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同的是按照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合同制的是基本加绩效。
大。
2022年了,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如果拿不到学校事业编制,只是签合同的企业编制,那么,大学出版社提供的工作岗位都很垃圾。
身份:两种身份,两种体制。现在大学出版社都改制为企业,基本都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比如,在文科生中享有盛誉的人大出版社,号称自己平台多好,结果呢?十多年前进入社的员工大都有事业编制身份,这部分人解决北京户口,待遇和学校老师一样,分房子,解决子女上附中附小,一个都不少,这在北京相当诱人。然而过去十多年进去的员工都没有编制,不解决北京户口,房子、子女上学都享受不到,典型的二等公民,给那群事业编制打工,每月累死累活只有可怜的数千元薪水而已。
编辑工作节奏:忙!忙!忙!干不完的活儿,业绩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出版社生存压力很大,所以在管理上都实行企业化经营,严控成本,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老一批的事业编制员工,要么已成为各个关键岗位的领导,要么退居二线专心相夫教子(什么都解决了,衣食无忧),年轻的编辑生存压力大,不得不拼命干活以完成考核,一个月编辑70万字的烂稿子,眼睛都快瞎了。
发展空间:基本没有,职业生涯一眼望到尽头!绝大多数编辑一辈子就是个小编辑,挣不到什么钱,也担任不了领导职务,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相当枯燥琐碎。而那些事业编制员工,早就占据了中层高层,他们不退,谁也上不去,而且很多人在学校都有裙带关系,企业编制就是给他们打工的!
是事业单位。
但编制比较复杂,事业单位(就是算清华大学的)编制的少,大部分都是合同制。待遇跟国内其他的出版社没太大区别。合同制的一般不解决户口。不定期的有招聘活动,没啥条件限制,各种面试复试通过就行。