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细胞凋亡论文3000

2023-12-08 15: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细胞凋亡论文3000

细胞凋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

扩展资料:

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其死亡途径被激活(并在有关基因的调控下发生的程序性死亡过程。是程序性死亡过程的一种主要形式(强调的是形态学上的改变。它涉及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细胞质减少、核片段化、细胞质致密化、与周围细胞联系中断、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最终细胞片段化形成许多细胞凋亡体)被其他细胞吞入。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胞凋亡

新高一生物细胞论文

 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病原生物的压力下,适应产生了两套免疫系统,即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和获得性免疫(acquired or adaptive immuniy)。天然免疫或称非特异免疫,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与生俱来,包括多种效应细胞和分子,如各种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C)、NK细胞和体液杀菌成分如补体、抗微生物肽、溶菌酶等。获得性免疫即特异性免疫,到脊椎动物才出现,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过体细胞lg超家族基因重排而产生的抗原识别细胞,包括T和B淋巴细胞。
  自20世纪50年代末BURNET[1]提出克隆选择学说以来,对获得性免疫系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性免疫应答所涉及的细胞、蛋白质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机制诸方面均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和突破,而天然免疫的研究进展缓慢。然而,90年代以来多种天然免疫识别分子的发现,其结构、功能的初步阐明,导致了90年代后期“天然免疫研究之崛起”[2]及其“复兴时代的到来”[3]。本文仅就其核心问题—“分子模式识别作用”及其免疫生物学意义作一概略介绍。
1 天然免疫识别分子及其“分子模式识别作用”
1.1 天然免疫识别分子的种类 天然免疫识别分子都是由胚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根据结构特征分为7个家族(见表1),但一些分子如补体经典途径识别分子C1q、旁路途径识别分子C3、肽聚糖识别蛋白等尚未归类,而且,新的天然免疫识别分子还在不断发现之中。还可以从功能上将天然免疫识别分子分为循环于血浆中的体液蛋白、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内吞受体和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信号受体;按识别方式可分直接识别分子如CD14、DEC-205、胶凝素等和间接识别分子(识别天然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反应后的产物)如补体受体、Toll受体等。

细胞凋亡的意义是什么?3条 简练一些

细胞的自然更新、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调亡完成的。三个意义是: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希望采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