾撰写《党报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全国党报工作会上获得好评,获中国新闻奖论文二等奖。2000年1月调到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工作。所撰写的论文《我国报业集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获中国报业(经营管理)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2月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受聘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不是。
职务变化,但没有升降之分。
人民日报社“领导介绍”一栏显示: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于绍良,已出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出生于1964年7月,河北赞皇人,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长达30余年,曾任陕西分社社长、新华社办公厅主任、人事局局长,2014年7月升任副社长。2016年2月,他“空降”湖北,担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8年4月履新上海,担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20年10月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后兼任政法委书记。他还是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此前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庹震,已于2020年10月出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庹震,已于2020年10月出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上海宣言》全文如下: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上海宣言》
(2005年9月9日 上海)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世界法学家协会主办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于2005年9月4日至10日在中国北京和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法律界、法学界的杰出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感受到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近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取得的令人钦佩的进步。大会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盛情,特别是对中国组委会在会议筹备和顺利进行方面投入的巨大精力和辛勤工作表示深切的谢意。
大会代表围绕着“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就法治、联合国改革、国际恐怖主义、投资、司法与传媒、国际环境、人权、非诉讼解决争议等22个专题进行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大会认为,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通过法治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本次大会适逢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相互依存的时代,人类面临贫穷、疾病、国际恐怖主义肆虐以及环境退化的严峻挑战,南北差距持续扩大。但是,创造一个基于法治、民主、正义、平等和尊严的国际和谐社会的前景同样光明。
大会认为,在世界文明和文化之间开展基于互信和善意的国际合作,是创建和平与正义世界的基石。有效的联合国、国家对国际法准则的恪守、对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是创建和平与正义世界的前提。
所有国家应通过对话和交流,在平等和互谅的基础上,尊重并大力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大会呼吁,所有国家都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快签署和批准现存国际人权文书的国内法律程序的进程。
大会呼吁所有国家忠实尊重和遵守国际法准则,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法治,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大会确认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核心作用,敦促参加9月14日至16日在纽约举行的首脑峰会的世界领袖们,对联合国进行广泛的改革,使该组织得以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
大会呼吁所有国家不断加强双边和多边互信,健全相应机制,完善冲突预防机制,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大会深切关注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当前结构所导致的争端及由此产生的大多数人遭受贫困、匮乏、疾病等状况长期难以得到解决表示遗憾。
大会坚信所有国家应平等享有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呼吁国际经济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采取适当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大会呼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完成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并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2000年首脑会议所确立的千年发展目标。
大会敦促各国以国际法律原则为指导来制定法律,规制自然资源和环境。各国应当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会注意到当前国际社会对核扩散表示关切。呼吁各国通过政治、外交和国际合作手段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并致力于多边军控与裁军,进一步加强防扩散体制。
大会赞赏各国在联合国主持下,在国际法的框架内,通过地区、双边和本国所采取的措施,预防和阻遏恐怖主义、贩毒、贩卖人口、洗钱等国际犯罪。大会敦促各国在与国际犯罪开展的斗争中,通过进一步缔结和执行合作协定、颁布有关法律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
大会倡仪法学教育界和法律实践界的领导加强法学教育交流,推动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大会坚信,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国际和谐社会,必将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会代表重申世界法学家协会自创立以来所信守的宗旨——通过法治维护世界和平。
尹明华同志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上海电台副台长,东方电台副台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兼新闻出版处处长。2014年1月7日,复旦大学在公共传播培训中心举行仪式,正式任命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同志为新闻学院院长。 2003年5月,调到解放日报担任党委书记、总编辑。多次获各类新闻奖项,其新闻作品先后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等。1991年,上海新闻界曾召开其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先后获首届中国韬奋新闻奖提名荣誉、首届上海韬奋新闻奖、上海十佳青年编辑等。著作有:《千日之旅——总编辑思考》、《媒介态度》、《漩涡里的太阳》、《空谷回音》、《特殊热线》、《思想的碎片》、《全新的体验》、《美国新观察》等。2005年度,获中国报协颁发的“技术飞鹰奖”。在2006年度,他获得“塑造中国媒体品牌10大杰出人物”、“10大创新传媒人物”、“中国报业10大年度人物”。
据调查,到2007年底,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机器翻译市场将达1.34亿美元。2003年中国的翻译市场产值为110亿元人民币,2005年突破200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缺口巨大,翻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刘习良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许多翻译作品不仅不能达到高水平,就连错译、滥译、乱译、甚至抄袭剽窃之作也非鲜见”。
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表示,解决现在的问题有两种办法,一靠市场机制来调解,二由政府进行市场规范化管理。而政府也往往成为翻译企业的客户,造成监管的难度。目前国内没有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国内翻译企业准入标准太低,造成市场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规定的出台。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张建敏也现身论坛。他说,近日见诸媒体的所谓“外交部翻译年薪50万”并非事实。外交部译者是公务员身份,享受公务员待遇。虽然市场上口译员尤其是同声传译的身价颇为吸引眼球,但是大部分翻译工作者依然默默工作。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了,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国翻译市场空间很大,所以翻译人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翻译人才缺,缺的绝不仅仅是同声传译。”某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表示。同声传译被认为是翻译职业金字塔顶端的“金领”,而他认为,不仅是同声传译,国内经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可以说是全线告急。“会议口译、商务口译、专业笔译等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
专业翻译主要分为口译、笔译两大方向。如果进一步细分,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人才紧缺的专业翻译人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向:
会议口译:会议口译在各种口译中处于高端,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除了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领域。如今,每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会议超过200场,对外交流应接不暇,在会议旺季,会议口译供不应求,小语种的会议口译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法庭口译: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高级口译人才几乎是空白
商务口译:比会议口译的要求稍低一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等过程中需要大量商务口译人才。
联络陪同口译:企业、政府机构都有大量的外事接待事务,联络陪同口译的任务就是在接待、旅游等事务中担任口译工作。
文书翻译:与口译相比,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企业、出版社、北京翻译公司等机构都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文本翻译人才,这一领域的人才缺口更大。
有信息显示,翻译职位空缺在不断增加,各个语种翻译人才持续保持较低的竞争指数,特别是一些小语种翻译职位更是不错的求职方向。
从人才市场上的信息来看,现在的翻译职位空缺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针对英语人才的,绝大部分职位招聘的是日语、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人才。由于这方面的人才相对稀缺,企业在招聘标准上也低出不少,如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的葡萄牙语翻译只希望有一年以上葡萄牙语翻译工作经验,而中信集团公司招聘负责商务谈判及日常翻译工作的西班牙语翻译,已经打出“应届毕业生也可”的条件。
据介绍,除了以往的“听说读写流利,外语良好,口语能沟通”等条件之外,现在的翻译岗位需要的不只是外语优秀的人才,语言加非外语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吃香。
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外语优秀,还掌握法律、经济、贸易、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已经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懂得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国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的翻译人才,目前正在成为各大公司热捧的对象。据业内人士透露,与同等学历的英语类人才相比,小语种人才薪情更高一等。
实行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准入制有利有弊,但我们可以看到,利大于弊,只要管理措施到位,对市场更广泛开放的影响并不大。那么,应如何实行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准入制?我认为有以下五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翻译出版准入制目前只限在问题较突出的外国文学出版这个领域实行,其他门类的翻译暂不列入。其次,严禁把翻译出版权变成商品私下买卖。要制定科学的、透明的出版准入审核制,以及终止准入的退出制。建立准入年限、准入条件、准入审计、准入反响的评估体系,不搞准入终身制。第三,获得准入,绝非摇钱树,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获得翻译出版权的出版社,必须从翻译选题论证、翻译出版流程的完善、翻译质量的监管、特别是翻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训等方面加强建设,形成无愧于准入的新生产力,尽快扭转外国文学出版太滥的局面。第四,提倡实行翻译实名制。加强译者翻译资质的透明度,杜绝以笔名出现的抄袭劣译。第五,实行翻译质量问责制。责编及特约编辑均要实名上书;任何翻译包括节译,均须标明原文版本;鼓励评论和举报,对侵权及劣质的翻译书,要实行召回制,并按《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倍赔偿。(李景端系中国版协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秘书长)
unitranslation Posted at 每日记事 | Publish time: 01:51PM Jan 30, 2008 | Comments[0]
我国翻译迈入产业化时代 拥有数百亿元大市场(转载)
我国翻译迈入产业化时代 拥有数百亿元大市场
图:在2005年芬兰举行的第十七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以多数票获得第十届翻译大会的主办权。图为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徽标
翻译公司近3000家,去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长期以来,翻译在我国一直以公益型事业性显现,而今这一状态开始根本性的变革!最近,我国翻译界首次以产业为主题,召集国际翻译家联盟、大型跨国翻译企业负责人、国内翻译产业权威人士、中国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在上海进行专题讨论,就如何解决近年来中国翻译市场的混乱、无序化竞争,以及翻译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瓶颈,如何增强翻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探索中国翻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路。“论坛”宣告:翻译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
1 中国“入世”催生翻译大市场
去年中国翻译市场年产值达200亿元
中国“入世”以来,愈来愈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与之相关联的国外资料、网站、软件需要和本地进行对接,从而催生巨大翻译市场。但首次公布的翻译产业的发展规模还是令人吃惊。2003年中国翻译市场年产值为人民币110亿元,而到2005年,年产值就已经突破了人民币200亿元;从事翻译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员也在迅速增加,我国由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近3000家,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可以用万来计算;在岗的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约6万人,另有约数十万人以不同的形式从事翻译工作。仅以北京为例,1998年以前,北京市以翻译公司、翻译中心或翻译社的名义注册的企业不过109家,而截至2002年底已经达到800家以上。服务的种类和方式日益繁多,包括人工翻译、机械翻译、翻译软件以及网站点的地方化等等。
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数字则显示,目前全球翻译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30%;到2007年底,世界人工翻译市场将达115亿美元,将网页上的外国语言,翻译成为本国语言的翻译业务将达到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面对利润如此丰厚的翻译市场,如何更好地把握商机,开拓市场是当前翻译行业内各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
图:全国目前有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翻译公司约3000家
2 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严重逆差———
进口14本书,出口1本书
中国的翻译队伍中,大部分人擅长将外国的书籍翻译成中文,却不善于将中国的优秀作品翻译成外语,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瓶颈。这其中除了本身的外语水平,还因为对外国文化氛围、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知之甚少,而在国外的翻译队伍中,懂中文,能翻译中国作品的又少之又少。
数字显示,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大约是14∶1的逆差,进口14本书籍,仅出口一本书,而且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在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24。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处于严重赤字和入超。全国政协委员赵启正说,“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
为了改变上述文化逆差,鼓励有志于中译外的人士加入到这个行业,我国翻译协会正在研究讨论建立一个基金,同时加快完善翻译人才的教育培养体系。
图:从1952年-2006年仅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有1000多种,而出口的却屈指可数
3 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到来
但内地翻译能力薄弱制约了经济发展
我国翻译历史源远流长,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以及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网络化、一体化发展的到来,我国出现第四次翻译高潮,无论是规模、范围、质量以及贡献方面,都为前三次无法比。
然而,与巨大的翻译需求不协调的是内地翻译市场消化能力的不足。在我国内地,翻译人员多是兼职,许多企业还是只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的“夫妻店”。数百亿元的市场,消化能力仅在10亿至15亿元,翻译能力的薄弱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就是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无法消化来自国际上的巨大信息流,大量信息难入国门,中国因此失去了众多的商业机会。而译者的不够专业,大量外文资料在翻译中产生偏差、错误,以致进入国内市场的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国内翻译市场大客户,宁愿多出四五倍的高价,将需要翻译的材料交给港澳台地区,甚至国外的翻译机构。
一些翻译企业急功近利,盲目压价,无序、恶性竞争严重,翻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如将“保税仓库”译为“保护税收的仓库”、将“数控发电机”译成“数字化发电机”……“许多翻译作品不仅不能达到高水平,就连错译、滥译、乱译、甚至抄袭剽窃之作也非鲜见”。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认为,尽管翻译市场的繁荣给中国翻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我国高校首设本科翻译专业
今年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三所高校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说,大学外语系一般被视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然而外语和翻译毕竟分属两个学科,做好翻译必须熟知中外两门语言的语言规律,特别要研究两种语言规律之间的对应关系。外语仅是翻译的基础,还要经过翻译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翻译工作,特别像同声翻译、重要的笔译,一般要大学毕业,然后再培训4年才能做到,在国际上是这样。在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1000人左右,大多集中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一个合格的翻译,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需要翻译的领域是很宽的,很少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上海日报总编辑张先生说,文化传统的差异性造成理解容易表述难,比如“八荣八耻”、“211”工程等,这就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翻译了。
一个来自国家教育部的消息:今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设立了本科翻译专业,从今年起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开设本科翻译专业。
5 计算机翻译软件出现智能化突破
“翻译工厂”实行连锁运作
翻译大市场的出现,也促使了计算机翻译软件的突破。据行家表示,新翻译软件已在过去单词对应翻译基础上有大幅突破,智能化程度较高。一些软件出品人精心打造的集记忆、交互、分析于一体的“翻译工厂”纷纷“出炉”,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
与翻译软件同时推出的“翻译工厂”是采用“翻译连锁”模式运作的大型本土化服务机构。依托翻译协会的高级人才,将IT技术与项目管理、翻译工具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本土化翻译服务。当一个客户产生翻译需求时,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通过翻译工厂进行分派,最终给客户一个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在两个软件中还附有增值卡,客户通过增值卡享受翻译工厂提供的诸如简历翻译、护照翻译等服务。
2003年11月,我国翻译领域的第一份关于翻译市场经营服务规范的重要文件出台,该标准明确了客户应向翻译服务方提供的必要支持,对翻译方在翻译质量、翻译期限、翻译保密、附加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阮巍)
接
中国翻译产业上海宣言
2006年5月28日至29日,首届中国国际翻译产业论坛在上海举行。
参加论坛的代表一致认为,翻译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升翻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翻译产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坚持专业化、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造就高素质翻译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翻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广大翻译工作者将精诚团结,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推动中国翻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据浙江翻译网)
unitranslation Posted at 每日记事 | Publish time: 01:50PM Jan 30, 2008 | Comments[0]
英文翻译市场一瞥 (转载)
英文翻译市场一瞥
天津与北京咫尺之隔,价格可能还不到北京的一半,即便如此,天津的客户还是宁愿找北京的翻译来做;而天津的高人,也宁可来北京工作。
国外的翻译费用美元支付,和人民币几乎是一比一,也就是说,你如果千字60元人民币,他就是60美元。不过,现在国外也了解中国的行情了,不会给你这么多,大概也就是30-50美元千字吧- 仍然比国内高得多。前些年,国际上freelance translators 提出的年收入目标或标准,是8万美元,相当于美国一个普通工程师吧,I guess.
北京的翻译费从90年代起,逐年下降,一个原因是翻译公司/代理(不管是黑道的,白道的)如雨后春笋,虽然真正专业的没有几个,但是,数量早就过千,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过万,呵呵。当然,另一方面,学英文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买方市场”的一个原因。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找的翻译,才给50元/千字,而且最后还要扣去近20%的税!第一本书后,第2、3本,也不过涨到80。与此同时,客户拖欠、克扣翻译费,甚至完全赖帐的现象,也让翻译工作者极为作难;稍有不满,即炒你的鱿鱼。考虑到这样的市场环境,对近年来英文翻译质量严重下降,骂声一片的状况,还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
那么,翻译的速度和收入水平又如何呢?据说,翻译界的小快手们,每天可以翻译1万字或更多。照这样计算,他们的日均收入就要过千,而年收入则相当于北京的一个CEO了:) 不过,那挣的是个辛苦钱哪。这样起早贪黑拼命地干下去,几年的时间,人的身体就完蛋了,肩、背、臂、手腕、手指,特别是眼睛,都成了重病号。为了自己的健康,每天翻译的字数,最好控制在3千到5千之间(中文字数),每周工作5天,which 给你一个收入水平 that 可以在北京维持一个三口之家,粗茶淡饭。
unitranslation Posted at 每日记事 | Publish time: 01:49PM Jan 30, 2008 | Comments[0]
Saturday Jan 26, 2008
做好翻译工作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和捷径(转载)
做好翻译工作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和捷径
很多情况下,个人形象至关重要。衣着合适、剪发恰到好处、须毛刮得干干净净及举止得体,这些都是成功的基本要素。译者无需受此束缚,除非会见客户或做上班族。但译者却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口齿流利、胸有成竹、彬彬有礼、充满自信、强烈的专业感,这些无疑对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